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二三事 >

第3章

二三事-第3章

小说: 二三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发出陈旧声音的机器带着陌生人的欲望和痛苦,无休止地来回反复。漫漫无期。    
    走出站台,所有的人都自动站在窄小电梯的右侧,电梯缓缓爬升。渐渐露出深夜灯火明亮的大街轮廓,有大风蔓延。瘦的男子蹲在墙角贩卖盗版DVD。有人卖热的玉米,闪烁的食物光泽带来温暖。回到地面上,夜色和物质的芬芳包裹过来。喧嚣的城市中心摧毁人的阴暗错觉,重建幸福的幻相。    
    那是一段含义诡异的地铁时期。听着地铁在隧道里呼啸而过的声音,看到时间迅疾奔腾。而生命的速度却背道而驰,接近困顿。我从不在地铁上睡着,因为嫌恶那种因为惰性和失控而变得呆滞的表情,总是站在门边或挺直地坐在角落的位置上。扶手油腻,散发出来自重叠肌肤的异样气味。我亦不知道自己在城市的地下穿梭,是为了抵达何处。    
    我看人,看地铁呼啸而过的时候窗外飞驰的光影和黑暗。身边一片沉寂,只有地铁车轮摩擦过轨道的刺耳金属噪音。一个拐弯,又一个拐弯。地铁是城市生活的一个象征。无情。重复轮回。看起来目的明确,却是不知所终。    
    那日我在地铁车厢里看见两个男人。    
    他们在北京站上车。就坐在我的对面。中年男人约35岁左右,手里有一只鼓鼓囊囊的行李包,年老的约60岁。应是一对父子。都穿着蓝色咔叽上衣和脏的廉价皮鞋。    
    他们一直沉默不说话,彼此的膝盖顶靠在一起。眼睛低垂,不看对方。这种姿势保持了很久。直到地铁抵达东直门。    
    儿子起身把行李包交给父亲,下车。车门还没有关上。他站在窗外,眼睛直视着车厢里的男人。父亲一再挥手示意他可以离开,他仍固执地站在那里,不移动半步。父亲侧着身频频回头,一边用手紧紧攥着行李。在车子再次启动之后,儿子跟着地铁疾步行走了一段,眼睛跟随着父亲。父亲挥手,地铁进入了隧道。    
    当他转过脸来的时候,满脸克制的哀伤。有什么东西在他的内心破碎,不复存在。这股哀伤崩溃了他全身的力量,他看上去非常软弱。一双年老的手,摆在膝盖上。掌心和手指微微有些圆胖,发皱的皮肤上浮动着蝶影般的色斑。他们之间,始终没有过一句对话。    
    不知道为什么这告别如此沉默,而又肯定。来自内心深处的留恋亦使时间产生变化,显得缓慢近乎凝滞。无人得知这分开之后的别离,是倏忽再会还是漫长无期。无从探测。地铁在黑暗的隧道中微微摇晃着前行。拥挤车厢中的人,神情委顿,身上裹着臃肿肮脏的大衣,仿佛流水线上淘汰的木偶。车厢里的气味清冷而浑浊。我坐在他的对面,看着他的告别,然后又看到他的手。    
    这双手,和我记忆中的一双手一模一样。    
    就这样我被剧烈而静默地击倒了。用双手掩住脸,流出热的眼泪。    
    眼泪带有极其剧烈的羞耻心。因为它代表一种被禁忌的压抑的感情。纯洁,如同裸体。而一个在地铁车厢中因无法自控而哭泣的女子,是无能为力的。该杀的。她在公众视野中曝露了她的纯洁。无地自容。身边所有的人都同时装作视而不见。因他们需要隐藏自己的怜悯与评判。    
    在10年之前,读高中的时候,我时常独自逃课到郊外田野,在那里流连到天黑。那些夏天的黄昏,湿润的暮色渐行渐远,收割后的稻田升起苍茫薄雾,空气中有河流,烧焦的稻茬,路边盛开的雏菊的气味,辛辣清凉。天边有大片赤红的晚霞,一层一层重叠,蔓延,褪远,月亮的淡白影子却已在天边隐约浮现。    
