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燕南赵北的民俗与旅游 >

第7章

燕南赵北的民俗与旅游-第7章

小说: 燕南赵北的民俗与旅游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神仙,不思量如何替百姓分担疾苦,为下界万民谋福,却整日吃喝玩乐!你
们不让我吃,我偏偏要吃;不仅我要吃,我还要让你这三千年一发芽,三千
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三千年才成熟的大蟠桃,长在人间,为百姓黎民
消渴解乏!”他边念叨边摘下一个个水灵灵的大幡桃,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并把吐出的108颗晶莹闪亮的桃核从云端撒下人间。当地人们传说,这108
颗桃核落在河北深县境内,以后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就是如今的“深州
蜜桃”。
                                 花样面食
     在冀中平原一带,民间花样面食大部分都能食用,而且具有观赏价值。
它们种类很多,风味各异,用于不同场合,以表现冀中劳动人民喜庆、祝愿、
劝戒、悼念等心情。透过一件件、一组组花样面制食品,我们可以看到劳动
人民的传统文化心态、审美情趣和艺术创造力。
     花糕。在冀中腹地饶阳、安平一带,谁家有喜庆之事都要做花糕。做花
糕要事先去请村里或邻村有手艺的大娘或大姐来帮忙,并定好做花糕的日
子。有手艺的大娘或大姐像喜神一样,走到谁家,谁家便充满了喜庆和祥和
的气氛。做花糕用的原料是面粉和红枣。制做时先把面粉用水和好发酵备用。
用时在发好酵的面中加适量食用碱中和酸性后,即可开始制做。花糕的主体
结构是三层面和二层红枣,其大小视蒸花糕的算子大小而定,一般是30—50
厘米,大者有80—100厘米。主体做好后,要在花糕上先做一棵生命树,树
干树枝树叶一应俱全,枝繁叶茂,藤蔓绵长,图案委婉多姿,寓有生生不息、
千古不绝和万代延绵之意。在生命树上,一边是龙,一边是凤,龙凤周围还
要视花糕的用料而摆一些小的吉祥物。例如,去瞧闺女,做鸳鸯、蝴蝶、麒
麟、比翼鸟、葫芦、百合、莲花、石榴等,寓龙凤呈祥、早生贵子、百年和
好之意。给长辈贺寿,就做些牡丹、佛手、桃、月季、蝙蝠、鹿、狮、鱼等,
寓意荣华富贵、长春安康之意。有趣的是,如果抬着花糕去瞧闺女,到了婆
家后,往往要由主事人掌刀把花糕先切开成两半,有龙的一半留给娘家,寓
意家中添了一乘龙快婿,有凤的一半婆家留下,象征着从此家中飞来一只金
凤凰,而后再将各自的花糕切开给众亲戚。
     粘灯、大饭。冀中平原农家过正月十五元宵节时,都要用蒸熟的粘米面
 (黍子面)做很多圆柱体形的小粘灯,上头凹处插上黄表纸捻,倒上食用油,
正月十五、十六晚上点着,放在自家堂屋几案上 (过去有神像,置于各个神
像前),以及各房间、院子、街门口和其他角落暗处,希冀以光明驱赶邪祟,
给各路神灵照亮。还要做一盏小鸭子形状的粘灯儿,放在碗里,然后,点燃
放进水缸里的碗,等小鸭子粘灯儿背上凹部的油燃完时,看准它头朝的方向,
以预测当年雨水,认为小鸭子粘灯头朝哪方,当年的雨水就来自那方。此外,
传说正月二十五是仓官的生日,这天晚上要用粘面蒸谷穗形粘灯儿,摆放在
仓官神像前,祈求新的一年里五谷丰登。
      “大饭”是一种俗称,属于葬礼面食。乡间群众大多认为,老年人死亡
是寿终正寝,是喜丧,因而,亲戚邻里都要送礼金、礼幛和大饭。所谓大饭,
就是用白面蒸的大窝子,盘拳和面果品等。大窝子的直径有的不到一尺,有
的则超过一尺,蒸时用大瓷碗或专用木植植着。大窝子上礼后可食用。有些
县市农村,还要在大窝子上插一组面人儿,这些面人儿是用烫面块摆成的戏
曲故事人物,如《金沙滩》、《战吕布》等,描上五彩色。面人都捏在高粱
