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中外名人隐闻怪癖 >

第8章

中外名人隐闻怪癖-第8章

小说: 中外名人隐闻怪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一次,赵佶以“深山藏古寺”为画题进行考试。结果获选的一幅画
是:画面上只有一个老和尚在山脚的小溪边挑水。
朱徽宗赵佶本来在书画上是很有成就的,他根本不适宜作皇帝,应该当
画家,可惜当时皇帝不能选择自己的职业。不然的话,中国历史上便少了一
个昏君,多了一位艺术家。
宋徽宗公开嫖娼
宋徽宗赵佶是一位爱好文艺的皇帝,也是一位荒唐异常的皇帝。他任用
了许多淫棍浪子为亲信大臣,自己也把及时行乐当作生活信条,不但不理朝
政,连许多内乱和边患都一概置之不顾了。
有一次,他在饮酒时,偶然听到了音乐声随风飘来,别有一番韵味,便
产生了去宫外逛逛的念头。于是,他换好便服,私自逛到街上了,到酒市花
楼去游玩。一路行来,兴致勃勃。忽然,他发现在一家帘帷下面正站着一位
绝色佳人,真是面如桃花、眼若秋水、娇媚含笑、风情万种,和后宫的妃嫔
们相比,别有一种说不出的风韵。于是,他假装是一位秀才向人询问,方知
乃是东京大名鼎鼎的名妓李师师。
赵佶一下便被李师师迷住了,于是立即进院登楼,他最初仍伪装是赶考
的秀才。等见到院里接待殷勤,李师师又百般献媚,于是自称是当今皇帝。
李家一听吓坏了,以为来了位疯子,便赶忙报告地方官,以免连累自己。地
方官赶到,原来这位“疯子”嫖客正是当今皇帝,李师师母女连忙跪地求饶。
宋徽宗不但一点也不见怪,反而觉得李师师显得更美了,临时决定今晚不回
宫了,就住在李师师房里。宋徽宗成为皇帝嫖妓的第一人,古往今来,出尽
了风头,也失尽了体统。
从此以后,宋徽宗几乎无夕不至,来必留宿,欢度良宵,但他不过是李
师师的特殊嫖客而已,争风吃醋的日子还长着呢。
当时有位闻名京都的大诗人周邦彦,也慕名来访李师师,而李师师也久
仰他的文名,于是特地留他在院里饮酒消夜。不料酒才半酣,宋徽宗突然驾
到,周邦彦只好临时躲在床下边。皇上带来了江南新进贡的橙子,和李师师
在床上吃,边吃边调情,其乐融融。这使得周邦彦又气又恼,酒意醋意大发,
在徽宗走后,他气冲冲地填了一首《少年游》,嘲讽赵佶身为人君,作此荒
唐事,大失体统。后来徽宗从李师师口中听到了这首词,知道是周邦彦所作,
于是醋意大作,决定排除这一情敌。他下令把周邦彦押出都城,永远不许回
来。
可是师师是多情的,她与周郎临别依依,直送到十里长亭之外,那天害
得宋徽宗在院中直等到天明。赵佶听说师师是送周邦彦去了,并未深责,而
是问周邦彦作诗否?师师便朗诵了那首哀怨离别的《兰陵王》。徽宗听后,
大为赞叹,反转怒为喜,又下令命周邦彦回京城来,并且加官赐爵。从此两
位情敌化敌为友,周邦彦陪侍宋徽宗同进同出。当时陪着皇帝去李师师家的,
还有一位荒唐的李宰相,可谓君臣同乐,一体均沾了!
陈省华让宰相夫人下厨房
宋代有个谏仪大夫叫陈省华,他有三个儿子。大儿子陈尧叟中状元后当
了宰相,二儿子陈尧咨中状元后当了节度使,三儿子陈尧佐中进士,后来也
当了丞相。一家人都是显贵,陈省华却让妻子每天带着儿媳下厨房做饭。他
说:“官职越高越要严以律己,才能取信于民。”
大儿子的妻子对丈夫说:“你当宰相,我是宰相夫人,还要天天下厨房,
烦死人了。你给你爸爸说说,免了我下厨房吧。”陈尧叟摇摇头说:“我爹
要求严,我不敢。”他妻子便回娘家哭诉。马尚书说:“陈家怎么这样呢?
