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南赵北的民俗与旅游-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各类水族形象的,还有不同形式的大小彩船。这比平民的瓜皮灯好看得多。
到第二天中午前,河灯基本过完,人群和摊贩散去,临时街市方逐渐消失。
南有苏杭、北有胜芳
京东霸县的胜芳镇,靠着东淀,早先是水乡,风景很美:蓝蓝的天,清
清的水,绿绿的叶,红红的花,十分迷人!
东淀,有座莲花湖,每到夏季,一片片大荷叶象碧玉盘,一朵朵粉荷花
象俏丽的姑娘,从水面上吹过来的风,清凉凉,香喷喷,煞是醉人!所以,
人们又称胜芳一带是“圣水荷香”。
为啥胜芳的荷花这样美?传说,天上有个王母娘娘,她身边有三个爱洗
澡的仙女。有一天姐妹仁到南天门外游玩,看到地下人间有三处水波粼粼、
长满荷花的好地方,两处在南方,即杭州的西湖、苏州的太湖;一处在北方,
即胜芳的东淀。大姐选中了西湖,二姐选中了太湖,三妹选中了东淀。姐妹
仨年年夏天偷着下凡洗澡,后来被王母娘娘发现了,她声色俱厉地说:“以
后,谁也不准到凡间去了!”夏天天宫里闷得喘不过气来,不洗澡不行。姐
妹仨一商量,打算再下去就永不回来。以后她们真的又来洗澡了。王母娘娘
发现后来找时,她们都变成了荷花,与满坑塘的荷花一模一样。王母娘娘分
辨不出来,只好灰心丧气地走了。苏杭二州和胜芳的荷花分外多,分外鲜,
分外美,分外香,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胜芳不仅以东淀的荷花出名,胜芳的民间彩灯更是远近闻名。胜芳镇扎
灯艺人辈出,各式彩灯,令人们惊羡不已。每逢灯节,白天要大办花会——
诸如小车会、少林会、大头会、秧歌会、高跷会、旱船会等等,夜晚则大闹
花灯,胜芳的民间彩灯大略可分为木框灯、挂灯和玩意灯三种。木框灯以折
叠式六角形宫灯最有代表性。它多用绢糊,并可用玻璃或其它透明纸。上绘
山水、人物、花鸟、下坠红黄相间的丝绦。除六角宫灯之外,还有菱形、盾
形、花篮形、花瓶形等。挂灯主要形式为金瓜形花灯,也称红纱风灯,多悬
挂于大门檐下、城楼或彩牌坊下,民间彩灯中,最为丰富多姿的还要数玩意
灯,其中飞禽、走兽、水族、昆虫都可作为题材。胜芳花灯充分体现了北方
民间彩灯之华丽玲珑。如金鱼灯反映人们的祝愿:“连年有余。”虾,蟹、
荷、藕、鸳鸯灯则反映水乡风物。另如鲤鱼跳龙门灯,麒麟送子灯,龙、凤、
狮灯,老鼠攀葡萄灯,蝈蝈白菜灯等,也都很精致。此外,各种走马灯,以
及白兔捣药灯、猪八戒背媳妇灯等等,都为胜芳的彩灯增添了风采。
端午插艾的传说
“五月初五插艾子”是河北民间普遍流行的一种风俗。那么,端午节门
头插艾的来历如何呢?这就众说不一了。保定周围的民间有一种说法是“燕
王扫北”时留下的风俗习惯。原因燕王来到河北之前,民间风传他杀人不眨
眼,所到之地鸡犬不留。有的人信以为真。这一年燕王来到保定府管辖的雄
县境内,看到一个农家妇女身上背着包袱,怀抱一个五六岁的大男孩,手拉
一个二三岁的小男孩。他感到奇怪,上前问她为什么要这样。那位大嫂回答
说:“这大的是我邻居的孩子,他爹被抓去修城墙累死了,妈在家病死了,
丢下这个可怜的独苗苗。这小的是我的亲生,万一出了事,我要舍去小的保
大的。”燕王一听,对这位农家大嫂的高贵品德十分敬仰,于是和气地说:
“你爱邻居的孩子,我爱天下的百姓。只要有爱心,怎会遇到杀人呀?”说
话间,见路旁长满了艾苗,便伸手拔了两棵,递到大嫂手里,并嘱咐:穷人
门上都插上艾子,有这个记号,穷苦百姓就不会遭伤害。这个妇人照燕王的
话做了,一夜之间,千家万户的门旁都插上了艾子。第二天,正是农历五月
