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如果这本书给了你一些资讯,你一定要问问这些资讯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这位作者会认为知道这件事很重要?你真的有必要去了解吗?如果这本书不只提供了资讯,还启发了你,就更有必要找出其他相关的、更深的含意或建议,以获得更多的启示。
在本书的其他篇章我们还会再回到这四个问题,做更深人的讨论。换句话说,这四个问题是阅读的基本规则,也是本书第二篇要讨论的主要议题。这四个重点以问题的方式出现在这里有一个很好的理由。任何一种超越基础阅读的阅读层次,核心就在你要努力提出问题(然后尽你可能地找出答案)。这是绝不可或忘的原则。这也是有自我要求的阅读者,与没有自我要求的阅读者之间,有天壤之别的原因。后者提不出问题—当然也得不到答案。
前面说的四个问题,概括了一个阅读者的责任。这个原则适用于任何一种读物—一本书、一篇文章,甚至一个广告。检视阅读似乎对前两个问题要比对后两个更能提出正确的答案,但对后两个问题一样;会有帮助。而除非你能回答后面两个问题,否则即使用了分析阅读也不算功德圆满—你必须能够以自己的判断来掌握这本书的整体或部分道理与意义,才算真正完成了阅读。尤其最后一个问题—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可能是主题阅读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当然,在想要回答最后一个问题之前,你得先回答前三个问题才行。
光是知道这四个问题还不够。在阅读过程中,你要记得去提出这些问题。要养成这样的习惯,才能成为一个有自我要求的阅读者。除此之外,你还要知道如何精准、正确地回答问题。如此训练而来的能力,就是阅读的艺术。
人们在读一本好书的时候会打磕睡,并不是他们不想努力,而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要如何努力。你挂念着想读的好书太多了。(如果不是挂念着,也算不上是你觉得的好书。)而除非你能真正起身接触到它们,把自己提升到同样的层次,否则你所挂念的这些好书只会使你厌倦而已。并不是起身的本身在让你疲倦,而是因为你欠缺有效运用自我提升的技巧,在挫败中产生了沮丧,因而才感到厌倦。要保持主动的阅读,你不只是要有意愿这么做而已,还要有技巧—能战胜最初觉得自己能力不足部分,进而自我提升的艺术。
如何让一本书真正属于你自己
如果你有读书时提出问题的习惯,那就要比没有这种习惯更能成为一个好的阅读者。但是,就像我们所强调的,仅仅提出问题还不够。你还要试着去回答问题。理论上来说,这样的过程可以在你脑海中完成,但如果你手中有一枝笔会更容易做到。在你阅读时,这枝笔会变成提醒你的一个讯号。
俗话说:“你必须读出言外之意,才会有更大的收获。”而所谓阅读的规则,就是用一种比较正式的说法来说明这件事而已。此外,我们也鼓励你“写出言外之意”。不这么做,就难以达到最有效的阅读的境界。
你买了一本书,就像是买了一项资产,和你付钱买衣服或家具是一样的。但是就一本书来说,付钱购买的动作却不过是真正拥有这本书的前奏而已。要真正完全拥有一本书,必须把这本书变成你自己的一部分才行,而要让你成为书的一部分最好的方法—书成为你的一部分和你成为书的一部分是同一件事—就是要去写下来。
为什么对阅读来说,在书上做笔记是不可或缺的事?第一,那会让你保持清醒—不只是不昏睡,还是非常清醒。其次,阅读,如果是主动的,就是一种思考,而思考倾向于用语言表达出来—不管是用讲的还是写的。一个人如果说他知道他在想些什么,却说不出来,通常是他其实并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么。第三,将你的感想写下来,能帮助你记住作者的思想。
阅读一本书应该像是你与作者之间的对话。有关这个主题,他知道的应该比你还多,否则你根本用不着去跟这本书打交道了。但是了解是一种双向沟通的过程,学生必须向自己提问题,也要向老师提问题。一旦他了解老师的说法后,还要能够跟老师争辩。在书上做笔记,其实就是在表达你跟作者之间相异或相同的观点。这是你对作者所能付出的最高的敬意。
做笔记有各式各样,多彩多姿的方法。以下是几个可以采用的方法:
(1)画底线—在主要的重点,或重要又有力量的句子下画线。
(2)在画底线处的栏外再加画一道线—把你已经画线的部分再强调一遍,或是某一段很重要,但要画底线太长了,便在这一整段外加上一个记号。
(3)在空白处做星号或其他符号—要慎用,只用来强调书中十来个最重要的声明或段落即可。你可能想要将做过这样记号的地方每页折一个角,或是夹一张书签,这样你随时从书架上拿起这本书,打开你做记号的地方,就能唤醒你的记忆。
