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于本书天性压抑的宣泄
我不无欣喜地向读者推荐火传鲁的长篇小说《一九八三》。这是一部可读性很强的小说。
说实在话,现在出版的小说,能让人一口气读完的不能说凤毛麟角,也能说寥若晨星。当出版社把这部长篇小说拿给我的时候,先是为标题所吸引,一九八三,固然是年号,是说作者出生在一九八三,到今年满打满算才21岁,是在校的大学生,《一九八三》这个词组内涵和外延都很丰富,不但有感官刺激,而且有心灵摇撼。于是我便读下去,竟一口气读完!我不能说它就是一流的小说,但我断定其视角之新颖,内容之丰富,感情之浓烈,创作态度之诚挚,是有其鲜明特色的。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一动笔就能写出一部长篇,此举本身就让人佩服,而这部长篇小说,决不是仓促的急就篇,更不是生活素材的罗列,而是用至真至诚捧 给广大读者、社会、家长、中小学生的一颗拳拳之心。读了这部小说,我心情无比沉重,酸甜苦辣,似乎都一起涌了上来。心里想了很多很多。这位年轻的作者似乎不是在写小说,而是用自己的心血和灵魂向社会呼喊:救救教育!救救学生!而在我的耳边,响起的则是一些伟人的话:鲁迅先生“救救孩子”和“不要斩杀儿童的天性”的告诫,想起邓小平同志“最大的失误是教育”的英明论断。
长篇小说《一九八三》可以说通篇是以第一人称的叙述、道白。站在一个中学生的心理立场上如泣如诉地刨白、争辩,乞求理解。倾诉的是这一类年轻人心底的“隐情”,确为生命真谛的情感折射,通篇为天性压抑的宣泄!
我同情这一代年轻人。
当然,小说是一种艺术,是生活当中的水蒸气变成的满天彩霞,首先应给人以美感,但是这个“美”,又是以“真”和“善”作基础的,是真和善的有机结合。本部长篇小说的真实性是无可非议的,而且颇能打动人心,引起人们的同情与昭示?以及疗救者的注意。一般来讲,艺术作品有三个作用,即美学作用、教育作用和认识作用。这部小说的“认识价值”是不言而喻和不可低估的。
在当前与之前一个时期,我们的中小学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建构、操作等是否科学?是否遵循了教育规律还是悖论了教育规律。
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的精华“因材施教”继承的如何?为什么我们的教师、教育工作者却不够“因材施教”。特别是针对那些有想法不喜欢循规蹈矩少年的教育却如此苍白无力。甚至与其“顶牛”或放任自流。
我们的教育是否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对青少年学生的天性压抑的副作用。这部“迷茫少年成长史”就是对天性压抑的呼救与宣泄,不管这部书反映的情况是否典型,而事实的存在却不能让人忽视这个问题。
我们的教育对学生的创造力是否有扼杀作用。我们的教育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到小学、中大学,都有“管、卡、压”的现象。都有把学生“圈起来”灌输的现象。再加上片面追求升学率,培养的学生缺乏创造力,甚至“高分低能”。
……
该书作者绝对不是为了反映这些问题才撰写这部小说,而是一种自然的流露与抒情。是我们这些关心社会、关心教育、关心下一代的人的漫漫思考。
鲜花除了管理之外应该让其自然地开放,下一代的成长是一个社会问题,笔者热忱希望就此问题展开讨论。
作者在最后这样无可奈何地写道:“我带着两个处分来到高二,我分数一落千丈只因为我对生命有了新的理解,我不想再这么毫无目的地活下去……我的青春就这样没有了,虽然那时我只有18岁。”“在高二下学期来临的时候我退学了。我想有一种新的生活,他能让我找回我的青春,找回我的激情……”“我就这样活下去。”确有点如泣如诉的味道。列宁说过,青年人犯错误,连上帝都会原谅。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原谅、疗救这样一些年轻人呢?
