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清宫.红尘尽处 >

第65章

清宫.红尘尽处-第65章

小说: 清宫.红尘尽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慧贵妃为后宫之主,一步之差即是国母,上侍太后皇帝、下抚妃主皇子,位高权重,身为皇帝,朕必须恩威并用;然而,朕愧对妻子留瑕一片情深爱挚,妄以帝王心术揣度,作为丈夫,朕心怀歉疚,已无法弥补,只得怅然。
  “你到底往哪儿去了?朕让紫祯的儿子、六额驸还有小达尔汗他们去找,都不见踪影,你也不在法显寺,朕下旨叫虎子还有李煦的儿子们在江南寻访,还有住在你家隔壁的那个沐什么公子都找,全都无功而返,留瑕,你到底在哪?
  “有人告诉朕,你最后一次出现在喀尔喀,是在胤禵与阿拉布坦决战前夕。他们猜测,你也许已经离开人世,朕却不难过,朕微笑,若是如此,很快就可以再见到你了。后来,朕又想,我们若于轮回之中再见,那就是你修行不够,才会再入轮回。
  “前日,朕趁着西北捷报,做了场法会。大清乃朕毕生之志业所在,六十年来不敢有丝毫懈怠。你称朕是阎浮提主,然这东方乐土之主,却还是一片修罗之心,恩怨情仇繁重,朕不能成佛、也不愿成佛。佛家说人间万苦,多情苦、痴情苦,所以要修得妙法,跳脱这无穷尽的烦恼。朕是皮肤滥淫之蠢物,不如你有佛缘,为你供养三宝,朕不求来生,是愿你今世能大彻大悟,跳脱三千大千世界,往虚空中得宁静。
  “你若在世,当感朕一片真情,来见朕一面,不愿见朕,也在朕亡故后,来取此信,若已离世,入虚空成佛,魂兮有灵,也当为朕引路,莫使朕落入恶鬼、畜生道,助朕乘愿再来。朕晚年倦怠,积弊日多,无愧于祖宗,却对后代儿孙心有亏欠,愿再来东土,继续未竟之事业,你已站到了红尘尽处,但是朕的红尘,还没有尽头。
  “伏案书写不过一个下午,已觉头昏眼花,疲惫不堪。留瑕,言尽于此,此心此情,无一字矫作,朕已无力多言,心中万事,只怕要随朕入土了……”
  “皇爷爷……”弘历喃喃地喊了一声,低头看父亲,雍正已经满眼是泪。弘历放下了信,也背过了脸,泣不成声。
  一阵微风吹进东厢,一串风铃声响之中,一身缁衣的留瑕不知何时走进了承乾宫,玻璃外的阳光洒在她脸上,看不清楚面貌,可是雍正清楚知道,就是留瑕。她拿起桌上的折子,什么话也没有说,翩然远去。
  呆了不知多久,雍正才像想起了什么,追出去大喊:“瑕姨!”
  承乾宫的中庭空无一人,通往承乾门的夹巷中,也没有那灰色的身影,满地落花亦无踩过痕迹,雍正父子原本以为只是两人的想象,回身去东厢,可是,那份康熙的信,却失踪了。两人不信邪,打开那只康熙六十一年的木盒,里面只有一张不知是不是原本就在里面的宣纸,是留瑕的字迹。
  “红尘已尽……”
  弘历轻声地念了出来,雍正颓然坐回炕上,承乾宫中,这一箱的红尘俗事,也已经走到尽头,什么都不用去问、也不用去寻了。已经逝去的生命远离之时,也许正是另一个生命降临之日,他缓缓起身,在东暖阁佛堂燃起一束藏香,深深稽首:“菩萨庇佑,弟子胤禛之父,爱新觉罗•;玄烨,回返皇家,再做天下之主,以尽前生未完心愿。”
  弘历静静地站在那幅画前,遥想万顷宫墙里有过的故事,心中一阵怅然。生于帝王家,爱恨情仇全都经由权力而放大,多少皇子后妃,争斗一生,不论输赢,都不愿放弃。只有留瑕能在这血腥险恶的朱红宫门中,留下这样一幅完美的形象。
  花雨纷飞中,一个春天已经过去,承乾宫门静静地关闭了,等到再次启封的时,宫女、太监把旧的被褥床帐全都清掉了,那口樟木箱子,也不知流落何处。
  懋勤殿中收着一箱箱的圣祖谕旨,其中,独缺这一箱的女人情愁、男人情痴;承乾宫因为背负着太多悲剧而寂寞、拥有过无数故事的畅春园也因为圆明园的兴起而衰微;玄武湖畔的蒙古王府伫立在斜阳之外,艳红的湖水漫到脚前,一切都跟南巡时一样,不同的是人已不在了。
  长风尽处,吹皱满湖烟波,这一世,转尽千山万水,从江南到西北,也许就是为了结这一场尘缘,却给一城京华风云迷了眼。待得眼明心亮时,已是人间百转,又回到了原处,悔不悔走到红尘尽处?淡然一笑,依然如霞光满天。
  门掩梨花深见月,一院悄然中,妙花纷飞如雨,红尘万事,都远了,可到底是爱过的。挽霞斋的门静静合起,锁住过往的美丽;寺藏松叶远闻钟,悠远的佛寺钟声融在烟柳斜阳中,映照着皇妃丽容。红颜已老、青丝已断,一场人间聚散,看尽公侯将相、贩夫走卒,不过都是苦海浮沉的烟波一缕。然而,人是很难大彻大悟的,有几人能一步穿过满天红尘,再不回首?
