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2-谁来为21世纪中国加油-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了石油储备,将大大增强中国应付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当供油地区发生政治动荡等情况以致无法正常供油或运输通道出现事端以致无法通航时,战略储备库可作为应急之需保持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稳定。同样,也可以缓冲油价大幅度波动的冲击。
然而,建立战略石油储备是富人的游戏,耗资巨大,非一日之功。以美国为例,截至1999年,美国总计投入3647亿美元用于战略石油储备的设施建设、维护以及购买储备油,其中用于设施建设和维护的费用截至1999年累计为694亿美元,用于购买储备油的资金累计为2953亿美元。在近20年中,美国政府用于储备油的资金年均水平为150亿美元左右,可见用于储备油的购买和更换的资金用度量之大。从美国战略石油储备委员会近几年的举措也可以看出,维护6亿多桶的战略石油储备对于美国这样的大国也感觉越来越吃力。1996年,其周末岛储备基地出现泄漏后,美国政府逐步出售了该基地的储备油以补充战略石油储备的财政赤字;另外还通过出租储备油、租赁管线或储备库的方式补充战略石油储备的资金。
美国尚且如此,遑论其他国家。
中国建立战略石油储备,需要解决几个问题。
第一,涉及战略石油储备的规模。
一般认为,中国战略石油储备的规模必须和中国的经济实力相适应。根据测算,中国战略石油储备宜从15天的储备量起步,逐步达到30天的储备量,按照一年2亿吨的加工量计算,起步储备量至少应当是800万吨,10年内应当达到2000万吨,整个系统完全成熟需要20年。2000万吨石油,按照30美元每桶价格计算,需资金360多亿元人民币(1美元约合人民币8。3元),加上配套系统工程,总共需要近1000亿元人民币。
而如此浩大的投资,可以与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平起平坐。按1993年5月末中国的物价水平测算,三峡工程静态投资为900亿元人民币,约合110亿美元。其中枢纽工程本身的投资为500亿元人民币,库区移民需投资400亿元人民币。
第二,要建立相关的法律体系。国外战略石油储备的发展表明,任何一个国家在决定建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之前,都无一例外地实行立法先行,先出台相关的法律。毕竟,这是一个攸关国家安全的大事情,也是一项投资浩大的大工程,必须形成全民意志,以法的形式确立下来。
美国于1975年12月22日通过了《能源政策和节约法》(EnergyPolicyandConservationAct,EPCA),目的在于缓解可能发生的石油供应中断对经济的影响和执行国际能源协议。该法规定,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完全由国家负责建立,授权能源部具体实施,并对战略石油储备的目标、管理体制和战略石油储备的动用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此外,美国还有约20个法律涉及石油储备问题,如《综合预算调节法》和《内政部和相关机构拨款法》,对战略石油储备的财政预算和资金来源等都做出了具体规定。
日本也先后出台过三部有关石油储备的法律。1962年,日本制定并付诸实施《基本石油法》,1975年颁布《石油储备法》,1978年又出台《石油公司法》。三部法律都对建立战略石油储备做出具体规定。
第五部分战略石油储备是又一个“三峡工程”(2)
第三,还要选择一种体制模式。是由中央政府大包大揽下来,还是主要由民间负责承担战略石油储备的义务,还是由中央政府和民间储备并举?这其中,美国是中央政府财大气粗、完全承担建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体制的代表。1975年,美国在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FERC)下设立战略石油储备局(SPRO),1977年,该局划归能源部管理。在能源部由负责矿物能源的副部长助理对战略石油储备工作全面负责,由设在华盛顿的战略石油储备总部办公室和设在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市的工程项目管理办公室具体执行。而法国主要由民间组织——战略石油储备专业委员会(CPSSP)负责。日本则是政府与民间共举的代表。日本的石油储备业务由通产省主管,民间储备业务的指标由该省下达,国家储备基地的建设则通过日本国家石油公司与有关私营公司和地方机构建立股份公司,并由该股份公司负责基地建设和维护管理。每个基地成立独立的国家石油储备公司,但基本上采取统一的管理模式,储备政策由通产省资源能源厅负责制定。日本国家石油公司设立石油储备管理机构(下设计划部和业务部),负责对储备基地的监督和管理。
第四,建立战略石油储备投资浩大,如何解决?有人提议,战略石油储备由政府出资。这也许是最直接的方式,但是,无疑对政府提出了一个很高的要求。另有专家在媒体上公开建议征收国家石油储备税,由消费者缴纳,按照每升成品油0。03元计征,这样对消费者负担不大,也可以增加其节能和安全意识;国家每年可增收50亿元。然而,这一数目相对于庞大的投资来说,仍旧只是杯水车薪。