我们历来认为,创作是一种激情,创作是一种燃烧,创作是一种能力,能力和知识有一定关系,但知识决不等同于能力。作者火传鲁能写出这部成功的长篇小说,是以论证这一点。他有这方面的天赋,虽然初出茅庐,却获得了成功。
此书付梓印刷之际,嘱我作序,胡乱写了这些文字,
是为序。
关于本书怎样教育有叛逆和逆反心理的孩子
——关爱、尊重、引导
当我看了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播出的关于孩子成长中的教育问题的节目后,特别是听了卢勤老师介绍以及台下众多家长因为孩子教育问题带来的痛苦和烦恼时,我既受启发又有同感。我和妻子对儿子从小学到高中二年级的教育完全是在高压政策下进行的,完全实行的传统教育方法。这种政策和方法造成的后果是家长痛苦,孩子痛苦,母子父子关系紧张,家长和孩子简直成了一对冤家,使吃不愁穿不愁本来生活富裕的家庭长期笼罩在郁闷和敌对的气氛中,家中时时欢乐不起来,常常为了教育孩子而起争吵和“战争”。就这,孩子学习成绩也没有上去,也没有成为家长希望的好孩子、好学生。高考时儿子勉强考了京外本科。
正在妻子和我感到非常迷茫和痛苦的时候,2002年9月,儿子临去外地上大学时,交给我他两个月写出的一部小说,今年新世界出版社出版时定名为《一九八三》。当时,气得我把小说扔在地上,并愤愤地说你还能写出什么好东西,儿子这时没有生气,也没有和我对抗,而是捡起来放在了我的床头,并且很和蔼地说,爸,你闲着没事时看看,也算咱父子的书面沟通和交流吧。尔后,过了好长时间,我在家休假没事时随手拿出了儿子放在床头柜上的小说《一九八三》草稿。不读则已,读了一遍则不能放下,好奇心和小说的吸引力又促使我读了第二遍,看着儿子几近白描式的从小学到高二的生活经历和成长过程,以及他的思考,我震撼了。我进行了认真思考和反思,原来我和妻子实行的高压式的管理以及包揽式的设计孩子成长轨迹、成长道路和成长模式的做法已经远远落伍,已经严重地不合时宜,强行推行只能两败俱伤。不但对培养教育孩子无益,而切只能起到相反的效果,只能引起孩子的逆反和叛逆。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作为社会一分子的孩子接触了无数信息。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追求,他们对学而优则仕不感兴趣,但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却是十分地投入,他们会按自己的想法去追求,但对别人预先设计的模式却不感兴趣。他们希望社会,家庭对他们更加民主、生活更加自由,他们对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不理解,他们有时因智力能力无法达到家长对他们较为苛刻和高标准的要求时,他们心理上便产生对抗,如果这种对抗加剧,会给孩子造成一种无形的压力,使他们感到压抑和郁闷,他们年轻稚嫩的心里会被无数的教诲和唠叨撕扯的支离破碎。
通过看孩子写的小说,我的妻子也进行了反思。她说:说起儿子我就心痛,在儿子整个的初高中时期我无数次地受到儿子老师的数落和讥讽,常常让我在开家长会时无地自容,我常常把这种愤怒发泄到儿子的躯体上,但我这种高压政策却始终没有改变儿子那种追求自我,希望独立、张扬个性的生活性格,他始终坚定不移地我行我素地追求着他认为美好的生活方式,他这种固执和叛逆的性格深深伤害了我,我始终坚持的望子成龙的教育方式也深深地伤害了他,为此,他自暴自弃过,他离家出走过,那几年,我也痛苦,他也痛苦,本来很幸福的家庭,因为强扭孩子的兴趣而变得气氛压抑、缺少欢乐。在我的强大的高压下,儿子很多优秀的东西和自身的特长被我和社会不正确的引导和压制扼杀在摇篮里。
作为父亲,看了儿子的小说后,我最感到遗憾的是,生活不能重来,如果时光能够倒回,我会把儿子培养的比现在还优秀。我是师范学院毕业的,学过教育学、心理学,可这些在课堂上讲的头头是道,但用到自己孩子身上则效果不佳,深究之,主要是缺乏耐心和目标要求太高,望子成材心太切,总以“老子”居高临下态势指导教育孩子,缺乏平等朋友式的沟通与交流。在当今开放的社会里,我们国家处在多种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的强大冲击下,西方文化对他们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和引诱,他们希望独立,希望干自己有兴趣的事情,希望按照自己所希望的方式生活成长。作为当代孩子的家长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认识到社会和年轻人的这一重大变化。在培养孩子时应该十分强调因材施教,素质教育,尊重个性,培养兴趣,减少高压。只有这样,才能对那些思想前卫,具有叛逆性格,追求理想生活的孩子有所帮助和促进。否则,适得其反,我希望至今仍望子成龙心切而孩子又心存逆反心理的家长认真地、很好地读读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一九八三》这本书,在培养孩子上不再走我们的弯路,也让孩子肉体上少受点痛苦。真正实现 在融洽和谐的气氛中因势利导地把孩子培养成材。
火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