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迪生传-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爱迪生,这项新发明值多少钱。
爱迪生心想5000 美元足矣,即使给3000 也没有怨言,由于他不敢提
出这样庞大的数目,才谨慎地说:
“请经理先生说个价钱吧!”
“你觉得4万元如何?”利弗茨试探地问。
爱迪生在后来的回忆中这样说:“听到这个数目,我几乎要昏厥过去。”
“我担心他会听见我的心跳。我尽量抑制着自己的感情,表示这个价钱是公
平的。”
利弗茨告诉汤姆·爱迪生,要他两天以后来签合同,领取支票。但是,
爱迪生觉得利弗茨是在欺骗他,利弗茨的目的是获得发明,寻求一种不付钱
的方式。他曾听说过关于大商人的这种行径的许多故事。
他回到利弗茨的办公室,签了合同。爱迪生得到了一张4万美元的支
票。他从来没有去过银行,当他去银行兑现金时,先在外面等着,看别人进
到银行时做些什么。他进入银行,把一张支票递给一个银行职员,这个人向
汤姆大声喊叫。汤姆不懂他的话,因为他的耳聋。
他带着支票离开了银行。他认为,他怕上当受骗的种种担心已经得到
证实了。
于是,他回到利弗茨办公室,向一个人谈起此事,问题立即得到解决。
这个人解释说,银行职员只要汤姆在这张支票上签名,证明他的名字是写在
支票上的那个人。这个人带着爱迪生又到了银行,在支票上签了名。这个人
告诉银行职员,汤姆是真正的汤姆·爱迪生。然后,银行职员付给了汤姆4
万美元。
但付款员故意捡了许多小额钞票给他,汤姆塞在周身的衣袋里,弄得
臃肿不堪。在乘船回到纽瓦克后,他彻夜不眠,坐守在他的财富旁边。早晨,
他请教了经理,把钱存入银行,方才安心的回纽约。
休伦居民听到这消息后,都兴奋地纷纷议论着。有一个叫加斯勒(ConradC.Gasler )的说道:“4 万元钱在我们休伦人看来要抵到4000 万元。那些
早时和阿尔同学的孩子都觉得他是世上最伟大的人了。
“爱迪生得到了这笔巨款,但他已经成为受‘西方联合公司’控制的一
个发明家,因为,在公司对于他的贡献付给丰厚的酬金以资鼓励时,公司就
占有了他的发明的全部权利。
不过,他这个成功者当时还只24 岁,因此,尽管他只能专为一家公司
制造证券报价机,就他本人来说,他是自己的主人”。
在爱迪生漫长的一生中,他曾反复强调,自己赚钱的主要目的,就在
于筹措资金进行深入的试验,使自己的发明成果得以在市场上出售。的确,
他的第一笔4万美元就用在了这方面。
1870 年,爱迪生用这笔钱在新泽西州纽瓦克市的沃德街10 号与12 号
建了一座工厂,专门制造各种电气机械。他的最大的订户是利弗茨,订了1200
台“爱迪生式万能印刷机”。其他公司也相继送来订单。开头只有职工18 人,
可是每个月都因工作需要,增加人员而且忙得需要两班日夜开工。上班时他
要亲自巡视,所以每天睡眠时间很少,一般不到4 小时。他的工厂工作效率
很高,每天能造交易所行情电报传送机45 台。
随着纽瓦克工厂的建立,爱迪生真正成了美国东部世界巨大工业的组
织者。他不但足智多谋,深谙金融银行业务,而且锻炼出了知人用人的心计。
对于公司的会计工作,他持有一种傲岸、不屑一顾的漠然态度。他曾经说:
“我只管管工资帐,浏览一下报表,一般是签字照付。第一次报来的帐单,
是一份抗议,我只得迅速处理,提高了工钱。”随着经营范围的扩展,他将
这项工作交给了一位把他的事业管理得井井有条的商业经理。
汤姆干工作有一种不平常的思想。他干工作没有时间概念。他的工人
和他一样,对工作抱有极大兴趣。无论是他还是工人们,都不知道什么时候
该下班。他们没有一个人是“为了”爱迪生而干活的,而是和他来“一起”
干活。爱迪生干的事,没有一件不属于工作上的。他和工人像亲兄弟一般,
融洽的友谊使得工人们参与了他的每一项重大发明。对他们来说,世界上没
有什么比他们的工作更愉快。