第五,还需要解决一些技术问题。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建设包括储油设施、港口和输油管道建设等综合配套工程。对基地布局进行选址时,除遵循各种技术要求外,最重要的是要确保基地储备的石油进得来出得去,即进出畅通无阻。
一个储备能力达到1000万吨的基地的建设周期约需10年时间。因此,建立战略石油储备,是一项系统工程,考量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
第五部分国家战略石油储备艰难起步
【石油故事】原石油工业部副部长焦力人、李敬两位同志曾回忆道:大庆刚发现时,周恩来总理要求留下一块油田作为国家战略石油储备暂不开发。大庆喇嘛甸油田,构造好、储量多,作为“肥”区块,被储备下来。可是“文化大革命”后期,为了应付国民经济面临的崩溃局面,把储备油田都开发了。当时,每年中国出口原油在2000万吨以上,换回了非常宝贵的外汇资源。
从1993年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起,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的呼声日益高涨。
1999年,建立战略石油储备首次写入国家“十五”发展规划。“十五”规划中关于建立石油储备的文件明确写道:“到2005年,我国石油储备能力力争达到800万立方米,原油600万吨,保障30天的进口量。”受原国家计委的委托,2000年7月,有“智囊库”之称的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完成了《国家战略石油储备近期目标规划方案》;2002年完成了《关于建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总体规划的研究报告》和《国家石油储备岙山基地总体规划》。这些报告(方案)均很快送达决策部门的案头,成为规划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的重要参考。
2003年,新一届政府上任后,在新组建的国家发改委设立了国家石油储备办公室,专门处理国家石油储备方面的事务。2003年,中央正式批准建立战略石油储备。在2004年7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的《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4—2020)》(草案)中,明确指出,解决中国能源问题,必须实行正确的指导方针。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借鉴国际经验,走中国特色的能源发展之路。其中,“高度重视能源安全,搞好能源供应多元化,加快石油战略储备建设,健全能源安全预警应急体系”被列为要重点做好的大事之一。
虽然有专家争辩,国家战略储备还没有到非建不可的时刻,我们可以腾出更多的资金投入经济建设;世界油价运行到高位时,建设战略石油储备得不偿失等,战略石油储备工作仍旧在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2003年5月,国家发改委石油储备办公室正式运作,主要工作是负责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的建立。由政府(国家)储备和民间(石油企业)商用储备两部分构成的中国石油储备机制也开始正式建立。
在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的蓝图中,准备用15年时间分三个“五年计划”完成。一期工程建设资金为98亿元,其中国家开发银行给予政策性贷款88。6亿元,一期工程的储量要达到1600万立方米。二期工程还要着手进行成品油储备的可行性研究。在更远的三期工程中,内陆腹地的战略石油储备油库亦在规划中。整个工程完成以后,中国战略石油储备基本上要跟国际接轨——储备规模将相当于90天的净进口量。
在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一期工程建设中,首批被选定的基地有四个:镇海(浙江省宁波市)、岙山(浙江省舟山市)、黄岛(山东省青岛市)、大连(辽宁省大连市)。
国家战略石油储备镇海基地(以下简称镇海基地)被认为是四大战略石油储备基地中规模最大、工程进度最快的一个。库区南北跨度1200米,东西860米,一期工程共4组16个油罐,施工建设将于2005年9月以前完成,全部工程在2006年底之前竣工,共有52个油罐,可储备石油总计520万立方米,工程预算为37。6亿元。
一期工程,包括综合配套设施完工后,将正式进油。这也标志着国家战略石油储备计划进入正式实施阶段,与之相关的立法、监管、市场运作等一系列机制建设问题也将接踵而至。2005年镇海基地的运作,将成为我国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体系的第一次实战演练。
按照规划,镇海基地还将与相距不远的另一个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舟山岙山油库实现管网互联,管网同时也具有储存和输送的功能,两大基地间可以很方便地调配库存。
