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爱迪生传 >

第31章

爱迪生传-第31章

小说: 爱迪生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美国海军就在寻求一种更灵敏的扩音器,充当探测潜艇的装置。一般应
用的碳粒式扩音器电阻太大,爱迪生计划用金属粒取代。然而,金属粒又不
够灵敏,因此,他找到了一种巧妙的制作较轻金属粒的方法。首先,他搞来
一批猪鬃。在猪鬃上镀上各种不同的金属。镀过金属的猪鬃被切成1%英寸
长,置于苛性钾溶液,将猪鬃蚀去,最后只剩下一个小金属圈。这些小金属
圈微粒便在实验扩大器中代替了碳粒。

反潜战的另一战术,基于鱼雷不是直接向敌舰开火,而是找提前量截
击这一事实。爱迪生应用这一事实,通过计算与实验,找到一种使军舰突然
调向避开鱼雷的方法。应用这种方法,不管军舰的速度有多快,舰体有多长,
都可以在相当于舰身2/3 到3/4 长度的范围内与自己原来的前进方向成直
角。装有这种设备的军舰还配备了测听器,只要发射鱼雷的声音一到,调向
就开始了。

爱迪生在战后解释说:“这种调向装置,像多数高效装置一样,结构极
其简单——只用几根粗绳拴上极大的锥形海锚即可。这种装置设在船头,而
不是船尾。锚一落下,船头停止了运动,船尾便自动调转方向,仅冲出几百


英尺远就可以完成调头。”

调头装置试验成功以后,潜艇之威胁实际已被扫除。这是一项至关重
要的创造。它是在对潜艇活动的研究中得来的。爱迪生从海军方面获得了自
开战以来被潜艇击沉的船只的地点、时间等资料。他根据这些资料,抽象出
许多细节,将攻击的日期、时间、海路、港口及灯标位置进行归类分析,从
中获得了惊人的发现:多数船只受到潜艇攻击的事件都发生在它们战前曾航
行过的路线上。另外,从夜间沉船数目只占全部沉船数量的6%来看,多数
船是在白昼穿过危险区。由这些数字即可不费气力地推导出船只被攻击的方
式、时间和地区。

如果能够以实验证实,爱迪生绝不满足于推断。因此,他准备了一张
上面绘有英格兰、爱尔兰、苏格兰的海峡和海岸的装有木楔的海图。官方对
爱迪生的模拟实验记录道:

“这幅海图被分成许多方格,每格边长代表40 英里,这个数字正好是处
于方格中心的潜水艇能够发现货轮冒出的青烟的距离。每个方格中都有一个
楔子,楔子下是插板。一个人提出要把30 只船送入法国或英国的港口。他
的对手用13 只楔子代表13 只潜艇。他的船只将在不同时间冲进不同的港口,
他的对手便把潜艇放在他认为能够发现船只通过的线路,如两者相吻合,船
只就被认为是击沉。通过模拟,他们指出,只要依靠某种方式,船只就可以
安全送入港口,只有少数几只能被潜艇发现。”

爱迪生关于海战方面有很多设想。在离美国东海岸50 至100 英里的海
域设几十只浮标。每只浮标由3 人管理,浮标上的人员都被提供够4 个星期
用的食物和淡水,让他们呆在这里监视海域,如发现潜艇活动,就用无线电
报告海岸。爱迪生说,用无烟煤作燃料,可使轮船被潜艇发现的距离从40
英里半径降到20 英里。如果再去掉桅杆和烟囱,或将这些突出物伪装起来,
被发现的半径就可以进一步降到12 英里。爱迪生针对舰船烟囱的毒烟设计
了一种特制的面具,并亲自在一间充满了硫酸呛人气味的密室里试验面具的
效果。他还设计了拦截鱼雷的网,扩大舰队视野的潜望镜,甚至制订了保护
泽布勒赫港的具体措施。泽布勒赫港是1918 年英国皇家海军袭击的目标。
爱迪生想用无人驾驶的电动平底船,装满炸药,由陀螺仪舵控制,来巡视海
面。