好,我找亲家说去。”女儿破涕为笑了。
一天,马亮在上朝的路上碰见了陈省华,两人并肩而行。马亮便说:“亲
家,我女儿从小没下过厨房,不会做饭,你就别让她天天做饭啦。”
陈省华听了,心里不高兴,说:“谁让她一个人做全家的饭了?她只是
跟着我那笨拙的妻子在厨房打打下手而已。她连下手也不打,难道让她婆婆
独自干吗?”
马亮听说主持做饭的是陈省华的妻子,很受感动,说:“亲家,这是我
的不是了,我的小女就烦你多多指教吧!”
范仲淹的书信趣闻
范仲淹,字希文,宋仁宗时吴县人,为人内刚外柔,他的名言“先天下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
范仲淹做相州刺史时,他妻子来信,将“伊”字写成了“尹”字,他回
信说:“料想伊家不要人了?”妻子只回了一首诗,颇有深情厚意,诗曰:
“问将小书作尹字,情人不解其中意。与伊隔离几多时,身边少个人儿睡。”
范仲淹任杭州太守时,不少人因为有他的荐书而获升迁。有一位县巡检
苏麟多年在外,未获提拔,深为不平。有次因事入范仲淹府中晋谒,便趁机
献诗一首:“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
经照古人。”范仲淹知道了苏麟的用意,便为他推荐,苏麟因得升官。
范仲淹“划粥”
北宋时著名的文学家范仲淹,他小时家境贫寒,上不起学,就跑到附近
的一个庙里读书。读书时,生活很苦,一天只吃两顿“划粥”。什么叫“划
粥”?就是他每天晚上要煮点稀饭,等到第二天早上凝结之后,用刀切成四
块,早晚各吃两块,就这样他一连吃了五年。有一天应天府留守的儿子——
他过去的同学,看见范仲淹这样艰苦,就回家把“划粥”的事告诉父亲,父
亲很受感动,就叫儿子给范仲淹送去一些酒肉饭菜,叫他好好地吃上一顿。
不料过了几天,留守的儿子发现他送去的那些好吃的东西丝毫没动,并已给
放坏了,他感到很奇怪,问范仲淹是什么原因。范回答说:“我很感激你们
父子对我的关心,只是因我平时吃惯了苦,并不觉得难受;现在如果吃了酒
肉饭菜,以后再吃我的‘划粥’就会觉得很苦。”留守的儿子无奈,只好将
好吃的东西拿了出去。
欧阳修联诗趣闻
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宋代文学家,江西庐陵人。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文章严谨,为人平和。
他晚年取号为“六一居士”,别人问他:“‘六一’是什么意思呢?”
欧阳修回答道:“吾家藏书一万卷,录三代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
棋一局,酒一壶。”“但这只有五一啊!”欧阳修笑道:“以吾一翁老于此,
岂不为‘六一’乎。”
欧阳修和朋友们行酒令,规定各人作诗两句,内容必须犯徒刑以上的罪
过。于是,一位吟道:“持刀哄寡妇,下海劫人船。”另一位也吟道:“月
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欧阳修接着吟道:“酒粘衫袖湿,花压帽檐偏。”
有人认为他的诗不至于犯徒刑,因而提出疑问。他笑着说:“列位想想,被
酒佯狂,放荡无羁,还怕不犯徒刑以上的罪吗?”