    面对着空旷的田野,天地壮阔淡定的瞬间,这微妙的夜与昼的转换交接,呈显在眼前的时与地,使我感觉无限喜悦而怅惘。亦是巨大的不能得到沟通的孤独感,无法抵挡,一个人蹲在田埂上便哭起来。哭完之后,便把眼泪擦干,背着书包走到附近公车站,搭车回家。又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的样子。    
    眼泪直抵人心,具备深刻的抚慰。少年时如此充沛丰盈的感动,到成年之后,亦有时看一本书,看一部电影,听一首歌,见一个故人,眼眶也会隐隐有泪。但一旦有任何变故或重大的事端临到头来,心里却寂静一片,只听见肃杀的风声,而不会起伏动荡。    
    在某些时候,更是不能让别人见到自己的眼泪。背井离乡,颠沛流离,或是爱别离苦。不流泪,是不让别人窥探到自己内心的软弱或犹疑。恨不能用层层盔甲包裹起来。如此坚定,才可以让自己一意孤行。    
    在27岁的时候,这天真直接而粗暴的力量曾再次回复到身体里面。开始常常流泪。非常频繁。一个人在大街走着走着,会掉眼泪。躺在黑暗中,看着天花板,眼泪顺着太阳穴往下滴落。蜷缩起身体的时候,眼泪就滑落在唇间。办公室里灯光明亮,人很多,如果想不被发觉,就只能抬起脸大力吸气把眼泪憋回去。    
    在小饭馆里吃饭,听到有人在对话,听着听着眼泪也会掉下来。    
    泪水随着姿势的变换有不同的轨迹。带来慰藉无以言喻。形式高贵,亦像是一道华美而沉溺的盛宴。哀而不伤,心存眷恋。人就是这样开始慢慢变老。    
    而莲安是不同的。莲安从来没有在我面前掉过眼泪。我记得的,只是她的笑。她的笑有一种接近没心没肺的纵情。声音响亮,看起来高调。有时候前俯后仰,不可自制。即使在她极其难过或愤怒的时候,脸上亦出现微笑。却是有一种不可琢磨的可怖。    
    她是不喜欢掉眼泪的人。


良生永久的缺失

    良生。人的一生,不是用来做这些事,就是用来做那些事。又有什么不同。她说。她只是暴戾天真的女子,带着决然。与任何人都不同。与人与事从无眷恋,亦不受束缚。是那种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就上路去往彼地的人。亦是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弃绝方向只为缱绻相守的人。看似有断然的无情,却又有一种华丽深邃。    
    她的感情,不与人分晓。所有悲欢,都只是内心的一声轻轻叹息。也已足够。    
    我见到她。她坐在破旧小巴士最后一排靠左侧窗户的位置上。车厢里的人非常少,有四个左右的藏民。车子在山道上开得飞快。我们是这路途上唯一一对旅人,但并没有互相致意。她穿黑色麂皮外套,里面是白色细麻衬衣,粗布裤,大头厚底靴子。直发倾泻,戴着祖母绿耳环。摄影背包非常重。眼角有细微的散发光泽的纹路。我已经有很多年未曾见到这样自然而然的女子。一种自然而然的粗糙优雅,带着可靠近的温度。    
    是在中甸去往松赞林寺的路上。    
    她在松赞林寺的广场上,与一个年老的藏族妇女说话。语言不通,热热闹闹,只顾各说各,但也能让她欢喜。带来的小狗和孩子就在广场上跑来跑去。那老妇发辫上缠红棉线,戴大颗绿松石和玉石的项链,上衣襟上用丝线刺绣艳丽的花朵,脸上皱纹如同沟壑纵横。不说话的时候,她们便各自晒太阳。    
    阳光剧烈,像暴雨一样打在地面上亦似会辟啪有声。广场前面就是高而陡峭的石头台阶,延伸在高原的山梁上。后面是寺庙,越过大门就是黑暗潮湿的殿堂,散发出一股浓厚的长期浸淫其中的味道,混合着酥油茶,湿气,体味等种种气味。    
    风中呼啸的彩色幡旗,哗拉拉地响。透蓝的正午烈日的天空。莲安在这样繁华危突的背景里出现,却显得通体坦然。她微微仰起脸,正对灼烈阳光紧闭眼睛,是心满意足的表情。    
    她说,我是尹莲安。眼睛清透而直接地看着我。带着笑容。她的眼神似一小束洁白的月光。    
