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中国动脉 >

第54章

中国动脉-第54章

小说: 中国动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美国的油气管网加起来有一百多万公里,俄罗斯的天然气干线管网有十五万公里,意大利只有两千多万人口,干线油气管网加起来有两万五千多公里,而中国这个泱泱大国,油气管网只有三万八千七百多公里。差距太大了,中国的地形地貌太复杂了,我们建成了陕京线、涩宁兰线、兰成渝线、西气东输等长输管线,现在又在建忠武线、陕京复线、冀宁线,从广义上说都是在做管道联网。    
    如果说三峡工程是把一盘菜做好了漂漂亮亮地端给人们看的话,那么西气东输工程就是一条潜龙,干的全是地下的活,默默无闻,自我隐没,像石油人那样朴实无华不擅言辞。    
    西气东输检验了中国石油和西气东输管道公司领导管理特大型工程的能力水平。这条巨龙是横贯祖国东西的能源大动脉,是一条地下钢铁长城,更是一条绿色通道。她标志着中国的管道工业水平和天然气工业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人类的生存需要蓝莹莹的天,绿茵茵的地,清凌凌的水,红彤彤的太阳,英雄的石油人用自己的巧手在祖国的大地上浓浓地描上了一笔。     
    


第七部分第162节:后记(1)

    二○○二年六月十四日下午,在中国作家协会的一间会议室里,中国作家协会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共同召开了采写西气东输工程的作家座谈会。我和作家张平应邀承担此任。张平的任务是写一部长篇小说,我的任务是写一部全景式描写西气东输工程的长篇报告文学。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金炳华,党组副书记王巨才,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高洪波,中石油集团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石油文联主席李克成,中石油集团政治思想工作部主任、石油文联常务副主席关晓红等人出席了会议。会上,中国作协和中石油的领导都对我和张平提出了殷切期望,李克成书记说:“希望你们能够深入生活,写出第二部《创业》来。”    
    克成书记的话使我感到压力很大,张平是老大哥,写一部好小说易如反掌。而我虽然出版过十多部书,却从未涉足过工业题材,况且石油这个题材女作家来写有很多劣势,我不知道自己能否胜任?    
    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家应该是一位思想家和行走者,要有驾驭不同题材的能力。写工业题材不是我的强项,惟一的办法就是笨鸟先飞了。接受任务之后,我读了很多关于能源战略、石油天然气工业、地质勘探、钻井、金属、管道、环保的书籍,做了大量的案头准备,然后走南闯北对西气东输工程开始了全方位的采访。    
    费孝通先生是我尊敬的一位学者,他的社会学调查方法被称为田野调查,他开创了本土人调查本土人的先河。他教导我田野调查就是说调查者一定要进入到实际现场并且至少在那儿呆半年以上,才可能挖掘到真东西。采访西气东输工程,我运用的就是费孝通先生的田野调查法,累计在工地生活了半年。两年多来我从新疆克拉2 气田一直跑到上海白鹤末站,行程两万多里,住过克拉2气田的活动板房,住过罗布泊的铁皮房,住过四面透风的沙漠小屋,整天灰头土脸,一身泥泞。我采访了四百多名石油人,记下了三十本采访笔记,拍摄了一千多幅照片,录下了几十盘录音带和录像带。这两万里路我不是乘飞机在天上飞来飞去,而是用汽车轮子一寸寸触摸祖国母亲的肌肤,用脚板一寸寸去丈量标段的尺度。    
    我是一个一见机器就发蒙的人,脑袋里就没长机械设备这根筋,描写西气东输这项科技含量很高的工程对于我来说是很难的。我过去从来没有见过气井和油井,除了采访边关时见过被扣押的走私挖掘机外,工地上的机械设备一样也叫不上名字来。这回上了工地,我太喜欢那乌黑油亮的管道,太喜欢五花八门的机械设备,太喜欢油井和气井,太喜欢油田气田的广袤博大,太喜欢石油人身上的英雄豪气,太喜欢缠着人问这问那。如果说这两年多的西气东输工地有个执著谦虚勤奋的学生,那就是鄙人这只笨鸟。处处留心皆学问,两年半的耳濡目染,我终于从外行变成了内行。    
    越是深入工地,我就越是感觉到石油工人的可敬可爱。在社会的转型期,有这样一批人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无私地奉献着,他们是新时期最可爱的人,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要想写好西气东输,首先就要做一个合格的石油人。报告文学的生命在于真实,只有扑下身子深入第一线,才能采撷到生活中原汁原味的东西;只有与工人们休戚与共,才能写出具有民族魂魄的作品来。    
    采访中石油人给了我很多很多。忘不了在靖边采访时,我被暴雨浇成了落汤鸡,长庆人和大庆人在雨中给我送来保暖内衣的情景;忘不了在坂河大峡谷采访时,王小平总经理怕我摔下山谷,拉着我的手在鲤鱼背上一步步往前挪的情景;忘不了在新疆采访时,午夜两点钟我坐的汽车陷进坑里,石油人冒着严寒帮我把汽车抬出大坑的情景;忘不了在江南水网采访时,我和女工程师王岩,在高温四十度的简陋的女工宿舍里彻夜长谈的情景;忘不了当我生病躺在病床上时,石油人拎着水果登门探望的情景……    
    两年多的休戚与共,我和石油人建立了深厚的友情。读万卷书,走万里路。采访西气东输使我横穿中国,触摸到了中国能源脉搏的跳动。对于我来说,采访西气东输是一次知识的积累,精神的洗礼,思想的升华,心灵的放飞。         
    西气东输是西部大开发的序幕性工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华夏神州天空的颜色取决于西气东输这项伟大的工程,中华大地空气的纯度取决于西气东输这项伟大的工程,老百姓家锅底的黑白取决于西气东输这项伟大的工程,中国人的生活质量取决于西气东输这项伟大的工程。    
    


