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南赵北的民俗与旅游-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抬着佛像沿寺游行,观者倾城而出,甚为壮观。这一天又是上元节,也称灯
节、元宵节,人们耍龙灯、踩高跷、舞秧歌、玩狮子,昼夜灯火通明,尽欢
而散。正月十六为火神的生日,火神庙要举行祭祀活动,同时商贾小贩也借
此赶会,十分热闹。正月十六以后,各行各业开始按部就班,恢复营业。春
节至此结束。
承德是汉、满、回、蒙古族杂居地区,上述介绍的是汉族风俗。这里的
各民族仍有自己的春节习俗。
婚嫁钱俗
在承德北部燕山深处,青年男女在婚嫁过程中离不开“钱”,多年以来
形成了一套“婚嫁钱俗”。各种名目的“钱”对山区的婚姻嫁娶具有特殊的
意义。“婚嫁钱俗”有如下种种:
“见面钱”:也称“谈话钱”。经媒人介绍,男女双方第一次见面后,
若彼此暂时同意,需由男方给女方“见面钱”,或三十元,或五十元,数目
不等,以当时村内大路流行数额而定,若日后“吹灯”,此钱算男方白出。
意在请男方尊重女方,不要轻易“吹灯”。
“桌面钱”:桌面上所需的物品,如化妆品、镜子、茶具等用品均由女
方准备,而所需开支,在“下书”(互换订婚文书)时由男方一次性付给女
方。
“抬坛钱”:迎娶的时候,男方有两人抬酒坛开道,到了女方家中之后,
女方要象征性地拿几块钱赠送抬坛的人。
“开门钱”:迎亲的队伍来到女方家门口,女方家街门紧紧关闭,似乎
并不欢迎 (佯装),待男方将“红包”从门缝塞入后,主人方开门相迎。
“回壶钱”:新郎一行到女方家时,女方要设宴欢迎,新郎故意将席宴
上的酒具藏起一两件,待女方娘家人“送饭”时付钱索回,所付数目由男方
开价,双方讨价还价,以增强欢乐气氛。
“压轿钱”:新娘被迎到新郎家门口后,主家将三只“红包”送给“压
轿孩” (女方随行玩童),待“压轿孩”满意后,新娘方才下轿。
“见面礼钱”:婚日,新娘与公公、婆婆见面致意(旧时多行礼)。公
公、婆婆要给新娘一些钱,以示“见面”。
“抬家什钱”:家什即嫁妆;旧时山区交通不便,多为人抬送。女方的
陪送嫁妆抬至男方家时,男方视家什大小多少象征性地给携带者“红包”,
携带者得到“红包”后,方将物品转交给男方。
“压柜钱”:女方刚刚出嫁,娘家怕自己的姑娘一时手紧,在嫁妆内压
一些钱。一般习俗为“娘家压多少,婆家也需压多少”。过去只是“娘家压
一百,俺也给一百”说说罢了,并不当真,时下“丁卯分明”,故所压之钱
取出后由新郎新娘两人争抢,谁抢到手归谁。
“开柜钱”:新婚日,新娘嫁妆要在新郎家院里摆桌子亮箱(多为炫耀
之意),开柜取出嫁妆物品时,男方要付给开柜者“红包”。
“倒酒钱”:宾客席上,宾客请新郎新娘为其一一斟酒,酒后将买礼品
所余送给新娘,称“倒酒钱”。
“拜钱”:婚礼第二天,新娘一一拜认当家亲友。这天,大多数当家子
的人仍然在新郎家中帮忙。如有不在者,需到其家中拜认。这时当家亲友要