计爱迪生受命于丹尼尔斯以后,实验发明所取得成绩,曾向华盛顿当
局报告者,得39 种:

1.窥听潜艇器。
2.船只转弯捷法。
3.救货船受潜艇攻击法。
4.冲撞垫。
5.领导商船脱离水雷区域法。
6.涂饰货船,以遮眼法,以焚硬煤法。
7.用潜水浮标,以防海岸法。
8.用浅水炸弹测海深法。
9.护送舰之航海灯。
10.蒙蔽天边法。
11.阻鱼电网。
12.水下探灯。

13.油质烟幕弹。
14.探灯之高速快门,备发信号用。
15.辟水弹。
16.从侧面窥视他舰潜望镜之轮廓法。
17.引诱潜艇之囮法
18.商船于危险区内折行避难法之研究。
19.减少战舰颠簸法。
20.自空气提取气法。
21.保持沉水后潜艇之稳固平衡法。
22.潜艇用验氢存在法。
23.侦察潜艇来袭之诱导天平法。
24.烟中保持潜望镜或其他观察镜之效力法。
25.投射弹前段装卧轮法。
26.最布鲁格(Zeebrugge )港浅水埋鱼雷法。
27.反光镜通信法。
28.瞭望员用器。
29.油弹,备阻碍潜艇视线。
30.煤库内灭火法。
31.侦察敌人飞机法。
32.听声测远器。
33.船舶用电话。
34.发炮瞭望台之云梯。
35.化学反应弹。
36.黑夜望远镜。
37.涂蔽敌人潜望镜用之油。
38.防止水花遮蔽测远器光路之法。
39.保护潜艇炮及他用炮类不锈法。
这些工作实际都是爱迪生本人完成的,或是在自己的实验室,或是在
海军基地,由官方派海军人员协助。这些发明全都是防御性的东西,而非攻
击性武器,从这里就可以看出爱迪生还是厌恶战争的。

大战结束后,爱迪生是唯一获得海军部“特殊勋章”的平民。

但是,由于爱迪生不了解海军传统,海军部有人怀疑他是否能帮助美
国海军打赢这场战争。他在几年以后说:“在战争期间,我作了大约40 项发
明;每一项发明都十分成功,可是他们一项也没采用,都闲置了起来。海军
官员讨厌平民插手他们的工作。这些人开办的似乎是封闭公司。”

一种说法是比较客观正确的,海军部只是想借用爱迪生的威望使公众
相信政府。爱迪生后来也发现了这点,但他没有时间来抱怨,对他来说,某
项发明只是他的生活组成部分,而非最后目的。在他一生中,他对发明只是
“发明”而已,至于发明以后的事,他往往扔到一边不顾。

1918 年11 月,大战结束,爱迪生卸去海军顾问委员会的职务,重返研
究所工作。
这时,爱迪生71 岁,精神矍铄。他自豪地说:“我的祖父、父亲都活
到90 岁以上,我到90 岁,还有20 年,从事于新的发明,有的是时间。”


十 顽强追求

不懈奋斗人们在临终之际,若能把狂热的精神留给子孙,那就留下了
无价之宝。人生太短暂了,事情是这样的多,能不兼程而进吗?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

爱迪生的晚年,仍然像青壮年时期一样,紧张地进行着发明创造活动。
其中一例是就“爱迪生考题”的“发明”。1928 年,他从野草中提炼橡胶成
功。当他80 岁时,仍然不懈努力地工作着,他下定决心:“我能活多久,就
工作多久。”

“爱迪生考题”的发明

在爱迪生晚年,他所具有的个人特征是:说话仍夹杂着年青时代就有
的亲昵与淳朴的地方口音;他所说的警句含义深远,恰到好处,同时也是普
通人所能理解的。他对勤奋工作、节制欲望和朴实无华的称颂,在美国各地
引起了共鸣。战后,他成为美国声名鼎赫的人物。

