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荣伟玲文集 >

第2章

荣伟玲文集-第2章

小说: 荣伟玲文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一定要想,为什么你没能制造一种氛围,允许她以好的方式示现?为什么你制造了这样一种紧张,逼迫她用最坏的方式来对待你?

 

    调整你自己,直到她变好。

    跟自己说,我打开窗户,鸟瞰美景,允许他以好的方式示现。

 

    开放心胸,以温柔的气氛,和欣赏的眼神,允许他以好的方式示现。

 

                                                     2009…7…13



小小人生作者:网络 | 来源:网络转摘 | 时间:2009…08…05 | 当潺潺的音乐从你心上流过,从床上起来吧,迎接这新的生命! 
    我们每天都在死,每天都在生,晚上睡觉的时候我们死,做梦是中阴身;而黎明就是新的觉醒。

    不要上闹钟,晚上入睡前给自己催眠,“我明天早上六点醒来。”只要你虔诚地植入这一概念,就会在那个时刻突然把自己唤醒。

    打开所有的窗户让空气流通,站在露台上吹吹大自然的冷风。如果住在小区里,你可以到楼下的院子里走一走。

    是的,还带着一点睡意,也不需要化妆,就这样朦胧地吹吹冷风,看看天上的朝霞。

    不要告诉我没时间,你可以每天早起半个小时。而这半个小时,只要在减少上网、闲聊或看电视上的时间就可以换回来了。

    上网、看电视和聊明星的私生活,这些对你的快乐没有帮助,短暂的刺激以后,就是更大的空虚。

    “五色令人目盲,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

    还是看看蓝天吧!在清晨时分,浅金色的雾蔼从建筑物的背后照出来,淡淡的流云缓缓地移动。这是大自然的节奏,这是生命的节奏。

    你要赶着到哪里去呢?除却死亡,我们没有别的终点。

    你要赶着到哪里去呢?

 

    傍晚下班回来,再看看落霞的美丽。喝一点冰镇饮料,在人群中,在星巴克,或是在家里的落地窗前,抬起头来,看看余晖如何在空气中散开,涂抹成一幅壮丽的油画。

    你已经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不要再想,也没什么好想。

    我们在工作中已竭尽了全力,我们知道工作与生活的界限。

    把自己搅到秃顶失眠,究竟是为了什么呢?你是缺吃的还是少喝的?

    不必去买一辆车,那不是又增加了更多念头?车要停在哪里?停车费单次多少,包月又多少?是不是又该保养了?我既然有车,聚会里是不是就应该去接送朋友?

    多少麻烦事!

 

    还不如悠闲地走在路上,一边欣赏一排的小店。挂出来的衣服,招摇嬉笑的老板娘,玩耍的孩子,惶惑迷路的狗,还有美丽的紫荆花树……

 

    下雨时分我走在街头,闻到一阵阵幽香,才发觉路旁的米兰开了。

    我撑着伞楞在那里良久,呆看飘香的雨丝,禁不住想呐喊——我爱东莞!

    内心不胜感激。本来可以敷衍地种植一些常见好养的植物,东莞人却费了心,养了好些精彩的品种。

    旁边一人抱怨说,下雨了,真无聊!

    又楞了半天,才发现她与芬芳开花的世界相互不存在。

 

    昨日之我,非今日之我;今日之我,明日永不再来。天天死,天天生;天天产生,又天天消逝。有什么是我们可以抓住的呢?

    我有过很多希望,可百分之九十都没有实现,或实现了却不是预期的样子;我也有过很多恐惧,但百分之九十都没有发生,或发生了而不象料想中那么可怕。

    那我们为什么要希望或恐惧呢?

 

    静静地呆在一支优美的乐曲中,已足够抚慰当下的生命。

 

    平凡的人,过小小的生活;小小的生活,属于幸福的人。

 

                                                        2008…6…28


殊无欢乐的江湖作者:网络 | 来源:网络转摘 | 时间:2009…08…05 |  〈江湖外史〉说,〈连城决〉是金庸武侠里的异数,因为它“殊无欢乐”。 
    为着这个“殊无欢乐”,我重看了一遍〈连城决〉。看到中间,已感沉郁,便放下不看了。觉察到自己已经超越了“受虐倾向”,不似从前般爱看沉重的故事。

    自06年以来,我时常重温〈江湖外史〉。一种豪情侠义,矫矫不群之意,充斥在字里行间,那种绝对高蹈的人性审美观,那种精练而毫不造作的文字,诗与文都到了高处不胜寒的境地。

    一个人,写出了这样一本书,他的一生没有白活。

    我当感谢王怜花,因为他的这本书,我认识了一位好朋友,一位现实生活中的侠客。他如此吻合〈江湖外史〉里的江湖价值观,简直是一部活的〈江湖外史〉——这当然又是另外一个故事。

 