给新娘“拜钱”。数量多少视自己的经济状况而定。
“开口钱”:婚后第三天“回门”,新郎见到新娘家的人一言不发,此
时,丈母娘将“红包”送给新郎,尊口顿开。所送“红包”的钱数一般与新
娘所得“见面礼钱”相同。
“拜年钱”:婚后来年正月,新郎新娘为双方父母及当家子拜年,所到
人家相互给新郎新娘拜年钱。
转椿树
“椿树王,椿树王,你长高来儿长长;你长高来好成材,儿长高来穿衣
裳……”这是流传在燕山深处一些村子的民谣。
在燕山深处的不少地方,至今仍沿续着一种矮子讨高转椿树的习俗。每
逢除夕夜深人静的时候,哪棵挺拔的香椿树若长在僻静的角落,你总能听到
当娘的低语祈祷,那声音细小低微,似乎怕别人听到。祈祷完后,她的矮儿
子或女儿才能转椿树。转圈时,只能正转,不能倒转,而且只转三圈,边转
嘴里边吟唱着许愿般的歌谣:“椿树椿树你好香,正转三圈跟着长,今年我
若长了个,明年给你烧炷香。”转完,不可回头,需一路小跑回家。当地俗
谓:若路上遇到人或回头看,祈祷就会失去灵验。除夕夜深人静的时候,一
般已是大年初一的子午时分,据说椿树王和人一样要欢庆佳节,此刻求它,
它心情舒畅,能够百求百灵。
我国民间崇拜椿树的历史由来已久。据《庄子·逍遥游》载:“上古有
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且以大椿为祝父长寿的代称。至于
椿树何以成为矮子长高的“福音”,老百姓自有自己的解释。在不少地方流
传着这样一个民间故事:
很久以前,椿树并不是树,而是天上的一方神仙,被尊为“春神”。它
长得象“三寸地丁”,故人们习惯叫它“矮子神”。有一年因触犯天条,它
被玉皇大帝贬为一棵树驱到人间凡尘。谁知“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一
年人间正闹洪水,它也就被洪水卷走飘泊,奄奄一息。就在这时,一个矮子
将它救了上来,并将其栽进土下,且时常为它培土浇水。它为感谢矮子的救
命之恩,不光自己长得又高又快又直,成了有用之材,而且矮子也随之越长
越高,再也不是矮子了。这事传开后,村里人纷纷为椿树培土、浇水,以求
长高,逐渐形成了“转椿树”的习俗。
在土火炕上擀面条
张家口、承德两地区的20多个县市,地处塞外。这一带民居的显著特色
是“土火炕”,无论大村小镇,家家户户几乎清一色的是房屋中的火炕。塞
外的土房土炕似乎千篇一律,平淡无奇:房是土坯砌的,炕是土坯垒的,墙
皮也是泥抹的,与地的颜色连成一体。然而乡下老百姓都称之“一盘火炕热
四面,朝天一躺赛神仙”!这虽有民间歌谣的夸张,却也道出了几分兴致。
外地人到这儿一看,也能够开眼界。特别是对于家境殷实、光景富裕的人家
来说,不光炕热,炕围子也描绘得颇具风采,富丽堂皇。什么风凰戏牡丹,
狮子滚绣球,麒麟松鹤,南山寿星,等等,各显神态,应有尽有。在比较寒
冷的冬季,各家各户都把炕烧得热腾腾、暖烘烘的,闺女、老人、小孩同炕
而眠。家里来了客人,总要被安排在最暖和的炕头,与主人全家同睡一条大
炕,不必避嫌。真是别有一番风情!