1918 年1 月24 日,由爱迪生的几位同事创造的“爱迪生先驱会”,就
足以表达了全美对爱迪生深厚的景仰之情。

年迈后,爱迪生利用空闲,常常外出旅行,大半是夏季,作为期两周
的野外露营。这种旅行,常有亨利·福特和博物学权威约翰·布朗博士参加,
有时连哈定(WarrenHarding )总统也会来凑兴。1919 年,3 人一起又在野游
中呆了两个星期。他们穿过斯莫基山脉,来到西弗吉尼亚,又南下北卡罗来
纳州的阿什维尔,然后到谢南多亚河谷,直至马里兰州。1919 年的旅行已
把原来的简单装备发展成3 辆车的车队,其中包括一辆“厨车”,内有大型
汽油炉,特制食品柜和电冰箱。他们把车开到了湖区和山区,在地上睡觉,
在炉火上炊他们的食物,晚上,他们坐在炉火旁,讲故事,谈关于他们的生
活。

1919 年战争结束后,他们还计划进行一次更大的旅行。同时,他们也
希望在旅行中重新发扬第一次出行时的回到丛林去的精神。可事实上,这样
的可能已不复存在。如果说,福特已经闻名于世,那么爱迪生就已成为了神
话人物。有些怪人也许会问:“爱迪生是谁?”其中最典型的一例,就是爱
迪生在一个偏僻的村落遇上一位小姑娘。当爱迪生问她是否认识他时,她回
答说:“你是留声机先生。”

1921 年他们再次出行。不仅夫人们加入了他们的行列,还有儿子、儿
媳。费厄斯通又请来了他的老朋友哈定总统和夫人,让他们也在营地和大家
共度一个夜晚。总统在一个星期天来到,身边带了一个秘书,6 名保安人员,
9 名摄影师,10 名华盛顿记者。在总统的提议下,还邀请了某主教与其夫人。
这样,他们共搭了20 座帐篷,成了一个浩浩荡荡的旅游团。

1924 年,他们最后一次旅行。费厄斯通抱怨道:“活见鬼,这哪是什么
旅行,差不多变成巡回演出的马戏团了。”福特的副官查尔斯·索伦森说:“成
群的记者、成排的摄影师为这4 位名人采撷生物标本的活动写报道、拍镜头。
这种寻求寂静的郊游,简直变成了好莱坞的首场演出。当然,福特喜欢宣传。”

除了花少量时间旅行外,爱迪生仍勤奋地工作着。他已年过七旬,人
们说服他缩减工作量以后,每天仍干16 个小时。他还牢牢地控制着西奥兰


治唱机工业和其他工业。有时,采访者会贸然问到他准备何时退休,爱迪生
的回答有两种方式,其一是“葬礼之前。”其二是:“当医生搬来氧气瓶的时
候。”当有人问他打算如何度过晚年时,他很不高兴地说:“不应该想到这些。
我现在精力还相当充沛,应该继续勤奋工作才对。”

他不但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在晚年,他仍然保持着发明家的精神。
有一次,爱迪生说:“好像最近的学校教育都在造就一定形式的人,没有让
人的智慧有充分的发展。其实只要自己看书就能知道的事,没有必要非由老
师来教不可。倒不如养成青少年自己的思考能力,否则的话,将来要想有什
么大发展是没有什么希望的。”

“我赞成你的看法。”随声附和的是福特。“爱迪生先生,你觉得需要怎
样的教育?”“我的研究所,每年都有许多青年想来就职。我提出种种问题
来考他们,问题中很多都和发明与工业毫无关系。这些应征青年,有的显出
颇不以为然的样子,认为我问出范围之外,那样的青年我就不用。我提出许
多题外问题的目的是想看看这位青年,在精神上是否健全,是否具备在我研
究所工作的性格。”

“的确不错!”