爱迪生的工厂不断扩大。职工最初只有18 人,不久,由于订货增多,
职工人数增加到150 多人了。爱迪生招来另外一个人,此人叫威廉·昂格
(William Unger ),是该公司的合伙人。他们雇人干活,为西方联合公司提
供爱迪生所发明的东西。他的工人有许多人跟他多年,他们营造电动的钟表
或其他机器,如英国工程师查尔斯·巴切勒(CharlesBatchelor )、瑞士钟
表匠约翰·克罗西(John Kruesi )、德国技师西格蒙伯格曼(Bergman ),以
及无所不通的约翰·奥特(John Autte )等。他们所得工资不高,因此希望
多干工作。
当爱迪生完成某项重要工作时,他就给工人们增加工资,所以优秀工
人都想到爱迪生工厂工作,而且工作很努力。当他们完成一项难度大的工作
后,爱迪生给工人们在实验室开宴会,或者关闭车间,带全体工人出外钓鱼。
爱迪生经营有方,使得工人们对爱迪生简直到了顶礼膜拜的地步。他
们相信,爱迪生的脑袋本身就是一台精巧的发明机器,只要人们预见到将会
发生什么问题,爱迪生总能及时加以排除。“据熟悉爱迪生的工人们说,爱
迪生的办公桌通常放在车间的墙角。每当他完成一项发明时总要立即站起
来,开始跳一种类似于非洲大陆上班图人跳的那种原始舞,借以表达他完成
发明的喜悦心情,而且,嘴里还不停地咒骂,埋怨为什么这么简单的解决办
法当初怎么没想到等等。这已经成了一种标志、信号,工人们一看到爱迪生
跳舞便会围过来,接受这位老板的明确指示,先是绘图,接下来是制造”。
这个时候,爱迪生在工厂拼命干活。有一次,爱迪生接了差不多3万元的通
信机的订单。但是机器有毛病,不工作。爱迪生把全体职工召集在一起。他
说:“不把这宗货品完成,谁也不能出去一步。”
他们连续工作60小时,爱迪生和职工们几乎都没有睡觉,一直啃着
面包在工作。工人们的妻子站在车间外面哭叫,她们中的一些人通过窗户把
食品袋推进去。
爱迪生没有改变他的主意;直到机器完全修好,完成这批订货,门才
打开。但是没有一个工人对爱迪生有怨气,虽然等候在大楼外面的妻子们的
心情不一定如此。
机械完成之后,爱迪生对大家说:“回去好好睡一觉,睡醒后如果觉得
在这儿工作不好,那么不必回来。”可是,还不到24小时,全部职工又回
到工厂来了。职工们看到爱迪生对机械的优秀才能和本身率先做职工们两、
三倍的工作,打心底里佩服他。
爱迪生这时24岁,和童年时代一样,头发蓬乱,大大的头,一对蓝
色的眼睛。虽然他的许多工人年龄比他大,但他们都叫他“老人”。
他在纽瓦克呆了5年。这5年对爱迪生来说是辉煌的5年。他将厂房
的一部分用作实验室,有时他独自一人在实验室里做实验、搞发明。
他是一个著名的发明家。因此,许多发明家专程来纽瓦克拜访他。他
除了花很多时间应酬、接待这些发明家以外,还花许多时间寻找其他人的新
机器上的毛病,他的脑海里充满了发明。
爱迪生能够以自己的努力而发明出各种东西,得益于他的母亲。对于
母亲的伟大,爱迪生有说不出的感恩之情。一天,爱迪生收到家信,获悉母
亲病危,便立刻赶回家去。好不容易赶着见到了母亲,母亲的头发已经全白,
因病而消瘦的母亲,无力地睁开眼睛,对爱迪生说:“是阿尔吗?”“妈妈,
你一定要好起来,我的工作才开始呢!”他握住母亲的双手。
母亲低声叹息着说:“阿尔,我不行了!我会在天上看着你工作的。”
爱迪生泪如雨下,泣不成声。对爱迪生来说,母亲比谁都重要,可是,
现在这位他最敬爱的母亲即将离开人世了!“阿尔,不要哭,你还年轻,以
后也许会碰到更多痛苦或不愉快的事,可是你不能气馁,要有勇气,面对希
望。”母亲好像教导小孩子似的,慈祥地鼓励他。
1871 年4 月9 日,爱迪生的母亲与世长辞了,享年61 岁。
爱迪生将母亲埋在湖畔的小山上。他跪在母亲墓前大哭了一场,才踽
踽地回到了纽瓦克。
他觉得,只有努力加倍工作,才是对母亲的最好的纪念。他暗自下定
决心,不论白天、黑夜,管它春秋、冬夏,前进的脚步决不能有一刻停留,
拦路虎再多,困难再大,也要昂首挺胸迎上去!
