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她从上海来 >

第3章

她从上海来-第3章

小说: 她从上海来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盏氖虑椋核氡呤纸庞惺甭槟窘┯玻嗨浦蟹缜罢住!   
    面对张爱玲的泫然欲涕,瑞荷揽住她劝慰说:“别伤感!这是个很棒的春天!一整个四月份,我做的最满意的一件事,就是和你说话!”但这种安慰对张爱玲无用,她脱身走开,低低地呻吟着说:“你走了,这里就只剩下一片荒野森林了!”    
    瑞荷并没有这么沉重的情绪,他浪荡惯了,没有什么放不下的,但这一刻,他突然意识到张爱玲苦楚满怀。他收敛谈笑风生的态度。第一次和东方女子接触,他不能把张爱玲想成和那些与他有露水姻缘的西方女子一样豁达。张爱玲的声音低沉颤抖,似乎不是说给瑞荷,而是讲给自己听:“我不怕孤独,我怕别离!”


第一部分愁绪满怀

    张爱玲愁绪满怀,却仍然将瑞荷一直送到火车站。瑞荷见她不言不笑,努力地想使气氛轻松一些,讲些自己的趣事逗她:“我到哈佛报到的第一天,跟一个女孩去一家旅馆——我还记得叫LennoxHotel……”他偷眼看看张爱玲,“我们只是吃点喝点,没干吗!那家旅馆楼下的餐厅,烤蚝棒极了。我口袋里没钱,也不慌,把经理找来,跟他说说,过几天再给,一点也没问题。这种事我常干!真是金色年华,走到哪里都是机会和希望!你这么年轻,你有的是机会和希望!”张爱玲笑不出来,她忧心忡忡地说:“但我没有时间!我必须要在积蓄花光以前把我的小说卖掉!我不知道我选择纽约对不对?我的经纪人好像对我很有信心,可是她并不积极,总要我写信去问她,她才会告诉我一些出版界的情况。”    
    瑞荷握着张爱玲的手为她打气:“你的责任是写出一部精彩的小说,市场和成功的责任不在你!在美国,有成千上万的作家只等待毕生一次发表作品的机会,你已经有了一次,你应该要有信心!不要以我为榜样,我是个失败的例子!你是很棒的!”    
    张爱玲的眼泪在眼眶里转着,她别过头去说:“不想跟你说谢谢!你知道我对你的感激!”    
    瑞荷在张爱玲额上吻了一下,他没有承诺,眼下一切对张爱玲都是空的,但她仍是微笑。火车就要开了,张爱玲从车窗塞了一个信封给他。她看着火车远去,看着瑞荷伸出一只手臂举着帽子向她说再见。她的眼泪忍不住落下来,觉得整个世界只有她一个人站在那里,那是她一生中隐隐挥不去被遗弃的感受。    
    火车上的瑞荷拆开张爱玲的信。里面滑出两百块美金。他的心头略感沉重,却还是能和对面的人谈笑风生。    
    这是张爱玲来美国的第一个春天。她的天空并没有因此而一片清朗,更多浓浊的雾霭覆在心头。没有瑞荷在这里,她的心落单了。    
