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不要应届毕业生-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跟我们办公室老赵的闺女好上了。老赵那闺女也是我们银行的,级别比小郑还高些,人也漂亮,说看上的就是小郑那踏实劲儿。现在两个年轻人已经准备等单位分房结婚了。
你说说看,都一起进来的,人家怎么就能做到那样?
经过这些年市场经济的风风雨雨,目前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一方面是人为设置的政策性障碍,一方面也是这些学生自己的观念转不过来,才使原本就难的就业问题“雪上加霜”。
按说这些学生在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时应该更珍惜得到的工作机会,谁知他们的心理素质反而越来越糟糕,情绪也很不稳定,变得异常浮躁,不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只会简单盲目地追求高薪和轻松。当然我不是要反对他们寻找更好的工作,有追求也不是坏事。只是如果不负责任地频繁地换工作,有时还甚至连招呼都不打就走人,那无论对单位还是对他自己来说都不是件好事。
刚毕业的学生本来就需要在工作中去锻炼、积累自己的社会经验。积累经验是需要时间和精力的,像他们这样“三天一换岗、五天一换行”的除了能积累找工作的经验外,真正解决问题的经验学不到多少。这样的人多了,单位也头疼。招聘、培训,都是要花大把力气的事情。总不能让那些搞人事的同志把时间精力都花在给他们办入职、离职的手续上吧?
要是那些孩子都能踏实一点,心气别那么高,让人事部的同志能把精力用到员工培训上去,这不是对大家都有好处吗?要真做到这些,我看大家对应届毕业生也不会有那么多怨言吧。
做公司原本要讲“惟才是举”,其实并不是不想要应届毕业生,可是大多数应届生仗着自己有文凭,东家干一会一不满意就跳槽,西家干一会又觉得满不是自己想的那么回事,于是又跳,那么公司哪?公司除了支付你的薪水以外,对你的培训啊,给你时间去适应工作啊,其实这些都是成本。
而如果公司找一个熟手,他们知道做生不如做熟,他们上手不仅快而且经验丰富,更重要的是他们知道一份合适的工作来之不易,所以不会在短暂时间内跳槽,这么算下来当然是熟手的总成本要低的多,那公司何乐而不为哪?所以啊,不要看现在公司不招新人,其实实在是有太多的例子把用人单位吓怕了,比如我来说,我向老板推荐人的时候当然要考虑这个人对公司的忠诚度会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我能不能推荐,如果推荐以后没有多久这个人就会跑掉,那我为什么要给自己找麻烦?
采访后记:
去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某城市HR俱乐部的新年酒会。一位著名企业的人力资源部经理在闲聊中谈到了对招聘应届毕业大学生的一些看法,没想到引来众多应和。“我们尽量不做应届毕业生方面的招聘计划。”“我们公司内部规定坚决不要聘应届毕业生。”“我们不愿意冒风险招聘应届毕业生。”……要知道,这帮HR精英们平时各有各的一套管理模式,在聚会中常常产生分歧,为些问题争执到面红耳赤也不鲜见,难得这一次的态度竟然惊人的一致。
这几年招聘的大学生感觉上一年比一年浮躁,但是他们的思维又很活跃,不肯踏踏实实做好基层工作,没有社会经验,吃了亏就怨声载道,导致用人单位对应届大学生非常不满意,在心理上对大学生产生了一种抵触。频繁地跳槽是企业不愿意招聘应届大学生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因为人员过于频繁地流动对企业的发展壮大非常不利。而现在的大学生们不知道究竟出于怎样的心理,一年之内换两三个工作也是常有的事。一方面是找不到工作,一方面是频繁地换工作,这样的矛盾真是令人费解。是他们观念太新?是他们太浮躁?还是他们太自私利己?这样的问题大概只有留给他们自己去深思反省。我想说的是:希望他们能有更多的责任感,对别人,也是对自己。
大学毕业生在步入职场之初最好做一做思想功课:首先,要忘掉自我。忘掉自己在学校时的辉煌。小我融入大我,吸纳社会营养。第二,设立自己的方向性目标。比如尽快熟悉自己从事的行业和领域,学习和他人工作式相处等。这样你就能忍耐过程的挫折和困难,因为你有了目标,能从远处看面前遇到的问题。再者,融入一个团队、一个组织。只能使你更强大,你的风格更明确,绝对不会泯灭你自己。这是一项预备,决定你的眼界和心态。
第四部分:务理篇好机会就出现那么一次
大学生初涉职场,在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和方向的前提下,最重要的是对自己有效的工作经验的积累,学会从一个“学校人”变成“职业人”,逐步提炼自己的职业含金量和竞争优势,只有这样,才是保证职场顺利发展的有效手段……
