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2-谁来为21世纪中国加油-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积污染。
石油开发是高科技、高投入、高风险的事业。与前两类事故相比,石油开采过程中发生的事故虽然较小,但同样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1979年6月3日,在墨西哥湾尤卡坦兰岛海岸外的伊克斯托克,发生井喷事故。在这次世界历史上最严重的喷油事故中,估计有80万吨以上的油被喷到了海里。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东南海岸上,曾悬浮着一条长达640千米的黏稠原油膜,就是这次井喷的见证。
1983年,伊朗海岸外的瑙鲁滋油田接连发生事故。2月,一座油田钻井平台被一艘轮船撞击,发生井喷。3月2日,与伊朗作战的伊拉克又有一口油井发生井喷。两伊战争共造成了8座钻井平台受损。这些平台得不到及时的修复,人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每天1000吨原油白白地流入海里,将波斯湾沿岸盖上一层厚厚的黏稠黑油。严重的污染迫使两国政府关闭了将海水转化为饮用水的净水工厂,出现了严重的缺水情况。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声称,波斯湾水域恢复正常需要30年。
2001年,引人注目的巴西石油平台沉没事件同样惊动了世界。3月15日凌晨,巴西石油公司在里约热内卢州坎普斯湾海上油田作业的P-36号平台发生爆炸,20日凌晨沉没。这艘平台是巴西最大的海上平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半浮动式海洋石油平台之一。这座平台长112米,高119米,相当于一栋40层高的大楼,耗资达3。56亿美元建造。平台于1999年1月建成,2000年3月投入使用。根据设计方案,使用寿命为19年,能开采1360米深的海底石油。设计生产能力为日产石油2。5万吨,天然气7500万立方米。钻井平台的沉没,不但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100多吨平台上用作燃料的柴油和300吨原油外溢,也造成了大范围的环境污染。
派珀·阿尔法油井事故是石油工业发展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开发事故。这次事故直接催生了石油工业开发中HSE(健康、安全、环保)管理体系的诞生。西方石油公司的派珀·阿尔法油井钻塔,建在距离苏格兰威克市工业区193千米的北海中。1988年7月6日,有227名工人在钻塔上工作。大约半夜时,钻塔被风暴所震撼。10分钟后,爆炸发生。散出的气体形成一个火球,喷过操作平台,其火焰蹿到空中150米。许多员工从60米高的平台上跳入海中,但这时海水本身也已经着火。第二天,派珀·阿尔法钻塔仅留下了一堆杂乱的残骸,157名员工在这次事故中死亡。
同样,我国的渤海二号沉船事故也曾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影响。1979年11月25日凌晨,渤海二号钻井船在迁移井位拖航作业途中遭遇风暴袭击翻沉,死亡72人,直接经济损失达3700万美元。这是当时比较重大的死亡事故,也是世界海洋石油勘探历史上少见的。
由于国内对石油开采制定了很严格的规章制度,加之开采技术的不断完善,已经很少发生难以控制的井喷事故。但重庆开县“12·23”事故再次警示人们:潜伏于地下的“油龙”、“气龙”,绝不是温顺的绵羊,需要人们不断去认识它、了解它,大意不得。
正是因为石油开采本身可能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重大事故,石油开采常常遭到环保组织的抗议和反对。1995年初,壳牌公司想偷偷地将废弃的布伦特斯巴尔海上石油钻井平台丢进海里就算完事,从而可以节省巨额的拆除处理经费。后来,欧洲环保组织发动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抗议,结果逼得壳牌公司不得不放弃原来的打算,忍痛拿出巨额经费才算处理了这个废弃的石油钻井平台;1995年底,壳牌公司好不容易相中了尼日利亚奥戈尼兰德油田,正准备钻探采油的时候,世界环保组织闻风而至,指责壳牌公司采油的行为破坏了当地的环境,重压之下的壳牌最终不得不忍痛割爱,放弃了开采计划,白白丢了一大笔眼看就要赚到手的银子。1997年7月,绿色和平组织的成员占领了BP公司谢特兰德海上钻井平台,试图阻止该公司在大西洋进行的新一轮的石油开采。2000年,第十六届世界石油大会在加拿大召开期间,BP公司就因在北极圈开采石油而不断受到环保组织的抗议。
第一部分自然环境的超级杀手(3)
