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正说开朝十四帝 >

第15章

正说开朝十四帝-第15章

小说: 正说开朝十四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部分 明太祖朱元璋第51节 一代帝范,节俭成风

    由于朱元璋出身贫苦农家,不仅深深体谅农民生活的艰辛、物力的艰难,而且他还身体力行,带头倡导节俭。明朝建立后,按计划要在南京营建宫室。负责工程的人将图样送给他审定,他当即把雕琢考究的部分全去掉了。工程竣工后,他叫人在墙壁上画了许多怵目惊心的历史故事作装饰,让自己时刻不忘历史教训。有个官员想用好看的石头铺设宫殿地面,被他当场狠狠地教训了一顿。    
    朱元璋用的车舆器具服用等物,按惯例该用金饰的,但他下令以铜代替。主管这事的官员说,这用不了多少金子,朱元璋说,“朕富有四海,岂吝惜这点黄金。但是,所谓俭约,非身先之,何以率天下?而且奢侈的开始,都是由小到大的。”他睡的御床与中产人家的睡床没有多大区别,每天早膳,只有蔬菜就餐。    
    在朱元璋的影响下,宫中的后妃也十分注意节俭。她们从不乔装打扮,穿的衣裳也是洗过几次的。有个内侍穿着双新靴子在雨中行路,被他发现了,气得他痛骂了一顿。一个散骑舍人穿了件十分华丽的新衣服,朱元璋问他:“这衣服用了多少钱?”舍人回道:“五百贯。”朱元璋痛心地说:“五百贯是数口之家的农夫一年的费用,而你却用来做一件衣服。如此骄奢,实在是太糟蹋东西了。”    
    朱元璋不喜欢喝酒,他多次发布限制酿酒的命令。他不爱奢华,讲究实际。他命令太监在皇宫墙边种菜,不要建造楼台亭阁。为了让儿子们得到锻炼,他命令太监织造麻鞋、竹签自用,规定诸王子出城稍远,要骑马十分之七,步行十分之三。由于他出身贫寒,从小没有读书的机会,从军后,到称帝晚年一直保持勤奋好学的作风。作战之余,理政之后,他常常请儒生讲述经史。经过几十年的刻苦自学,他不但能写手扎、军令,还能写诗作赋。他终生严格要求自己,不懈怠,不腐化。    
    洪武三十一年(1398)五月,71岁的明王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结束了他创业的一生。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葬于南京钟山孝陵。