箭儿上,所以能往大窝子上插。这种面人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观赏价值,但
不能食用。“盘拳”是把两端剪成手指头状的长圆形面块交叉盘起,好象是
交叉着的两条胳膊,故以“盘拳”称之。面果品包括描上五彩色的面西瓜、
甜瓜、黄瓜、梨、桃等。把大窝子、面人、盘拳、面果品摆放在死者灵前,
是很重的礼品。
     面刺猬与面羊。这两种东西分别是春节和送羊节时的食品。过春节时,
一般农家除了蒸馒头、包子外,还要做面刺猬。先用面块做出个大概形状后,
再在其脸部放两粒黑豆当眼睛,用剪刀在其身上剪一些三角状的刺儿,背上
驮一小筐面团团儿者是公的,小面团团儿象征金银元宝;背上不驮“元宝”
而在肚子里放两个红枣的,则是母的;把两只面刺猬放在住房门头上,意思
是希望刺猬往家驮金银元宝。让刺猬一直摆放到过完元宵节。
     面羊的做法是:把白面揉成一头稍粗的长圆形,用剪刀剪出耳朵、嘴和
蹄子,前头脸上安两粒黑豆当眼睛,后头安一颗黑豆当屁股眼儿。有的面羊
背上还要驮一只小面羊。过去农民家里大部比较穷,平常吃不上白面,只有
新麦下来时的农历五月中旬后才能蒸面羊,所以在一些地方将五月十三定为
 “送羊节”。一般是舅舅给外甥“送羊”,其目的据说有二:一是羊表示阳
寿 (羊、阳谐音),希冀能长大成人;二是教海外甥学羊羔跪乳,知道孝敬
父母,不忘养育之恩。
                                景县七巧灯
     冀中的城镇、乡村,每年从新春到元宵节,传统的迎春花会、灯会、礼
火,特别活跃,尤其是农历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你会看到:花灯之下,
锣鼓声声,鞭炮震耳,礼花腾空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在从南到北、从
东到西的灯会中,以景县的七巧灯尤为著名。七巧灯是运用道具表演的灯类
的舞蹈形式之一。它的表演独具风采,丰富多样,传统节目中有8个金童手
执云灯,组成各种图案。突然,从空中飞来7位骑着仙鹤、凤凰、麒麟、独
角龙、老虎、狮子、金钱豹等奇禽异兽的仙女,翩翩起舞。顿时,天上人间,
花团锦簇,灯火相映,歌舞升平……。近年来,传统的灯舞表演形式,由广
场搬上舞台,并赋予其新的思想内容:8个美丽的农村少女,手持16盏荷花
灯,在优美抒情的民歌伴唱声中,迈着炯娜多姿的舞步鱼贯而出,一会儿在
一条“红鲤鱼”周围蹁跹起舞,一会儿又在“打鱼小船”附近追逐嬉戏。轻
盈柔美的舞姿,质朴动情的歌唱,浑成一体,水乳交融,表现了五谷丰登、
吉庆有余、喜庆丰收的幸福心情。那栩栩如生的“红鲤鱼”和“小渔船”,
是由7个巧姑娘用7块三角形和菱形的彩灯组成的活动图案,在歌舞声中不
断变化队形,组成各种美丽的画面,既继承了传统的灯舞艺术,又发展和提
高了它的表演水平,体现了人民群众的聪明智慧和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精
神风貌。用灯表现人民群众生活的丰富多彩,运用灯舞造型表现人们对光明
和幸福的追求,是景县民间灯舞的一个重要特色。灯的名目除上述的七巧灯
以外,据景县民歌《大逛灯》列述,还有通红的蔓青灯,带缨的萝卜灯,弓
腰的虾米灯,凉盖的蛤蜊灯,溜儿圆的西瓜灯,带刺儿的黄瓜灯,张嘴的鲤
鱼灯,八条腿的螃蟹灯,以及手提的大提灯,空中悬的大云灯等。元宵观灯
这一古老的风俗至今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赵县雪花梨
     雪花梨是赵县的特产,因其肉质洁白无暇,似霜如雪,故有此称。赵县
雪花梨,以硕大的个头、金黄的色泽、甘甜清香的风味而享有盛名。它不仅
为国内群众所喜爱,而且畅销国际市场,成为河北省出口的优质水果之一。
雪花梨一般比鸭梨早下树一个多月,每年7月下旬开始“瞄梨”(选择个大