    我曾试图寻找丢失的阿卡。当寄养店在电话里告知我这个消息的时候,我突然说不出话来。挂下电话,也不知该做什么事。或也许应该找个人诉说,说阿卡被丢失了,它不知去向,这样可以在叙述中试图分析清楚自己的感受。但我竟是一连几天一言不发。仍旧一样的睡觉或者走路。有时似乎可以很长时间不想它。    
    一旦若是想起,我就会记得一切细节。记起它的小脑袋埋在怀里的触觉,它的体温,爪子上复杂的气味,混合着它踏过的草地露水泥土的味道,它蛮不讲理的叫声……我总觉得它似乎会随时随地从什么地方出现,再与我互相厮缠。但我的阿卡只是一条愚笨单纯的小杂种狗,受够娇宠,需要别人的照顾。我知道它不能够回家。    
    一个失眠的夜里,我撰写及打印了100多份寻狗启事。在打印机异常清晰的机械声响中直到天亮。打车来到郊外的寄养店,独自抱着一叠纸一桶胶水,在附近的墙壁和电线杆上一份一份张贴。我在纸上写,寻找一条有褐色短眉的黑色长毛小狗。它的名字叫阿卡。若有讯息,当面酬谢。我把自己的手机写在上面。还附上以前用数码相机为它拍的照片。照片上的阿卡被迫站在沙发上,仰着脸,眼睛又圆又大,惊奇天真的摸样,仿佛一头小怪兽。我记得那个早晨雾色深浓,天色阴暗。我面对着空旷的田野非常压抑,但却发不出声音。甚至不能大声地叫一叫。    
    我似极力在这个世间寻找某种丢失的东西。并隐约觉得在做的是一件注定会失望的事情。心里清楚结果,欲念却执拗推动。眼看着自己如此贪恋不甘。开始感觉到难过。    
    觉得难过。但不是悲痛。这个词似与我的余生都无什么关系。我失去过更为重要及依恋的感情,所以后来相信哀而不伤,心存眷恋已经足够。阿卡亦是我的感情。并是感情里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但我除了等待它能够随时随地出现的可能,并无任何选择。    
    我等待别人给我打电话。几天过去,如我所料,一个电话都没有。    
    我知道自己不能轻易改变现状。一如现在的生活。    
    飞机抵达昆明机场之后,直接来到汽车站买了开往大理的大巴车票。    
    从昆明到大理。这是漫长乘车路途的第一站。车里的旅客很少。车子很快开上暮色中的山道。有人三三两两地开始躺在位子上睡觉。把额头抵在窗玻璃上。沉寂而丰饶的田野像摊开的手心。树林边上有月亮清凉的轮廓。村镇的灯光在远处如水流动。大巴车的速度开始加快。    
    扭开矿泉水的瓶子喝水。除了喝水,任何食物都不吃。要一点一点地喝,让它们在喉咙处停留尽可能长的时间,然后慢慢咽下去。要适可而止。    
    这是在一次长途旅行中,一个登山运动员对我提的关于喝水的建议。所有专业性的建议都是持着最传统安全的态度,无非是一个人的节制及控制问题。但是我慢慢开始接受这些劝告。    
    深夜大巴车抵达大理,然后换坐小巴来到古城。已经是深夜。打通了已经预定好的旅馆电话,他们说会派人来接。小镇在夜色中仿佛是一艘停泊下来航行太久的船。窄窄的石板路两边,是颓旧的房子。月光清凉地映照屋顶瓦片的野花丛。街道上没有任何旅行客的身影。杂货铺的灯光昏暗,有狗顺着墙沿的阴影安静地跑过来。    
    站在空寂街头的拐角处,把庞大而肮脏的背囊靠在墙上,然后支起身,给自己点了一根烟。前一次旅行是在新疆,历时也是近一个月,沿着地图上的路线一个地点一个地点的走下去。    
    长途的暴走,带给人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日以继夜,在不同的汽车站到达并且出发,披星戴月。在小旅馆肮脏坚硬的睡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亦在公路餐厅里与形迹可疑的陌生人混杂而坐,面面相觑。物质退化到粗糙贫乏的时候,心却似乎随着修行般的跋涉日益清朗。身体的物理移动使灵魂产生速度感,并且不住于时态中。这是一个中间地带,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被暂时搁置,或忽略不提及。    