第三部分 明太祖朱元璋第52节 中国落后于西方与朱元璋的关系

    朱元璋是一位古代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一生励精图治,勤奋好学,从一个贫苦的小牧童,成长为明王朝的开国大帝。其文功武略,堪称一代天骄。    
    朱元璋作为一个元朝末年的农民起义领袖,其伟大历史功绩是和其他农民领袖一道推翻了元朝的腐朽统治,解放了生产力。他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采取了一些进步措施。朱元璋取得政权称帝后,在位31年(1368—1398),励精图治,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制度影响深远,具有一定的进步作用,并奠定了明朝276年的统治基础。但他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发展到空前程度,以及由此对社会经济产生的阻碍作用,也反映出中国封建社会转入后期的历史特色。    
    朱元璋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在中国历史上,秦末陈胜首先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战斗口号,激励着历代多少豪杰逐鹿中原。但是成功者寥寥,虽有布衣刘邦为帝的先例,但像朱元璋那样年幼时家破人亡、颠沛流离的苦境却无先例,朱元璋备受磨难是第一人,集中表现为和尚称帝。安徽省凤阳县龙兴寺有一副对联:“生于沛学于泗长于濠凤郡昔钟天子气,始为僧继为王终为帝龙兴今仰圣人容”,巧妙地概括了朱元璋一生的经历。    
    朱元璋生性好强,从小志气不凡。他迫于生活,出家为僧,进寺刚15天就去做游方僧人。他在云游四方中接触当时秘密结社的白莲教,知道了天下大势,人心思乱,元朝的气数将尽。朱元璋曾口占一诗云:“天为帐幕地为毯,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腿,恐把山河一脚穿。”这首诗是朱元璋抒发壮志,野心勃勃登基及位的心理写照。后来他终于成功了,无尺寸之封靠个人奋斗而开创近300年的大明江山。因此民间流传着他许多奇闻轶事,就是对他个人聪明才智一种崇敬的演义。    
    任何一个人成功的奋斗,不是坐等恩赐,而是把握命运之弦不断索取。朱元璋一无权势,二无文化,他是靠借郭子兴一旅之众打天下。他的成功,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点:其一,不露声色缓称王;其二,待时机而避敌锋芒;其三,把握天时蚕食江南。    
    大凡开国之君都在战争中习练了不凡的武功。也可以说,战争考验了伟人的智勇和识力。朱元璋制定的北伐战略,把他的高人一筹的聪明才智表现得淋漓尽致。大将徐达、常遇春建议立即以大军直捣元朝的大都,朱元璋认为不可。他指出:元军还有数十万众,不能轻敌。况元都城池坚固,若孤军深入,屯于坚城之下,北伐军将陷入重围,元兵四方来援,岂不倾覆?孤军深入,实为兵家之忌。审时度势,朱元璋制定了谋慎而必胜的战略:“先取山东,撤其屏蔽;旋师河南,断其羽翼;拔潼关而守之,据其户槛,天下形势入我掌握。然后进兵元都,则彼势孤援绝,不战可克其都;鼓行而西,云中、九原以及关陇可席卷而下”。这一杰出的战略分析与部署,完全按预料的发展,北伐一举成功。“自古能军者,无出李世民、朱元璋之右耳。”这是后世对朱元璋武略和军事才干的极度推崇和充分肯定。    
    为了朱明王朝世代永继,朱元璋空前加强中央集权。洪武九年(1376)废除行中书省,设置市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管地方民、刑、兵之权;洪武十三年(1380)在中央取消中书宰相制度,分相权于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设都察院监察百官,设锦衣卫等特务机构控制臣民。朱元璋还大兴文字狱和制造大规模株连的冤案为子孙削棘。由于朱元璋嗜杀、好杀,后世史家皆曰:“翻开明朝的史书,一股血腥气味扑面而来。”    
    朱元璋在晚年还颁布《皇明祖训》条例,要求子孙及臣工遵守“祖宗之法”,规定后代有改祖制者“杀无赦”。朱元璋把闭关也列为“祖训”,显然这是消极守成的“祖训”,给明王朝政治带来深远影响。如果明朝不为清朝所灭,按明朝坚守长城的闭关政策,中国能否保有现代疆域,却是一个问号。    
    朱元璋为大明万世江山苦心安排,为子孙削棘,颁示“祖训”,但事与愿违,朱元璋死后坟土未干,叔侄争权,他的“祖训”就被第四子朱棣所破坏。朱棣就是明成祖,他抢了帝位,迁都北京。    
    朱元璋诛杀功臣,以致内战爆发,无人可使独当一面,自己选定的继承人长孙朱允炆死于兵火。他立铁榜严禁宦官干政,而明成祖扩大宦官为二十四衙门,宦官掌管特务机关,明朝成了宦官为祸最剧烈的朝代。朱元璋置重兵于辽东,嘱子孙固守北疆,明王朝恰为关外少数民族所颠覆。凡事都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历史证明,一切雄主、暴君美梦都不会长久,因为雄主和暴君个人主观欲望最强烈,距离客观也就更远。    
    中国之落后于西方,开始于明代。造成这种落后有多种原因,而其中墨守朱元璋专制统治的成法,尤其是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极权政治下的权力经济、束缚经济发展的关津制、海禁制、匠户制、滥发通货等等是主要原因。此外,明朝束缚人们思想的八股取士和文化专制主义,也是构成中国社会停滞的重要原因。朱元璋对历史的功与过,都是值得人们深思的。    
    朱元璋从社会最底层而登上天子大位,虽然是时代的造就,而他个人的奋发与天资是少有的。时势造英雄,英雄也造时势。朱元璋的雄韬伟略影响历史进程,也为后世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树立了楷模。