    张爱玲写给瑞荷的信像多年的老朋友,絮絮说着日常的生活和烦恼,口气亲切随意:“我希望你在那里一切都好!我也正在苦恼我下一个去处,纽约房租太贵,我怕小说还没写完,我身边的钱就用完了!”    
    “我正在重新改写前两章,你给我的许多建议都很重要,我的人生不容许太多的幸运和快乐,但我仍是幸运地在这里遇见你,而你带给我的也总是快乐!”她太留恋这一点来之不易的温暖,不想失去它,直到一九五六年夏天,她才惊慌地在信里说:“我怀孕了!此刻我感到茫然失措,该怎么办?我无意增加你的负担和困扰,也知道你是一个自由惯了的人,但是我在这里没有亲近的朋友,没有人能帮助我!我必须立刻见你一面!”    
    火车带着张爱玲去向又一个未知,在瑞荷暂居的萨拉托加小镇停下。张爱玲下车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一个周岁大的小孩,背在年轻的父亲背后,偷偷对着所有过往的人笑。张爱玲从来未对孩子有任何好感,想到养儿育女也仿佛事不关己的疏离冷淡,她勉强自己把眼光转开淡漠以对,冷不防听见瑞荷叫她。    
    瑞荷打了领带,手上拿着花,满头大汗跑过来。张爱玲见到他,仿佛见到亲人,但她不能确定,仍然一副惴惴不安的神情。瑞荷把花递给她问:“你愿意嫁给我吗?”张爱玲蓦地红了眼眶。瑞荷拥着她安慰说:“放心!一切都没事!我们会很好!。”    
    他们找了个地方刚坐下几乎立刻讨论起孩子的事。瑞荷说得很婉转:“我太老,负担不起一个孩子,我真心希望我们能在一起,虽然我们对彼此了解不够,但是我们能处得来,这并不容易!也许你有其它的想法,你应该告诉我!也许你认为我对你来说太老了,下个星期我就满六十七岁了!”张爱玲则仿佛在来以前就做好了决定,对拿掉小孩这件事没有激烈反应,她脸上看不出悲伤的神情,平淡地说:“我愿意跟你在一起,对我来说,你恰到好处,我自认也没有能力负担一个孩子,我同意做流产手术,但我希望你能陪我!”    
    瑞荷着实松了一口气,撇去孩子的问题,他是既惊且喜在这暮年竟有这样一段感情发生。他抬起张爱玲的脸,再一次捕捉到她会笑的眼睛。    
    他们新婚即遭遇大劫,瑞荷中风入院。张爱玲伏在他怀中哭得很伤心:“这个世界可以遗弃我,你不可以!”瑞荷隐隐明白,遗弃是张爱玲潜在的不安,却不明白纠结在她情感底层的有什么样的隐痛。他的健康逐渐恢复,和张爱玲住进彼得堡小镇上的一间小公寓。瑞荷处理家里的杂务,存钱寄信跑杂货店诸如此类的事,也忘不了买一束花给张爱玲讨她喜欢。    
    美国的出版社对张爱玲的小说没兴趣,然而张爱玲的积蓄要付房租,支撑日常生活,还要寄给在伦敦即将做手术的母亲。衰病之年的丈夫,拮据的经济,小镇公寓主妇的辛劳,是她对生命无常的惊怖,那挥不去的惘惘威胁。她比任何时候都需要瑞荷的爱。


