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小平-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三卷《邓小平文选》收入的218篇文章中,只有两篇是写人物的,而这两篇写的都是刘伯承。一篇是1942年的《庆祝刘伯承同志五十寿辰》,一篇是1986年的《悼伯承》。
第二章 知音心曲知音心曲(2)
刘伯承元帅逝世后,邓小平率先带着全家来向战友告别。他在《悼伯承》的文章里说,自己和刘伯承“长期共事,相知甚深”。
【邓小平同期声】
哎哟,好多年没见面了。你今年多大了,81岁,这多少年不见面了。那次要见我,没
见,我不便。
你好啊!你很健康啊!你过了80了,81。
1989年11月20日,邓小平接见了编写二野战史的老同志们,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工作繁忙,他很少有机会和这些老部下坐到一起。
【邓小平同期声】
不要喇叭了,见面不容易啊,这些老人啊,好多年没有机会在一块儿见个面了,我也不讲话了,随便聊两句吧。
也许是感到岁月悠悠,时光不再,这些老人们一聊就聊了很多。
谈话中,85岁的邓小平反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毛泽东。
他说:1947年毛主席打了一个极为秘密的电报给刘邓,要我们直出大别山,我们二话没说,立即复电,半个月后行动。一走就一千里,下这个决心真了不起,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毛主席战略思想的光辉。
他还说: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我当总前委书记,毛主席对我说,我把指挥交给你。这是毛主席亲自交代给我的。
黄河东去,大浪淘沙,历史的风流人物,格外引人瞩目。
在20世纪的中国,毛泽东、邓小平这两位世纪伟人,先后书写了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每当回忆起这段漫长、艰辛的历史,邓小平都深怀感慨。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同期声】
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这丝毫不是什么夸张。毛泽东思想培育了我们整整一代人。我们在座的同志,可以说都是毛泽东思想教导出来的。没有毛泽东思想,就没有今天的中国共产党,这也丝毫不是什么夸张。
湖北省武汉市鄱阳街139号是著名的中国共产党“八七”会议旧址。1980年7月15日邓小平带着他的家人来到这里,参观阔别53年的故地。
【邓小平同期声】
那个时候我是中央的秘书,是政治秘书。“八七”会议的时候,我们住在武昌,武昌三道街1号、11号。那个时候政局变化很大,还是在八一以前就定的吧,一部分人去搞南昌起义,一部分人开这个会,是叫八七嘛,会议是号召搞全国起义,全国到处起来,从八一就开始了。
当时我们二十几个人是分3天进来的,我是第一批进来的,会议开了一夜,24小时,当时我在这里呆了6天,最后走的。
简短的自述,跨越了悠远历史的时空;轻描淡写的回答,涵盖了人生复杂的况味。
1927年,23岁的邓小平在这次关键的会议上,见证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转折,也第一次见到了34岁的毛泽东,领略了毛泽东高人一筹的胆识和智慧。
正是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的一句名言“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使邓小平在此后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8年后,同样在另一次扭转乾坤的遵义会议上,邓小平亲眼目睹了历史如何在曲折中选择了毛泽东。他是以中央秘书长的身份列席这次确立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的关键会议的。
说起来,围绕邓小平是否参加了遵义会议问题,还有一个插曲。
“文革”中,“四人帮”硬说邓小平伪造历史,说自己参加了遵义会议。邓小平知道后,只是平静地说:我一生的历史已经够光荣了,参加遵义会议也增添不了什么光荣,没有参加也抹杀不了我一生的光荣。
的确,在此后的历史进程中,邓小平不断地吸引毛泽东的目光,不是因为他参加了什么会议,而是因为他在艰难的革命行程中表现出来的才干和智慧。
艰苦鏖战,艰难岁月,艰辛奋斗,邓小平一肩挑起千斤重担。
军事行动,根据地发展,党的建设,邓小平两脚踏出一片江山。
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里,他在太行山主持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的工作,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处在一个大门的地位”。这个大门,就是延安抗日根据地的大门。
邓小平积极贯彻党中央指示。他高度重视开始于1942年的“整风运动”,称之为“建党的百年大计”。
1943年11月10日,他在北方局党校整风动员会上的讲话中说:“我党自从1935年1月遵义会议之后,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之下,彻底克服了党内‘左’倾机会主义,一扫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的气氛,把党的事业完全放在中国化的马列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之下,直到现在已经9年的时间,不但没有犯过错误,而且一直是胜利地发展着。”