  粼粼波光中,闪耀着夕阳金红的光芒,渐渐地沉下去。已尽的红尘中,数十年前的风华绝代、深情缱绻,随着康熙朝的结束,永远地消散。

  金魚教室博尔济吉特氏族

  因为自己写文章所需做的一点小考证,参考资料来自元史、明史、清史稿与清实录,有错误的地方还请指正。
  博尔济吉特氏族,元代译为孛儿只斤,出自突厥语,意思是蓝眼睛的人,有人推测是由于成吉思汗有高加索血统,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便大封宗室,命其世守蒙古本部,并规定只有博尔济吉特氏族才有继承蒙古大汗的资格,后世便称作“黄金血胤”或者“黄金氏族”。
  元末,顺帝脱欢铁木尔遁逃回漠北,继续称雄,但是蒙古后来分裂成瓦剌、鞑靼与兀良哈三部,有明一代,与明争战不休,明成祖便曾五次亲征,兀良哈后来归顺明朝,从此衰落,瓦剌与鞑靼也是内斗不断,瓦剌台吉脱欢统一东蒙古,因为不是黄金血胤,而立脱脱不花为大汗,脱欢死后,其子也先继任太师,挥军攻明,明英宗朱祈镇亲征,于土木堡兵败被俘,也先大军挟持明帝包围北京城,尚书于谦临危受命,拥立英宗弟祈钰为帝,改元景泰,也就是后来的代宗景皇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挫败也先,也先大军挟英宗回返蒙古,而后又在谈判中释回英宗,英宗回国后,在其母孙太后帮助下,趁着代宗重病,发起复辟,改元天顺,杀于谦、幽代宗,后来命太监蒋安勒死代宗。
  英宗的复辟进行时,同时的瓦剌,也正在进行篡位夺权的戏码,也先不甘居于脱脱不花之下,暗害台面上的黄金血胤,后自立为汗,由于不是黄金血胤,加上急于扩张大汗权力,引起贵族们的不满,被部下阿喇知院所杀,瓦剌从此中衰。
  瓦剌中衰后,鞑靼逐渐兴起,雄主俺答汗于明武宗嘉靖年间压迫明朝,破坏了明与蒙古的贸易关系;穆宗隆庆与神宗万历年间,在高拱、张居正主政下,起用李成梁、戚继光等边帅,并以总督王崇古前往鞑靼交涉,许以王爵,俺答称臣于明,封顺义王,俺答死,子黄台吉继,黄台吉立三岁而亡,扯力克嗣,扯力克死后,鞑靼大乱,最后由扯力克孙卜失兔即位,四十余年间,明与鞑靼关系友好。
  而这四十年的和平,鞑靼奇女子三娘子居功厥伟,三娘子原为俺答汗的外孙女,本来许配给俺答汗的孙子把汉,但是俺答汗见三娘子貌美,竟强纳为己有,引起一场祖孙战争,三娘子最后选择支持俺答汗,俺答汗听从了三娘子的意见,与明朝交好,俺答汗死后,三娘子委身于黄台吉、扯力克,受封忠顺夫人,执掌鞑靼的兵权,扯力克死后,各路台吉展开对于汗位的竞逐,三娘子的部众既多、声望又高,卜失兔便想续娶三娘子,被三娘子拒绝,国中大乱,三娘子为安定鞑靼,同意再嫁卜失兔,卜失兔接收了三娘子与她的部众,继续效忠于明,三娘子于万历四十一年去世。
  不久,东蒙古科尔沁的莽古思由于与海西女真叶赫部交好,而与叶赫合兵攻打建州左卫,野猪皮(就是努尔哈赤啦,他的名字意思就是野猪皮)大败叶赫部,莽古思于是倒向新兴的建州左卫,并嫁爱女哲哲与野猪皮嫡子皇太极,又嫁孙女与野猪皮,是为寿康太妃。
  科尔沁在蒙语的意思是弓箭手,其地在今通辽市境内,清史稿的记载中,在喜峰口外,距离北京一千八百华里。