好机会就出现那么一次
小贾,北方某省综合性大学中文系2004年应届毕业生,博览群书,思维敏捷,性格偏内向。2004年是全国高校扩招后本科生毕业的第二年,共有280万毕业生。参加名目繁多、大同小异的交流会、招聘会是学子们寻找工作的重要途径。他们怀揣简历奔走在不同的交流会上,有时候甚至是跨省市地奔走。小贾就是其中一位……
我是我们班在找工作过程中波折最多、经历磨难最多的一个。其实学校在2003年10月就举行过招聘会了,当时我周围的同学特别积极踊跃。在招聘会那天我看到男生穿着西装、操着一口自认为很成熟老练的腔调;女生们大多数都化了妆,至于妆化得好不好另说。那天我没有去参加应聘。
刚刚十月份,课程还都没有结束呢!不好好地抓紧在学校的最后时间学习,却花那么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参加招聘会,我认为不值得。我用自己的不参与作为一种的反抗。当时对大学生就业的难度我也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我认为先把自己的学业完成是最重要的,下学期找工作也不晚……我的求职经历很曲折,我跑了很多地方,这几个月的经历使我改变了很多,尤其是在思想上。
第四部分:务理篇刚明白那家公司说待遇比较低的真正含义
我们班男生中有个浙江宁波的,平时跟我关系比较密切。学校招聘会那天我在宿舍看书抗议,他也在宿舍。他不去的理由是简单:他根本就没有想过在北方找工作。浙江经济发达,工作机会也多,他理所当然要回去找工作。他还对我说:“等你找工作的时候去宁波吧。”我就说:“那可好,到时候我就住你的、吃你的。”一开始也只当玩笑话,后来细想想,为什么不能当真去南方试试呢?说不定真有好运气呢!
春节放假在家期间,我跟父母说自己想去南方看看,看能不能在那边找到合适的工作。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村人,在这些方面并没有太多的建议。我在跟同学联系以后决定动身去宁波市——毕竟有人在那边接应,可以省不少事。
2月10号,我乘火车到达杭州,又换乘汽车才来到宁波市。同学家是宁波市的一个区——说是宁波市其实是郊区了,距离市中心也很远。晚上他家招待我,他父亲说南方这边找工作也不太容易。我第一次喝了南方的黄酒,他们的方言我也有很大一部分不明白什么意思。晚上在同学狭小的房间内我打地铺睡,有点失眠,那是对于明天找工作的期待和憧憬。
第二天早上我们早早地起床,随便吃了点东西,倒了两次车,一个多小时才匆匆赶到宁波市人才市场。一进大门看到里面人很多,招聘单位也满满地排开了。这是一个好的兆头。我跟同学约定我们各自行动,然后中午11点的时候在门口见——我们知道到里面转转肯定会被挤散的。我想首先应该把招聘单位的大致情况了解一下,然后再有重点地选择单位投简历,否则一家一家地看下去,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
在我转的过程中,确实发现了不少好的单位,在国内名气不小,实力不错,比如波导、奥克斯、杉杉等。但是一圈转完之后,我就有些失望:首先是招技术、机械、财会类的占招聘会的大部分职位,招中文的不多;有几个单位需要办公室文员、秘书,但是无一例外地强调需要女性。其次是很多的招聘单位在招聘的海报上明显地注明“应届毕业生勿扰”,还有的单位要求应聘人员需要有宁波市户口。
后来我才听说一些中小企业将招聘当形象宣传,借招聘之名行广告之实,看似诱人的工作岗位实际是为给自己树招牌的广告行为。有时承办展会的单位为了吸引人才前来与会,会通过许多“关系”找一些正规企业来当“托儿”装门面。
更有甚者,一些组织单位向个别小公司承诺“返点”,他们在招聘会上的“任务”就是收集一大摞简历,却不招“一兵一卒”。 也有些大型企业,为了保证运行稳定,不至于因为人员流动导致瘫痪,就通过大批量的招聘来建立人力资源储备库;其次有些企业的岗位由于薪酬、岗位等原因,必须时刻了解人才市场的行情,人力资源部门就通过大量的招聘来掌握这些岗位的薪酬“行情”。
我心想,这“只招不聘”,拿人耍呢,也太欺负人了。
那天,我来到一家感觉不错的单位面前,客气地把自己的简历递上去,招聘人员大致浏览了一下就说:“你是应届毕业生?”见我点头说是,那个人也很客气地说:“对不起,我们不招应届生。”我刚想辩解几句,后面的人就挤了上来。
类似的情况我碰到了好几家。看到几家广告公司,我想可以尝试应聘文案、策划什么的。来到一家广告公司前,当他们知道我是应届生,还是北方一个不出名的、他们没有听说过的学校的毕业生时,很坚决地拒绝了我。我很生气,尤其是因为他们以一个学校的名气来判断毕业生的质量,这本身就说明他们的浅薄;我还为不和这样的人做同事感到欣慰呢!