的收摘),8月即到成熟期。一般每个重300克左右,大的500克左右,最
大的达可达l,700克,1992年发现的两只“梨王”分别达1950克和1975
克,成树株产1,00O—1,500斤。含糖量达15%。它不仅作为鲜果上市,
还可加工成梨罐头、梨干、梨酒、梨羹、水果糖等各具风味的食品和饮料。
     雪花梨还是治病的药物。中医认为,梨味甘甜微酸、性凉、能生津止渴。
据现代科学研究,雪花梨有润肺清躁、止咳化痰、开胃消食、解热除郁、养
血生肌、增进食欲的作用。中药雪梨膏就是用雪花梨配以中草药制成的。患
有肺结核、呼吸道感染、气管炎的人,常吃雪花梨可改善症状,缓解病情,
促进病愈。雪花梨又有养阴清热、降低血压的功效,患心脏病、高血压、肝
炎、肝硬化的病人,常吃雪花梨大有好处。雪花梨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脂肪、
果酸、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份,故对人体具有保健功能。
     雪花梨在赵县的栽培历史已近千年。明隆庆《赵州志》载:“惟梨枣杏
李,擅名一时。”近年,梨乡引进先进载培技术,医治病虫害,改变了梨树
歇年 (大小年)现象,使梨树年年挂果,岁岁丰收。如今,赵县及其邻近的
蒿城、晋州、辛集、宁晋等县市都进行了大量栽培,并被国家农林渔业部命
名为“优质农产品”。因此,雪花梨之乡流行了新的歌谣:“梨乡美,画中
游,香飘四季有盼头。机械化,乐悠悠,丰收雪梨四海走。责任制,致富经,
欢歌笑语乐心头。”
                           高亢激昂的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是河北省的主要地方剧种,也是中国梆子声腔的一个重要支
脉。它脱胎于清代康熙年间即已流入河北的山陕梆子。这种从外地输入的声
腔,经河北人民按照自己的语言音调、生活习俗、文化传统等进行改造、培
育后,于清代道光年间(1821—1850年)成为具有地域特色的河北梆子。华
北的广大农村和城市是此剧种的固有阵地。本世纪20年代,东北三省和山东
省的城市和农村,也都盛行河北梆子。其足迹所到之处,还有徐州、镇江、
南京、上海、宁波、杭州、南昌、广州、长沙、武汉、开封以及今俄罗斯境
内的哈巴罗夫斯克(伯力),乌苏里斯克(双城子),符拉迪沃斯托克(海
参崴)和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乌兰巴托 (库伦)等地。它的传统剧目十分丰
富,已录有抄本者约500余出,其中常演不衰的《宝莲灯》、《挡马》、《哪
吒》等已拍成影片。
     高亢、激越、悲壮是河北梆子唱腔固有的风格特点,听来使人有热耳酸
心、痛快淋漓之感。其唱腔属于板腔体,唱词多为七字或十字的整齐句。主
要板式有慢板 (包括大、小慢板)、二六板(包括正、反调)、流水板、尖
板、哭板以及各种引腔和收束板等。伴奏音乐有唢呐、弦乐曲牌近百支,锣
鼓经百余首,主要用于烘托舞台气氛和伴奏角色动作。琐呐曲牌多由昆曲、
高腔转借而来;弦乐曲牌一部分继承于山陕梆子,一部分是以当地民歌小曲
为基础经过戏剧化之后而形成的。传统伴奏乐器,文场以板胡为主,和以笛、
笙、三弦、枣木梆;武场乐器与京剧完全相同。其表演艺术具有朴实、粗犷、
勇武、火爆的风格,无论是文、武、男、女演员,均须具有基础武功。
     河北梆子在剧目方面不仅擅于表现历史题材,而且也能很好地反映现实
生活。在舞台艺术上,无论是音乐、表演以及舞台美术方面,都有极大的变
化和明显的提高,从而使河北梆子又增添了明朗、刚劲、华丽、委婉的特点。
与此同时,出现了一批表演艺术家,如裴艳玲、齐花坦、路翠格、张惠云、
张志奎、李淑惠等,他们的精湛的表演艺术给观众以美的享受,也使观众更
加喜爱这个剧种。特别是唱、念、做、打功夫齐全、被誉为国宝的裴艳玲,
不仅在河北省、在中国大陆,就是在港、澳地区,在新加坡、美国、加拿大