第三部分 明太祖朱元璋第53节 男儿靡砺成英雄

    明朝嘉靖三十八年(1559),明建州左卫女真贵族塔克世家中降生了一个男孩。他长得龙颜凤目,伟躯大耳,声若洪钟。加之他又是塔克世家中的第一个男孩,父母对他非常钟爱,这个男孩子就是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所属的女真族是我国东北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公元1127年,女真族完颜部首领阿骨打建立金朝,统治淮河以北广大地区长达百余年,直到1234年被南宋与蒙古的联军所灭,才又重新返归东北故土,散居在白山黑水之间。    
    松花江下游的依兰地区,是努尔哈赤的祖先世代居住的地方。元朝统治时期,在这里设了3个万户府。努尔哈赤的祖先充任斡朵里万户府的万户。这是一个可以世袭的官职,从这时开始,努尔哈赤的先人便世代为官。    
    同所有贵族一样,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也把众多的妻子视为其尊贵身份的一个象征,他先后娶了3个妻子。努尔哈赤的生母姓喜塔喇氏,是建州卫首领王杲的女儿。喜塔喇氏生了努尔哈赤、舒尔哈齐和雅尔哈齐3个儿子及一个女儿。作为长子,努尔哈赤倍受父母宠爱,从小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然而在他10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喜塔喇氏突然与世长辞。这个重大的变故从根本上改变了努尔哈赤的生活,他告别了昔日骄子的优越地位,开始在继母制造的阴影中度日。由于生活所迫,少年时代的努尔哈赤就开始用自己的双手谋生,他常常翻山越岭,出入于莽莽林海,挖人参,采松子,拣榛子,拾蘑菇,然后把这些山货带到集市上换钱,用以维持自己的生活。    
    努尔哈赤常去的是生意兴隆的抚顺马市,除了进行贸易之外,他更感兴趣的是通过贸易同汉人广泛接触和交往,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天长日久,他学会了说汉语,识汉字。在抚顺马市这所学校里,聪明好学、胸怀大志的努尔哈赤广采博收,学习了知识,增长了才干,开阔了视野。    
    15岁那年,无情的生活之鞭迫使努尔哈赤带着10岁的弟弟舒尔哈齐离家出走,投奔到外祖父王杲门下。    
    王杲是个汉化较深的女真人,他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才干在动乱的年代中发迹,成为建州女真中的著名首领。明中朝后,他自以为力量雄厚,便无视朝廷边将的政令,常常扰边作乱。万历三年(1574年)明辽东总兵李成梁率军攻破王杲屯寨,王杲及亲属全部被杀。此时正在王杲家中的努尔哈赤兄弟也双双做了俘虏,聪明、机敏的努尔哈赤当即跪在李成梁马前,痛哭流涕,用汉语请赐一死。李成梁见他聪明伶俐、乖敏可怜,不仅赦免了他,而且把他留布帐下做了书童,专门伺候自己。努尔哈赤从七八岁就开始练习骑射,到这时十六七岁,已是弓马娴熟、武艺高强。因而在李成梁帐下,每逢征战,他总是勇猛冲杀,屡立战功。李成梁对他非常赏识,让他作了自己的随从和侍卫。两人形影不离,关系密切,情同父子。    
    然而,努尔哈赤对李成梁的恭顺和效忠,仅仅限于表面。他对外祖父的被杀始终怀恨在心,只是当时慑于李成梁的威名,不敢轻举妄动。私下里他早早已另有打算,只待有朝一日时机成熟再采取行动。    
    在李成梁帐下生活了3年左右,努尔哈赤以父亲捎信让他回家成亲为由,借机离开李成梁,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遵照父命,19岁的努尔哈赤与佟佳氏结了婚。    
    独立生活后,他经常到长白山一带采集、狩猎,往来于抚顺马市和女真地区,换取生产和生活用品。有时他又辗转各地,为人佣工。有时则听明廷的征调,从征参战,经过几年的闯荡,努尔哈赤有了更丰富的阅历。他对各民族的语言风俗、中原地区的形势以及宫廷、官场、官军等各方面的情况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为他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部分 明太祖朱元璋第54节 十三副遗甲起兵,初显王者霸气