塞外的土炕有大有小,有长有短,炕的样式根据房的方向、大小、格局
等又分成正炕、倒炕、棋盘炕、顺山炕等等。至于炕的规格和高低,都有一
定规矩的,谁也不能逾越。尺八炉台二尺炕,胳膊肘放在窗台上。这实则是
一种约定俗成的乡村居住文化,多少年来没有什么变化。这些土火炕一般都
是以柴草烧燎而暖热起来的。虽然如此,却不可小看,因为它是每一个农村
娃娃们的天堂。古往今来,娃娃丫头们千百遍地听奶奶讲述故事,玩过家家
游戏,乃至斗蛐蛐儿、点豆点,用土坷垃写字、画画都离不开这土火炕。前
些年,有的外地人笑话塞外村民在土火炕上擀面。其实这些外地人是外行,
不懂土火炕妙就妙在平整上。一根擀杖三尺长,清水豆面羊肉汤。五六尺长
细如丝、薄如纸的豆面条,小小面板哪能用得上?对农妇在炕上擀出的面条,
你不必担心会吃土。原来,塞外人砌炕,既不用白灰,也不用水泥,而是把
土炕面儿用面粉、面汤、麻油多次浸过,光滑、平实、洁净。若到金秋,火
炕更大派其用场,无论走进哪一家,都会看到,红高粱、黄糜子、金棒子、
墨绿豆……堆满一炕,所有的土火炕霎时间就像五谷丰登。
如今,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塞外人的居住条件和室内摆设日益现代化。
但对于一生睡惯了火炕的老年人,他们不希罕那软绵绵、舒展的席梦思,无
论年轻人怎样劝说,他们总不肯离开那曾经给自己无尽欢乐与享受的土火
炕。
山菜之王
在承德地区的众多野生山菜中,有一种蕨菜,素称“山菜之王”,享誉
国内外市场。每年端午节前后,村民们有采摘蕨菜的习俗。
蕨菜,又名如意菜,性喜湿润而又冷凉的气候。一般生长在海拔1,500
——2,500米的高山阴冷地区。承德地区的围场、丰宁等县地处塞外的高山
区,气候较寒冷,很适合蕨菜的生长。这种野生山菜生长较快,最高可达1
米,而其采收期较短,一般从萌动出土3—5天即可采收。每年农历五月上旬,
正是采集蕨菜的理想期。可采三茬,在20天左右即可采完。这一期间的蔬菜,
叶小花淡,茎梗肉质细嫩、软脆,营养价值高。如果在此期间不及时采收,
时间一长,就会失去食用价值。
在围场满族蒙族自治县民间,有人把蕨菜叫“长寿菜”。原来,这里流
传着一个故事。相传,唐代乾隆皇帝有一年带领文官武将、随从、侍卫和射
手们,出京师,经承德,到木兰围场行围狩猎时,走得饥饿难当。乾隆命几
个侍卫去附近找食粮,而当地黎民贫困不堪,无法提供粮食。这时,有一个
老农采来一筐鲜蕨菜,献给皇帝,乾隆一见,顿时大怒道:“朕要食粮,你
为什么让朕吃草?”说着,欲令随从将他杀了。可老农不敢说这是蕨菜,因
为这个“蕨”字与“绝”字谐音,不吉样,便随口说道:“万岁爷不知,这
是一种深山珍宝,名叫长寿菜。这种菜闻之清香扑鼻,食之嫩滑鲜美,入口
润喉生津,下肚清气上升,浊气下降。如经常食用,目朗神明,颜面如玉,
无疾长寿,乃是仙家所用之宝物。”乾隆皇帝听罢,龙颜大悦,即命御厨做
成菜呈上。他一尝,果然别具风味。于是便大口大口地吃起来。从此之后,
这长寿菜的名字便在当地民间流传开来。围场特产的蕨菜,经采收、加工、
腋渍后,更具有色绿、鲜嫩、细软、味美的特点。加之食用也方便,因而在
诸多的野生山菜中,被称为“山菜之王”。
近年来,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的蕨菜在国际市场上日益受到广泛欢
迎,远销香港、日本、新加坡、美国、法国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买到腌渍
的蕨菜,经过脱水去盐后,可制作各种菜肴,饷宾待友,成为人们家宴中必
备的美味。从70年代初期开始,在塞罕坝下的城子、孟奎、南山嘴、燕格柏
等地开始进行鲜蕨菜加工,逐步扩展到80年代末期的百余个点加工蕨菜,商
品量由50吨增加到400多吨。外地来旅游参观的人,都想购买一点蕨菜带走。
兴隆红果
十月进兴隆,红果满山红。
红果又名山楂、山里红、胭脂果。因其果实小巧玲珑,嫣红可爱,故人
们赋予它的爱称颇多。兴隆县地处燕山山区,长城脚下,这里峰峦起伏,川
