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司考-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纲和教材上市后,我花了一个礼拜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对照大纲在教材上寻找相应的知识点。接下来就是看教材了,开始教材给我的感觉就像汪洋大海,广袤而深不可测,我则像一叶孤舟不知如何才能达到胜利的彼岸,我决心慢慢啃破它。第一遍我看得很细,逐字逐句阅读,不放过任何一个地方。看书细致很关键,对非重要知识点的了解与掌握就是靠细看来达到。看第一遍教材我花了21天,每本书1个星期。
看完第一遍教材,对全部知识范围有一个整体认识,教材集司考全部知识点之大成,只要吃透了教材司考通过就水到渠成了,这时我心里有了底,不似先前那样茫然。但第一遍书下来我发现由于知识点的繁多和冗杂,看了后面已忘了前面,怎么办呢?没有其他办法,只能继续看第二遍。第二遍我同样看得很细致,虽不是逐字逐句但除非自己认为确实不需要阅读的段落外,还是花了不少功夫。同时将前一遍自己划线的部分进行记忆和理解,并对前一遍自己未加以理解的地方进行补充和完善,对理解有误的地方加以修正。看第二遍书也用了21天,但这遍的感觉完全不同,知识不断充实和饱满,日臻系统化。
复习第三遍教材时,我已经有选择地看书了。主要看划线部分,记忆仍放在首位,对未划线的略看,作简单的记忆。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堆砌,比如我感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较弱,于是我花了较长的时间着重复习。第三遍书我花的时间只有半个月,时间虽然短,但记忆的东西很多。这一遍其实最为关键,知识的掌握主要是在这一段时间。
到复习第四、五、六遍教材时,我每遍只花9天时间,平均每本书只花3天。主要是记忆和巩固,理解已经放在次要了,因为该理解的东西到这时已经理解的差不多,并且通过对整个知识的不断记忆和掌握,理解已经变得非常简单,可以达到融会贯通的地步。
通过六遍教材的复习,我对考试充满了信心,最后成绩不出所料,卷一112分,卷二100分,卷三115分,卷四110分,以437分成为江西的司考“状元”。
“自考出身+六遍教材=状元”。六遍教材是笔者所见最多的考生,然实际中他是不计其数,可谓神奇。再次印证“教材是司考之本”。不管东西南北中,咬住教材莫放松!另,在教材出版之前先看法条,这不失为一个好技巧!夏丹凤,第一次司考我1分惜败,第二次司考车遇“生死时速”,司考成了我人生最难忘怀的经历。2003年,我刚毕业成了法院的一名书记员,因受“非典”影响当年司考安排在10月份,这给了我机会让我兴奋不已,然而烦恼也随之而来。因为刚参加工作,各种培训也是接二连三,加上8月份考驾照,白天上班在单位看书很难,我只能利用晚上时间复习迎考,时间成了我的稀缺资源。尽管这样,我对司考还是相当重视,虽然困难较大,我始终没有退缩。买教材、买辅导资料、制定复习计划我一气呵成。由于第一次我对考试题型、难易程度、考点等均不清楚,经请教单位的同事,得到了他们的指点。2003年考试之前,我参加了区里组织的公务员初任培训,那次培训时间拖得很长,最后还要通过全市统一的公务员考核,这一度让我陷入了困境。我慌了,到后来都没有按照计划进行复习。幸好有个“十一”长假,那段时间我做了很多题,有真题也有模拟题,做下来感觉还不错。
3个多月很快就过去了,我焦急地等待着考试成绩,结果却只有无奈:62+57+70+50=239,只差1分,这个成绩让人无法接受,我的泪哗哗落了下来。