  科尔沁的黄金血胤,始祖于成吉思汗弟哈布图哈萨尔,科尔沁的六扎萨克,扎赉特、杜尔伯特、郭尔罗斯、阿鲁科尔沁、四子部落、茂明安、乌喇特、阿拉善、青海和硕特等,都是哈布图哈萨尔的后裔。
  哈布图哈萨尔的第十四孙奎蒙克塔斯哈喇,生子二人,长为博第达喇,次为诺门达喇,博第达喇有子九人,齐齐克、纳穆萨、乌巴什、乌延岱科托果尔、托多巴图尔喀喇、拜新、额勒济格卓礼克图、爱纳噶、阿敏,齐齐克长子奥巴是土谢图部始祖,土谢图汗,纳穆萨之子即为莽古思,由莽古思派下,分出三部,札萨克多罗冰图郡王洪果尔(又译孔果尔)、札萨克达尔汉巴图鲁亲王满珠习礼与贝勒栋果尔。
  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族四代与爱新觉罗家通婚,顺治元年,颁布诏书曰:「朕世世为天子,尔等亦世世为王。」,科尔沁所部六旗,分左右翼.土谢图亲王掌右翼,附扎赉特部一旗、杜尔伯特部一旗;达尔汉亲王掌左翼,附郭尔罗斯部二旗,统盟于哲里木,右翼中旗驻巴颜和翔,左翼中旗驻伊克唐噶哩克坡,右翼前旗驻席喇布尔哈苏,右翼后旗驻额木图坡,左翼前旗驻伊岳克里泊,左翼后旗驻双和尔山。
  六旗各设一名札萨克(即蒙语中的执政官,对本旗有完全治权),扎萨克和硕土谢图亲王、扎萨克和硕达尔汉亲王(卓礼克图亲王附于此旗)、扎萨克多罗扎萨克图郡王、扎萨克多罗冰图郡王、扎萨克多罗郡王、札萨克镇国公。
  清初科尔沁诸王中,又以满珠习礼最为出名,因勇猛善战而得封巴图鲁,身死则巴图鲁号停,至清中叶,科尔沁博尔济吉特家族,女嫁皇帝与王爵,男娶固伦公主、和硕公主、多罗格格、固山格格,是世代姻亲。
  咸同之际,一代名将札萨克多罗郡王僧格林沁以军功晋升博多勒噶台和硕亲王,同治皇帝出生时,于养心殿举行了的君臣抱儿礼,赐世袭罔替,僧格林沁的蒙古骑兵成为抵抗太平天国李开芳、林凤祥的主力,并将两人击败,英法联军攻打北京,僧格林沁负责断后,于通州与联军交战,全军覆没,夺爵,仍任钦差大臣,随恭亲王交涉和谈事宜,至同治年间,捻乱又起,于是起复僧格林沁命与捻军交战,僧格林沁于曹州被东西捻军合围,炮击而死。
  ……制表魔人金鱼的红尘家系表分隔线……
  表一:清初四代皇帝与蒙古后妃
  第一代…太祖高皇帝努尔哈赤─寿康太妃 
  第二代…太宗文皇帝皇太极─孝端皇后、孝庄皇后、康惠淑妃、敏惠恭和元妃、懿靖大贵妃
  第三代…世祖章皇帝福临─静妃、悼妃、孝惠皇后、淑惠妃、恭靖妃、端顺妃
  第四代…圣祖仁皇帝玄烨─ 慧妃、宣妃
  寿康太妃:名不详,薨于康熙四年
  孝端皇后:名哲哲,太祖岁甲寅四年来归,太宗登基,立为正宫,居盛京清宁宫,
  世祖登基,尊为皇太后,崩于顺治六年,年五十一。
  孝庄皇后:名布木布泰(意为亿万子孙),太祖天命十年二月来归,太宗崇德元年,
  封为永福宫庄妃,世祖登基,尊为皇太后,圣祖登基,尊为昭圣太皇太
  后,崩于康熙二十六年,年七十五。
  康惠淑妃:名巴特马,阿霸垓的塔布囊博第塞楚祜尔之女,原为林丹汗之妻,号窦
  土门福晋,太宗天聪八年八月来归,崇德元年,封为衍庆宫淑妃,抚蒙
  古女,此女后嫁睿亲王多尔衮,淑妃薨年不详,约在康熙十三年之前。
  敏惠恭和元妃:名海兰珠(意为玉),太宗天聪八年十月来归,崇德元年,封为关
  雎宫宸妃,是皇太极一生中最深爱的女人,薨于崇德六年九月,皇太极
  闻讯自战场赶回盛京,但是海兰珠已死,皇太极哀痛逾恒,追封为元妃。
