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前研一+无国界的世界-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宾馆共同的成功关键就是,让中低阶层的住宿客人,以等同于从前商务宾馆住宿费7000…8000日元的费用,享受稍微奢华一点的服务。
这些新形态的商务宾馆花钱加强设备、提供更贴心的服务,利润也非常高。以东横Inn来说,社长之下的经理人全都是家庭主妇,工作人员也都限制在最少的人数,完全不浪费任何人事费用。东横Inn的企业战略是“用主妇的感觉经营”。当初这些毫无经营经验的主妇经理人,经过三四个月的培训,个个都成了干练的经营者,大幅提高了饭店的利润。东横Inn虽然严格控制人事成本,却借助加强服务而获得成功。这些都是在中低阶层时代,稍稍调整经营策略而成功的例子。
新奢华商品抬头的背景
现在要介绍的是不同于“憧憬自由之丘”的另一种经营路线,也就是以提供“新奢华”(NewLuxury)商品服务而成功的例子。
“憧憬自由之丘”是“价格中低阶层,感觉中上阶层”,“新奢华”的特征则是“价格和感觉都中上阶层”。但是“新奢华”所锁定的目标并不是中上阶层,而是中低阶层的客户。换句话说,提供能让中低阶层的客户“虽然觉得有点贵,却想获得”的商品服务,就叫做“新奢华”。
这个名词来自波士顿咨询公司。如果再加上我个人的解释,“新奢华”的意思就是以中低阶层为主流,再加入一点“奢华主义的购买冲动”。
换句话说,质量高、感觉好的商品及服务,只要是在“加点钱就唾手可得”的价格范围内,消费者是乐于多出点钱的。美国就在这种消费模式固定之后,开创了全新的商品及服务理念。因为以前的主流商品已经过时,商品的范畴已经全都改变了。
日本的情况也相同。以食品来说,Pietro色拉酱、健康Econa食用油、哈根达斯冰激凌的销路,事实上都脱离了价格及销售容量的需求曲线(图2…5)。
样品:《日经POS》(2003年7月号)营业额进入前十名的产品。
图2…5价格及销售容量的需求曲线
资料来源:《创造新奢华型的名牌》(波士顿咨询公司)造成新奢华商品消费现象抬头的原因有许多。首先,折扣零售商店让一般家庭节省了一些家庭开支,让中低阶层的人有多余的金钱可以购买稍微贵一点的商品。例如,平常在百元商店买东西,但是对于室内用具的奢华就是有份执著;平常身上穿的是大众品牌的衣服,但就是想要有个名牌包;平常都吃超级市场的廉价品,但是对味噌、酱油就是非常讲究。也就是说,一个消费者会同时拥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消费行动。
另外,职场上的单身女郎或主妇们会用一笔固定的支出来“犒赏自己”或享受“偶尔的奢侈”,即使是收入属于中低阶层的女性,也有许多人会花大价钱购买名牌包。因此,察觉中低阶层客户的心理,以合理的价格提供有奢华感的商品,就是企业成功的秘诀。
中低阶层改变了汽车产业
第二部分《M型社会》 支撑“感觉好价格低”的成本结构(2)
如果从广义的角度来看,数年来一直大受欢迎的小型车,也可以说是中低阶层时代的代表商品。
在日本人以往的观念里,年轻的时候赚得少,所以开低价位的车,但是在年收入增加并晋升至中上阶层之后,最后总想开开丰田皇冠、日产公爵。但是当“在公司服务得越久,薪水就越多,职位就越高”的大前提崩溃之后,配合年收入改变车子等级的想法也从根本上改变了。
占汽车销量的构成比例(轻型汽车除外)
图2…6小型车的销量2005年销售成绩耀眼的小型车,能够配合生活形态又能享受奢华感,排气量为1…15升,价格为100万…170万日元。这种车的车身虽然很小,但车内空间设计精致,使用者的满意度相当高。虽然售价很低,却绝非“因为是小型车,就姑且忍耐”的次级品,所以这也可以说是“中低阶层商品”中成功的例子。在轻型汽车市场也可以看到同样的趋势。
从新车销量排行来看,可以知道在2000年,进入排行前十的小型车中,只有Vitts及Cube两款车。但是到了2004年,就有飞度、Cube、Passo、March、Vitts5款车。这证明丰田皇冠不再是唯一的选择,消费者“配合自己的生活形态选车”的想法已经开始成形了。
以有限的收入享受自己可以认同的生活,一定会成为“中低阶层时代”的主流观念。
中低阶层的市场
四成多的人口
企业分析市场之后,至少都会为掌握自己所要锁定的顾客群拟定一个战略。因此在分析之前,必须先整理出各收入阶层在已产生结构变化的日本市场所占的位置。
就算贵也坚持要优质商品、优质服务的上层阶层(年收入超过千万日元)及中上阶层(年收入600万…1000万日元)的高收入阶层,以及受年金之惠而拥有高额可支配收入的银发族,都会进入中低阶层的市场。银发族虽然收入很少,但有积蓄和年金,如果他们的钱流入消费市场的话,消费倾向(消费及储蓄在可支配收入中各自所占的比例。消费倾向+储蓄倾向=1)将会提升至中上阶层。他们的钱之所以不流入市场,是因为他们“担心晚年生活”。后面的章节会详谈这个问题,总之,对此政治要负最大的责任。
因为收入差距的扩大,中上阶层的人不但收入比以前丰厚,有的人甚至还拥有一定的资产,但是包括中上阶层在内的收入较高的族群却变小了。前面说过百货商店的营业额陷入低迷,就是这方面的一个例子。因此要想在中上阶层的市场有惊人的成长,势必要走彻底的新奢华路线,并提供更精致、更贴心的服务!