初五端午节,燕王在这一带打了大胜仗。人们为了纪念这一天,便每年端午
节插艾,这个风俗一直流传至今。这毕竟是传说,但它在民间却有很大的吸
引力。由于艾是一种多年草本植物,揉之有香气,茎、叶含有芳香油,可用
作调香原料,也可用来杀虫和防治植物病害。每年端午节,时已入夏,蚊蝇
等,害虫滋生猖獗,门旁插上艾子,有避瘟驱虫之效。应该说,这是一种值
得继承的良好卫生习惯。
满城年节佩玉
地处华北太平原腹地的满城县,人们非常爱玉,每逢年节佩金戴玉者比
比皆是。满城有一个雅号:“玉衣的故乡。”这是因为,1968年满城出土的
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夫妇的金缕玉衣,是目前发现保存最完整的两套金缕玉
衣。汉代皇帝和贵族死后盛行用“玉衣”作殓服。玉衣又称“玉押”或“玉
匣”,以编缀玉片的金属丝不同,分为金缕玉衣、银缕玉衣和铜缕玉衣三种。
据《续汉书·礼仪志》记载,皇帝用金缕玉衣;诸侯王、诸王、始封贵人、
公主用银缕玉衣;大贵人、长公主用铜缕玉衣。古书上说,玉衣全部叠如鱼
鳞,足胫用长约一尺的玉札缠裹。从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实物来看,
全身均用长方玉片联缀而成,而用大玉片做足底。1968年满城出土的刘胜、
窦绾夫妇的这两套玉衣,是由两千多块形状不同的玉片用金丝编缀而成。其
用金丝约重1800克。玉片的大小和形状是根据人体各部的不同形状设计的,
所以外貌和人体一致。玉片绝大多数呈长方形、方形、少数为三角形、梯形
和多边形等。每块玉片都要磨光、钻孔。这两套金缕玉衣制作的工艺水平相
当高,有的玉料切缝仅为0。3毫米左右。玉片上的小孔直径有的仅1毫米左
右。制成一件这样的玉衣,按现在的工艺水平推算,也需一名玉工费10年的
工夫,可见这技术的高超、工艺的精美了。
刘胜和窦绾的金缕玉衣,是我国第一次发现的完整而又非常珍贵的历史
文物。《汉书·杨玉孙传》说:“口含玉石,欲化不得,郁为枯腊。”刘胜
和窦绾正是相信死后穿上玉衣尸骨将不朽的说法,所以不仅穿玉衣,而且还
有胸部和背部放置许多玉壁,口内有玉含,鼻中有玉塞,两眼有玉石眼盖,
两耳还有玉瑱。
满城的群众,至今仍然有在年节里佩金戴玉的习惯,据说即源于此。
擎哥与鳌山灯
擎哥,有的地方称“背哥”、“举哥”,是流行于冀西一带的别具一格
的民间艺术。它的表演形式是,用铁管或钢筋做成主体骨架,将小演员背在
主演者的背上。根据演员的力量,一般只可背一人,也有背两人,甚至三人
的,小演员按剧情人物化妆,绑在固定的高架子上,架子通过儿童的裤管与
擎者相连。擎者作武士打扮;儿童穿彩衣彩裤。铁架上装有转机,擎者扭动
转机,儿童便在其肩上旋转做戏。因表演者多扮为男童,故称“擎哥”。表
演的内容大多是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如“孙悟空巧借芭蕉扇”,“王小二
推磨”等。擎哥人缓慢地行进,一路不断地旋转机关,观众可见到造型生动、
凌空做耍的风趣场面。
鳌山灯俗称“靠山灯”,是民间烟火的一种,可它又不同于烟火,是花
灯与烟火的巧妙结合。冀中定州的鳌山灯,据史料记载,为清代同治年间一
名叫“张纸匠”的人吸取前人经验所创造。先用色纸、竹蔑片和篾丝扎成各
种骨架,再糊成山妖、水怪、鸟兽、鱼龙等千姿百态的花灯。演出时配以音
乐。会场上高高地搭起一座天棚,两侧悬挂各式花灯,中间扎成一座假山(灯
山),上有“苍岩翠柏”和“古寺禅林”等。表演起来,变化万千,栩栩如
生。鱼儿摇头摆尾,如
同在水里一样,金龙在空中盘旋飞舞,嘴里能喷云吐雾。每逢鳌山灯会