因慈母去世而处在悲哀中的爱迪生,并不知道不久会有新的幸福来临。
一天,他中午吃饭时间从研究室出来,突然下起了暴雨,爱迪生拿着
雨伞下楼,看见门口两个年轻女孩在避雨。“伞借给你们好不好?”爱迪生
爽快的这么说。这两位小姐,最初有点害羞,不敢答腔,最后说:“那么,
谢谢了。”原来这是两姐妹,姐姐叫玛丽·斯蒂尔韦尔(Mary Stillewll ),
年龄16 岁,妹妹叫爱丽丝(Alice )。
关于他们是如何相识的,人们说法不一。而这种“其说不一”,也正是
爱迪生私生活在流传中的一个特点。不管怎么讲,玛丽·斯蒂尔韦尔1871
年夏确实是在纽瓦克工厂做事的。玛丽的头脑不错,关于研究发明,也能了
解一些,她最大的长处是勤奋。
爱迪生为了研究,不只是美国出版的,还从伦敦、巴黎等处买来许多
化学书籍,把研究室堆得满满的。
他每天都要查阅那些书籍,重要的地方还画上红线。玛丽的工作则是
将那些画过红线的部分抄下来,照顺序整理好。玛丽十分佩服爱迪生,他看
书时就在书房吃饭,晚上睡在椅子上,醒来又再看书。做起实验来,那怕是
100 次、200 次,不断反复地做,绝不灰心。
爱迪生也喜欢玛丽的勤快。由于这两个人对工作、家庭和在思想上都
有共同的见解,这样,他们不知不觉互相爱恋着。爱迪生不顾新娘父母让他
们推迟一年再成婚的要求,1871 年圣诞节便与这位浅色头发的姑娘结成了
伴侣。他把她安排到自己在纽瓦克购下的新居,不久又携她去尼亚加拉瀑布
度密月。尽管对爱迪生的这一段情况,有种种传闻,但有一点却得到了确认:
在结婚那天,爱迪生仍在他的试验室里工作。他们于1871 年12 月25 日下
午举行婚礼。
爱迪生的母亲已经去世,汤姆家没有人来参加他的婚礼。仪式一结束,
在宾客正要闹洞房的时候,爱迪生羞怯地把脸贴近新娘,咬着耳朵悄声地央
求说:“亲爱的,我有点急事到工厂里去一趟,一会儿就回来陪你吃晚饭。
好吗?”
玛丽点点头,同意了。她想,在这种时刻,他是不会耽搁太久的。可
没想到,爱迪生一去就像断了线的风筝,飘飘摇摇,渺无踪影。前来贺喜的
人还以为爱迪生怕闹新房躲起来了呢,就各自散了,新房只有新娘一人。事
后,有人责备爱迪生,圣诞节之夜,又是新婚之夜,却让新娘一个人孤独地
守在新房里,多不好啊!
