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幸福的方法 >

第5章

幸福的方法-第5章

小说: 幸福的方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我们丧失表达的感情和动机,我们将不再热心。我们的行为与想法会变得完全一致,甚至它们所连带的项目。由于感情是动机的来源,它在我们追求幸福的动机里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但是,光有感情是不够的。如果要幸福,我们就必须得有快乐的经历。因为快乐是充实生活的先决条件。根据心理学家纳丹尼尔·布兰登所说的“快乐不是人的奢侈,它是一种深层次的心理需要”。在一个完全没有快乐且频繁痛苦的情感中,幸福可说几乎已经被预先排除了。

    情绪都会有高和低的时候;我们可以不时地承受一些悲伤——例如工作上的困难,或是失去了所爱的人,但依然活得幸福。事实上,期盼永远的幸福只会带来失望和不足,而最终导致负面情绪的产生。幸福不需要经常的欢乐,也不需要无坚不摧的快乐32。

    虽然一个快乐的人也会有情绪上的高低,但他整体上保持着一种正面态度。他会经常被欢喜和爱所推动着,却不为愤怒或内疚这些负面情绪所动。快乐对它来说是定律,而痛苦则是一种意外。想得到真正的快乐,我们就必须更正自己的想法,无论是悲伤、考验还是波折,我们都可以为了“活着”这种非常基本的事情而快乐。

    反思:想像一下那些带给你快乐的事情,从小事情开始。

    满足的生活是否就足够了呢?是不是只要经历高兴的情绪,就足以成为幸福的一员呢?那么吸毒的人呢?还有那些整天躺在沙滩上晒太阳的人,他们真正的快乐吗?答案是不,经历高兴的情绪是必然的,却不代表幸福的全部。

第三章 解释幸福 意义

    哲学家罗伯·诺席克提供了一种想法上的试验,来帮助人们分辨真正的快乐以及纵欲的快乐33。诺席克让我们想象一部万能机器,这机器可以让我们感到“任何我们期望的快感”。不只是精神上,甚至在身体上都可以感受到。而且完全不会感到是机器在工作,就像是真的一样。诺席克这里所要问的是,如果可以的话,我们会不会选择一生都使用这部机器。另外一种问法是,如果一辈子都靠着这部机器,我们会不会真正的快乐?

    大部分的人都不会去选择机器。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内在除了自己的欲望之外,还有对身边人与事的关心。我并不认同,只有自己的感觉才重要的这种说法。我们除了想经历快乐之外,还希望快乐成为生命的一部分。只有那样,才能把幸福放在快乐之上。

    逃避情感的来源,不管是用机器或毒品都好,相当于活在一个谎言里。机器所能提供的感觉,和简简单单帮助人的感觉中,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后者。就好像我们内在告诉我们,幸福不只是快感而已。我们需要有意义的情感来源。我们想要知道,我们的行为是有实际效用的,而不是感觉上有。

    就感情上来说,人类和动物并无太大的区别,像黑猩猩这种智商比较高的动物,他们的感情与人类其实是很接近的。如果没有感情的话(动物里可能用“感觉”会比较好),我们将会丧失所有的动力,生命将无法维持下去。在没有感情或感觉的情况下,就像那机器人一样,将变得麻木。

    虽然我们在感情上的能力和动物有点类似,所不同的,乃是根本上的东西。就从对情感来源的反映能力来看,就可以分辨出其中的差别。我们有能力去反映我们的感觉、想法、以及行为;我们有能力对自己的经验和意识感到自觉。

    人类和动物的另一种区别是,人类是有灵性的。牛津英文字典里,称灵性为“重要性的真义。”动物无法去过有灵性的生活,他们的行为的意义,只限于追求满足和逃避痛苦。

    当我们想到有意义的生命时,我们通常会认为其中带着某种目标,但经常被忽略的是,目标感其实比设定目标更重要。当然,有目标感代表必须得要有目标,但如果只有目标,并不代表一定有意义。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确定其目标是否含有内在的意义。

    我们可以设置不同的目标,得到好成绩,买大房子,仍然可能感到空虚。过真正有意义的生活,其目标必须是自发的,同时它的重要性必须是为了自我,而不是为了去满足社会标准,或是他人的期望。当我们有这种目标感时,那种感觉就像是听到了“真我呼唤。”就像乔治·伯纳德所说的“这才是生命的喜悦,那种为了真我目标而奋斗的感觉。”

    不同人会在不同的事情里找到意义。“真我呼唤”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创业、当社会义公、抚养儿女、医术研究、或是打造家具。重点是,我们选择目标时,必须得确定它是符合自己的价值观以及爱好,而不是为了符合外界的期望。一个投资者,可能会在他的工作上找到意义与快乐…一个为了正确的原因而去行动的人…他在生活中的灵性和充实感,绝对要比一个心不在焉的和尚要来的高。真正的幸福,来自于我们对行为和意义观念上的一致。