接着是第二家广告公司,他们知道我是应届生后没有明确反对,但问我有什么成功的策划案例,有没有大公司实习背景什么的。当我不得不回答“没有”的时候他们一样地拒绝了我。我想这样提问也是他们不欢迎我这个应届大学生的手段。我这个从农村出来只知道读书的学生是没有机会到大公司实习更别谈有什么成功作品的。
我已经感觉失望了,周围的人依然是在不断地拥挤,整个大厅闹轰轰的。就在我濒临绝望的时刻,看到角落的一个广告公司的招牌上面的广告宣传词:“我们不看你的学历,不看你的资历,只注重你的能力”,大概是意思是这样,我感觉到喜出望外,走到这个求职人不是很多的公司摊位前,把自己情况向招聘人员说明。
他们说,“我们可以考虑你先来实习,但是因为我们的公司刚刚起步,规模不大,目前的待遇不是很好。”
我赶忙说,“没有关系,只要先能满足自己基本生活条件就行。”
他们答复说,“前三个月算你的试用期,月工资是600块钱。”当时我还不是很清楚宁波市的生活消费水平,这工资虽然不高,满足自己生活必需应该还是可以的,以后过了试用期肯定能涨上去。这样一想觉得还不错,就把自己简历留下了。
11点的时候我跟同学在门口碰头后,相互询问情况。同学说,早知道中文这样不好找工作就不学了。他是宁波市人,相对我来说应聘有优势,投了好几份简历。他鼓励我,“今天刚刚开始,别泄气。”
中午我们就在一个很小的饭馆要了东西吃,花了近20块钱。我问同学怎么这么贵,他说,“当然了。宁波市的生活消费水平很高……一室一厅的房子在远离市区的地方房租都 300多块钱呢,两居的得七八百呢!”
我惊愕无语,我学校所在城市两居的房租也就400块钱!我这个时候也明白上午那家广告公司说待遇比较低的真正含义了!但就是这个我自己感觉还有点把握的广告公司最后也没有再打电话给我。
下午我们再次赶到人才市场的时候,招聘单位还是上午的那几家,我们就早早地返回了。
第四部分:务理篇喜欢要那种招进来就能干活的
第二天,同学说,“今天我们先不再去盲目的投简历了,我们应该分析一下我们昨天去人才市场的情形,适当调整下我们的策略。”最后我们决定:一方面我们以人才市场为找工作的主要途径;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比如在网上投简历、看当地的报纸上的招聘信息。于是我们先对自己的简历做了一些小小的修改,在网上也发了不少。下午出门买报纸浏览招聘信息。……依然是忙碌没有什么收获的一天,但是我跟同学都很期待,大概像播种之后等待收获一样。
第三天我们又来到了那家人才市场,大部分的招聘单位已经更新了,但是各家单位的要求依然跟以前差不多,尤其是适合中文专业的依然要求是女性。不要求性别的要求户口,不要求户口的要求专业或者工作经验等等。寻觅一天后,我又投出可怜的三份简历。
晚上回去后极度失落,一天天地就这么在外边奔波,却一点点收获都没有。我开始抱怨用人单位的苛刻,故意设置门槛,简直是不给大学生出路。要是所有的单位都招聘有经验人员的话,那么应届大学生就集体找不到工作了;再说,谁都是从没有经验到有经验开始的,总得有这么一个过程呀!
接下来的几天,同学决定报考当地的公务员考试,忙着复习功课,我看书或者是上网发发简历,一边等着消息。
终于一天有个广告公司打来电话通知我去面试。
当时我很兴奋。第二天我到达广告公司的时候,门口已经有几个人在排队等候了。我知道他们都是我的竞争对手。轮到我的时候,我先做了个深呼吸,提醒自己要镇静。面试人员泛泛地问了我一些基本的情况,还问我在学校是否有过文案或者成功的策划案例,我老实地回答说“没有”。
看出他们的不乐意,我马上补充说,“虽然我的经验不足,但是我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锻炼会有进步的。”
面试人员惋惜地告诉我,“说实话,我们也很看好你的发展潜力,但是要最后决定招不招应届毕业生的话,我们还得回去再做商量。”
我尽力地为自己争取,因为我知道机会对我来说实在很难得。我说:“没有经验是我的不足,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也是我的长处。因为没有固定的模式来束缚我,我可能有更多的新鲜想法、创意。”
面试人员说,“你说的道理其实我们都清楚,但是我们如果把你招到公司的话,需要花费时间和财力来培养你。你能长期在公司做那还可以,而你一旦走人的话,就是我们的损失,我们就相当于为别人培养了人才。所以现在公司招聘的话一般喜欢要那种招进来就能干活的人……我们回去再商量一下吧,能通过的话我们就会通知你的。”
这一等又是一个星期,终于他们打来电话的时候通知我却说十分抱歉,他们经过研究决定还是录用有经验的人,暂时不考虑应届生。虽然感觉我很优秀,但他们有他们的难处,希望我能谅解。这个我当时惟一的希望也破灭了。那个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