壑透迄,气候温湿,土壤呈酸性,自古以产红果而闻名,据文献记载,兴隆
县的红果生产历史悠久,早在明嘉庆年间,该县所产红果就由商贾药客远销
顺义、保定、河间、正定、大名、开封、庆德、怀庆诸府,或为食用,或为
药用,遂成该地之特产。
兴隆红果品味俱佳,其特点是:色泽赤红而个大,肉质肥厚而柔韧,味
酸甜而清口,除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钙、磷、钾、铁等矿物质
外,并含有较丰富的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抗坏血酸等多种
维生素。红果既适合于生食,更适合于作食品加工原料。由于果内含有红色
素和果胶物质,非常适宜储存和加工,故可制成雪花片(山植纸、山植片)、
果丹皮、山楂糕 (金糕)、山楂罐头、山楂酱、果饴,蜜饯、山楂酒、山楂
汽酒、冰糖葫芦、果汁、冷食、冷饮和各种精美糕点等,并且色泽艳丽、风
味佳美,果香独特、诱人食欲,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利用兴隆红果制成的
清凉饮料,是高温、高空作业人员很好的保健食品。此外,红果还具有重要
的医药价值,果实及其制品有散瘀、消积、化痰、解毒、止血、防暑降温、
提神、清胃、醒脑、增进食欲等功效。近年来,北京和河北省有关部门对兴
隆红果进行了有效成份、药理、制剂和临床应用的研究,认为它能增强心肌
收缩力,增大心室心房的运动振幅,增大冠脉血流量,能防止由于电解质不
均衡引起的心律紊乱,有降低血清胆固醇以及降压利尿和镇静作用。红果所
含的黄酮类成份中,有一种具有抗癌作用的化合物质。因此,常吃红果对防
治癌症也有一定稗益。
兴隆红果产量居全国第一位。红果树冠整齐,枝繁叶茂,花白果红,美
丽可爱,耐寒抗风,管理简单,病虫害少,适应性强,结果早并且容易获得
丰产,所以又是庭院绿化、美化环境的良好树种。到兴隆境内旅游参观,可
见到千山万壑和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红果树遍布各地。冬春季节里,在县
城和村镇的市场上,随时可见时令佳品——冰糖葫芦。冰糖葫芦的前身是“糖
堆儿”——宋、明时代饮食市场上出售的单个蘸糖山里红。到了清初,才发
展成为当今用竹签串成串的糖葫芦。清乾隆年间,有一位文人旅游至此,兴
趣所致,信笔写下称赞冰糖葫芦的诗句:“三尺动摇风欲折,葫芦一串蘸冰
糖。”
金山岭长城和祭桃春
闻名中外的金山岭长城,建于明隆庆四年(1570年),位于距承德市100
公里的滦平县大小金山之上,长达约30公里。它沿着险峻山势,蜿蜒曲折,
高低隐现,气势磅礴,被誉为“第二八达岭。”金山岭长城地势低缓,易攻
难守,为此,这段长城构筑复杂,楼台密集,有158座之多。这些楼台形式
各异,楼墩有方、扁、圆形,楼顶有船篷、穹窿、四角和八角钻天等形状。
另外,还有多孔眼的瞭望楼,以及各地长城中少见的库房楼等。建筑用料就
地取材,建造技艺高超,如花楼台的汉白玉券门,上刻花卉浮雕,精美别致。
在金山岭最高处有望凉楼,居高远望,晨曦中可远眺北京城廓,夜幕中可见
北京灯火。环顾四周,众峰挺秀,林莽森森,苍茫寥廓。
在金山岭长城线上,有一座雄伟的双层敌楼,紧靠桃春口,这就是人们
景仰的“桃春楼”。这座敌楼为什么叫“桃春楼”?其中有个可歌可泣的故
事。传说早先,金山岭下有一个村庄,村庄里有一个美貌的姑娘,那脸盘长
得就像春天盛开的桃花,人们都叫她桃春姑娘。她不仅长相出众,而且心地
善良,明白事理。当她看到修长城的将士们为了保卫边塞,让黎民百百姓过
上安居乐业的好日子,而冒着酷热难当的大旱天,每天修筑长城不止,连喝
水都很困难时,心里十分感激和同情。后来她就每天翻山越岭,到很远的地
方去背山泉水,送给将士们解渴。她一连七七四十九天,不管怎么累,也不
肯休息一天。那天后晌,修长城的将士们又累又渴,盼望桃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