有一天,欧阳修回家的路上碰到了两位年轻人,自称为诗人,说要去拜
访欧阳修。欧阳修便提出要与他们一块坐船去,但没有说明身份。这两人走
到半途,看见一只白鹅跳下了清水池塘,于是诗兴大发,作起诗来。甲吟道:
“远望一只鹅”,乙续道:“扑通跳下河。”可是再也吟不下去了。欧阳修
不假思索,立刻接着吟道:“白毛浮绿水,红掌泛清波。”很自大的两人说:
“虽然不好,也还勉强可以。”
一会儿,船到了一个地方,看见岸上有一堆灰,两人又做起诗来。甲说:
“远看一堆灰”,乙道:“近看灰一堆。”下面又联不出来了,欧阳修只好
又续道:“一阵狂风起,满天作雪飞。”两人仍然自大地说:“虽然不好,
也还勉强。”
这时,欧阳修虽然有修养,不便发作,但对这两个自称诗人的草包早已
看清。正好那两人又作起诗来,甲说:“两人同一舟”,乙道:“去访欧阳
修。”欧阳修就不等他们再说,立刻接道:“修已知道你,你还不知羞。”
说完,扬长而去。
不修边幅的王安石
宋朝的宰相王安石是最不修边幅的人。他有时忙着看公文,上朝时来不
及吃早点,便拿了面饼坐在上朝的车中去吃,以致弄得满身都是面屑。
王安石也不讲究卫生,他不太喜欢洗脸,也不常换衣服,因此,有时衣
服上竟生了虱子。有一次,王安石和另一位大臣禹玉因事一同去见皇帝,不
注意衣着的王宰相衣领上有个小虫,可能是个虱子,它从衣领爬上了王安石
的胡须。皇帝看了,不觉暗自好笑。禹玉伸手替他捉去,随口说:“这小虫
太光荣了,曾在宰相的胡须上闲荡过!”王安石也觉察到了,于是解嘲地说:
“它不仅光荣而且幸福,连皇上都亲眼看到了它。”
王安石的生活非常俭朴,不拘一格,毫不讲究,反对奢华铺张的作风。
在他任宰相的时候,部属百官宴请他,虽然桌上摆满了佳肴,他只夹面前的
几样菜吃。吃饭时也是心事重重,一副食不知味的神态。他在家里请客时相
当随便,一般是两碟小菜,一壶清酒。有一次,他竟将客人吃剩的煎饼饼皮
拿来吃了,令客人大感不安。
医生们看到王安石脸上愈来愈黑,以为是生病了。但诊断结果,不是病,
而是积的汗垢,用澡豆擦洗就清洁了。平时就懒得修饰容貌、讲究衣着的王
宰相,自然是拒绝用澡豆洗面的。还说:“上天要给我一张黑面孔,我为何
要用澡豆洗净它呢!”
同情妇女的“拗相公”
王安石曾有个外号叫“拗相公”,实际上他是个很有人情味的宰相,尤
其对妇女深表同情。
他有个儿子叫王元泽,虽很有才华却生理上有缺陷,因此虽有如花美眷,
却从未使佳儿佳妇成过佳偶。王安石虽疼爱儿子,但更同情儿媳妇,不忍心
让她守活寡,于是替她另外配了一位丈夫。这样懂得人情的公公世上的确不
多!
王安石有个女儿,嫁给终年流浪在外的吴安持。女儿独守空房,意趣肃
然,闷闷不乐,因此回娘家时免不了向爸爸诉苦。王安石送给女儿一部《新
释楞严经》,并附上“好诵楞严莫忆家”的诗句。他对女儿的无可奈何之情,
是多么的婉转曲折,这显然不是一个拗相公能做到的!
