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趣读史记 >

第2章

趣读史记-第2章

小说: 趣读史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镏值穆笞雍托∶住P∶祝堑模袢盏氖籽羯缴媳橹值男∶祝侨昵安摹⑹迤氩皇车闹芩冢≌驹谏蕉ィ偶唇盗俚哪荷路鹑匀荒芴赊钡脑垢杌乖谑籽羯缴匣氐醋牛氐醋牛残碛牢尴囊惶臁�
  【个性点评】
  伯夷、叔齐最后被一把周粟逼死,也许有人以为不值。遇到这种情况,你看孔子的态度多么潇洒:“道不行,乘槎浮于海。”干吗非要食你的周粟?我出国去!向东向西都能通往大海,伯夷、叔齐却只会钻山,这不是典型的小农思维模式吗?
  其实,伯夷、叔齐的意义在于,我偏不出国,我偏不食周粟,我就用这样一种自虐的方式表达自己信念的坚定,表达自己信仰的执著。
  无他,我就是要让你难堪,看你怎么着!

  曹参:你醉酒是量小,我醉酒是境界

  在汉朝开国诸将之中,曹参的军功也相当了得。自从他跟随高祖刘邦起兵以来,走南闯北,戎马倥偬,枪林弹雨,出生入死,重要的战役都可以看见他的身影,立下了“凡下二国,县一百二十二;得王二人,相三人,将军六人……”的赫赫战功,为西汉政权的建立做出了重大贡献。尽管如此,论口才、谋略、指挥和管理,曹参的水平在开国诸将中仍然排不了第一,曹参能排名第一的,是他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状态,甚至包括他的醉酒。
  曹参和刘邦、萧何都是同乡,并且都是老相识。他们的亲密友谊始于秦朝。那时候曹参是沛县的狱掾,萧何则是主吏。从刘邦开始起事时起,曹参就铁了心跟随他做事。
  后来项羽自刎乌江,天下平定,刘邦高高兴兴做皇帝,封长子刘肥做了齐王,任命曹参做了齐国相国。高祖六年,分封列侯的爵位,朝廷与诸侯剖符为凭,使被分封者的爵位世代相传而不断绝。曹参得到了平阳的一万零六百三十户食邑,被封为平阳侯。
  惠帝二年(前193年),萧何去世。曹参听到这个消息,就告诉他的门客赶快整理行装,说:“我将要入朝当相国去了。”过了不久,朝廷派来的人果然来召曹参。尽管当年曹参和萧何私交很深,但两人各自做了将军、相国之后,就有了很深的隔阂。然而,萧何一生最大的特长就是善于识人,从来没有看走过眼。等萧何奄奄一息之时,他还是凭借自己的回光返照作出了正确的判断,那就是极力向汉惠帝推荐曹参接替自己做相国。据记载,萧何向孝惠皇帝刘盈推荐的贤臣只有曹参。曹参接替萧何做了汉朝的相国,做事情没有任何变更,一概遵循萧何制定的法度。
  曹参这人很好玩,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从各郡和诸侯国中挑选人才。曹参选人和别人不同,他的眼睛只盯着那些不善文辞的厚道人,而对那些文采斐然,喜欢煽情的官员则见一个炒一个。他自己公开声称,特别腻味那些对于文字的细枝末节过分雕琢的官吏,认为那些人的目的在于追逐名声。反正自己是相国,驱逐几个下级官吏根本不用请示皇帝。等那些人都被赶走了,曹参自己就开始整天痛饮美酒。他是相国,俸禄本来就高,加上又有公务接待费,曹参知道,任凭怎样喝都不会喝到财政赤字。
