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5748-天朝落日:中国二十王朝覆亡全景 >

第17章

5748-天朝落日:中国二十王朝覆亡全景-第17章

小说: 5748-天朝落日:中国二十王朝覆亡全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于孝武帝与谢安之间,遂成嫌隙,以至谢安被排挤出建康,不得不于太元九年(384年)八月自请北征,并于次年四月出居广陵,当年八月病死。    
    谢安死后,朝政全归司马道子。司马道子遂得为扬州刺史、录尚书事、都督中外诸军事。谢玄也在太元十二年(387年)正月退就会稽内史职,第二年正月死。到安帝隆安四年(400年),谢琰战败被杀,谢氏门户力量更衰。此后的谢氏人物,同其他的士族高门人物一样,都不得不陆续投靠出自北府将的刘裕或刘毅,不能再独树一帜。    
    淝水之战以后,士族腐朽,正是孝武帝伸张皇权的大好时机。他一改简文帝清谈治世之风,讲《孝经》,览典籍,延儒士,谋求振兴皇权。此时的皇权振兴,主要依靠同母弟会稽王司马道子。司马道子录尚书事,以相权辅佐皇权,这种辅政体制就与前此居位的某几家士族与司马氏共天下者,已大有不同,东晋朝廷由此又呈现出一种不同于门阀政治的政治格局。