第七部分第163节:后记(2)

    火的应用是人类所吃到的第一个智慧树上的禁果。在周口店的文化堆积层中,就发现了用火的痕迹。人类用火的历程恰恰是一部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从钻木取火到用煤用石油用天然气,能源结构的改善昭示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我觉得记载西气东输就是记载下这一足以改变中国历史的一大步,记载下中国石油人对人类的贡献,对生态的贡献,对生命的贡献。当我们仰望蓝天的时候,当我们头顶的大气层每年减少九十万吨烟尘的时候,我们不能不衷心感谢那些石油行业的百万优秀儿女。    
    有良心的作家一定要把读者当成上帝,蘸着血汗去创作。作家应该机敏善感沉静深刻,有一颗充满激情的心。只有自己被生活感动了,写出来的作品才可能去打动读者。经过两年零五个月的风风雨雨,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向读者捧出了七十多万字的全景式描写西气东输工程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动脉》。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我在成千上万个建设者中精心筛选出来的,每一个故事都是生活中原汁原味儿的东西。西气东输是一项浩大的世纪工程,两万六千名建设者掀起的是浩瀚的沧海,而这本书只不过是在大海里舀了一瓢水。    
    感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感谢中国作家协会领导的热情鼓励,感谢中石油关晓红主任、李伟书记的鼎力相助,感谢石油文联路小路同志和中国作家协会陈新增同志的关心协调,感谢西气东输管道公司廖亮、吴锡合、朱沈虹、张军强、黑蕊同志的积极配合,感谢每个标段的项目经理和宣传报道员,感谢每一个为我开过车的司机师傅,每一个为我做过饭的炊事员。如果没有大家的支持,就不会有《中国动脉》的问世。    
    书中的大部分照片系我在采访中拍摄,孟宪政、张军强、朱书等同志向我提供了部分照片,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感谢。    
    感谢人民文学出版社刘玉山社长、潘凯雄副社长对书稿的高度重视,感谢杨新岚女士的认真编辑,《中国动脉》就要与读者见面了。审稿中中石油的领导和专家对书稿给予了热情肯定,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编辑对书稿给予了高度赞扬,可我的心却惴惴不安,我知道自己能吃几碗干饭,知道自己作品的斤两。与那些可敬的石油人相比,他们的分量很重很重,而我拙劣的笔却很轻很轻。    
    我的书房里放着塔里木盆地的硅化木、克拉2气田的石头与塔中的沙子,和我从唐古拉山巅带回的昆仑石、从南海诸岛带回的珊瑚石、从鸭绿江边境线带回的岫岩玉排列在一起。每当看到这些石头,我就想起了那些豪迈的石油工人、那些英雄的边防战士、那些敬业的海关关员……父母希望我像水晶一样纯洁、像岩石一样坚强,给我取名为晶岩。有一种岩石叫做伟晶岩,我是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石油天然气恰恰是和石头打交道。也许这是四十多年前冥冥中的一场约会,也许父母当初为我起这个名字就预示了我和石油人之间的不解之缘,我会永远想念并牵挂着那些两年来在石油一线遇到的每一位兄弟姐妹。    
    孙晶岩    
    2004年11月18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