(4)在空白处编号—作者的某个论点发展出一连串的重要陈述时,可以做顺序编号。
(5)在空白处记下其他的页码—强调作者在书中其他部分也有过同样的论点,或相关的要点,或是与此处观点不同的地方。这样做能让散布全书的想法统一集中起来。许多读者会用Cf这样的记号,表示比较或参照的意思。
(6)将关键字或句子圈出来—这跟画底线是同样的功能。
(7)在书页的空白处做笔记—在阅读某一章节时,你可能会有些问题(或答案),在空白处记下来,这样可以帮你回想起你的问题或答案。你也可以将复杂的论点简化说明在书页的空白处。或是记下全书所有主要论点的发展顺序。书中最后一页可以用来作为个人的索引页,将作者的主要观点依序记下来。
对已经习惯做笔记的人来说,书本前面的空白页通常是非常重要的。有些人会保留这几页以盖上藏书印章。但是那不过表示了你在财务上对这本书的所有权而已。书前的空白页最好是用来记载你的思想。你读完一本书,在最后的空白页写下个人的索引后,再翻回前面的空白页,试着将全书的大纲写出来,用不着一页一页或一个重点一个重点地写(你已经在书后的空白页做过这件事了),试着将全书的整体架构写出来,列出基本的大纲与前后篇章秩序。这个大纲是在测量你是否了解了全书,这跟藏书印章不同,却能表现出你在智力上对这本书的所有权。
三种做笔记的方法
在读一本书时,你可能会有三种不同的观点,因此做笔记时也会有三种不同的方式。你会用哪一种方式做笔记,完全依你阅读的层次而定。
你用检视阅读来读一本书时,可能没有太多时间来做笔记。检视阅读,就像我们前面所说过的,所花的时间永远有限。虽然如此,你在这个层次阅读时,还是会提出一些重要的问题,而且最好是在你记忆犹新时,将答案也记下来—只是有时候不见得能做得到。
在检视阅读中,要回答的问题是:第一,这是什么样的一本书?第二,整本书在谈的是什么?第三,作者是借着怎样的整体架构,来发展他的观点或陈述他对这个主题的理解?你应该做一下笔记,把这些问题的答案写下来。尤其如果你知道终有一天,或许是几天或几个月之后,你会重新拿起这本书做分析阅读时,就更该将问题与答案先写下来。要做这些笔记最好的地方是目录页,或是书名页,这些是我们前面所提的笔记方式中没有用到的页数。
在这里要注意的是,这些笔记主要的重点是全书的架构,而不是内容—至少不是细节。因此我们称这样的笔记为结构笔记(structuralnote…making)。
在检视阅读的过程中,特别是又长又难读的书,你有可能掌握作者对这个主题所要表达的一些想法。但是通常你做不到这一点。而除非你真的再仔细读一遍全书,否则就不该对这本书立论的精确与否、有道理与否隧下结论。之后,等你做分析阅读时,关于这本书准确性与意义的问题,你就要提出答案了。在这个层次的阅读里,你做的笔记就不再是跟结构有关,而是跟概念有关了。这些概念是作者的观点,而当你读得越深越广时,便也会出现你自己的观点了。
结构笔记与概念笔记(conceptual note…making)是截然不同的。而当你同时在读好几本书,在做主题阅读—就同一个主题,阅读许多不同的书时,你要做的又是什么样的笔记呢?同样的,这样的笔记也应该是概念性的。你在书中空白处所记下的页码不只是本书的页码,也会有其他几本书的页码。
对一个已经熟练同时读好几本相同主题书籍的专业阅读者来说,还有一个更高层次的记笔记的方法。那就是针对一场讨论情境的笔记一这场讨论是由许多作者所共同参与的,而且他们可能根本没有常察自己的参与。在第四篇我们会详细讨论这一点,我们喜欢称这样的笔记为辩证笔记(dialectical note making)。因为这是从好多本书中摘要出来的,而不只是一本,因而通常需要用单独的一张纸来记载。这时,我们会再用上概念的结构—就一个单一主题,把所有相关的陈述和疑问顺序而列。我们会在第二十章时再回来讨论这样的笔记。
培养阅读的习惯
所谓艺术或技巧,只属于那个能养成习惯,而且能依照规则来运作的人。这也是艺术家或任何领域的工匠与众不同之处。要养成习惯,除了不断地运作练习之外,别无他法。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从实际去做中学习到如何去做的道理。在你养成习惯的前后,最大的差异就在于阅读能力与速度的不同。经过练习后,同一件事,你会做得比刚开始时要好很多。这也就是俗话说的熟能生巧。一开始你做不好的事,慢慢就会得心应手,像是自然天生一样。你好像生来就会做这件事,就跟你走路或吃饭一样自然。这也是为什么说习惯是第二天性的道理。