《天朝落日》 第二部分桓玄称帝

    桓玄称帝    
    孝武帝死后,安帝司马德宗即位,司马德宗是一个白痴,一切听从司马道子、司马元显父子的摆布。司马道子终日沉湎酒色,真正是昏君乱臣当朝。此时,门阀士族的代表人物,则是原为孝武帝亲信而居徐州京口之任的太原王氏王恭,以及居长江上游的桓玄。隆安二年(398年),太原王氏中居京口重镇的王恭等起兵声讨司马道子父子,但王恭的兵力仰赖于并非门阀士族的刘牢之,最终失败被杀。这时桓玄封锁长江,朝廷仅能控制东方各郡即会稽、临海、永嘉、东阳、新安、吴、吴兴、义兴八郡。随着东晋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日益加剧,各政治势力之间已演变成自相残杀。司马元显首先发难,进攻割据长江中游的桓玄。桓玄列举元显父子的罪状,起兵讨伐元显父子。他们顺流东下,收买了北府兵将领刘牢之,攻入建康,杀死司马元显父子,掌握了朝廷大仅。随后,桓玄又剪除了刘牢之,将东晋王室置于自己的掌控之下。桓玄是桓温之子。桓温在世时,就有当皇帝的野心,只是由于王、谢等士族的阻挠,才未能如愿。桓玄也早就萌生了篡位的野心。在设计除掉司马道子父子之后,他认为篡权的障碍已经扫除,便在元兴二年(403年)2月受封为大将军,9月又自称相国、封楚王、加九锡、领十郡。12月,桓玄逼晋安帝司马德宗退位,废安帝司马德宗为平固王,安帝的弟弟司马德文由琅琊王降为石阳王。自己称帝登基,国号楚。东晋朝是王谢庾桓四大家族势力平衡下的产物,王谢庾三族相继衰落,桓氏成为唯一的家族,狂妄自大的桓玄便轻而易举的消灭了东晋朝。    
    桓玄称帝后,骄奢淫逸,游猎无度,政局动荡。404年4月,北府兵将领刘裕等乘机起兵,杀入建康。桓玄抵挡不住,便挟持安帝和琅琊王西逃荆州。刘裕追击荆州,桓玄大败,舍下安帝,继续西逃。途中,被益州刺史毛璩的部下俘获后杀死,时年38岁,谥号武悼皇帝。桓玄所建立的楚国,宣告灭亡,只存在4个月。从桓玄兴师入都到后来废晋立楚,门阀士族赞同其消灭司马道子父子势力,但不敢公然反对其篡晋,反映门阀士族业已虚弱,丧失了左右政局的能力。真正有能力颠覆桓玄的,却是并非士族高门出身的北府将刘裕。桓玄死后,刘裕迎安帝重新回到建康,继续做他的白痴皇帝。刘裕驱逐了桓玄,成为东晋门阀政治的一次回光返照。昔日在朝中举足轻重的门阀士族,现在大都已无所作为。相应地,东晋皇室由庶族刘裕恢复以后,重建士族与司马氏共治的门阀政治局面是再也不可能了。不过,刘裕以庶族之身收拾残局虽易,代晋建宋却并非可以一蹴而就,而且需要相当长的准备和积累。    
    刘宋代晋    
    刘裕,字德兴,小名寄奴,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出身寒门。年轻的时候,种过地,砍过柴,捕过鱼,还做过小买卖,受过“京口之蠹”刁家大姓的欺侮。有一次他和刁家人赌博,输了还不起赌债,被刁逵缚在马桩上。困难时常常到岳父家里去混饭吃,受人奚落。后来他追随刘牢之,勇悍善战,屡立大功,成为北府兵中的名将。元兴二年(403年),桓玄取代司马氏做了皇帝,只不过一百天就被刘裕打倒了。刘裕灭桓氏后,要取消司马皇帝的名号,还必须自己先取得更高的威望,因此,刘裕为了灭晋而进行大规模的北伐。自公元410年至417年间,刘裕北伐,消灭了南燕、割据四川的谯纵和后秦等政权,夺取了北方广大地域和长安、洛阳两大古都。刘裕因战功赫赫,被晋安帝封为侍中、车骑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领徐州和青州二州刺史,后又加任兖州刺史、扬州刺史,掌握了东晋的军政大权。    
