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管理-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传播媒体都成了他的喉舌,所有的人都只能以他的好恶为好恶、以他的标准来判是非,人们只能看萨达姆想让他们看的、听萨达姆想让他们听的。他就是伊拉克,他就是人民,2000多万人只能围绕他一个人的大脑运转。在他身边能够存活下来,得到他重用的官员,都是善于揣摩他心思的人,因此他听到的必定是他喜欢听到的话,他了解到的情况必定是他想要听的状态。萨达姆的任何一个不论逻辑如何混乱、内容如何浅薄的想法,甚至纯粹是胡言乱语,都会立刻被宣传机器吹嘘论证成不得了的重要思想、伟大理论,让全体人民去学习、学习、再学习,领会、领会、再领会。这个原本是学识浅薄的热衷于权术的嗜血暴君,竟被吹嘘成了古今少有的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吹嘘成了复兴阿拉伯民族的希望和民族英雄,甚至还被吹嘘成了什么文学家和诗人。谎言如果说多了就连制造谎言的人也会把它当作事实,在举国上下的一片谎言中,萨达姆竟飘飘然真以为自己是全知全能的神,成了伊拉克人民须臾不能离开的“大救星”。
可以想象,在这样的情况下,萨达姆即使原本还有一点聪明睿智,也不可能将这种聪明保持下去。而他所处的这种由恐惧造成的谎言世界,又决定了他做出来的错误决策不会得到丝毫纠正,甚至连一点点谨慎的提醒都不会有,哪怕这个决策的错误程度严重到任何一个心智略为健全的人一眼就可看出,这是一个足以令整个民族、国家,乃至整个执政党包括独裁者自己毁灭的疯狂举动。
在萨达姆挑起历时八年的两伊战争、发动对科威特的入侵、抗拒国际制裁大耍老鼠戏猫的危险游戏,以及2003年3月19日美英已经剑拔弩张向他发出最后通谍的重要时刻,他无不一而再,再而三地做着错误而疯狂的决策,但在伊拉克从未有过任何人的规劝和提醒,外界所能看到的总是上上下下神情激奋地表现出(准确地说是表演出)的对美英的声讨和对萨达姆的全力支持。甚至在美英军队已经快要打进巴格达,局势已经再清楚不过的时候,从他的喉舌——伊拉克官方电视上传出的仍然是其新闻部长萨哈夫发布的令他振奋的捷报,他的将军们虽然私底下大多都在各寻出路、甚至暗中已经投降了美英军队,但在电视上仍然在发誓定要忠于领袖、决死战场。
正因为萨达姆看到的都是假象,听到的都是谎言,所以决定了他一误再误,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直到最后大家已经没有必要再陪他演戏,纷纷离他而去各奔前程,真正是天下共弃之的时候,他才如梦初醒,对自己的妻子哀叹:现在连自己的衣服都已经背叛了!
萨达姆人生危机的自我告白
如果在伊拉克战争之前,有人说萨达姆可能成为阶下囚,肯定立刻有人说他是疯子。可是疯子的胡言乱语已经实现了,萨达姆总统的宝座在美国大炮和炸弹的轰轰声中坍塌了,留下来的只是加在人们身上沉重的灾难和别人对他的漫天评论。
萨达姆的命运转折在个人危机之中无疑是最具有戏剧性的,这场危机不仅改变了他自身的命运,也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命运。有人说“命运是一只落在鸡群中的鹰”,然而,命运又何尝不是一只落在鹰群中的鸡呢!危机在任何人身上,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发生,总统也不例外。
回首这场惊天动地的人生大地震,我们都知道导致它产生的因素很多,如政治、外交、国家利益等等,但不可否认的是,萨达姆自己在其中也犯了很大的错误。如果我们从个人危机的角度来分析这些错误的话,其启示也是很深刻的。
没有真正的认清自己
在伊拉克战争开打之前,萨达姆一直都在鼓吹自己的军事力量,大肆宣扬美国一旦进攻的话只是自讨苦吃。但是在战争进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他的力量很薄弱,甚至是不堪一击。要是他能早点认识到自己与美国军事力量的悬殊如此之大,恐怕伊拉克战争也不会以面对面的方式进行了。
我国有句俗话说的好:莫以鸡蛋碰石头。在个人的危机中,有些危机是可以避免的,但是我们有时头脑一热,总以为自己是无所不能的,就向不可能实现的目标挑战,结果吃了大亏。就拿我们的职业发展来打个比方,有些人总认为自己的能力比他的上司强,自己是公司的人才,所以在日常的工作中常常恃才自傲,不服上司的教导,结果被炒了鱿鱼。其实,这场职业危机的根本症结就在于自己过高地抬高了自己,把自己放在公司的行为准则之上,虽然你有才,但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制度,它不会因为一个人而改变、破坏整个公司的行为准则。如果我们都能认识到这点的话,就应该在遵循公司的行为准则之下,施展自己的才华。