    接着说〈连城决〉。看到三分之二处我起来伸了个懒腰。

    狄云重新回到“人间”,看到以前的“高手”,他的几个师叔们以后,才对自己的武功有了信心。

    金庸把这一段写得很真切,狄云不是直接感觉到自己武功高了,而是奇怪地发现“高手”们的武功怎么如此之差?慢慢才回过神来,原来是自己的功夫大为精进了,他凭着深厚的内力,觉察到逼近的敌人,“喘气声如此粗重”,昔日的“高手”们却浑然不知。

    事实上,他在雪谷中同时修炼的正邪两派功夫(正的是“神照功”,邪的是“血刀密法”),精通其中一样即可独步江湖。

    我松了口气,什么叫“殊无欢乐”?他练好了武功,可以回来报仇,也可以洗清自己的冤屈——这就叫快意恩仇嘛。

 

    我决定趁兴把结局看完。

    狄云回到“人间”,见到了当年的小师妹,历尽艰险,彼此终获谅解。然师妹却为奸诈狠心的丈夫舍命而死,只留下孤苦的女儿“空心菜”(意为没有心眼的纯真)。

    狄云发现,自己敬爱的师父是个卑鄙小人,一直都在欺骗自己;恩兄丁典的尸体则一路被人砍杀,直到血肉模糊,最终只能烧成灰带回。打开凌小姐的坟墓为二人合葬,却发现她为父亲活埋,死时高伸双手。

    “人心之恶,竟至于斯。”王怜花沉稳简单地总结,却有一种咬牙切齿之意。

 

    最后,狄云厌倦这样一个“人间”,回到雪谷,那里有同样历尽人心险恶的水笙在等待着他。

    (二十年前,一位邻家少年就已说过:“江湖险恶。人心比江湖更险恶。”)

 

    金庸是怀着对老长工“驼背”的一腔冤屈,所发生的共鸣,写下的这部小说(见后记)。以身边真事来构思小说情节,对金庸来说也只这一次,怪不得王怜花说,这是金庸小说的“异数”。

    “殊无欢乐”的江湖,只因为连城决中的宝藏,只因为人心的贪婪与虚荣,只因为这个无爱的江湖。

    父子之间无爱,兄弟之间无爱,夫妻之间也无爱。

    只有占有的欲望,只有竞争和比较,只有“成则为王”的人生观。

    殊无欢乐。

 

    内心越是匮乏的人,于外在世界需求越多。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能不改其乐的人,内心该有多么强大!

    “走过大地,不留痕迹!”这是王怜花对于人生最高境界的描述。能懂得这番话的人,又有几多?

 

    索甲仁波切在《西藏生死书》中,用大段大段的篇幅,多次提到他的各位著名上师,比如蒋扬钦哲和顶果钦哲,这些在西藏佛教界影响甚大的人物。然而,他或者不知道,在他的书中,出现的真正高手,却不是这些人。

    在讲到虹化身的时候,索甲举了一个例子,用几行字写了一个以在石头上刻经文为生的西藏人。他曾在年轻时到森林里跟随一位隐修僧,修行几年后回到“人间”,即老老实实刻起铭文来。不见他打坐,也从来不讲佛法。当他老病了以后,他显得比平时更为喜悦。人们看到他常常坐在山顶仰望广阔的蓝天,默默坐上好几个小时。人们提醒他,死的时候要记住年轻时曾听闻的佛法。他淡淡地回答:

    “没有什么好记的,没有什么佛法,一切都是虚空。”

    对于自己的死亡,他只有一个要求,八天内不要动他的遗体。七八天后,他的尸体化虹,只留下头发和指甲。

    蒋扬钦哲看过头发指甲后,认证为虹化身。

 

    这是一个深深震撼我的例子。

    “走过大地,不留痕迹。”

    索甲在举这个例子时,甚至不知道他的名字。

    “没什么好记的,没有什么佛法,一切都是虚空。”

    任何一个知晓金刚经的人,都应该明白,他说的这句貌似无知的话,就是佛陀灭度前最后的偈语——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这是佛陀开悟后继续修行了三十年,才逐渐成熟的,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没什么好记的,没有什么佛法,一切都是虚空。”那位不知姓名的得道者如是说。

    “走过大地,不留痕迹!”王怜花如此推崇。

    而我等俗人,终究脱不了这滚滚红尘,只惹一身尘埃!

 

    生命的快乐与不幸,究竟如何评定?世人羡慕的,自然是电视上那些富豪名人,而那些富豪名人,却多有抑郁焦虑直至跳搂者。世人眼中之“大师”,自然是那些著书立说,口若悬河者,而这些“大师”却多受失眠脱发,未老先衰之苦。

    而那位不知名的刻经人,却证悟了人生的大幸福与大解脱——而这,又与世人之毁誉何尤?

 

                                                     2008…5…9


爱是唯一的治疗要素作者:网络 | 来源:网络转摘 | 时间:2009…07…12 | 今天东莞班吃散伙饭,很热闹。有学员买了整箱新书来赠送给其他学员,大家吃了素,又玩游戏,浓浓爱之意。 
    这使我感到很安慰。

    他们学到东西没有另说,光是看到他们每个星期五晚上,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这样的热情与追求已经值得感动。何况还有彼此之间的爱护和支持。

    上星期的最后一次讲课中,学员们分享感受,我吃惊地发现,东莞班的学员竟领会了很难领会的佛学思想。这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

    他们做到了。这并不容易,但是他们做到了。

    反省,深思,相互包容与支持。

    不容易啊!