  但是那些奉公守法的官吏和宾客们却受不了,见曹参从来不理政事,他们纷纷劝诫。可是这些人一到,曹参就立即拿美酒给他们喝,过了一会儿,有的人想说些什么,曹参又让他们喝酒,直到喝醉后离去,始终没能够开口劝谏。日子久了,大家就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
  汉朝时候,普通的官吏一般都要住在官衙里,曹参的后园就紧紧靠着官吏的宿舍,官吏也学着曹参的样子每天饮酒歌唱,猜拳行令之声此起彼伏,弄得一些老老实实做官的人心里烦躁不安。曹参的随从官员们很厌恶这件事,但对此也无可奈何,于是就请曹参到后园中游玩,一起听到了那些官吏们醉酒高歌、狂呼乱叫的声音,随从官员们希望相国把他们召来加以制止。谁知曹参为现场热烈的气氛所感染,情不自禁,反而叫人取来美酒,陈设座席,和下属一起痛饮起来,喝到高兴处,也高歌呼叫,与那些官吏们彼此应和。
  因为每天喝得舒服,喝得愉快,喝得爽,大家都成了酒肉朋友,完全忘记了上下级之分,因此,曹参见手下人犯了错误,总是有意包庇,到处是表扬和自我表扬之声,整个相府一团无原则的和气。
  这样昏天黑地地喝,最终把一个人给喝毛了,此人越想心里越不好受,慢慢就有一种深深的感伤笼罩全身。此人就是汉惠帝。
  汉惠帝越想问题越复杂,自己的相国为什么懒于政事呢?为什么天天呼酒买醉呢?他一定在逃避什么,一定在发泄什么。所有的疑问指向一个答案,那就是作为开国老臣,相国曹参发自内心地蔑视自己。
  既然如此,惠帝便想了一个解决的办法,让曹参的儿子中大夫曹窋旁敲侧击地探探曹参的口风。
  曹窋假日休息时回家,闲暇时陪着父亲,把惠帝的意思变成自己的话规劝曹参。曹参听了大怒,立马打了曹窋二百板子,说:“快点儿进宫侍奉皇上去,国家大事不是你应该说的。”上朝的时候,惠帝责备曹参说:“为什么要惩治曹窋?上次是我让他规劝您的。”曹参脱帽谢罪说:“请陛下自己仔细考虑一下,在圣明英武上您和高帝谁强?”惠帝说:“我怎么敢跟先帝相比呢!”曹参说:“陛下看我和萧何谁更贤能?”惠帝说:“您的才能好像也不如萧何。”曹参说:“对啊,陛下说的这番话很对。高帝与萧何平定了天下,法令已经明确,如今陛下垂衣拱手,我等谨守各自的职责,遵循原有的法度而不随意更改,不就行了吗?”惠帝说:“那好,您继续享受美酒去吧,什么时候不够了就通知我一声,国库里美酒多得很呢。”
  【个性点评】
  曹参是中国历史上最舒服的相国,没有改革的压力,没有就业的压力,更没有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的压力,惟一的压力来自于自己的胃。
  醉酒可以成为一种品质,醉酒可以成为一种时尚,醉酒可以成为一种为官施政的方式,这样的时代,应该算是大时代。两千年后,我似乎仍然可以嗅到曹参后花园里扑鼻的酒香,似乎仍然可以看到那质朴纯粹的狂欢。这是一种看得见未来的狂欢,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狂欢,有这样的狂欢在,汉朝就足以笑傲即将到来的唐宋元明清。
  在这人生得意须尽欢的狂放之下,所谓的“萧规曹随”倒有点相形见绌了。