和北欧的一些国家,都拥有一批“戏迷”,她所主演的《宝莲灯》、《哪吒》、
 《钟馗嫁妹》近年来享誉国内外。
                               二、邯邢之旅
     邯郸和邢台地域毗连,同属冀南,故人们俗以“邯邢”称之。
     邯郸是河北省最古老的城市。远在26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就有邯郸的
建制,先属卫国、后属晋国,到战国时期则成为赵国的都城。后来,西汉高
祖刘邦封其子刘如意为赵王,邯郸仍是赵国的都城。当时的邯郸,经济昌盛,
繁荣发达,与长安、洛阳、开封、成都同称五大都城。
     邢台在商朝时也曾一度为都,西周则为邢国所在。秦置信都县,秦未汉
初改信都为襄国,西汉,三国、两晋时均袭用襄国之名,十六国时,羯人石
勒又一度建国于此。隋唐五代名龙冈,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取原邢地
与檀台古名,合称邢台,沿袭至今。
     邯郸的名胜古迹闻名中处,战国时赵国宫城遗址——赵王城和武灵丛台
就坐落在这里。此外,还有“蔺相如回车巷”、“学步桥”、“照眉池”以
及幅射其周围的“黄粱梦”(又称吕翁祠)、“南北响堂寺石窟”、“邺都
三台”、“娲皇宫”等等。这座历尽沧桑的古城,为今人留下了“胡服骑射”、
 “负荆请罪”、“邯郸学步”、“黄粱美梦”、“毛遂自荐”、“纸上谈兵”、
 “围魏救赵”等数十个成语,被誉为成语典故之乡。
     在邢台,则有座落在旧城中心的清风楼,东北隅的开元寺、东南方向 1
公里处的古代文物主库——殷商遗址等;其附近各县,有秦始皇驾崩的沙丘
平台、神医扁鹊采药的太子岩、被誉为神仙之乡的宣务山等。太行山的民居,
冀南平原人民群众的服装衣饰和花样面食,以及干姿百态的民俗事象,无不
为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增色生辉。如到冀南,邯邢之旅定然会使你大饱眼福。
                               成语典故之乡
     邯郸被誉为“冀南明珠”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春秋未叶就作为一个
地方经济中心的城邑见于史册,迄今已有2500多年的文字记载历史。邯郸是
战国时期七雄之一赵国的国都,秦代立为邯郸郡旨府,汉代是全国最繁荣的
五大都会之一,与长安、洛阳、开封、成都齐名,如今是河北省三大城市之
一,被国务院列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邯郸名胜古迹甚多,目前已发现的就
有400多处,著名的有古赵王城,武灵丛台、回车巷、学步桥、南北响堂山
石窟、磁山文化遗址、黄粱梦吕仙词等。“邯郸学步”、“胡服骑射”、“负
荆请罪”、“黄粱美梦”等历史典故都发生在这里,与其相关的著名典故尚
有“毛遂自荐”、“渑池之会”、“完壁归赵”、“纸上谈兵”、“利令智
昏”、“排难解纷”、“河伯娶妇”、“围魏救赵”等等,因此,邯郸有成
语之乡誉称,每年都吸引着大批国内外游客。
     每一个成语典故,都有一个故事传说,都与当地的民俗风情相关联,至
今这些成语仍具生命力,被广泛引用。这里以“邯郸学步”和:“负荆请罪”
为例来介绍一二。
     说起“邯郸学步”,自然会联想到“学步桥”。此桥位于邯郸市内,南
北横跨沁河之上。桥为三孔石拱桥,大孔券两侧有四小拱券。全长35米,宽
8。3米,通高4米。大孔跨径6。2米。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长1。7米,高
0。8米,雕凿人物走兽。柱头雕狮子,形态各异,制作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