王安石曾有一首咏王昭君的诗,诗中表达了他对昭君的同情,能够从妇
女感情的角度,而不是从政治需要出发来理解昭君出塞。诗曰:
明妃初嫁与胡儿,■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说无语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捍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砂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王荆公三难苏学士
王安石出题三难苏东坡,在文坛传为佳话。其第三难是出句成对,共有
三句。第一句云:
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
因为那年恰好闰八月,而且正月和十二月都有立春,确是“两度春秋”。
东坡虽是才子,但这上联出得蹊跷,一时寻对不出。不过后人已代苏东坡对
了出来:
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
王安石考东坡第二句对是:
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
原来苏州金阊门外至虎丘这一段路叫做“山塘”,约有七里之遥,中间
有地名半塘。东坡不久前路过此地,所以王安石出此句难他,东坡果然被难
住了。不过,后人假托乩语,也把此句对了出来,对云:
九溪蛮洞,经过中洞五溪中。
王安石出的第三句是:
铁瓮城西,金玉银山三宝地。
润州(今江苏镇江市),古名铁瓮城,临于大江,其地有金山、银山、
玉山,山上有佛殿僧房,当时苏东坡恰好刚游览过,王安石便出了这一题。
东坡寻思多时,不能成对,只得谢罪而去。这第三句至今未见有人对出下联,
诸君不妨一试。
苏东坡聪明误一生
苏东坡,名轼,字子瞻,四川眉州人,宋代政治家、文学家,唐宋文学
八大家之一。他生性潇洒,语言风趣,才华横溢,耿介正直。也因为如此,
他一直与当权人物合不来,如他与王安石、司马光、程颐、吕大防等人都政
见不合,因而累遭贬斥,甚至横遭灾祸,夺官下狱,几至送命。
他反对王安石许多新法,被流放到江南各地;但司马光当政时,他又反
对司马光尽废新法,认为好的不应尽废,结果与司马光闹翻;程颐执政,他
又骂程摆架子,假道学,不近人情,被程借故弹劾。
东坡少年得意,中年失势,老年困顿。贬居黄州时,他每日限用一百五
十钱,自谓黄州物贱,而仍必须寸金片玉的节约,其经济窘迫可想而知。他
在此时养成好吃红烧肉的习惯,大概亦与猪肉价低有关。他晚年从岭南回来
时,居住在阳羡,受人十绢百丝之赠,感激之情溢于言词,更可见其贫困之
一斑了。他自己曾有一首诗写道:“东坡先生无一钱,十年家火烧凡铅,黄
金可成河口塞,只有霜鬓无用玄。”晚年不得志,生活很无聊,正如其诗中
所言:“无事此静坐,一日如两日,若活七十岁,犹如百四十。”尤其不幸
的是,东坡晚年欲回故乡四川,以终老家乡,竟然这一最后愿望也未实现,
而无以归,最终客死他乡。因此,苏东坡自认为聪明反被聪明误。他小儿子
初生时,他作有《洗儿诗》一首,表达了自己的复杂心情,诗曰: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这首诗的确是苏东坡的一生写照。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当时官场腐败的
不满。
农妇诗嘲苏东坡
苏东坡博学多才,当他被谪贬到广东后,听说当地妇女很多人会做诗,
连农村妇女也不例外,有的甚至出口成章。
苏东坡自以为是当代的大诗人,很想找个机会试一试。
一天,他路过新会,路上看见一个袒胸露乳的农妇,挑了饭担朝这边走
来。苏东坡触景生情,就念起诗来:“蓬发星星两乳乌,朝朝送饭去寻夫。”
那个担饭的农妇,抬头一看,见题诗戏弄她的是苏东坡,连连应声答道:“是
非只为多开口,记否朝廷贬汝无?”
苏东坡一听,面红耳赤,拔脚就走。以后,他再也不敢轻视妇女了。
东坡以爱婢换马
苏东坡贬官海南岛时,临行前夕,一位运使官朋友陈强到苏府慰问,看
见东坡婢女春娘美如天仙,色心大动。因此向东坡提出以白马换春娘,为此
赋诗曰:
不惜霜毛雨雪蹄,等闲哦咐赎蛾眉。
虽无金勒期明月,却有佳人捧玉扈。
苏东坡也认为此去路途遥远,山高水险,蛮烟瘴气,一时怜香惜玉,不
忍春娘同去吃苦,也就答应了陈强的要求。于是和诗一首曰:
春娘此去太匆匆,不教蹄声在恨中。
只为山行多险阻,敢将红粉换追风。
春娘知道她以身换马的事,非常悲伤,乃口占一诗,表达了自己的哀怨
心情。诗曰:
为人莫作妇人身,百般苦乐由他人。
今日始知人贱畜,此生苟活怨谁嗔?
吟罢,竟以头撞墙而死。苏东坡见此情景,悔恨不已,但已为时太晚了。
韩宗儒用苏书换羊肉
苏东坡的诗词、字画、文章与书简,在他生前便有人出高价收买。有一
天他的朋友黄山谷笑着把这种情形告诉他:“从前晋朝时王右军用字和道士
换鹅,传为美谈,现在你的文字也被人拿去换东西了。韩宗儒这家伙最贪吃
了,他把你写给殿帅姚鳞许的帖子,拿去换了十几斤羊肉,痛快地吃了一顿。”
苏东坡听了,不觉好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