表演时,定州城里总是人流如潮,连保定市和附近的唐县、新乐、望都、曲
阳、安国等县的爱好者也远道而来。据行家考察后一致认为,定州鳖山灯会
非一般灯展,它颇似杂技电影演出,清代正月十五紫禁城东华门曾办过此灯
会,故有诗云:“燕赵北国古定州,鳌
山灯会传流久,紫禁城里古文化,仙山琼阁祈丰收。一声巨响花团绽,
毕剥几声尽戏出,彩灯变幻元宵夜,万人空巷情似酒。”
定州吹歌
定州城是冀中平原上的古城,也是秧歌和吹歌的发样地之一。
相传在北宋时期,著名诗人苏东坡曾为定州秧歌和吹歌谱曲、填词,因
此,当地有“苏秧歌”之说。
吹歌在定州市境内甚为普及,其中以子位村最为活跃。子位村有一万多
口人,能从事吹、打、弹、拉和吹歌活动的不下一千人,村里有老年吹歌班、
青年吹歌班、妇女吹歌班、少年儿童吹歌班。娃娃
们上小学,在小书包里也经常装着小管子、小竹笛、小唢呐等吹奏
乐器,一有空闲,就掏出来吹奏一阵。每逢麦假、秋假、新年、春节或
喜庆之日,人们总要凑在一起演奏吹歌,这已经形成了一种风习。从这些农
民业余吹歌班里,培养出不少专业演奏家,如中央乐团的著名笛子演奏家王
铁锤,从小就在子位村拜师学艺,他在艺术上的成就,与这个民间音乐摇篮
的熏陶和培育是分不开的。
子位村的吹歌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已谱录了40多首乐曲,其中有表现
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的《放驴》、《打枣》、《打秋千》、《梳妆台》,也
有根据民歌和地方曲艺演变而来的《快乐的春天》、《拆破街》,还有《金
字经》、《五圣佛》、《上桥祭》等反映宗教仪式和僧侣生活的乐章。其主
奏乐器以管子为主,唢呐、笙、笛、板胡等为伴奏乐器,管子起领奏或独奏
作用,情绪异常热烈,井讲究音色韵味之美。曲调旋律多为表现冀中平原的
风土人情,生活气息很浓。演奏方法严正,是当地农民自我娱乐的一种民间
器乐演奏活动。
定州吹歌在演奏中,经常咔戏。但不是外地吹歌中所惯用的硬咔。这是
运用唢呐和小海笛、小海锥吹奏一段乐曲之后,放下乐器,嘴内还继续发出
一种奇妙的音响。但是,听众看不见演奏者运用什么乐器,却能模仿许多地
方戏曲唱腔,以至超越人声音域的限制,奏鸣出各种飞禽走兽的叫声。这到
底是怎么回事?澳大利亚专门研究中国民间器乐的留学生葛榛树为寻找这个
谜底,曾把河北省歌舞剧院的唢呐演奏家梁培印特邀至其住所,做了个别即
兴表演,这才解开了疑团。原来,演奏者的舌下含着两块很小的金属片,名
曰“口琴子”。年轻的远洋客人对此大为惊叹。她称这是世界上最小的“乐
器”。
天下第一药市
安国县古称祁州,位于冀中平原,距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等大中
城市不远,地理形势颇为优越。安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药材集散地之一,
药材加工和种植业在我国医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素有“药都”和“天
下第一药市”之称。
安国药市的发展,源于药王庙的建立。药王为东汉开国功臣邳彤。邳彤,
信都(今河北冀县)人,为汉光武帝刘秀属下云台28将之一,曾任曲阳郡太
守。此人能文善武,精通医理,遐迩闻名,殁后葬于安国南关,建中靖国元
年 (1101),宋徽宗追封为灵贶侯,并建庙祭祀。明嘉靖年间扩修,清乾隆
二十年(1755)重修。药王庙坐东向西、建筑有牌楼、山门、门前有石狮一
对,并竖立高27米铁旗杆两根。门内有马殿、钟鼓楼、药王墓亭、大殿及后