    庶族代表人物刘裕的迅速崛起让我们看到:在统治阶层发生变化的时刻,拥有一支坚强的军队是十分重要的。回顾东晋之初,门阀政治尚不稳定,王敦、苏峻叛乱相仍。由于建康没有较强军事力量的支持,叛乱者动辄兵临都城,威胁东晋朝廷的存在,而且扰及三吴地区。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北府重镇得以建立。广陵、京口及其左近定居的以及不断南下的北方流民和他们之中的流亡统帅,是北府兵的主力。东晋初期,北府兵的作用是支持建康朝廷的门阀政治,维持几家当权士族力量的平衡,消除已形成的和潜在的军事叛乱,稳定东晋政局。后来,谢玄重新组建北府兵,由刘牢之实际统领,开展了包括淝水之战和淝水战后的北伐战争等重大军事活动。王恭死后,刘牢之代王恭为北府统帅。北府重镇第一次落到非将门出身的下层士族之手。北府兵开始经历由门阀士族军队向庶族军队的转变。    
    元兴三年(404年),刘裕在京口重组北府势力,此时的北府兵已完全成为庶族的武装。它摧毁了以桓玄篡晋形式出现的门阀士族统治;它镇压了由另一些庶族孙恩等领导的农民反抗斗争;它又取得了一系列对外战争的胜利。北府兵已经建立了稳固的社会基础,他们活动于建康附近,打散了还可重建,所以在刘牢之之后,刘裕能够迅速卷土重来,并成为他驱逐桓玄,镇压卢循,进行北伐和废晋立宋的主要力量。庶族代替门阀士族的统治地位,终将带来朝代更替(“易姓”)、政制易形(“易制”)。易制才能保证易姓的成功。所谓易制,就是刘裕把东晋孝武帝试图恢复而未成功的皇权政治真正付诸实践。    
    此时,年过60的刘裕自知时日不多,为了在有生之年实现皇帝梦,他便想伺机害死安帝。安帝的弟弟司马德文很机敏聪慧,他看到刘裕举止反常,心怀鬼胎,担心安帝被害,便日夜守在安帝的身边。就是安帝的饮食,也是自己尝了之后再给安帝。刘裕无机可乘,焦急万分。谁知在义熙十四年(418年)12月17日,琅琊王司马德文突然患病,不得不回府医治。琅琊王刚一离开,刘裕便指使心腹,派中书侍郎王韶之迅速入宫行动。王韶之急忙入宫,指挥内侍用布条做结,套在安帝的颈上,将其生生勒死。安帝死时,年37岁,在位22年。安帝死后,刘裕令人假作遗诏,推琅琊王司马德文嗣位,是为恭帝。司马德文明知道其兄为刘裕所害,但朝中尽是刘裕爪牙,自己无一亲信,无法追究,只有忍气吞声。司马德文即位,改元元熙。元熙元年(419年)正月初三日,恭帝在刘裕心腹的逼迫下,为表彰刘裕推立有功,下诏封刘裕为宋王。    
    刘裕本希望晋恭帝司马德文能以禅位的形式把帝位传给自己,谁知一年过去了,恭帝仍毫无让位之意。于是,他派人散布风声,说宋王功劳那么大,晋室皇帝又那么没本事,还不如让宋王当皇帝。这风声越传越广,先是下头人传,后来朝中大臣也这么说,好像晋恭帝理所当然就应该把皇位让出来似的。    
    不久,刘裕的亲信傅亮便按预先和宋王商量好的办法,劝恭帝禅位,并草拟诏书,请恭帝再亲手抄一遍。晋恭帝只能拿起御笔照抄。他一边抄,一边对左右侍从说:“桓玄作乱的时候,晋室已失掉天下,后赖刘公讨伐桓玄,才又使晋朝延续了二十年。今日禅位给他,是我甘心所愿。”420年6月    
    日,恭帝司马德文让位,又重新回到琅琊王府第,后又被封为零陵王。14日,宋王刘裕即帝位。至此,晋室灭亡,刘宋开国。东晋最典型的政治特色是门阀政治。著名学者田余庆先生认为,“东晋门阀政治,是中国古代皇权政治在特定条件下的变态”。他说:“如果没有一个成熟的有力量有影响的社会阶层即士族的存在,如果没有一个丧失了权威但尚余一定号召力的皇统存在,如果没有民族矛盾十分尖锐这样一个外部条件,如果以上这三个条件缺少一个,都不会有江左百年门阀政治局面。反之,这三个条件中任何一个条件变化,都会导致江左门阀政治的相应变化。”他指出:“东晋一朝,皇帝垂拱,士族当权,流民出力,门阀政治才能维持。”换言之,一旦皇权、士族和流民三方力量的发展被打破,东晋门阀政治的格局势必终结。东晋灭亡和刘宋开国就说明了这一点。