    努尔哈赤25岁时,女真部族之间和部族内部,为了争雄称霸,常常互相攻伐,互相残杀。建州女真有两个坚固城寨:一个是古勒城,城主是阿台;另一个是沙济城,城主是阿亥。阿台是努尔哈赤外祖父王杲的儿子,阿台的妻子是努尔哈赤伯父礼敦的女儿。王杲被杀后,阿台发誓要为父报仇,他凭借古勒城易守难攻的地理优势,依山筑城,设置壕堑,并屡犯明边,纵兵饱掠。这可激怒了明朝总兵李成梁,他决意发兵攻杀阿台。    
    建州女真还有个图伦城,城主叫尼堪外兰。他的兵马不多,却野心勃勃,总想吞并周围部族,称雄建州女真。为此他便极力讨好明朝边吏,并挑拨阿台、阿亥与明的关系。他向李成梁表示,自己愿意为明朝征服古勒和沙济两城作向导。李成梁决定立即出兵,攻伐古勒、沙济两城,并许诺尼堪外兰城下之日,便是他荣升建州部首领之时。    
    李成梁的大队人马分两路杀来,破城后大肆杀戮,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也于混乱中被杀。    
    噩耗传来,努尔哈赤悲痛欲绝。他愤然来到了辽东都司,义正辞严地质问明廷边吏,为何杀他一向忠顺于朝廷的祖父和父亲。明朝边吏自觉理亏,一再解释这是误杀,后又赐予努尔哈赤敕书30道,战马10匹,让他袭任祖父之职,当了建州左卫都指挥使。努尔哈赤表面上接受了明朝抚慰,但内心发誓要报杀父之仇。    
    为了报仇,努尔哈赤决定先举兵攻打尼堪外兰。他整点出父祖的十三副遗甲,率领不足百人的部众,向尼堪外兰居住的图伦城进发。几经恶战,终于除掉了仇敌。    
    当时女真各部林立,建州女真也不例外。努尔哈赤在以13副遗甲起兵的两年内,就相继大败了建州女真界凡、萨尔浒、董佳、巴尔达四城联军和漠河、章佳、巴尔达、萨尔浒、界凡五城联军,并攻破了安图瓜尔佳、克贝欢和托漠河城。在斩杀了尼堪外兰之后,又乘胜平定了哲陈部、攻取了完颜部。在努尔哈赤日益强大的攻势面前,苏完部和董鄂部自动前来归附。到万历十六年(1588),除长白山诸部外,建州女真各部基本上被努尔哈赤统一了。5年之后,他又先后攻取了长白山讷殷、朱舍里和鸭绿江三部,整个建州女真统一在努尔哈赤的麾下。    
    为了扩展势力,兴立基业,在统一建州女真过程中,努尔哈赤于万历十五年(1587)在烟筒山下建赫图阿拉城称王。为显示为王的尊严,他制定出一套初具规模的礼仪。每当他出入栅城,乐队便恭立在城门两侧吹打奏乐。赫图阿拉城遂成为当时建州女真政治、经济和军事的中心,后来又成为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的基地。    
    到万历末年,所有女真部落都努尔哈赤被统一了。


第三部分 明太祖朱元璋第55节 创国之举

    万历四十四年(1616)正月初一,是努尔哈赤建国称汗的日子。赫图阿拉城热闹非凡。努尔哈赤在此宣告建立“大金国”,年号为天命。这就是我国历史上的“后金”。    
    仪式结束后,众大臣举杯畅饮,举城一片欢腾。然而,此时此刻努尔哈赤并没有被欢乐所陶醉,他若有所思的神情中略带几分疲倦之意。自25岁起兵,到如今登基称汗已经58岁了。他于花甲之年登上多年来梦寐以求的汗位,30多年来为建立女真国所进行的浴血奋战和苦心经营,此刻都历历在目,萦绕在他的心上。努尔哈赤深知要建立国家必须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因此他着力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