石油的大量使用也使得地球环境付出重大的代价,过去50年间全世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了4倍,导致全球温室效应。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通过《京都议定书》。这一议定书旨在限制各国温室气体排放量,以减少对气候变化和环境的影响。议定书规定,在2008年至2012年期间,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削减5。2%,其中世界排量最大的美国应削减7%,欧盟8%,日本6%。2002年8月中国政府向联合国递交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京都议定书”的批准书,表明中国已经正式批准《京都议定书》。中国政府承诺,到2008年,对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要比1990年下降5%。
而汽车尾气等造成的大气污染已成为全球公害。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说,在中国的大雾天气中,尾气造成的污染占79%,而由于车辆的增加,北京的大雾天气已比往年有所加重。2004年10月7日,法国法兰西巡逻兵特技飞行表演队专程来北京为正在举行的法国文化年做特技飞行表演献礼,却由于大雾导致天空能见度太低而不得不被迫取消飞行表演。
石油造成的环境污染,可能需要人类花费大笔的金钱和很长的时间去补救。但石油带来的利益,使许多石油寡头铤而走险,以攫取最大的利润。
第一部分从暴富的机遇到石油帝国(1)
【石油故事】说起石油巨头,人们不会对红色资本家哈默陌生。哈默是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在西方,他是点石成金的万能富豪,而在前苏联和中国,他却是家喻户晓的“红色资本家”。因为他是第一个与十月革命后的苏联合作的西方企业家,被列宁亲切地称为“哈默同志”;他又是第一个乘坐私人飞机访问中国的西方企业家,被邓小平誉为“勇敢的人”。1979年,邓小平访美时,美方顾忌当时中苏关系,不让哈默与邓小平见面,但哈默想尽千方百计,终于在休斯顿西蒙竞技场的晚宴上见到了邓。结果两人一见如故。三个月后,哈默带着16个人进入中国,签署了石油勘探等四项初步协议;1982年,哈默向邓小平建议,如果大熊猫能跟中国奥运队伍一起出现在洛杉矶,一定会引起世界的热烈反应。哈默的提议得到了邓小平的赞赏。中国大熊猫首次走出国门,来到了美国,受到了美国人的热烈欢迎。在这届奥运会上,中国人也实现了奥运金牌零的突破。
世界石油工业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洛克菲勒为代表,这是石油工业的原始膨胀阶段。
1859年,美国人在宾夕法尼亚开掘出世界上第一口工业油井。从此,石油就与人类结下亲密缘分。当石油成为人们可以大规模采掘的对象时,石油是暴富的机遇。马克思曾说:“资本家害怕没有利润(资本家通常把剩余价值称做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
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家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就能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如果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争。”石油就是这样一个鼓励动乱和纷争的魔物。短短几年内,宾州就诞生了1。6万多个石油公司。人们疯狂地开采,使得石油供大于求。尽管这样,仍然没有一个公司愿意自动降低产量。人们就像一群“疯子”,争相拿着刀子想割断竞争者的喉咙。
在这场氛争中,约翰·洛克菲勒独辟蹊径,脱颖而出。
约翰·洛克菲勒,1839年7月8日生于纽约州西部一个农场。其父为犹太人威廉,人称“大个子比尔”,其母是一个虔诚的浸礼会教徒。两种文化的熏陶,形成了他独特的个性。洛克菲勒没有从原油开采入手,而是看准了炼油业前途远大,便于1863年合资创办“精进炼油厂”。经过他苦心经营,不久就能日加工原油500桶,成为该地最大炼油厂。1870年1月10日,洛克菲勒与合作者创建了资本额100万美元的美孚石油公司。到1878年4月,在全美炼油年产量3600万桶中,美孚已占3300万桶;到1880年,全美出产的石油中95%由美孚提炼。
美孚公司成立时洛克菲勒曾发誓:要称霸克里夫兰,买下匹兹堡,控制东部,垄断整个美国的石油工业!于是就与铁路公司董事长斯科特等达成铁路大联盟秘密协定:所有运输石油的铁路公司均携手合作,但只与特定的石油业者联盟,不让中小石油企业加入,运费提高32倍,联盟盟员则获一半折扣。此举激起中小石油企业的激烈反抗,组成“生产者联盟”,实行石油大禁运。40天后油库空虚,银根吃紧,炼油业全面瘫痪,银行受美孚控制不给贷款,中小石油业主只好投降,洛克菲勒在一个多月中,就吞并了20家炼油企业,形成了独霸局面。
垄断炼油业后,洛克菲勒就向昔日“盟友”斯科特的铁路运输业开刀,并控制了这一地区的石油运输,拥有了以进出口桥头堡著称的新泽西和大型贮油槽,完全控制了整个大西洋沿岸原油及产品的价格。此后,洛克菲勒着手吞并宾夕法尼亚大油田。