《天朝落日》 第二部分北魏建国

    变夷苦旅:北魏覆亡真相    
    西晋王朝经“八王之乱”同室操戈后已是风雨飘摇、不堪一击,在匈奴汉国的铁骑践踏下顿时支离破碎,先后涌现出三十多个大大小小的割据政权。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各族数百万众涌入中原,乱纷纷你方唱罢我登场,一时间烽烟滚滚、刀兵四起,黄河流域顿时堕入血海深渊,史称“五胡乱华”。正是在这血与火交织成的惨烈熔炉中,铸就了中华民族一次空前规模的大融合,游牧民族的尚武精神为中华民族输送了新鲜血液与蓬勃生机,为日后隋唐盛世的辉煌奠定了丰厚的民族心理基础,故这段历史亦可谓“五胡乱华”。在这个风起云涌的伟大时代,匈奴儿、鲜卑子、羯族豪、氐族雄、羌中杰,汉家英,轮番弯弓射雕、飞马逐鹿、纵横驱驰、叱咤风云,演绎出一幕幕波澜壮阔、瑰丽磅礴的历史歌剧,真个是精彩绝伦,令人叹为观止。鲜卑族拓跋部所创建的北魏王朝无疑是这歌剧中最精彩的一段乐章,其余韵直至引领出历史歌剧的最高潮——煌煌盛唐的横空出世。因创建了北魏王朝而在历史上煊赫一时的鲜卑族拓跋部虽早已融入了中华民族之中而湮没无痕,但其因何而兴,因何而灭,仍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探索、不断发掘的历史课题。    
    北魏建国    
    鲜卑族显于史书的共有三部:宇文氏、慕容氏和拓跋氏。拓跋部最初活动于大兴安岭北端东麓一带,最初,以游牧渔猎为主。生活简单朴野,刻木作符信,没有文字。西晋末年,部落首领猗卢统一拓跋各部,因依附西晋抗击匈奴刘聪、羯赵石勒,拥有匈奴旧地,被晋朝册封为代王。猗卢得晋人帮助,成为一国之君,而拓跋部还是“国俗宽简,民未知察”,保持旧习俗。君臣官民的区别并不严格。猗卢一方面要向各部落酋长行使绝对权利,一方面各酋长依旧例要同掌朝政,不能容忍国王专断。矛盾加剧,猗卢用残酷的刑法压服部属;违禁者,全部落全被杀死,前后杀死上万人。拓跋本部和属部惊骇思乱,316年,猗卢子六修违令,猗卢往讨,被六修击败。猗卢逃匿民家,被妇人认出被杀。猗卢死后,拓跋部重陷分离混乱之中。新旧猜疑,互相残杀。所谓新旧,就是鲜卑人称旧人,归附的晋人及乌桓人为新人。猗卢信任新人,引起旧人憎恨。338年,什翼犍重新统一拓跋各部,自封代王,建都盛乐(现内蒙古托克托),迈出了建国的艰辛步伐。什翼犍在石勒都城做人质十年,深受汉文化的影响。即位后,设置官职,制定法律,用汉族人作长史,代国开始确定了国家的体制。正当拓跋部在国家形成之路上迅猛发展的时候,不幸遭遇了一代天骄前秦大帝苻坚。苻坚灭掉鲜卑族慕容部所建的前燕后,就把目光投向了北方草创中的代国。被什翼犍打败的匈奴刘卫辰部向前秦求助,为苻坚伐代提供了最佳借口。376年,前秦大军势不可挡,在石子岭一战中大败代军。身患重病的什翼犍窜逃阴山之北。前秦军队带着无数的战利品凯旋时,什翼犍却被忤逆子侄杀死,内部大乱,前秦大军趁势回师,一举灭代。此前五年,大臣长孙斤谋反,借朝会之机刺杀什翼犍。嫡子拓跋奋死护父,身受重伤而死。代国灭亡时,子拓跋尚幼,随生母贺兰氏投亲靠友,在战乱流离中成长。386年,苻坚兵败淝水,前秦土崩瓦解。拓跋作为什翼犍的嫡长孙,拓跋各部拥立为代王,时年17岁。不久他改国号魏,史称北魏。    
    此后,拓跋锐意进取、连年征伐,收服了周边许多部族。拓跋部世仇刘卫辰父子趁其征伐柔然之际,派兵攻魏。激起了拓跋的旧恨新仇,回师大破刘卫辰部,刘卫辰父子相继死于乱军之中,拓跋仍不解恨,把五千多俘虏全部杀死,投入黄河。刘卫辰全族尽灭,只有第三子勃勃逃脱,就是后来建立大夏国的暴君赫连勃勃。拓跋缴获良马三十多万匹、牛羊四百多万头,更加富强,周围各部族闻风臣服。    
    同一时期,在前燕亡国后归降苻坚的慕容垂也趁乱光复燕国,自立为帝,史称后燕。慕容垂立国后,第一要务就是统一慕容部,西燕首当其冲。西燕国主慕容永被困长安,一面向东晋求援,一面向当时尚属后燕附庸的北魏求助。拓跋也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短暂犹豫后即派兵救援,军队还在路上,西燕已经灭亡。此前,拓跋为表示臣服慕容垂,曾派弟弟拓跋觚向后燕进贡,却被扣为人质以勒索代地良马。拓跋毫不妥协,两国从此结仇。魏国弱小,拓跋不敢正面攻燕,便不时派兵扰其边境,慕容垂不堪其扰,395年,派遣八万精兵大举伐魏。当终于要面对慕容垂这位连曾经辅佐苻坚一统北方的盖世英才王猛都颇为忌惮的枭雄时,英武若拓跋者也觉胆寒。当得知燕军统帅是太子慕容宝时,不禁精神一振,用心筹划。起初魏军佯败示弱,西渡黄河千余里,诱使燕军骄狂轻进。拓跋派人截获燕国使者,使之散布“慕容垂已死、诸子争位”的谣言,赵王慕容麟的手下慕容嵩认定老皇帝已死,企图杀了慕容宝奉慕容麟为帝,事败被杀。但慕容宝、慕容麟两兄弟自此貌合神离、相互猜疑。慕容宝归心迫切,连夜烧船回师。当时天气虽寒但黄河尚未结冰,而魏军船队已在先前的战斗中被摧毁。慕容宝认定魏军无法渡河追击,就没有考虑断后问题。孰料寒流忽至,有如神助,一夜间黄河千里冰封。拓跋亲率轻骑、涉冰过河,追袭燕军。燕军边走边抢、行军迟缓,在一个叫参合陂的地方临水驻扎,昼夜兼程的魏军已先赶到这里设伏。燕军一觉醒来,忽见魏军严阵以待,顿时乱作一团。拓跋纵兵冲杀,燕兵赴水淹死及自相践踏而死的就多达万余人。拼命过河的又被对岸北魏伏兵截击,惨遭屠戮。太子慕容宝、赵王慕容麟弃众逃脱,近五万燕军群龙无首纷纷投降,拓跋将其全部活埋,其残忍程度令人发指。    
    慕容垂惊闻噩耗,整军备战。转年以古稀高龄、帝皇之尊,亲率奇兵,秘密伐魏,出其不意,首战告捷。北魏震惊,拓跋企图迁都避难。幸好天不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