邓小平说,他最高兴的是解放战争的3年,因为在装备落后的情况下总是打胜仗。他还说:“整个解放战争,从头到尾,二野都处在同敌人针锋相对斗争的最前面。”
这当中,刘邓大军挑的最重的担子,是千里挺进大别山。
对此壮举,毛泽东高度评价说:“他们没有后方,物资困难,人拖瘦了,脚板跑大了,这代价必须支付,因为代价是伟大的,要号召全党全军向他们学习。”
第二章 知音心曲知音心曲(3)
挺进大别山不易,坚持在大别山无疑更困难。
邓小平激励部队说:我们在大别山背重些,其他部队和地区就能大量歼灭敌人和深入开展工作,这对全局极为有利,我们再削弱再吃苦也要坚持住。
极端困难的时刻,邓小平却惦念着毛泽东的安危。有一天,他破例请身边的干部们喝了
一杯酒,他说:我们已有3天没有得到延安方面的消息,今天收到了党中央发来的电报,电报上说毛主席和中央机关安然无恙,所以我们喝一杯庆祝的酒。
在开辟中原新解放区的过程中,邓小平从中原新解放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整党、土改和工商业政策等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意见。
毛泽东说,看了小平同志的报告,就好像夏天吃了冰块儿一样,很痛快。他还把邓小平的报告转发各地,以资借鉴。
第三章 务实本色务实本色(1)
我读的书并不多,就是一条,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
我是实事求是派。——邓小平
1980年,四川的一位画家曾经给邓小平画了一副黄猫黑猫图,以此来表达对这位老人一生坚持的信念的赞美。邓小平欣然接受了这片心意。
它的由来,缘于邓小平在1962年说的一句在全国家喻户晓的名言。那时,由于“大跃进”的失误和严重的自然灾害,全国经济形势非常紧张,人民生活极度困难。安徽等省一些农村为了度过经济困难的日子,自发进行了包产到户、责任田等各种形式的试验,这在党内引起了争论。
1962年7月2日,邓小平主持召开中央书记处会议,讨论恢复农业生产的措施。邓小平针对当时的争议表态说:“现在是过渡时期,哪一种方法有利于恢复农业,就用哪一种方法。我赞成认真研究一下,分田或者包产到户,究竟存在什么问题,因为这相当普遍。我们总要有答复。群众的要求总有道理,不要一口否定,不要在否定的前提下去搞。过渡时期,形式要多种多样。陈云同志也赞成多种多样。总之,要实事求是,不要千篇一律。这几年就是千篇一律。”
5天后,他又来到共青团三届七中全会的会场,在向团中央的委员们介绍国内形势时,继续宣传他的观点:“农业要恢复和发展,要从生产关系上解决问题。照我个人的想法,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形式比较好。”“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
为了形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他引用了一句四川的俗语:“不管黄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这句话立刻不胫而走,很快传遍了全国。“文化大革命”中,这也成了邓小平的一个“罪状”。
像这样幽默简明而又寓意深刻的话,邓小平说过很多。1978年2月,他在成都对四川省委的领导说:“我在广东听说,养3只鸭子就是社会主义,5只鸭子就是资本主义,怪得很!”
鸭子也好,猫也好,人们都能从这朴素的话语中,听出邓小平所要表达的深刻的含意。
【邓小平1978年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期声】
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只有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发展,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邓小平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的磨难和辉煌,留下了太多的记忆和回响。可人们印象最深的,总是他那求真的风骨,务实的本色。
即使在晚年获得巨大声誉的时候,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哪怕一些小事,他也会较真地坚持事实的真相。
曾有人回忆说,1920年10月19日,邓小平一到法国,就“活泼机灵地跑在前面”,向前来迎接他们的法华教育会的代表报告说,船上的重庆学生已分成4组,可以按组上岸。
他知道这个说法后,笑着说:我是那批八十几个人里面最小的,连发言权都没有。
他反复地告诉人们:名誉多了是一个负担。永远不要过分突出我个人。我所做的无非反映了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的愿望。又说:这几年来我有意识地减少工作,让别人多做,中国的现行政策并不仅仅体现在我一个人身上。中国的政策并不是我一个人提出来的,中国的现行政策是得到全国绝大多数人的广泛支持,得到广大干部的支持,干部和群众都要求改革。
邓小平从不喜欢滔滔不绝的高谈阔论。
当孩子们问起他在太行山时期都做了些什么事?邓小平只回答了两个字——“吃苦”。
在评价刘邓大军的辉煌战史的时候,他也只用了两个字——“合格”。
加拿大总理特鲁多问他三落三起、终能重返政坛的秘诀是什么?他的回答还是两个字:“忍耐”。
在领导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他的名言是“摸着石头过河”。“石头”是什么,就是实践。
1992年在南方,他依然用短促而掷地有声的话语来评价自己的作用——“我的作用就是不动摇”!