第一部分点染一个孩子的生命

    一九五八年,张爱玲的母亲黄逸梵在英国去世。她的遗物远渡重洋运到张爱玲家中。看着那一口大木箱,只要打开就可以见到母亲,但张爱玲竟这么迟疑。她把箱子掀开,仿佛小时候偷偷推开一扇门。那小小的张爱玲探进一个小脑袋,黄逸梵对她招招手。张爱玲好玩地尖声笑着,一溜烟就跑掉了。黄逸梵兀自怔忡坐在书桌前,低头继续替照片着色,她在张爱玲的衣衫上染上水蓝色,仿佛点染一个孩子的生命,好叫她远远脱离这灰暗的世界,照片上的孩子因此鲜活起来。    
    现在那张照片正在张爱玲手中,她的眼眶渐渐濡湿。她仿佛看到年轻的黄逸梵坐在妆镜前梳头,眉头深锁,戴着那些首饰都无法叫她光彩。三岁的自己绕在母亲身边,踮着脚,努力想把一个一个小盒子打开。她看见母亲耳坠上两颗闪闪的小钻,头发梳成美丽的S形,突然趴到母亲身上,把头深深埋进她的怀里,只觉得母亲实在太美丽了。    
    张爱玲倚在瑞荷肩头,她落回童年,落回对母亲的种种记忆,她无法假装她是在这个世界里的一个陌生人。她哭得这么伤心,这是从童年到长大她对母亲一切的想念、失落与哀悼。    
    她跌落回时空交迭的记忆里。    
    张爱玲的记忆从一九二三年天津布满灰尘的戏园子开始。喧响的锣鼓声,四周昏暗的气氛,包厢里大红布幕的隔帘,递茶水点心的人穿进穿出,脚下的瓜子壳,台上的大花脸,一声斥呵,惊得张爱玲一双眼睁得圆鼓鼓的。那时她三岁,可以自己单独坐在一张椅子上。母亲黄逸梵和朋友在她身边闲聊,她们安详、友爱、兴致勃勃。这是张爱玲生命中为数不多的幸福时光。    
    朋友忽然咿了一声:“那不是……”有人用手肘撞她,她猛然醒悟,住了嘴。黄逸梵顺着朋友目光往楼下看,一双男女刚落座,她的脸色当即就变了。张爱玲懵懵懂懂地向下看,那男人像是父亲,她被母亲拖了回去。她的头紧紧贴着母亲的胸口,仿佛可以直接听见母亲的心事,她可以感觉到母亲胸口微微起伏,甚至有抽泣的暗影。    
    从这以后家里就不安宁了。天津张家是老式花园洋房,墙上有绿森森的爬墙虎,阴凉凉,静悄悄,黄逸梵的叫喊声传得很远,连院子里的张爱玲也听到了。母亲几近声嘶力竭:“你这算是什么?你给我什么难堪!”    
    父亲张志沂的嗓音很虚弱:“没的事你听外面的人瞎胡扯些什么!”    
    “我黄逸梵瞎了眼吗?你照镜子看看你自己撒谎的德性!”    
    在院子里玩耍的张爱玲翻身往屋里跑,全不顾用人何干在后面叫她。她一口气跑上楼,小脸凑在父母卧室细细的门缝中间,她看见黄逸梵拄着铜床的床柱啜泣。张志沂软声好言凑到她身边:“哭什么?好了!别哭了!”黄逸梵一手推开他:“滚!去找你的老八!”    
    张志沂大约也是没辙,也是恼火了,突然就很唐突地咆哮一句:“成天给脸子,哪个男人受得了?”他拉开门,小小的张爱玲和他面对面站着,张志沂愣了一下,绕过她出去了。黄逸梵伏在床上痛哭。张爱玲没有过去,她还太小,还不懂得什么叫安慰。她看见父亲在楼梯上站了一下才下楼,以为父亲要回来安慰母亲,结果他只是用后腿裤管搓去鞋子上的浮灰,她就站在两者之间安静地看着。    
    父母的婚姻差不多三年就完了。母亲黄逸梵和小姑张茂渊结伴到英国游学。她们志同道合,感情比姐妹还亲。黄逸梵并不想离开两个稚龄的孩子,却想借此向痛苦的婚姻提出最重的抗议。临行时儿子张子静在下人身上挣着啼哭,她听见也跟着哭。张爱玲不怎么明白,也不怎么伤心,知道是有大事,她的个性是越发凝注和镇定。    
    黄逸梵一走,张爱玲就被张志沂拉着去见姨娘老八。老八很喜欢张爱玲,她一边拿出糖果,一边问张爱玲:“喜欢姨娘吗?”张爱玲很认真地点点头:“喜欢﹗”她转着圆骨碌碌的眼睛,看着躺在烟榻上双双对着烟灯的父亲和八姨娘。接着她的眼睛就落到柜子上的自鸣钟,那粉红色的彩绘钟,她没见过。这样多少避开一些尴尬。小小年纪,她是知道刚才说话有点背叛母亲的味道。她竖着耳听见他们俩叽哩咕噜在烟榻上说话。    
    老八看着张爱玲说:“这孩儿聪明﹗像妈吧﹗”    
    张志沂打趣说:“咋像?就是你女儿啰﹗”    
    老八自嘲说:“我这么好福气﹗”    
    张爱玲不去理会他们说什么,小手无聊地摸着有暗花纹的桌布,扯着桌边的穗子,眼睛好奇地盯着烟榻边地上老八那双缀着碎珠子的拖鞋。她很想把脚放进去试一试。    
    老八很大方地说:“穿去﹗”    
    张志沂忙阻止说:“别叫她乱整﹗”    
    老八宽容地说:“女孩儿都喜欢的﹗”    
    张爱玲一听马上迫不及待地穿上碎珠花拖鞋,在院子里兴奋地踢踢拖拖来回跑。阳光下,一切不协调的色彩与暗影,只是这个世界的背景,她自得其乐在耀眼鲜明的快乐里。    
    