殿等,庙宇雕梁画栋。相传,宋秦王赵德芳病重时,邳彤显灵治愈,遂建庙
祀之。从此药王影响与日俱增,善男信女祈之者盛。安国药市则由最初药王
庙的香火会发展而来。
元朝末年,庙会药物交流量不断增加,形成地方性药市。到明清,安国
药市日趋繁荣,庙会也由一年一次发展为春秋各一次。各地药商云集,安国
药市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药市。清道光年间,安国药市发展到鼎盛时期,参
加交易的地域东濒沿海,西达新疆、甘肃、陕西,南至广西、台湾、北至东
北各地。俄罗斯、印度、日本、越南、朝鲜、柬埔寨等国的客商也不辞万里,
远涉而来。
各地药商在往来经营中,为行动之便,逐步按地区或经营药材的类别,
自然形成了帮会组织。清同治四年(1865)的庙碑记载:“凡客商载货来售
者各分以省,省自为帮,各省共得十三帮。”所记十三帮是:京通卫帮、关
东帮、山东帮、山西帮、古北口帮、江西帮、西北口帮、宁波帮、陕西帮、
怀帮、广帮、毫州帮、武安帮。关东帮是十三帮中的大帮,包括奉天、吉林、
黑龙江、高丽(今朝鲜)、内蒙古一带药商,每年冬庙来安国有210多户,1,
000多辆大车,在同一个时辰进城,骏马嘶鸣,浩浩荡荡,场面颇为壮观。
药王庙是我国著名的纪念历代名医的的古典庙宇。1985年,安国县政府
对其进行了一次全面修缮。正殿为药王塑像,宽袍正坐,面容慈祥。庙中央
的墓碑亭内是邳彤墓,墓碑上刻有“敕封明灵照惠显佑王之墓”11个大字,
墓两侧有南北配殿,内塑有我国历史上十大名医:奏扁鹊、张仲景、孙思邈、
朱丹溪、华佗、张子和、李东垣、李时珍、瑞堂、刘河间,形象逼真,各具
特色,均系天津“泥人张”之作。
除药市之外,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日前后为祭祀“药王”邳彤的庙会。旧
时庙会期间,有抬药王像游行的活动,亦有久病不愈者之家属前往烧香、祈
祷赐药的。届时还往往有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表演。近年则演变为单纯的中
药材交流会。
远近闻名的白沟
如果到河北旅游,到了保定,一定要到白沟看一看。白沟是河北省保定
地区新城县一个普普通通的集镇。它位于新城县政府驻地高碑店东南32公
里,地处新城、雄县、容城三县交界处,津保公路、高 (碑店)雄(县)公
路交叉从这里通过,白沟河、大清河在此汇流。从天津到白沟105公里,从
保定到白沟60公里,从北京到白沟120公里。
远近闻名的白沟,这几年商品丰富的出奇,商品价格便宜的出奇,客流
量多的出奇,成交额大的出奇。这里每天车水马龙,商贾云集,游客如潮。
近几年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箱包市场和北方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同时一跃
成为河北省著名的购物、旅游景点。
1984年以前,白沟还是乡的建制。1984年撤乡建镇,辖5街13村,人
口两万多。这里没有名胜古迹、名山大川,也没有名土特产和名人骚客。小
小的白沟镇,为什么能够发展成为号称“北方小香港”的大市场?欲知究竟,
请到白沟一游。
在白沟,有这样几句顺口溜:一万两万不算数,十万八万刚起步,三五
十万不稀罕。在白沟,百万元户没人眼红。
原来,白沟人自古就有经商的习俗,这里的人90%以上是回族,他们善
于经商。据新城县志记载,白沟商贸兴起于三国时期。到宋时发展为城镇,
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