原来,就在婚礼之中,爱迪生的脑海里突然浮现出一个解决自动电报
机的方案,这是他近来冥思苦想,但一直未能解决的问题。“人逢喜事精神
爽。”他急于要去做试验,也就顾不得陪新娘和客人了。
爱迪生一进试验室,脱下礼服,立刻全神贯注地干了起来。时间一分
一秒地过去了,他像着了迷一样。夜幕降临了,他习惯地点上灯继续干。
汤姆的朋友、他的工人约瑟夫默里(JosephMurray )来到试验室,看见
爱迪生正在聚精会神地做实验,就大声喊到:“好啊,先生,到处找你,原
来你躲在这里,都快把新娘急坏了!”
“现在是什么时间?”爱迪生问道。
“已经是晚上12 点啦!”默里回答。
“我必须回家,”汤姆说道,“今天是我结婚的日了。”毋庸置疑,爱迪生
与妻子是真诚相爱的。他对妻子的爱日益弥笃。但是他并未因此而放松自己
的事业。尽管家庭生活和养育后代对他是有吸引力的,可爱迪生却从未陷在
里边。相反,家庭的建立结束了他事事都得自己动手的困难局面,使他得以
将全部精力集中于发明工作。
在纽瓦克,他最先着手的项目,就是自动发报机。近代电报是用电传
递信息的装置。
1790 年法国的佳普(Jarp1763— 1805 年)发明研制出一种视力信号机。
有线电报的发展走过了静电电报、电化学电报和电磁电报三个阶段。一位匿
名者在1753 年发明静电电报,1804 年西班牙工程师沙尔伐以伏打电池作电
源发明了第一部电化学电报。1833 年德国科学家高斯(C.F.Gauss 1777 年
—1855 年)和韦伯(w 。E.Weber 1804— 1891 年)研制成电磁式电报机。实
用电磁电报的发明主要应归功于英国的科克(w .F.Kooke 1806— 1879 年)、
惠斯通(C.Wheastone 1802— 1875 年)和美国的莫尔斯。1836 年科克制成了
电磁电报机,并在1837 年申请了第一个电报专利。伦敦皇家学院自然哲学
教授惠斯通是科克的合作者。莫尔斯(Samuel F.B.Morse )是19 世纪美国
的第一流画家。1835 年他研制成电磁电报机的样机,又根据电流通、断时
出现电火花和没有电火花两种信号,于1838 年发明了用点、线组成的“奥
尔斯电码”。1844 年在美国政府资助下,建成了从华盛顿到巴尔的摩全长40
英里的电报线。从19 世纪中叶起,掀起了一股铺设海底电报电缆的热潮。
1850 年铺设成英法海峡间海底电报电缆。到1902 年电缆已穿过太平洋,
把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连接了起来。
爱迪生应纽约自动电报公司的邀请,改进了英国人利特尔制造的凿孔
机、收报机、发报机、收报纸条的药制法等,他排除了长途电报的障碍,使
纽约到费城每分钟通电报1000 字,纽约到华盛顿间每分钟通电报3500 字。
从1872 至1875 年,爱迪生先后发明了二重、四重电报机。
莫尔斯虽然是电报的发明者,可是西方联合公司说:“如果不是因为爱
迪生的二重电报法和四重电报法所得的成功——给了爱迪生最初的荣誉——
则现在电线联结上崇宏的发达恐怕是不可能的事。”
爱迪生正在研究的自动发报机,是在20 多年前由亚历山大贝恩设计制
造的。爱迪生是要根据某种原理对这种机器进行技术改造以去除某体障碍。
在贝恩之前,最快的发报速度只达每分钟50 个单词。贝恩的机器装置,可
以以每分钟400 个单词的速度发出。1850 至1870 年间,人们对贝恩系统做
过多次的改造。但是,这种自动发报机仍存在一种致命的缺点。在长线路里,
人们发现不同的信号经常混在一起。爱迪生初次遇到的是乔治D 利特尔
(GeorgeLittle )的改进型机器。这台机器被一些商人用来创办了自动电报
公司。利特尔的装置能够运转,但效果极差。1871 年初春,爱德华特H 约
翰逊(Eadweard Johnson )带着这种机器,代表该公司求教于爱迪生,问他
是否能将这台机器进行改进,爱迪生提出要收款4 万美元。
双方谈妥以后,爱迪生开始工作。经过逐步的观察、分析,他改进了
机器的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