    相较而言,广州班的心理分析味浓了些,而深圳班则过于随便。

 

    爱是唯一的治疗要素。

    今天晚上,我深深思索着这一真理,下决心要把分析的暴力,从我的讲课中清除干净。

 

    各地的学员们,都教会了我很多啊!

 

                                                        2009…5…29
我心即佛作者:网络 | 来源:网络转摘 | 时间:2009…07…12 |  今天剪了头发。我叫师傅帮我剪成“男人的短发”,而师傅还是只肯为我剪“女人的短发”,或是介于两者之间的短发。 
    当我坦坦荡荡在小树林的青石板上躺下来,睡个午觉的时候,心灵翱翔于身体以外,完全不介意他人的眼光,朦胧中想到“放浪于形骸之外”这样豪迈的句子。

    真睡着了吗?当然!

    在小树林禁语禅修的两天,我实在处在一个相当的境界。那是无法言说的。

 

    人,其实可以在任何地方躺下来,都比家里的那张床更安适美好。

    头上是兰色天空、绿色树梢,微风吹拂、鸟儿鸣叫。

    随便找个地方,就这样躺下来,到处是床,随地是家。流浪汉的生活是美好的,每个人都应该短期出家,托钵流浪一段时间,体验生活的真义和学习放下。

 

    我突然觉得,长发是个累赘,完全没有必要。我已经很少照镜子,有时候甚至不照。

    放浪于形骸之外,游心于宇宙之间,真正的自由,是从概念化的生活中解放出来。

 

    今天看《六祖坛经》,心下明白了不少。不明白的地方,就扔了,不去在意它怎么样。

    我不需要再听什么开示。实修是唯一方法。

 

    不二法门,心里面去求。我就是佛,在觉悟的一刹那。

 

                                          2009…4…24


这个世界是美好的作者:网络 | 来源:网络转摘 | 时间:2009…07…12 | 今天早上,我终于在六点半起来了——在闹钟的提醒下。 
    最近的烦恼障碍,睡眠障是一个很大的原因。我每天晚上睡九个小时,还要午睡。整个人处在一种比较昏沉的状态中。早上从梦中醒来以后,还会有很多和梦境有关的杂念——我的梦境,早就不是清明的了。

    今天早上我按时起来,并且马上打坐,观光禅修。杂念立刻飞快消散。

    我意识到,我远离光禅修已经很久了。

    在河畔广场居住期间,是我的光禅修做得最好,也是我情绪最稳定,最有幸福感的时期。

    搬家到稻花村以后,不知为什么,我竟再也没有使用光禅修这样一种,曾经非常管用的修炼方法。

    晚上把窗户关好(杂音让我睡眠质量不太好),减少睡眠时间按时起床,以及大量做光禅修。

    三件事情的改变一定能让状态再次好起来。

 

    心理学是无法理解光禅修的作用的。

    为什么佛学会说,一个大家都讨厌的人,是空性的呢?他并不具备讨厌这样一种性质呢?

 

    如果你真的理解了,一个讨厌的人并不是讨厌的,他只是空性的话,你才能理解金刚经里说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

 

    我理解了吗?

    当然!

 

    但是,在讲授心理学的过程中(这也是一个学员和我相互认同的过程),我变得有些乱了。我几乎要向学员们认同,几乎要认为,一个有问题的人,就是真的有问题了。

    这当然也是心理学的视角。

 

    这个视角是不对的,它破了光禅修。

 

    如果不能明白这个道理,你就无法很好地使用光禅修。因为光禅修是跟这个道理(空性——无相)密切相连的。

 

     在以往的讲课中,我也没有把这个道理说清楚。

 

    因为我处在光禅修阶段(即08年讲佛道哲学阶段),我无法认同学员“他相实有”的观念。我深知这是不对的,虽然我讲不出为什么这不对。

 

    而09年讲心理学阶段,我又太过向学员认同,以至于于还没自觉到,就已经停止了光禅修,当然更不能给学员讲清楚“他相非实有”的道理了。

    甚至我自己都差点没认为“他相即实有”了。

    幸亏深圳班的一个女学员反对了我的分析,我才意识到,自己差点没回到过去的老路上去。

    我得感谢她啊!

 

    那一个星期我很痛苦。在学员反对了我的分析以后(她是私下里跟我说的)。我不是因为她反对了我的分析而感到痛苦,我是为我居然又走上了老路而感到痛苦。

    精神分析这样一种思维方式,对我的影响如此之深,我没能把它完全褪下来。

    而我愿意花好几年的时间,把这种思维方式完全地褪下来。

    讲心理学课的过程,是我的修行明显退转的过程——同时烦恼大量增加。

 

    我以后不会再讲心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