除镇海外,其他三处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也在加紧建设之中。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这三大石油公司受国家委托,负责工程总体建设,预计2006年至2008年,大连、黄岛、镇海、岙山四大石油储备基地将基本竣工。基地建成后将交由国家石油储备办公室垂直管理。
四大石油储备基地建成后,总共能形成约10余天原油进口量的政府战略石油储备能力。再加上全国石油系统内部21天进口量的商用石油储备能力,我国总的石油储备能力将超过30天原油进口量。
在四大石油储备油库硬件建设高歌猛进的同时,我国战略石油储备体系“软环境”建设也在迈步向前。
目前,我国的能源管理体制并没有理顺,能源局仅是国家发改委的一个下属机构,能源局与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办公室的关系也不十分明朗。继国家石油储备办成立后,发改委正酝酿建立一个具体管理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的机构,并已经专门开过动员会。这一机构将单列为一个事业单位,名称可能为国家石油储备管理中心或国家石油储备调节中心。此外,战略石油储备立法最近也“雷声阵阵”。在战略石油储备中,政府储备与民间储备怎样协调、企业在其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地方以及中央两级政府怎样协调,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法的形式来解决。
在第一批基地建设的同时,第二批基地的选址工作也在展开。由发改委牵头的多个调研团队已经奔赴各地开始进行初步考察工作。作为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选址的必备交通要素是:要依托现有的原油基地,避免投资过大;由于很多储备用油都是从国外进口的,所以首先港口地质条件要好,便于原油运输,要有能够停泊20万吨以上的油轮的深水港;其次,还要靠近原油加工企业,有利于储备油快速进入市场。
在进行战略石油储备的同时,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在“我国2020年能源发展战略思路”的一份报告中提出,推动政府重新启动石油资源的储备,即指国家应有计划地将某些勘探好或开发好的油田或天然气田封存或减量开采,作为战略储备资源。当然,作为储备的油田,必须是高产的油田,低产的油田在战时根本起不了作用。中国过去没有战略储备油田或天然气田。但目前国家已经基本确定将新疆、陕甘宁、川渝、青海四大油气区作为中国的四大战略储备油田。
第五部分石油不拖国家后腿(1)
【石油故事】1960年7月16日,苏联政府片面决定撤走全部在华技术专家。当时,大庆油田刚刚发现。苏联专家临走时丢下一句话:“你们的方法太原始。没有苏联专家的帮助,开发中国的油田简直就是徒劳之举,这就好像你指望通过研究一块布来掌握怎么缝制衬衫一样。”但是,令苏联专家没想到的是,大庆得到快速开发。1964年2月9日,毛泽东在接见外宾时,自豪感溢于言表:“他们用比较少的投资、比较短的时间,全部自己制造的设备,在三年中找到了一个大油田,建成了年产600万吨的油田和建设了一个大的炼油厂。”毛泽东顿了顿,提高声调说:“而且比苏联先进!”
2000年,当台湾选举正打得激烈的时候,在民进党控制的一份报纸上,针对台湾民众对大陆统一祖国的决心,耸人听闻地说道:即使中国大陆想要统一台湾,石油供应问题也将令其知难而退。因为,大陆根本没有足够的石油能够支撑一场局部战争。
石油成为让中国人牵挂的话题。甚至美国海军中校弗兰克·鲍里克认为,“南海石油会导致中美交火”。为此,他还做了一番大胆的预言。
21世纪,随着南中国海发现大型油气田,该地区的战略形势发生剧变。中国、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在钻探权和主权问题上的争端日趋白热化。各方通过紧张谈判,达成妥协方案,划分了各自的勘探区。经过强化开发,到2005年,南中国海已经提供了该地区三分之一的石油。
然而各方敌意犹存。2006年4月,越南游击队开始在南中国海进行恐怖活动,主要是对中国的商业航运和油气开发设施发动一系列袭击。中国做出了适度的反应。到6月底,敌对行动已经达到严重危及中立国商船安全的程度。
日本、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韩国要求美国为其航运提供安全保障。于是美国人开始卷入。两个核动力航母战斗大队进入南中国海,为悬挂美国国旗的商船护航。
中国迅速作出反应,对美国军舰的入侵发出警告。
2006年7月10日,中国海军一艘导弹驱逐舰,混杂在一群中国帆船和旧商船中,驶近由美国“伊利湖”号导弹巡洋舰和“韦伯”号导弹驱逐舰护航的一支舰队,以可能藏有恐怖分子为由,要求登船检查所有船只。
美国护航指挥官予以拒绝。中国驱逐舰及其“船队”驶离,消失在水平线上,随之发起了猛烈的巡航导弹袭击。8艘美军舰船被击中。
中国人继续攻击美舰护航的船队。8月,联合国安理会的调停失败。美海军采取了进一步的行动。
8月16日,“大扫除行动”开始,划定马六甲海峡到台湾海峡为禁飞区,商船航线各200海里以内为禁航区。
“大扫除行动”一开始就麻烦不断。美海军的指挥官们对中国的潜艇极为担忧,攻击中国水面舰艇也同样效果不佳。整个作战行动美军日耗资12亿美元。
9月6日,美舰护卫一支由65艘船组成的船队由马六甲驶向日本,情报显示中国的一支大型特混舰队正在逼近。
美军预警机很快掌握了中国特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