不懂得利用人民的力量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萨达姆当政时,从来没有真正地听过人们的意见,也从来不采纳手下人的建议,只按照自己的思想逻辑去办事、去制定国家的方针政策。如果他允许下属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少听一些颂歌,多用一些贤能的人才,听到一些逆耳之言,使他真实地了解周围的一切,他就不至于犯那样愚蠢疯狂、不可挽回的大错误。
第三部分 相同的命运,不同的归宿第13节 纽约“停电”与北京“暴雨”
◎纽约走出危机
美国东部时间2003年8月14日夜里,灯红酒绿的纽约一片漆黑。原因是这天下午4时10分,北美发生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停电:从美国的纽约、克利夫兰、底特律,到加拿大的多伦多、渥太华,各大城市瘫痪了近30个小时,影响到美国的纽约、密歇根、俄亥俄、宾夕法尼亚、马萨诸塞、新泽西、佛蒙特7个州和加拿大安大略省。世界上电气化程度最高地区的5000万人,过了30个小时没有电的生活。
断电时,正是纽约市民下班的时候。突然,办公室楼里的灯熄了、空调停了、电梯停了,街上的交通灯灭了,正在运行的地铁列车也停驶了。从纽约到多伦多的12个机场,没有一架飞机起飞。每日几十万名地铁乘客,都变成了难民。在很多高层居民楼里,因为没有电使水泵正常运转,所以很多高层住户一整天都没有水供应,他们被迫用桶从消防龙头中装水然后走楼梯把水运进家里。由于纽约市是“9·11”事件重灾区,断电陡然绷紧了人们的神经,数百万人一齐蜂拥到大街上。“人人都跑了出去,”一位名叫玛丽·霍兰的护士说,“我突然就想到了‘9·11’。”
在纽约市大街小巷,各种说法不胫而走。危机的阴云顿时笼罩整个城市。纽约金融区不少人竞相朝着东河和布鲁克林大桥跑去。在停电后的短时间内,纽约市各摩天大楼就人去楼空,店铺纷纷关门,连联合国总部也不例外。
在停电期间,通用汽车、克莱斯勒、福特、本田等汽车公司的35个工厂停产;仅15日一天,美加两地的400个航班取消,12个国际机场部分或全部关闭;100个电厂和25个核电厂关闭。
此次断电使大约5000万人受到影响,这一天也成为纽约历史上最繁忙的两天之一,但是,美国政府在这场危机面前显得沉着和从容。尤其是纽约,凭借高效的应急系统和出色的危机管理能力,迅速走出了停电带来的恐慌。
◎北京陷入泽国
2004年7月10日下午16时北京经历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但北京政府的表现却差强人意。
“刮风不行,小雪不行,下雨也不行,北京,你实在是太脆弱了。”这是经历了这场暴雨后,一位北京网民的留言。
从一片泽国中艰难逃回家的北京人,用他们特有的幽默在网上分享各自的遭遇。有人说“我当了回舰长”,有人说“我是游回家的”,还有人说“莲花桥底下真的可以种莲花了。”
虽然北京城区防汛指挥办、市政公用、电力、交通等部门参与防汛的总人数达到了近6000人,但事实依然是:道路中断、车辆抛锚、地铁进水、警方在混乱中束手无策……
◎纽约为什么能化险为夷
美国的独立专家、联邦官员和停电地区的领导人指出,如果不是州级、市级有关人员在“9·11”事件以来的近两年时间里制定全面细致的应急计划,2003年停电事故造成的损失将会更大。美国总统布什也认为,纽约这次处理危机的能力比在“9·11”期间的表现好得多。
再看北京这场暴雨。当初身处雨中的公众,都觉得自己遭遇了生平未遇的大雨。但随着数据的公布,人们终于从相关报道里了解到,这仅仅是一场“五年一遇”的暴雨。按气象专家的解释,这场雨之所以成灾,是因为单位时间降雨量大,瞬时雨量超过道路排水系统设计能力,导致道路排水不畅,造成城区大面积积水。
从程度上看,纽约的断电事件比北京的暴雨事件严重,但纽约政府的反应却显得沉稳,关键在于有成熟的危机预警机制和快速反应能力。
·及时公布信息,而且信息透明。停电初始,大多数人想到的是恐怖袭击,但纽约市长布隆伯格在停电后半个多小时就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向市民宣布这是一场事故。此后,市长多次通过电台广播将最新的信息及时传达给黑暗中的纽约市民,这对稳定民心、协调全市救灾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断电发生时,美国总统布什正在加州圣地亚哥的一处海军陆战队中同航空兵们共进午餐,然后他要赶往另一个筹款晚宴。突然,白宫办公厅主任哈金悄悄走到布什面前,俯下身对他耳语了一阵。几乎同时,电视开始播出突发新闻。哈金迅速与白宫、国土安全部联系。
国土安全部一方面立即采取了一些应急措施,预防最坏的局面。北美防空司令部下令在佛罗里达的空军基地起飞两架F…16战斗机,加强在东海岸的巡逻。同时,迅速展开事故调查。
45分钟后,联邦调查人员断定这不是恐怖分子干的,初步断定这是一起意外事故。布什通过各大广播网对全国讲话,纽约市民才开始放下心来。