  陈平:富婆是硬道理

  陈平是刘邦手下的重要人物之一,为刘邦平定天下作出了无可替代的卓越贡献。陈平是作为智囊出现的:在楚汉对峙时期,他根据项羽为人猜忌的弱点,施用反间计,离间了项王君臣,削弱了楚军的力量,解了荥阳之围;韩信自立为齐王后,刘邦怒不可遏,陈平从刘邦的根本利益出发,暗示刘邦封立韩信;在有人上告韩信谋反时,陈平为刘邦设伪游云梦之计,使韩信束手就擒;刘邦被匈奴围困于平城的危急时刻,陈平设计使刘邦安然脱险;在平定陈豨和黥布叛乱的过程中,陈平六出奇计,每次都因此增加封邑;吕后去世后,他与绛侯周勃合谋,计诛吕氏宗族,拥立孝文皇帝,避免了分裂。
  当然,陈平的智谋可以帮刘邦夺取天下,他同样可以用自己的计谋保全自身:当刘邦因一时愤怒,命令陈平斩杀樊哙时,陈平为不给自己增添不必要的麻烦,只是囚禁了樊哙;陈平通过种种手段,获得了吕后的充分信任,使得外人无法在吕后面前危害自己;吕后欲立诸吕为王时,陈平韬光养晦,表面表示完全赞同……
  因此,陈平是一个奇人,小处可以自保,大处可以安国,然而这一切的辉煌都和他早年的婚姻有关。
  陈平年轻时有四个特点闻名于十里八乡,四个特点中有两个是缺点:一是陈平家庭困难,二是陈平好逸恶劳。两个是优点:一是陈平的美貌天下无双;二是陈平酷爱读书。
  这四点结合在一起,就导致了严重的后果,使得陈平类似于一个社会的多余人。到他该恋爱结婚之时,这个问题显得更为严重:富有的人家没有谁肯把女儿嫁给他,娶穷人家的媳妇陈平又感到羞耻。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高不成低不就”。空有英俊相貌的陈平成了个老大难。
  时光飞逝,陈平已经到了等不起的年龄。就在这时,一个富婆引起了陈平的注意。富婆姓张,家里甚有资财。张富婆是个传奇人物,因为在陈平注意到她之前,她已经结了五次婚,五次婚姻同一个结果,那就是,谁做了富婆的丈夫谁就要死去。因此,富婆在当地成了一个克夫的象征,已经没有人再敢打富婆的主意了。
  陈平却不为所动,铁了心想娶她。死就死了,死不了却可以摆脱贫困,何乐而不为?
  听说美男兼处男陈平对自己很有想法,富婆当然心跳如鼓。因为有钱,富婆所以很矜持,特意委托爷爷对陈平进行考察。
  经过初步磋商,考察的地点定在了一个要办丧事的人家,有点匪夷所思吧?但这是富婆的主意,她认为只有在丧事的场所才能真正看出一个人有没有哲学天赋,有没有危机处理能力。一个人的哲学天赋在丧事场所会充分体现出来,因为死亡会让人沉思,让人超越死亡感受到生的价值。同样,一个人良好的危机公关能力也可以在这里表现出来,如果能处理好丧事,那么这个人照样可以处理好生存的事情。
  富婆的爷爷作为全权考察特使出现了。陈平以丧事的帮忙者身份出现,为了让特使考察得充分一些,陈平干得很卖力,一直忙到很晚才离开。陈平的高大魁梧,陈平的风度举止让特使过目不忘,在那些庸庸碌碌的人群中,陈平鹤立鸡群,卓尔不凡。
  接下来就该实地考察陈平的房产了。
  还是富婆的爷爷全权代理。他偷偷来到陈平靠近外城城墙的偏僻小巷子里的家,陈平的家简直应该用赤贫来形容,家徒四壁,绳床瓦牖,令特使大失所望。但是,特使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特别注重细节。他在陈平家的门前发现了很多贵人留下的车轮印迹,因此断定陈平交游广泛,志向非凡。回家之后,他就成了陈平的坚实拥趸。结果可想而知,富婆很快就和陈平开始偷偷约会了。
  说来丢人,虽然女方已经同意了这门婚事,但是陈平穷得连送聘书的路费都筹不够,富婆只好自己出钱让陈平前来下聘书,不用说,聘礼也是富婆自掏腰包。
  娶了富婆之后,陈平很快就过上了好日子,从困顿一下子过渡到了小康,也可以不时地消费消费西餐洋酒了。
  富在深山有远亲,陈平的交游越来越广泛,人气指数迅速飚升,成为当地的名人之一。更为令人称颂的是,陈平没有重蹈富婆前五任丈夫的覆辙,反而越活越滋腻,越活越有感觉。远大前程从娶了富婆之后就彻底开始了。
  慢慢地,陈平走出了故乡,走向了全国。
  最后,官居大汉王朝丞相。当金钱不再是他的困扰之时,他就开始了醇酒美女的腐败生活,全然不顾张富婆的感受。
  【个性点评】
  从决计迎娶克夫的张富婆那一刻起,陈平就注定了一生的成功。一个敢拿婚姻和性命作赌注来换取金钱和高质量生活的人,是大无畏的,是无敌的。最重要的是,陈平并没有躺在富婆的身体和财产上睡大觉,他既没有沉迷于富婆的肉体,也没有沉迷于富婆的财产,他拿出富婆的财产结交天下英雄,提高个人知名度和美誉度,显示了超人一等的判断力和不随流俗的鉴别力。在这个基本的问题上,陈平的过人之处显露无疑。
  金钱吾所欲也,美女吾所欲也,二者不能兼得,舍美女而娶富婆也。陈平的婚姻是秦末汉初最伟大的婚姻,因为通过这场充满了物欲的婚姻,一个大人物脱颖而出,再没有所谓的经济压力可以阻挡他铿锵的脚步。因此,陈平的婚姻是个人的大事,也是社会的大事,国家的大事。
  从一个对待婚姻、金钱和爱情的态度里,我们可以判断这个人的品质是否高尚,也可以判断这个人的前途是否光明。
  因此,我对司马迁评价陈平的一句话持强烈的保留态度,他说:当丞相陈平在砧板上分割祭肉的时候,他的志向本来已经很远大了。其实,司马迁在这一点上说得有些保守了,因为,司马迁所称道的陈平分割祭肉事件,发生在他和富婆结婚很久很久之后。这件事既没有代表性,也没有说服力,很难以此断定陈平胸怀大志。义无反顾地和富婆结婚,才是陈平早年最伟大最成功最脱俗的事件,陈平的抱负,陈平的策略,陈平的不凡在这件事中表露无疑。
  哪个少男不多情?哪个少女不思春?哪个美男子可以像陈平那样迎娶嫁了五次的富婆?