知道一项艺术的规则,跟养成习惯是不同的。我们谈到一个有技术的人时,并不是在说他知道该如何去做那件事,而是他已经养成去做那件事的习惯了。当然,对于规则是否了解得够清楚,是能不能拥有技巧的关键。如果你不知道规则是什么,就根本不可能照规则来行事了。而你不能照规则来做,就不可能养成一种艺术,或任何技能的习惯。艺术就跟其他有规则可循的事一样,是可以学习、运作的。就跟养成其他事情的习惯一样,只要照着规则练习,就可以培养出习惯来。
顺便一提,并不是每个人都清楚做一个艺术家是要照规则不断练习的。人们会指着一个具有高度原创性的画作或雕塑说:“他不按规矩来。他的作品原创性非常高,这是前人从没有做过的东西,根本没有规矩可循。”其实这些人是没有看出这个艺术家所遵循的规则而已。严格'来说,对艺术家或雕塑家而言,世上并没有最终的、不可打破的规则。但是准备画布,混合颜料,运用颜料,压模黏土或焊接钢铁,绝对是有规则要遵守的。画家或雕塑家一定要依循这些规则,否则他就没办法完成他想要做的作品了。不论他最后的作品如何有原创性,不论他淘汰了多少传统所知的“规则”,他都必须有做出这样成品的技巧。这就是我们在这里所要谈论的艺术—或是说技巧或手艺。
由许多规则中养成一个习惯
阅读就像滑雪一样,做得很好的时候,像一个专家在做的时候,滑雪跟阅读一样都是很优美又和谐的一种活动。但如果是一个新手上路,两者都会是笨手笨脚、又慢又容易受挫的事。
学习滑雪是一个成人最难堪的学习经验(这也是为什么要趁年轻时就要学会)。毕竟,一个成人习惯于走路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他知道如何落脚,如何一步一步往某个方向走。但是他一把雪橇架在脚上,就像他得重新学走路一样。他摔倒又滑倒,跌倒了还很难站起来。等好不容易站起来,雪橇又打横了,又跌倒了。他看起来—或感觉—自己就像个傻瓜。
就算一个专业教练,对一个刚上路的新手也一筹莫展。滑雪教练滑出的优美动作是他口中所说的简单动作,而对一个新学者来说不只是天方夜谭,更近乎侮辱了。你要怎样才能记住教练所说的每一个动作?屈膝,眼睛往下面的山丘看,重心向下,保持背部挺直,还得学着身体往前倾。要求似乎没完没了—你怎能记住这么多事,同时还要滑雪呢?
当然,滑雪的重点在不该将所有的动作分开来想,而是要连贯在一起,平滑而稳定地转动。你只要顾着往山下看,不管你会碰撞到什么,也不要理会其他同伴,享受冰凉的风吹在脸颊上,往山下滑行时身体流动的快感。换句话说,你一定要学会忘掉那些分开的步骤,才能表现出整体的动作,而每一个单一的步骤都还要确实表现得很好。但是,为了要忘掉这些单一的动作,一开始你必须先分别学会每一个单一的动作。只有这样,你才能将所有的动作连结起来,变成一个优秀的滑雪高手。
这就踉阅读一样,或许你已经阅读了很长一段时间,现在却要一切重新开始,实在有点难堪。但是阅读就跟滑雪一样,除非你对每一个步骤都很熟练之后,你才能将所有不同的步骤连结起来,变成一个复杂却和谐的动作。你无法压缩其中不同的部分,好让不同的步骤立刻紧密连结起来。你在做这件事时,每一个分开来的步骤都需要你全神贯注地去做。在你分别练习过这些分开来的步骤后,你不但能放下你的注意力,很有效地将每个步骤做好,还能将所有的动作结合起来,表现出一个整体的顺畅行动。
这是学习一种复杂技巧的基本知识。我们会这么说,仅仅是因为我们希望你知道学习阅读,至少跟学习滑雪、打字或打网球一样复杂。如果你能回想一下过去所学习的经验,就比较能忍受一位提出一大堆阅读规则的指导者了。
一个人只要学习过一种复杂的技巧,就会知道要学习一项新技巧,一开始的复杂过程是不足为惧的。也知道他用不着担心这些个别的行动,因为只有当他精通这些个别的行动时,才能完成一个整体的行动。
规则的多样化,意味着要养成一个习惯的复杂度,而非表示要形成许多个不同的习惯。在到达一个程度时,每个分开的动作自然会压缩、连结起来,变成一个完整的动作。当所有相关动作都能相当自然地做出来时,你就已经养成做这件事的习惯了。然后你就能想一下如何掌握一个专家的动作,滑出一个你从没滑过的动作,或是读一本以前你觉得对自己来说很困难的书。一开始时,学习者只会注意到自己与那些分开来的动作。等所有分开的动作不再分离,渐渐融为一体时,学习者便能将注意力转移到目标上,而他也具备了要达成目标的能力了。
我们希望在这几页中所说的话能给你一些鼓励。要学习做一个很好的阅读者并不容易。而且不单单只是阅读,还是分析式的阅读。那是非常复杂的阅读技巧—比滑雪复杂多了。那更是一种心智的活动。一个初学滑雪的人必须先考虑到身体的动作,之后他才能放下这些注意力,做出自然的动作。相对来说,考虑到身体的动作还是比较容易做到的。考虑到心智上的活动却困难许多,尤其是在刚开始做分析阅读时更是如此,因为他总是在想着自己的想法。大多数人都不习惯这样的阅读。虽然如此,但仍然是可以训练出来的。而一旦学会了,你的阅读技巧就会越来越好。
第二篇 阅读的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