在低收入阶层中,稍稍偏上的中低阶层者(年收入300万…600万日元),在价格方面,他们要求和低层阶层一样的便宜,但是他们并不认同“便宜无好货”的观念,所以对于商品的感觉,他们要求能达到中上阶层的水平。对于高质量、好感觉的商品及贴心服务,他们并不吝惜多付一些溢价的费用。因此这个市场对于企业而言,是个极为严酷的市场,因为企业必须重组能够降低成本的流通环节,或者开发具有新奢华风的商品。
但是,最具有市场潜力的,其实是中低阶层的顾客群。现在在日本,中低阶层的人数占了最大的一部分,为415%(2004年),所以今后将形成一个更具魅力、成长更为惊人的市场。就像之前大家所看到的,在百货、精品、时尚、汽车、宾馆、金融服务等行业,能够成长的都是成功捕获中低阶层顾客群需求的企业。
相对于此,年收入在300万日元以下的低收入阶层,便宜比感觉重要,所以“价格低才买”是这个阶层的特征。以人数而言,他们占了总人口的374%,仅次于中低阶层,预计这个市场今后会更大。但是最近属于这个阶层的消费者不但可用于选择性消费和支出的钱变少了,还有严格控制基本支出的倾向。
当然,走彻底的低价格路线也可以在这个市场开出一条路,但是要想在这个市场让收益持续增长的话,就必须有所觉悟,要和既有的折扣零售超市展开严酷的成本大竞争。
第二部分《M型社会》 支撑“感觉好价格低”的成本结构(3)
日本的五大消费群
让我们更进一步详细分析日本的市场。
现在,我把日本的消费群进行细分,并为各部分取一个名字。我以选择性的消费及支出为纵轴,以收入及资产的高低为横轴,来显示各部分的分布情形,如图2…7。
现在足以牵引消费的被称为寄生虫、败犬族的单身女性,是构成中低阶层市场的主力消费群。
图2…7中低阶层市场和主要消费群的关系其中,收入最高、最有余钱做选择性消费及支出的是“富裕老龄者”。处于这一个部分的人在孩子都长大独立之后,解除了教育费及房贷的压力,所以在金钱的使用上最为宽裕。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属于这部分的人将会持续增加。经常到国外旅行的就是这些人,现在出国不管走到哪里,都可以看到老龄者的观光团,就连不是观光胜地的西班牙乡下,也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
接着是“DOM”,这是我为另一个部分取的名字,就是“DirtyOldMan”的缩写(美国人常用这个说法,是指专门追逐年轻女孩的色老头)。处于这个部分的,是拥有高收入、对美丽的女性尚“不死心”的中老年男性消费群。最近流行的“不良老爹”指的就是他们。他们是不需要担心年金的一族,所以对于流行时尚、自己的嗜好常常不惜一掷千金,潜意识里希望能受到女性的青睐。
在30岁以上、有工作、没有孩子的被称为“败犬族”2004年日本有一本畅销书,里面将年过30岁的未婚女子归为“败犬族”。的女性中,有一小部分女强人,拥有中上阶层的收入,但绝大多数还是从事事务性工作的中低阶层。不过和同时代需养家糊口的男性比起来,属于这一部分的女性,因为不需要负担贷款及孩子的教育费用,在选择性的消费及支出上,仍然比较有大的空间。
属于这个部分的女性,最擅长带着DOM一块去血拼名牌包,然后把自己赚的钱用在自己想做的事情上。常偕同性朋友到米兰的,就是这个部分的女性。
另外,“寄生虫”是指没有收入,必须向别人伸手拿钱作为自己支出费用的人。“未婚、有工作、没有孩子”并和父母一起居住的人,就是最典型的寄生虫。现在35岁的女性中,有35%都是未婚的,而且有35%的人和父母住在一起。在美国,年过20还和父母住在一起的话,会被认为“很恶心”;但是在日本,属于这一部分的人数却在持续增加。这些人本身的收入属于中低阶层或低层阶层,但是由于不需负担家用,三餐靠父母,所以可用于选择性消费及支出的金钱相当宽裕。处于这个部分的人口数,据推算超过1200万人,而且预计20…39岁的人在这个部分所占的比例将会越来越高。
收入少、可使用的钱也少的是“尼特族”尼特族指不工作、不上学也不参加职业培训的年轻人。及“飞特族”飞特族指从学校毕业后没有固定工作,靠打工来维持生计的年轻人……根据厚生劳动省的定义计算,日本属于飞特族(不包含派遣人员、合同工、希望成为正式员工的人,以及目前正打工、做钟点工的人员)的人有213万人,尼特族的“年轻无业者”则有
注:2000年之后为推算值。
数值出处:根据国势调查(日本总务省)、人口推算(国立社会保障及人口问题研究所)所做的试算。