第二次司考,在开始准备前我对自己第一次司考进行反思,找出了诸多缺点,也发现了复习中的一些闪光点。之后,我给自己定好了详细的复习计划,基本拒绝了一切娱乐活动。从5月初正式投入复习,到9月中旬考试,我用了4个多月时间备考。其间,我参加了辅导班,老师的辅导确实令人受益匪浅。经过3轮认真细致而又紧张的复习,我感觉自己这次一定能够获得成功。可天有不测风云,考试那天原本1个小时的路程,我6点30分出发,可车到高架路上,突然像蚂蚁爬似的慢,我看了一下表:7点10分,离考试还早心放宽下来。可是,半小时后车子竟然不动弹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原来前面发生了上海几年来少见的交通事故,事故路段实行交通管制。高架上无岔路可走,车辆1个小时才前进200米,我整整1年的心血和几个月的呕心沥血,眼看就这样慢慢被融化消失,着实让人无法接受。当车辆走出事故地点,时间已是8点35分,从这到考场还有一半的路程,而且要穿越上海市区从西部到东部黄浦区的格致中学,考场规则是超过30分钟不能入场。我没有哭,心中却一片空白,车子开始了生死时速,当车辆来到格致中学校门时,已是8点56分。我冲进考场坐下时,考试正好开始了半个小时。感谢上苍眷顾,让我还能参加考试。最后我考了417分,单位里最高,我无法形容心中的感觉,真的无法形容。
“成功的理由有千条,失败理由只须一条”,离考场远的考生在考场附近
找个住处确有必要。因为“天有不测风云”。
唐爱英:2002年的第一届司法考试,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加入了司考大军。由于惰性作恶加之生活琐事,我只字未看,最后以惨败而告终。
2003年我再次参加司法考试,凭着以往历次自学考试的经验,自以为记忆力不错,心想到最后冲刺看看书,临时抱佛脚就可以了。在此动机的支配下,一直到临考前1个月我才进入司法考试的状态,成天除了睡觉、吃饭就是看书,也可谓用尽了所有的努力,最后仍以3分之差被排除在门外。之后好长一段时间,我痛心疾首,思想一度消沉,经过领导、同事和家人的劝导与鼓励,我重新振作起来。
2004年我抱着背水一战、非过关不可的心理又一次踏上艰辛的司考征程,由于吸取了以往司考的教训并调整了复习思路和方案,从6月初开始看法条,最后1个月脱产复习,最终以448的分数(卷一111分,卷二103分,卷三126分,卷四108分)通过了既让人辛酸又让人骄傲的司法考试。
首次试试看,再次太轻敌,最后背水战。没有必胜的信心和足够的时间,司考不好过关。
谢钰:2002年,当我看着司法考试的热潮已经涌动的时候,我也茫然地加入了司考队伍中。我复习只有2个月,这对一个离校已经4年,长期从事单一刑事法律工作的人来说难度自然不小。面对一本本厚厚的司考用书我虽有雄心,但不知道从何下手,那年我只考了200分。
2003年,我给了自己4个月时间,购买了大量辅导用书,并在法条和模拟考题上下功夫,特别是到考前1个月,我规定自己每天必须做1套模拟题并给打分。市场上的模拟题太丰富了,我不知道什么样的题效果好,有题我就做,由于复习方向的偏差,那年我考了228分,又一次失败了。
两次失败没有让我丧失信心,相反昂扬了斗志让我越战越勇。我决定第三次挑战司考。我理性思考自己对司考的态度和方法:首先,我已经获得刑事法律初级职称,并不是必须通过司考才能执业,司考对我只是锦上添花;其次,我想两届司考我为什么都以失败告终呢?学习方法和习惯是问题的关键。我必须在方法上来个颠覆,此前我认为,以大学时代的法律基础知识加之对法条的熟记就足以对付司考,没有必要去花太多时间。如今我改变了想法,司考所要检验的是我们对法律理念、法律思维的认知程度和法律应用能力,所以大学里所学的那些知识与司考要求并不完全对路。我先做好计划,再参加辅导班,埋头苦读。
我的大部分复习时间用于:民法、民诉、刑法、刑诉、行政法这五大部门法;民法通则、合同法、民诉法、刑法、刑诉法、行政诉讼法、公司法、担保法、仲裁法这九部法律,这些都是重中之重。
我的复习顺序是:先私后公,先实体后程序,先法理后法条。只有先将法理弄懂了,看法条时才不至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先将实体法弄懂了,程序法就有了指向的标的;先把私法弄懂了,读公法就有了理解和比对的基础。法条是重点,是司考的命题依据,复习后期我基本上只看法条。至于案例,我没有刻意多加准备,只把近年来的司考案例题,认真研习一遍。因为一旦将理论和法条掌握,破解案例题只是一个简单的推导过程而已。
在130个日日夜夜里的艰苦历程中,我时刻同惰性斗争,与疲劳反抗,同时间赛跑,向未知挑战。多少次地从疲惫无望中我唤起继续前行的力量,一页页地在书本中锤炼,直至四场考试12个半小时的炼狱,支撑自己一路走下来的是信心和毅力。没有这个支撑,任何方法与技巧恐怕都会沦为纸上谈兵。因此我说,司考的真正魅力在于信心和毅志的较量!