  懿靖大贵妃:名娜木钟,阿霸垓郡王额齐格诺颜之女,与淑妃一样是林丹汗之妻,
  但是懿靖大贵妃是林丹汗的正宫多罗大福晋,林丹汗死后,被称为囊囊
  太后,统领林丹汗的一千五百户人马,崇德元年,封为麟祉宫贵妃,同
  年生子博穆博果尔,后封襄亲王,是世祖董鄂妃的前夫,懿靖大贵妃薨
  于康熙十三年。
  静妃:名不详,为世祖元配,顺治八年册为皇后,十年降为静妃,居侧宫,不知所终,
  亦不知葬于何处。
  悼妃:名不详,顺治十五年薨,不知年龄。
  孝惠皇后:名不详,顺治十一年五月入宫为妃,同年六月册为皇后,圣祖登基,尊
  为仁宪皇太后,孝庄皇后崩后,康熙皇帝对太后更加孝顺,亲奉太后南
  巡、北巡,崩于康熙五十六年,年七十七。
  淑惠妃:名不详,孝惠皇后妹,顺治十一年册妃,康熙十二年尊封淑惠妃,薨于康
  熙五十二年。
  恭靖妃:名不详,浩齐特博尔济吉特氏族,薨于康熙二十八年四月。
  端顺妃:名不详,阿霸垓博尔济吉特氏族,薨年不详。
  慧妃:名不详,入宫待年,未及册封旋逝,薨于康熙九年,康熙特谕礼部追封为妃,
  入葬景陵妃园寝,她就是留瑕的原型。
  宣妃:名不详,入宫之年亦不详,其父和塔薨于康熙八年,故入宫当在康熙二十二
  年之前,却一直列位贵人,至康熙五十七年才超升为宣妃,薨于乾隆元年。
  p。s。由于谥号是死后才有的,在生前,只能称徽号,这就是我们平常叫慈禧老太婆慈禧的原因,因为那是她的徽号。所以在文中称孝惠皇后为仁宪太后、孝庄皇后为昭圣太皇太后,而小玄子的生母孝康皇后在生前上的徽号是慈和,比较老资格的宫人因为必定见过孝康皇后,所以金鱼让他们都喊…慈和太后的原因在此。
  表二:科尔沁博尔济吉特家族与爱新觉罗家族通婚表
  (呜呜;我本来做了个很漂亮的表,但是晋江不让我显示阿……) 
  第一代 
  福亲王莽古思(又译:莽古斯) 
  第二代
  一、札萨克多罗冰图郡王洪果尔(又译:孔果尔)
  二、孝端文皇后哲哲
  三、忠亲王宰桑(又译:塞桑)
  第三代
  一、1。札萨克多罗冰图郡王额德音、2。台吉额德、3。太祖寿康太妃    
  二、1。固伦温庄公主马喀塔(皇次女,察哈尔郡王额哲福晋)、2。固伦靖端公主(皇三女,科尔沁郡王奇塔特福晋)、3。固伦端贞永安公主(皇八女,土谢图亲王巴达礼福晋)
  三、1。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又译:乌克善) 、2。札萨克达尔汉巴图鲁亲王满珠习礼、3。太宗敏惠恭和元妃海兰珠、4。孝庄文皇后布木布泰
  第四代
  一、1。札萨克多罗冰图郡王达达布。2。三等台吉阿郁锡。3。寿康太妃無出。
  二、懶得查……
  三、
  1。卓礼克图亲王弼尔塔哈尔(又译:毕勒塔噶尔)、世祖静妃。
  2。札萨克达尔汉亲王和塔、多罗贝勒绰尔济、世祖悼妃。
  3。太宗皇八子。
  4。固伦雍穆公主雅图(皇四女,卓礼克图亲王弼尔塔哈尔福晋)、固伦淑慧公主阿图(皇五女,巴林郡王乌尔衮福晋)、固伦端献公主(皇七女,喇麻思妻,喇麻思亦是博尔济吉特族人)、世祖章皇帝福临(皇九子)。
  第五代
  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