这就是邓小平的风格,这就是邓小平的智慧。七十余载风云看淡,半生沉浮逝水无波。邓小平以其独特的方式,坚定地朝着心中的理想迈进。他雷厉风行,果敢沉毅,善于抓住问题核心,一语中的。大山般的缄默是他独特的语言,静水般的沉思是他卓越的思想。
邓小平的重要思想,集中体现在这套三卷本的《邓小平文选》当中。其中的篇章,都曾经由邓小平校订过。除了少数重要会议上的正式讲话篇幅较长且显得有些凝重外,大量都是谈话记录,语言简单朴实,文风平白实在。
邓小平还给汉字的海洋里增添了许多鲜活睿智的词汇。“两手抓”、“三步走”、“硬道理”、“翻两番”、“一国两制”、“三个面向”、“第一生产力”……
简洁明确的语言,传达着耐人寻味的深邃思想。这样的语言,更是充满了智慧和力量。如今,这些词汇已经成为今天的中国人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三章 务实本色务实本色(2)
文如其人。就在他看似轻松的点划中,却绘出了中华复兴的新画卷。
邓小平一生崇尚简朴,反对讲排场,反对烦琐哲学。
在整个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指挥千军万马,他始终没有私人秘书。解放后直到“文革”前的17年间,他也只有一个秘书。
对邓小平来说,人不在多,有效率就行;话不在多,管用就行。
在80年代的一次会议上,邓小平刚在主席台落座,工作人员就给他送上了会议要讨论的文件,他拿起来翻了翻,有些感叹地说:“稿子越讲越多,都70多页了。”
难怪邓小平发此感叹,在他的一生中,开会一般不作记录,平时也很少记笔记,发言时最多一个纸条记几个数字,但凡落笔都在文件上面。
1975年,邓小平负责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工作,那是什么样的年代啊,“文化大革命”的动乱还在继续,对各项工作的整顿正在邓小平的心中酝酿,极左路线和教条主义正在横行,“四人帮”的许多文章动辄引经据典,空话、废话、假话连篇累牍,在这样的背景下,要说的话很多很多,要讲的道理很多很多。但是,邓小平主持起草的报告只有5100字,却把要讲的“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中心意思表达的清清楚楚,也照顾到了方方面面。
这是邓小平惟一一次亲自负责起草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是新中国历史上字数最少的政府工作报告。
不仅如此,处理文件邓小平也是当日事当日毕,看完批完就让秘书拿走,办公室内不留文件。他的办公室确实干净简单,除了书籍以外,几乎看不到与他工作有关的东西。
说起来还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1967年7月19日,一些造反派到邓小平住所抄家,他们在邓小平的办公室、会客室、卧室翻来翻去,希望找到一些“罪证”,可除了书籍外,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也没找到。极度失望的造反派悻悻地说:“一点笔记都没有,这个总书记也不知道是怎么当的。”
不爱记笔记的邓小平,喜欢用数字说话。他是真正的“心中有数”。
建国初期,邓小平就用90万、6000万和60万三个数字概括了西南地区的形势和任务。
1950年1月8日,第二野战军举行完进入成都的入城仪式后,邓小平就感到部队的思想、主要是团以上干部的思想,有必要加以提高。部队打了胜仗,进了城,建立了政权,是不是就可以放心睡大觉、尽情享受胜利果实了呢?邓小平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面临的任务不仅更多,而且更艰巨。他先是起草了《二野前委关于克服享乐思想迎接新任务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