·由于平时的危机意识教育,一些市民已经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由于停电导致交通信号灯熄灭,开始纽约路面上一些车辆无视警察的指挥纷纷抢道,造成交通混乱。很快许多市民自发在路口担任临时指挥,交通秩序逐步恢复,大多数开车者互相礼让,也不拒绝要求搭车的人。美国红十字会的义务工作人员也迅速来到纽约街头,免费向行人发送矿泉水等。社会秩序保持正常。在停电后约30个小时里,纽约发生近70起火灾,但全都被及时扑灭。除停电当晚发生了一些零星的入室盗窃事件,据统计,在这次停电事故期间,全纽约只有850人因各种罪行被拘留,比平时平均每天950人被拘留的数字还低些。
·危机得以迅速化解,与纽约警方、消防人员和紧急情况处理人员为应对突发事件作了全面准备不无关系。纽约市自1941年开始设立专门处理紧急事务的机构,其间经历了1967年和1977年的两次大停电以及2001年的“9·11”事件,已经拥有较完备的应急机制。尤其在“9·11”后,纽约警方曾就如何疏散困在地铁通道和高楼大厦里的人进行了几个月的训练。此次停电发生后,纽约市警察局几分钟内就启动应急系统,增派警力上街巡逻。纽约市所有警察事先都知道要到哪里报到。
断电后的纽约一片混乱,警察局长雷伊·凯利的第一反应是纽约市遭遇恐怖袭击。他立即下令启动“巨人行动”计划。该计划专为应付灾难制定,市警局可据此将权力下放,各区警员临时成立警察局履行使命。全副武装的警察对所有敏感地点及交通枢纽全面戒备。
形势渐趋明朗后,凯利意识到停电并非因恐怖袭击,但他还是下令警员重点关照证券交易所、桥梁、大厦等敏感地点。另外,凯利急令纽约所有白班警员推迟下班,夜班警员提前到岗,休假警员全部返回警局待命。全市9000名警员中的2000人被分派到重要路口指挥交通。除了1000名警校学生临时上岗,另外还有3000名学警待命。纽约市消防员迅速救出被困在电梯、地铁里的人们,国民警卫队向缺水的地区紧急运送饮用水。
此外,民众的从容应对也是纽约快速缓解危机的又一保障。在纽约市,虽然看到上百万的人挤在街上,但都比较平和,连一声汽车喇叭都很难听得见,没有人叫喊,他们互相帮助。没有交通灯,驾车的人等着行人先过街。好像每个人都意识到,他们是这个城市的一部分,他们不能破坏它。很多人认为市民如此良好的表现应该归功于“9·11”事件后纽约居民培养起来的社区意识。
为提高市民应对灾害的能力,纽约市紧急事务办公室专门在其网站上公布了该市平常可能遭到的飓风、雷暴、恐怖袭击等各种灾害该采取的应对措施,包括从住宅、地铁、高楼等地撤离时应注意的各种事项等等。停电事故发生后,政府、公众和企业在救灾过程中密切配合、各尽其责,有条不紊地将整个城市带出了危机。
◎北京缺少什么?
北京缺的是完善的危机管理机制和迅速的危机处理能力。北京对暴雨事件的应对力不从心,一方面暴露出市政建设的不足,另外从整体上来看,反映出城市的预警机制不足,政府的反应机制不足,这事实上牵涉到一个城市的危机处理,还有危机管理的问题。
现在,危机对一个大城市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了。经济的高速度增长,事实上就伴随着高风险。在这种情况下,现代城市基本上通过电讯、交通来应对,电讯和交通像城市的血管和神经系统一样,如果这两个部件不完善,大脑又没有预警措施的话,问题是很严重的。从危机管理的层面上来说,北京在暴雨事件中做的是危机处理,而不是危机管理。
顾名思义,危机处理就是临时应急的措施,即突如其来的一个事件爆发以后,我们怎么处理,怎么应对。危机管理事实上包含了危机预警、危机预防、危机爆发后的应对、应变等一套比较完善的机制。危机处理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
我们的政府无论是危机管理还是危机处理机制,相当程度上还是停留在计划经济年代。从目前危机处理的情况来看,在危机处理各个阶段,是各个部门分头管的,就像九龙治水那样,公安、消防、市政、民政,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职责范围,地方上比较完善,到了中央这个层面就没有一个纲举目张的宏观协调。所以有一些学者说,我们的政府目前危机处理就像一个食草的恐龙,身体特别大,头特别小。事实上应该反过来的,从一些西方国家的经验来看,宏观机制比较大,主脑体制能够非常迅速地进行调控,然后到下面的细节部分,地方部分应该是各归其主,受宏观机制的指挥。
在建立预警机制这一点上,中国的另一个大城市上海是超过北京的。从2002年12月3号开始,上海市政府就颁布了一个叫“上海市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发布施行规定”,从这个规定颁布以后,中国内地第一次开始按照国际惯例来制定并发布气象预报。根据这个规定,灾难性的天气被分成五类:暴雨、台风、高温、低温以及大雾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