第三章 解释幸福 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

    记得有一次,我问我朋友他的“真我呼唤”是在什么时候?他说,他对生命的解释里,并没有什么真我呼唤,或是终极目标这样的字眼:他说“我不是理想主义者,我相信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又可称为实用主义,一个脚踏实地,每天为了生活的需要而忙碌的人。理想主义则被解释为做梦型,把目光放在远处的地平在线,想象着真我呼唤和目的的人。

    但当我们比较这两种类型时,如果我们认为理想主义不实际或是脱轨时,我们已经产生了一种错误的分裂感。

    其实,理想主义的深层,根本就是现实主义——因为理想主义的想法,完全符合人性的自然。人们对意义的追求是绝对的。如果没有更高的目的,真我呼唤,或是理想,我们是无法充分的发挥那种对幸福的追求。当然我不是鼓励大家只心动,而不行动(两者都重要),但事实上,多数的现实主义者,都忽视了一个极重要的事实:理想主义者本身就是现实的。

    理想主义的真义,就是去指引在生命里正确的目标感;但只顾着快乐的话,并不能完全的感受到生命的意义。我们必须要找到每个层次的意义。比方说,意义的大类之外,好像维持幸福家庭,或是帮助被迫害的人,我们还必须去注意到里面的小层次,好比和孩子们同乐,或是去某个大使馆前示威。意义的大类一般都比较遥远:我们首先需要做的是,去体验其中的一些细节,好像今天、明天、或是下星期看得到的意义。

    反思:想一下那些对你有意义的事。什么可以为你带来使命感?什么样的日常习惯为你带来了意义?

    根据法国哲学家MicheldeMontaigne所说的,“人类最完美的作品,就是活得有使命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可以为我们的行动带来力量——而在有意义的过程中,我们所累积的经历,正是我们那完美的作品。一个有规律的意义可以同意我们的行动,就像是有规律的歌谱,可以统一乐团的节奏一样。一个声调本身没什么,但它在交响乐里面,却可以显出它的无限美妙。

第三章 解释幸福 潜力与幸福

    当我们想到,对自己最有意义的生活时,我们需要同时考虑自己的潜力。乳牛可以在牧场里,开心的挤一辈子牛奶,人们却不能只顾着满足自己生理上的需要。我们内在的力量要我们做的更多,充分的发挥我们的能力。哲学家伯尔川·罗素写过:真正对幸福的满意,是基于充分的发挥了才能,以及确切的了解我们的世界34。

    但这并不代表最高领导能力的人,就非当总统不可,或是商业头脑最强的人,就必须得成为亿万富翁。总统或富翁只是一种潜力表面的证明。我所说的是潜力的内在衡量。一个有潜力做总统的人,大可以开开心心的做一个古梵文学者;那个有亿万富翁潜力的人,也可以高兴的去当个画家。他们可以从内在去感到满足,感到工作的挑战性,感到潜力被充分发挥着35。

    反思:什么样的事,可以挑战你的潜力?

第三章 解释幸福 成功与幸福

    有些人质疑,舍却地位和财富,而注重于快乐和意义的追求,会不会导致牺牲成果?如果好成绩和好学校不再是动力,学生们会不会丧失对学业的兴趣呢?或者,如果升级和加薪已经不再吸引员工的话,他们会不会因此而减少努力?

    我在努力将自己转变成幸福型的过程里,也经常考虑它是否会影响成果的问题。“不痛不获”曾经是我的座右铭,它帮着我得到了很多物质上的东西,我曾为我的决定担心——我担心我会中途放弃我的目标,我担心我会怀念忙碌奔波型的生活。但接下来所发生的,却完全相反。

    从忙碌奔波型转变为幸福追求者,并不代表做的更少,或是热诚减弱,它的意义,在于将正确的事情做得更好——那些对现在和未来都有帮助的事。同样的,从享乐主义型转变成幸福型,也不需要减少快乐;不同的是,学会去适量的享乐,而不是无止境的狂欢。幸福的人不会去接受“无痛,无获”这种想法:他不但享受着他所做的一切,同时也为着目标而努力,而他们的成果通常都是更好的。

    快乐和意义在现在与未来的幸福里,其实是扮演着相辅相成的角色。当我们发现事情的意义之后,其中的快乐感自然的就增强了;相对地,在事情里找到快乐,一样可以加强我们对它意义的坚信度。

第三章 解释幸福 意义和快乐的重要性

    只有快乐,是不足以达到幸福的境界,同样的,只有目标感也不够。首先,无论目标再怎么伟大,长期的进行一件事都是非常难的,如果在过程中没有快乐,我们对目标的坚决心,往往就不会太坚定了。其次,有些人也许可以忍受,但绝对不是在开心的情况下。

    在《Man’sSearchforMeaning》一书里,ViktorFrankl讨论了有关大屠杀的生还者,以及他们在生命里找寻意义的过程36。虽然他们在集中营里经过了惨无人道的日子,并且在身心上受到无比的伤害,其中有些人却在那里找到了生命的意义,找到了目标感。他们的目标包括有一天能与亲人重逢,有些人则想,将来要把这段历史公布天下。当然,他们在集中营里是不可能有任何的快乐。所以幸福不止是单单的有意义就好。我们需要意义,也需要快乐;我们需要现在获益,以及未来获益。