    生活中一直存在着时轻时重但一直未曾解决掉的问题。它们在时间之中,时而浮出时而沉没。但在我27岁的时候,有一些问题再次显得重要。我知道这一次与观光风景无关的荒芜冬季旅行,对我来说,仅仅只是一次暴烈的行走。    
    来领路的是一个老人及一个孩子。笑容善良。带我走过小镇铺着青石板的街道,两边是低矮的小商铺,挂着老式的木窗板。他们说,明天清早会有集市,可以起来看看。旅馆庭院里有古老的桂花树,种着大盆兰花和山茶。廊檐挂着红灯笼。只有我一个住客。    
    二楼的房间,小而整洁,纯木头结构,厚重磨损的木门打开的时候会吱呀吱呀惊响。深夜寒气浓重,他们抱来了电热毯。    
    卸下灰扑扑的大包。脱掉沾满尘土的羽绒外套,棉衬衣,牛仔裤以及球鞋,赤裸着身体踩进浴缸里,用微弱的热水冲洗头发和身体。卫生间里有一扇小小的窗,望出去能够看到模糊的高耸山影。放了小半缸的热水,让自己泡在里面。灯光的光线昏暗。抚摸经过长途飞行和坐车因为疲惫而肿胀的脚。这是我的第一个在旅途中安顿的夜晚。    
    躺进被窝里,用被子裹住自己。把身体蜷缩起来,闻到湿的头发上水的气味。就着床边的灯光,从包里翻出《圣经》。《约伯记》已经读过数遍,薄薄的纸页上有手指反复抚摸留下的折痕。用小铅笔在印象深刻的文字下面划线。    
    ……人为妇人所生,日子短少,多有患难。出来如花,又被割下;飞去如影,不能存留……树若被砍下,还可指望发芽,嫩枝生长不息,其根虽然衰老在地里,干也死在土中;及至得了水气,还要发芽,又长枝条,像新栽的树一样。但人死亡而消灭,他气绝,竟在何处呢?    
    约伯面对生命苦痛,反复质疑,思省,以求验证。他的疑问,非常之执拗肯定。    
    长途劳顿的疲累袭卷上来。我取过烟灰缸,给自己点了另一根烟。    
    他的脸在火光跳跃间突然逼近我的眼睛。那是他在殡仪馆里即将被推入火化炉之前的脸。两颊有被涂抹上去的淡淡胭脂,眼睛紧闭,脸上的皮肤像是用布做成的,没有光泽,没有温度,神情淡然。我亦知道他的肉身即将化为灰烬,这一眼是我们彼此最后的世间因缘,心里已经要放他走,手里却还在抚摸他。    
    我一直在抚摸他。也许把一生里亏欠着他的抚摸都还给了他。包括他所亏欠着我的。是一次清算。而清算唯一的结局,是这个世间唯一一个会用忧伤的眼神注视我的男人即将消失。这是永久的缺失。要用一生来计量。这一生的衡定是,在我以后的日日夜夜里,他都将不会出现,不会给我感情,亦不需要我的。可是一生看起来还是太长了……漫漫无期,犹如黑暗海洋中的一点微光,不可触及,梢纵即逝。    
    我看到23岁的年轻女子,对她的父亲说,我要离开你,离开这个家庭。看到他在医院的走廊里坐起身来咳嗽,对我说,你回来了,真好。他昏迷了三天,没有醒过来,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也就没有遗言。在他死去的那个夜晚,我一整夜坐在他的身边,看到南方故乡微蓝潮湿的天空,雨水,离弃已久并不能回归的家。漫长的失望的时光。于是我哭泣。用双手掩住脸,发出胸腔会破裂一般的声音。后来我便失去这声音。    
    我说,莲安,后来我便失去了这声音。原来人的老,并不是一年一年持续的进程,而是在瞬间发生。就像田野当中一道洁白而疾速的闪电。突然被击中。足以致命。    
    走廊里有风吹过桂花树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