图2…820…39岁寄生虫单身人口
资料来源:第一生命经济研究报告64万人(2004年)。如以内阁府广义的定义来计算,飞特族(包含派遣人员、合同工、希望成为正式员工的人)有417万人,尼特族有847万人(2001年)。这个部分的人数不断增多,也是造成日本企业生产力低落,使日本陷入长期衰退的原因之一。此外,就消费而言,属于这个部分的人还有可能是日本经济的绊脚石。
M时代的营销战略
第二部分《M型社会》 应对消费两极化
美国比日本早30年,也就是在20世纪70年代前期,美国的中产阶级即开始崩溃,国民收入朝两极化发展。这种状况所造成的结果,就像我在前面章节所分析的,以中产阶级为对象的量贩店开始衰退,折扣零售超市开始成为主流。即便到了现在,美国的贫富差距仍然非常大,所以企业全都致力于制定应对收入两极化的市场营销策略。
日本早晚也会面对和美国一样的状况,如果企业所采取的仍然是以中产阶级为主要顾客群,而不是应对收入两极化的营销策略,要想在这个市场继续生存恐怕很难。反之,能够拉拢占最大比例的中低阶层的企业,将最有成长的空间。舍中产阶级改而转向中低阶层的“优衣库”品牌,年销售额达3000亿日元,这就是因为中低阶层壮大的关系。
从日本整体来看,日本人的收入是减少了,但是这对日本企业所造成的影响也不都是负面的。因为社会结构变化产生了新形态的市场,现在正是开拓这一市场的最佳良机。
不过,国民收入两极化之后,到底要锁住低收入的顾客群,还是高收入的顾客群,企业可就得大伤脑筋了。因为从“经济宽裕的人”、“经济不宽裕的人”的消费及购买行动来看,价格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图2…9)。
认同“价格便宜就买”的人中,经济不宽裕的人理所当然比例最高,占411%,经济宽裕的人占203%。认同“价格虽高,但是质量好就买”的人中,经济宽裕的人占564%,经济不宽裕的人占317%。选择“三思之后才会买东西”的人中,经济不宽裕的人占607%,经济宽裕的人占525%,两个比例都很高。另外,认同“坚持买喜欢的名牌”的人中,不管经济宽不宽裕,比例都很低——经济宽裕的人占104%,经济不宽裕的人占51%。
从这个趋势我们就可以确定——“高收入者代表名牌和高价商品”、“低收入者代表便宜货和低价格商品”是不成立的。在日本属中低阶层的人(年收入600万日元以下),以世界水平而言,仍属于上层阶层。就像美国中低阶层的人扩大了新奢华
不管是经济宽裕还是经济不宽裕的人,购买的关键要素都不是单纯只问价格。
调查对象:全日本18…69岁的男女个人
有效回答:1472/2000
图2…9消费和购买行动的比较
资料来源:《生活设计白皮书:2004…2005》商品市场一样,“经济不宽裕”的日本消费者也不是只要价格便宜就别无所求了。换句话说,中低阶层的人还是会根据自己的标准选择质量佳、感觉好的商品和服务(“憧憬自由之丘”)。
第二部分《M型社会》 你要做谁的生意(1)
针对消费者的购买意识,企业该如何制定市场营销策略呢(图2…10)?
首先必须要讨论的就是,针对收入阶层的两极化,企业是否要同时以这两个阶层为主要顾客群。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接下来就必须讨论是否要用同一品牌的商品,或者是分别用不同品牌的商品以做市场细分。
如果决定选择收入阶层两极化后的其中一个阶层,选择标准就成了关键。
决定瞄准高收入阶层的企业,必须问自己是否拥有创造相应价值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如果有能力走彻底的奢华路线,即可讨论进军上层阶层。因为上层阶层中,除了旧有不变的市场区块之外,还有不少因为收入差距加大而变得更富有的人,所以彻底锁定这个阶层,也是非常有前途的一种选择。
企业也可以选择以前的中产阶级及比中产阶级人数稍多一点的中低阶层为主要顾客群,但是做决定之前,必须先认识到以前的中产阶级市场已经缩小的事实。
如果企业选择以低收入阶层为主要顾客群,该讨论的内容就是是否能够建构与这个阶层对应的收益结构。如果企业认为
针对收入阶层两极化,企业必须锁定自有品牌、收益结构、价值设计等项目,进行分析讨论。
图2…10企业对于收入阶层两极化该讨论的项目自己可以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