第一部分旧貌换新颜将毒戒掉

    张爱玲的母亲前脚一走,父亲就把小妾招进门了。    
    张家堂屋失去了往日的安宁,整日烟雾缭绕,变成了热闹的戏园子。老八在客厅里招呼客人,把张家的客厅当做了她的招待所。张爱玲那时喜欢闹腾腾的气氛,她搬了个小板凳躲在一间屋子的门帘后,偷偷掀开一道缝,看两个稚气未脱的女孩唱戏。她特别注意那两女孩的手势,也跟着学。这时老用人何干端着菜盆子进来,看见张爱玲一招一式很认真的样子,心里动了气,说道:“小孩子别凑在这儿,净学不好的﹗”    
    张爱玲仰着小脸反问:“咋不好?姨奶奶昨天还给吃蛋糕呢﹗”    
    何干生气地骂道:“就买你这张嘴就行﹗小没良心的,把你娘都给忘了﹗”    
    张爱玲白了何干一眼,不再理睬她。堂屋传来一阵喝彩声,有人将一把赏钱随手拋出来,两个唱戏的女孩忙不迭地弯腰去捡。有一个铜钱像小风火轮般向张爱玲滚过来,碰到她的脚才停下,她赶紧拾起来,心里好兴奋。随后,她就看见其中一个唱戏的女孩转着身子找那枚铜钱,见铜钱落入张爱玲手里,也不言语,只是用一双大眼睛可怜巴巴地看着她。张爱玲摊开胖乎乎的小手,将铜钱递给那女孩。这时的她还不知道钱在她困顿的一生之中有多重要。    
    张志沂并不是一味地放纵孩子不去管教,心情好的时候,他常常叫张爱玲背古诗文,他骨子里认为女孩还是应该读点书的,知书达理才是大家闺秀该有的风度。    
    这天,张爱玲脸上挂着两行泪,站在烟榻前小声地背着唐诗:“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张爱玲被卡住了,怎么也想不起下一句。张志沂嘴里喷着烟,眉头微皱,不快地责备道:“连个《陋室铭》都背不下来﹗”斜躺在一旁的老八劝道:“好啦﹗去玩吧﹗女孩子又不搞功名,背这些陈芝麻烂谷子,儿子你倒不管﹗”    
    张志沂被提了醒,对张爱玲说:“去叫你弟弟来。”    
    张爱玲如蒙大赦一般拿了书本就往外逃,通知弟弟去受难。然后,她在院子里玩起荡秋千。不一会儿,弟弟揉着眼哭着从屋里走出来。    
    张爱玲心里同情他,便说:“别哭啦﹗给你荡﹗不敢?傻东西﹗”    
    秋千飞得很高,张爱玲的眼睛望着天空,那个她似乎是到不了的地方。弟弟张子静倚着柱子立在一旁,眼泪还没干,眼巴巴地看着蝴蝶一样飞上落下的她。    
    进得容易,出去得也快。老八与张志沂吵架时一怒之下用痰盂砸破了他的头,于是张志沂让几位体面的亲戚出头赶老八出门。老八不属于那种温良恭俭的女子,她是凡事都要力争的,于是只好被人架着往门外走,她跳着脚又哭又骂:你便宜占尽现在要赶我走?你这天杀的,狼心狗肺的东西,你们张家到你算完啦﹗我就这么咒你﹗我就不信你良心能安﹗”张志沂头上裹着纱布坐在厅里,满脸晦气,一言不发。张爱玲随着几个用人从二楼窗口向外探头张望,别人都感到称心快意,惟独她没有幸灾乐祸的心情,她心里有些懵懂,那女人对她还不坏,她并不讨厌她。    
    老八走后,张志沂自甘堕落,毒瘾渐渐到了必须吸食吗啡的死亡边缘。这时张家已从天津搬回上海,都是为了要迎接黄逸梵和张茂渊回来。那真是一个漫长的等待。对张爱玲来说,那简直像是一个仙女要下凡拯救这个世界一样!    
    住大宅院或是石库门,对七八岁的张爱玲来说,没有什么区别。无论住在哪里,家中都是窗帘紧闭,暗无天日,父亲照例躺着床榻上喷云吐雾。这年秋天,张志沂决定在妻子回来时旧貌换新颜将毒戒掉,可是连绵的秋雨让他意志消沉,浑身酸痛。他坐在阳台的一张粗藤椅上,仰着头,额上盖着一条湿透的白毛巾,两脚浸在盛满冷水的脚盆里,嘴里哼哼哟哟,喃喃自语。窗外是粗白如牛筋的滂沱大雨。    
    张爱玲在屋内一张书桌上画着古装的纸娃娃人,弟弟站在她旁边,眼睛怯怯地瞄着屋外的阳台。张爱玲嘴里哼着没腔没调的歌,好像这就可以把父亲的呻吟声给抢过去。    
    过了一会儿,张爱玲将画好的纸人往弟弟面前一推说:“好了﹗这给你着色。”弟弟松了口气,总算有点差事可干,赶紧埋头着色。张爱玲在一旁指挥弟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