“福特先生,我也常常想,美国今后必将有更大的发展,我们需要培养
优秀的后继人才。美国青年中一定有不少优秀的,但是否有发掘这些优秀青
年的方法呢?如果能发掘这样的优秀青年,我愿提供就读大学的奖学金。”

考试马上付诸实行。审查委员会由亨利·福特、摄影大王乔治·伊士
曼、麻省理工学院院长史特兰特博士、横渡大西洋的飞行冒险家林白、以及
另一位学院院长柏利等5 人组成。

第一次考试,办法是从各州选出一名优秀青年,再加上欧洲地区代表49
人齐集爱迪生的研究所内接受最后考试。

试题总共是57 题,分为四类:第一是物理学,第二是化学,第三是数
学,第四是常识。一至三都由专门学者出题,只有第四类,由于身为社会一
分子,要看他对社会贡献的想法,所以特别采用爱迪生的意见。例如物理学
方面,有如下的试题:“说出噪音与音乐、音响的差别。”“教会里的风琴,
如果没有暖气设备,每遇寒冷天气,音调就会改变,这是为什么?”

考试完毕,试题在全美各大报上发表,大家都想试试自己的能力,所
以一经报告解答,无不深感兴趣。有名的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博士
看过化学试题后说:“这太难了,就连我去考,恐怕都考不及格。”这句话马
上在报上刊登出来,读者们都笑了。

第四类由爱迪生出题,全都是出人意外的问话,最令一般人感到兴趣,
例如:(1)如果你有百万元的遗产,要怎么运用?(2)你愿为下列主题中的那
一项拼命?幸福、快乐、舆论、名誉、金钱、爱情。(3)你临终前回顾自己
一生,以什么来决定自己的一生是成功或失败?(4)你认为什么时候可以说
谎?

的确,像爱迪生提出的这些问题,都可说是人生的切身大事。考试结
果拿到最高分92 分的,竟是一位16 岁少年,另外还有3 位少年及格。爱迪
生拔给这4 位少年,就读4 年大学的奖学金。

爱迪生干工作有一个特点,这就是说干就干,不仅要干,而且要努力
干好。“当我叫手下人做一件事情时,我总是要他立刻就做。固然,能预先
看一下试验的记录再动手是很好的,但事情又得延迟到明天做了;而我是要


现在就决定的。延迟时间对于我很不方便,而且事实上对于整个部份也是不
方便的。。”。“在我的雇员中如果有一个人在规定的时间中只能完成预定工
作的一半,或是比一半多一些时,我便要长期的观察他,一直等我发现出他
的原因来。一般学校中的学生的学业,只须60 分就算及格,我认为这办法
是可耻的。”

爱迪生也为申请在他的公司工作的人拟定考题。考题受到了赞扬,也
招致了谴责。考卷共150 道题,这些考题有一个特点,就是均与工作内容毫
不相干。由于许多问题之间毫无联系,为此爱迪生受到了措辞尖刻的攻击。
《科学美国人》记者对爱迪生进行了连续采访以后,登出长篇文章。爱迪生
的解释是,除了考试,用其他方法录用的经理人员很难称职。

在爱迪生看来,做经理,最重要的素质是记忆力。”但他也认为:“不
是说记忆力好的人必然就是好经理。也许有的人记忆力超群,却不能担当讨
价还价的重任。但是,如果他的记忆力好,那就具备了一个基本条件,其他
条件都在其次。”

1921 年11 月《科学美国人》载文说:“爱迪生认为如果要在工作上试
验一个人是否能干的方法是太浪费了。在过去,由于他的手下人的健忘已使
他损失了5000 元。”

爱迪生的测验内容大都是一般常识。那些涉及到技术数据和化学方程
式的问题,只要读过课本的人,都可以答出。有些题是数学游戏。有些题的
内容是问某文章的作者、某事实的发现人。另一些问题要求作出判断。

通过考试,爱迪生得出了两个结论:其一,人们的教育水平与职业要
求相差甚远。在首次测验的718 名考生中,只有57 人达到了70 分的成绩。
后来又减为40 个,算是“中等”。80 分左右的只有32 个。第二个结论是,
这种考试确有成效。他所雇用的那些成绩好的人以后都成了出色的经理,而
未通过考试雇用的人,都不能胜任经理之职。爱迪生说,他们的成绩是“最
最劣等”(XYz )。因此,就爱迪生本人而言,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