当时因为开采过剩导致油价暴跌,而洛克菲勒却以每桶4。75美元的高价收购原油。原油业主们利令智昏,纷纷贷款投入抢采,根本没有注意到合约中美孚公司并未保证长期用4。75元价格收购。在购进20万桶原油后,美孚公司突然宣布停止收购,因为供过于求,原油价每桶只能在2美元以下。原油主们这才发现钻进了圈套,却为时已晚,被逼纷纷宣告破产。美孚公司马上操纵成立一家新的“埃克森公司”,把那些原油主的企业股票一一收购起来,轻而易举地吞并了宾夕法尼亚大油田。
完成了炼油区、石油运输和产油地的三步吞并之后,洛克菲勒就向垄断全美石油工业的霸主地位挺进。他说:“当红色的蔷薇含苞待放时,惟有剪去四周的枝叶,才能在日后一枝独秀,绽放成艳丽的花朵。”1879年6月,美国主要石油巨头云集洛克菲勒的豪华别墅,组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托拉斯”石油工业集团——标准石油托拉斯。它是最高级的企业垄断集团,由各主要石油企业合并而成,旨在垄断销售市场、争夺原料产地和投资范围,以谋取高额利润。托拉斯设“受托委员会”为最高权力机构,掌握在洛克菲勒和其他三位石油巨头手里。
后来,洛克菲勒暗中买通三位伙伴,以极优条件暗中进行股票交换,使大联盟成为实际上的美孚石油托拉斯。接下来,它张开巨鳄利嘴,一口气吞并了近百家石油企业,全面垄断了美国的炼油企业和石油销售,登上了石油大王的宝座。
接着洛克菲勒又进军世界市场。标准石油公司在日本、中国和印度等地劝说人们使用煤油。
第一部分从暴富的机遇到石油帝国(2)
正如洛克菲勒所说:“在许多国家里,我们得先生产油灯,再教当地人学会使用煤油。”为了扩大人们对煤油的需求,公司以低价卖出了成千上万盏煤油灯和灯芯,有时还免费赠送给第一次买煤油的顾客。标准石油公司为了进入中国市场,煞费苦心。一百多年来,标准石油公司一直在中国以“美孚”的招牌出现。香港美孚石油有限公司1994年12月在香港出版的《先锋与典范》一书对此做了解释。它说:“纽约‘标准’在中国开展贸易后不久,就采用了一个中国人容易记认的名字。想出这个名字的人着实是天才。第一个字‘美’,有美丽或美好的意思,同时也代表美国,而纽约‘标准’正好是在中国经营的美国公司中最大的。第二个字是‘孚’,意思是深孚众望。因此,‘美孚’既有‘美丽而深孚众望’的意思,也可解释为‘美国深孚众望’。”1888年标准石油公司设立了它的第一个海外分支机构——英美石油公司,很快垄断了英国的石油生意。两年后标准石油公司又在不来梅成立了德美石油公司,负责德国的市场。他在鹿特丹还建了一个石油输送站,签了一个向法国供应全部所需原油的合同,买下了荷兰、意大利石油公司的部分股份,并策划在印度进行一场激烈的价格战。标准石油公司还向欧洲派出了第一艘装载量为100万加仑(约合3000吨)的巨型蒸汽油轮。到1890年,标准石油公司终于在亚洲设立了一系列营业所,并且向上海、加尔各答、孟买、横滨、神户和新加坡等地派去了一批代理人。自此竞争便成了国际石油业一成不变的事实。此时标准石油公司已拥有了10万名员工,洛克菲勒创立的这个石油帝国成了世界上最大、最富有的融生产与商业为一体的机构。
第二阶段,为美国反垄断之后的石油业。
19世纪后半叶,资本主义放任自流,蓬勃发展,美国梦展示出全新图画。新兴的金元帝国制造出摩根、卡耐基、洛克菲勒这样一批亿万富翁,形成了不可一世的庞大财团。但是,创造财富的神话常常演变为掠夺财富的现实。托拉斯这一独特的垄断形式的出现,演绎了大鱼吃小鱼的故事。独立的中小企业沦为工业巨子、金融寡头的美味佳肴。诞生于自由竞争之中的垄断侵害了自由竞争本身。
美国政府于1890年通过了《谢尔曼反托拉斯法》,它规定,“任何契约、任何企业的合并不能以托拉斯或其他类似形式出现”。20年后,1911年,标准石油公司被控垄断石油业,被政府强制拆散为34个小公司。
在所分拆后的实体中,其中最大的一个就是原先的控股公司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几乎拥有净产值的一半,后来成了埃克森石油公司——而且在各公司中一直居于领先地位。居第二位的是拥有净产值9%的纽约标准石油公司,后来成了美孚石油公司。还有标准石油(加利福尼亚)公司,后来成了雪佛龙公司;俄亥俄标准石油公司,后来成了索亥俄公司和BP公司的分公司;印第安纳标准石油公司,后来成了阿莫科公司;大陆石油公司,后来成了科诺科公司;以及大西洋公司,后来成了大西洋富田公司的一部分,最后又成了太阳石油公司。
这些新的实体都在各自的地盘内迅速发展。随着国际石油业的发展,国际上形成了七家有着雄厚实力的石油公司,分别是埃克森公司、英荷壳牌石油公司、美孚公司、德士古公司、BP公司、雪佛龙公司、海湾石油公司。人们以“石油七姊妹”作为这七家国际石油大公司的爱称,也称为国际石油卡特尔。
1963年,七大跨国石油公司(七姊妹)控制西方国家原油生产的82%,炼油能力的65%,石油贸易量的62%。
第三阶段,国有化运动和欧佩克兴起。
在20世纪的前几十年里,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一直被“石油七姊妹”垄断。开采国完全受制于经营企业国,特别是资源巨富的任意摆布。从1945年起,中东各国通过争取与西方大石油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