4个多月的司考历程着实是痛苦的,它将我的一切闲暇时间夺走,将所有闲情逸致剥夺,生活中似乎只有它才是最重要的,有时还令我憔悴、心烦意乱。然而司考也是快乐的,愈投入才愈快乐!因为我清楚这是黎明前的黑暗,是产前的阵痛,痛之后是美丽的笑。当我拿到过线成绩单时我笑了,痛并快乐的日子过去了,我笑到了最后。
成事需要动力,动力来自压力,压力分为内外。司考的“外压”可来自就业、任用、跳槽等外部情势,它对于考生尽管有些无奈,但一般人都不会幸免。内压则更难得,已任职的法官、检察官等在职人员没有执业的外压的情况下,需要自我加压。谢钰和唐爱英历经3次考试而后成,在职司考者必须过好了3个关:时间短缺,生活干扰,工作纠缠。
第一部分 我们的司考历程第6节 在校司考明星之路(1)
由于“大学里学的与司考的要求并不完全一样”,而在校生与在职生的学习背景、时间、环境等也都不相同。所以,在校考生的打法与在职考生有所不同。
张晓宇:法律硕士涉及求职,司法职业资格尤为重要,我对司考不得不重视。从2004年2月份开学起我就有针对性地进行准备。开始几个月的复习力度比较小,进入7月份才开始加快节奏。我以为,没有高密度的复习记忆单靠拉长战线往往取不到很好的效果。我想这也是资格类考试残酷而富有魅力的地方。我的司考复习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理解记忆阶段。我先看了历年试题,熟悉司考的命题思路,通过自己感受真题,总结一些规律出来。自己的结论总是比较有说服力,也更有利于自如地把握复习的方向和节奏。经过对真题的归纳总结,我得出的司法考试命题特点是:多数题直接由实例反射到法条,熟记法条即可应付;少数题在确定实例和法条的联系时需要应用一些简单的法理,法理可通过读一两本相关教材来掌握。总之一句话——“抓住法条”!从今年的命题情况和我的卷面分数来看,我的复习方向是对的!
在此阶段,我是非重点先复习,重点和难点靠后复习。因为司考以记忆为主,一般来说越临近考试记忆的效率越高。如果将重点内容早早复习则很容易忘记,与其那样倒不如把非重点内容放在前面复习,即使记不清楚也不会影响大局。应付司考我觉得最好的策略是“千招会不如一招鲜”!很多同学在考试结束后总说,几乎所有的题都有印象,就是记不清正确答案,这就是没抓住重点之过,大家要注意。
第二个阶段是临考记忆阶段。进入7月份直到考试结束两个多月里,我每天保证八九个小时的学习,同时做完了历年真题。但午睡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我一般还要睡上两个来小时,这虽然不一定科学但适合我,“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保持平静的心情和充沛的精力非常重要,过度紧张有时比懒散更为有害,那会大大降低我们的复习效率。准备司法考试固然辛苦,但我们要善于在辛苦劳作中找些乐趣,否则复习过程将是苦不堪言的,效果也未必就好。所以,这一阶段我一般学习一周打一场球放松一下,做到张弛有度,循序渐进。到了临考前1个月,我把各部门法的复习进度做了个总结,对尚不清楚的知识点逐个清理,使之突显出来,再逐一弄懂。本想此时把新颁法规和重点法条在考前再看一遍,但临考前朋友拿来了所谓“内部押题”,我发生了动摇,放弃法条做了几天模拟题。结果如何,今年拿到“内部资料”的考友们一定心知肚明,鉴于还有不少人要靠这个吃饭,我在这里就不多说了。在这段时间里,我能不参加的活动坚决不参加,能延后办理的事情放后再办,集中精力,心无旁骛。连续3个月的艰苦努力,终于圆满地完成了备考的各项任务,迎来了9月决定命运的时刻。
蔡军: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作为两届司考的经历者,个中的酸甜苦辣让我感慨万千。作为对自己的总结和激励,现我将来时之路笔书于此,期望能给众多依然或即将奋斗的考友一点启示:
2003年春,在学校开始了第一次司考历程。我早早地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复习计划,复习进程按照日程表一步步地展开,一个多月很快就过去了。然而,这时发生了一个小插曲,骤然之间改变了我的备考航向。我在教室邂逅了一个女孩,一个司法考试的同仁,我们经常讨论关于司考的问题,接连的交往增进了彼此的了解,相互的关心加深了我们的感情,我们恋爱了。以后的日子我心中的天平倾向于爱情,结果以7分之差败北。在此我只想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各位:备考需要一心一意,全力以赴,稍有分心,就可能前功尽弃!
有了第一次失败的教训,我痛下决心:2004年誓在必得!我对自己本科4年扎实的法学功底充满信心,所以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早早地开始复习。我以为过早地备考只会拉长战线,最后的结果会使人身心疲惫,记忆力下降,严重者甚至还会头晕、眼花、失眠,产生“考试综合症”。因此,我把总体复习规划在3个月时间。6月以前只做准备工作,每天关注网站上的司考动态,注意搜集有关信息。考纲出来后,我把它与上年的大纲和教材做了详细的对照,把不同的地方一一标注,并重点标明2004年新增的考点。
6月下旬到7月下旬,我正式开始了第一轮复习,任务是“全面细致、博闻强记”。我坚持“不遗漏任何一个考点”,左手考试大纲,右手指定教材,仔细阅读每一页,认真掌握每个知识点,并力图通过强记给大脑留下深刻的印象。当然,我也不是事无巨细,全部记忆。这样做不可能,时间也不容许,而是在全面阅读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对于几年来连续出题的知识点,我都集中精力记忆。同时我很注重对知识点的理解。理解和记忆是相辅相成的,记忆是理解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记忆,理解犹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理解则可以巩固和加深记忆。没有理解,记得再牢,时间一长也会遗忘。所以,我觉得第一轮的强行记忆是为以后的理解打基础,如果前面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