  淳于髡:怎样给领导提意见

  齐威王这位国君有一项很奇特的爱好:喜欢说隐语。隐语就是有什么话不直说,非要曲里拐弯地用比喻的方式说出来。这项爱好给齐国的大臣们出了个难题,人人都得学习隐语,否则国君跟你说话你却听不懂,那岂不糟了?
  淳于髡因为个子矮,只好入赘做了齐国的倒插门女婿。跟随齐威王时间久了,说隐语的本事练得比谁都强。
  齐威王喜欢搂着后宫佳丽们彻夜长饮做爱,白天躲起来睡觉,哪里有处理朝政的时间?上梁不正下梁歪,百官一看国君带头不上班,乐得清闲,也都躲在家里寻欢作乐。别的诸侯国趁机入侵,抢占了大片国土。眼看国将不国,又没有人胆敢给齐威王提意见,淳于髡于是挺身而出,给齐威王来了一段隐语:
  京城出现了一头大鸟,
  翩翩落到了大王的墙角,
  三年不飞也不叫,
  大王您说它是只什么鸟?
  齐威王一听不甘落后,也应了一段隐语:
  这头大鸟啊,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齐威王于是宣召全国七十二个县的县令入朝奏事,赏一个,杀一个,然后出兵向入侵的诸侯宣战。诸侯一看齐威王这只大鸟竟然飞起来了,赶紧归还了齐国的土地。齐威王一鸣惊人,从此横行了三十六年。
  几年后,楚国发兵攻打齐国。齐威王给淳于髡置办了一百斤黄金和十辆四匹马拉的车子,作为礼物,派他去赵国求救兵。临出发前,淳于髡看到这些礼物,立马仰天大笑,笑得眼泪都出来了,笑得系帽子的带子都崩断了。齐威王被淳于髡笑得心中直嘀咕,问他:“你是嫌礼物太少吗?”淳于髡回答说:“不敢。”齐威王又问:“那你笑什么?”淳于髡强忍住笑声,回答说:“今天我从东边过来的时候,看见有个人在田里祈祷丰收,地上摆放着一只猪蹄和一杯酒,向天祈祷说:‘高地上打下的粮食装满篝笼,低田里打下的粮食装满大车;五谷繁茂丰熟,粮食堆满粮仓。’现在我想起来他祈祷得到的那么多,可是愿意付出的才一只猪蹄一杯酒,忍不住大笑起来。”
  齐威王一听脸都红了,赶紧重新置办礼物,增加到一千镒黄金,十对白璧,一百辆四匹马拉的车子。淳于髡这才动身。赵王收到这么昂贵的礼物,大喜,二话不说借给了淳于髡十万精兵和一千辆战车。楚国听到这个消息,连夜退兵而去。
  齐威王这回心放到了肚子里,在后宫设宴,犒劳淳于髡。酒酣耳热,齐威王询问淳于髡:“你喝多少酒才能喝醉啊?”淳于髡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