    我对幸福的理论,主要取材于Freud和Frankl·Freud心理分析的中心点就是快乐的原理,其中解释了人类追求快乐的本能。Frankl则认为,人类意志力的原动力是来自于意义,而不是快乐——他说“人类最大的动力,来自于对生命里意义的追求。”上下文中,两人说对了一部份。如果想要一个充实的幸福生活,就必须去满足对意义和快乐的追求37。

    尤其是在美国社会里,我们经常被批评为对幸福所着迷的民族:简易的自我修复,减压这类书籍疯狂的销售着,心理医生的减压药物,被当成了维他命这样吃。当然,这类的批评有他们一定的正确性,但错的是,人们所著迷的对象是快乐,而不幸福。

    一些简易的自我修复方法里,经常会忽略长远的幸福,以及我们对意义的需要。真正的幸福不代表对不安的情绪或生活的困难免疫,药物治疗和小册子则在根本上就避开这些问题38。幸福的人一样要去面对困难,克服生活里的种种障碍。像Frankl所说的,“人类需要的不是一个没有挑战性的世界,而是一个值得他去奋斗的目标。我们需要的,不是排除麻烦,而是发挥我们真正的潜力。”无难度的生活和机器人并没有两样,它只是一个失去了意义的生命。还有,困难可以增强我们对快乐的珍惜:教育我们快乐并不是理所当然的,教育我们去重视每一个美好的时刻。感恩其实就是意义和快乐的一种主要来源。

    反思:回想一下你曾经碰到的困难,你从中学到了什么?是透过什么样的方式学的?

    意义和快乐有相互协助的功能。当我们对自己所做的抱着使命感时,我们的快乐感自然的就提高了;而在我们从事的事情上找寻快乐,也可以为其带来意义39。

第三章 解释幸福 开心时刻

    虽然统计心理数据不容易,但我们还是可以以幸福为目标,看看我们怎样才能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我们首先可以试着去记录我们日常生活里的事,看看他们是否快乐,是否有意义。

    养成写心理日记的习惯,将每天所做的事,发生的事做一个评估,想想它们是否有意义,是否带来了快乐,透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进一步的去了解如何加强我们生活的质量。每天睡前花个几分钟时间,反映一下我们当天对时间的运用,可以帮助我们加强对自己生活模式的认知。我们也许可以找出一些问题,好比什么事是有意义但不快乐,或什么是两者都没有的。透过这种幸福镜片,我们可以对生活做出检讨,加强对意义和快乐的认识,做出适当的改变。

    在生活中有一些基本的理念,能帮助我们活得更好——就像找寻意义与快乐——但世上并没有统一的方法。人类本身非常复杂、多元化、不同;每个人都有特点,都或多或少的活在他自己的世界里。如果仔细观察,每个人都会发现,除了世上的一些大道理之外,其实还有很多方法,可以应用在自身的生活需要上。

    我们都有不同的喜好,或对同样喜好有不同的爱好程度。打个比方,写书对我来说既快乐又有意义,但如果一天超过3小时的话,就变得乏味了。每星期看两部电影可以让我快乐,但如果每天要我看4小时大屏幕的话,可就受不了了。就算是有意义和快乐的事,也不能不停的做。

    还记得汉堡模式吗?现在来说千层饼的模式——因为每个人对享受都有着不同的看法、方法。千层饼是我的最爱,每次去看父母的时候,妈妈都会准备很多,我会把它们一扫而光。但这并不表示,我要每天每餐都吃千层饼。同样的道理也可以应用在其它的事上,比如写作和看电影,以及我喜爱的人。虽然我家人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但每天和他们相处8小时,并不代表是最幸福的事;相反地,有时不和他们在一起,也不代表我就不爱他们了。虽然和朋友相聚既快乐也有意义,但我还是需要我独处的时间。

    只有知道内在感觉和想法的人,才能清楚什么事可以为他带来幸福,才清楚什么是适量,什么是过量。识别正确的活动,适量的享受,才是生活的至高境界。

第三章 解释幸福 幸福强心剂

    在一个完美世界里,我们可以天天都做有意义又快乐的事。而在现实时间里,对大多数的人来说,那是不可能的。单身父母为了小孩,无法离开一个高薪但却不快乐的工作。家里吃的、住的、小孩的教育,都成了他或她的重点。

    其他一些人,可能有能力暂时放弃快乐,为的是未来的大目标。好像一个大学毕业生,虽然他不喜欢每周80个小时坐在电脑前,但为了工作经历,他还是会这么做。只要他记得幸福才是目标中的目标,他就不会掉进忙碌奔波型的陷阱里,无止境的耽误自己的快乐而投入那2…3年的时间,对他来说就是值得的。

    大多数的人都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