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我为什么不要应届毕业生 >

第20章

我为什么不要应届毕业生-第20章

小说: 我为什么不要应届毕业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虑应届生。虽然感觉我很优秀,但他们有他们的难处,希望我能谅解。这个我当时惟一的希望也破灭了。那个时刻真的是万念俱灰。两个星期以来的所有的种种经历和遭遇一起涌上心头,那个时候真想大哭一场呀!    
    以后的日子真的不想再去人才市场了,说实话是心底的抵触和害怕,不想再让别人一遍遍地问我“是应届生吗?”“有经验吗?”我一次次地重复我怯懦地回答……    
    这段时间以来我有太多的感受,从开始我跟同学一起跑人才市场,到后来我自己去,自己在陌生环境里坐车去面试,遇到挫折后自己走在陌生的大街上,真的是很累,晚上回去睡觉的时候脚趾头都是肿的。    
    变化最大的是自己内心的感受:我从来没有想到自己到宁波的经历是这样的艰辛,还以为自己给人看个简历就能轻松通过呢。尤其是觉得在南方人才市场应该更注重能力,不会这么计较经验问题,但是结果却不是这个样子。有时间的时候我也跟同学一起议论、发牢骚,抱怨这个社会不公平,尤其是对待大学生就业问题上,人为地设置各种门槛,性别、专业、工作经验和户口……我们不求毕业的时候一定给分配个好工作,但是现在我们在人才市场上连公平竞争的机会都没有……    
    虽然有诸多的愤慨,但是此后的一段时间里我依然一次次地去人才市场,我在网上发的简历也有过一个回音。我去面试的时候,甚至都没有让我跟其他人一样参加笔试,就告诉我回去等消息吧。人才市场上只有保险公司业务员是不需要工作经验的,最后万般无奈我应聘这个职位,交钱培训讲课,告诉我没有底薪,先做成一单业务之后才能成为正式的员工等等。    
    我稀里糊涂地混了几天,感觉实在是不适合这个行业,就退了出来。此时学校也要求我们回去准备写毕业论文,在来宁波一个多月之后,我又踏上了北上的列车。


第四部分:务理篇因为你是刚刚毕业

    我的第二段求职经历是在石家庄。    
    我们是6月27日毕业离校的,离校后我回家待了几天,主要是看看父母,让他们别为我工作的事情担心;在与同学取得联系后我直接来到石家庄。    
    同学知道我对石家庄不熟悉,到车站接的我。同学跟我说找到工作之前的时间让我就先在他住的地方凑合着:一来省点钱,二来距离他住的地方不远就有一个职业介绍中心。晚上同学请我吃饭,把石家庄的几个主要的人才市场的情况一一向我做了说明,比如怎么坐车什么的。那一刻我特别的感动。同学鼓励我说,“你就放心吧,在石家庄肯定能找到工作的,这里跟宁波可不一样,咱们学校的牌子到外面不行,在石家庄的话绝对没有问题的,少则两星期多则一个月,保证你能上班。”    
    第二天我就带着自己的简历,坐旅游2路车到了位于繁华路段的河北省人才市场。石家庄市有多个人才市场,省市两级的,有的叫做职业介绍中心,总之性质是一样的。这里的情况跟在宁波的情况真是大不一样,有点出乎我的意料。    
    我到的时候是上午10点多钟,可是整个大厅还是空荡荡的,总的看来是有点萧条的感觉,根本没有我在宁波看到的那种热闹的场面。大致看了下情况后感到有些失望,这些招聘单位都是一些很小的不知名企业,他们中的大部分在自己的招聘说明中对学历的要求是高中、大专什么的,还真没有几个是要求本科学历的。你可能不是很相信这是一个省级人才市场的情况,但是这确实是事实。    
    当然跟宁波的情况相同的地方呢就是大部分的职位是理工性质的,与中文专业有关的职位很少,在这些职位中要求业务员的最多。虽然有几家单位对我比较感兴趣,但是我却并没有高兴起来,因为像这样本来只要求专科甚至是高中学历的单位能看中我的大概只是我的学历,而且他们提供给我的也是石家庄市明文规定的最低工资水平。我感觉到一种悲哀!    
    我有选择性地投了几份简历,就回去了。    
    晚上我和同学聊起了今天在人才市场情况,同学说,“其实这很正常,河北省经济不是很发达,企业的总体实力也不是很好,到人才市场招聘的也肯定是以一些小企业为主。也不排除偶尔有好一点的单位去,但你需要经常地去碰碰运气……”    
    第二天上午,我再次来到省人才市场,看到的还是那几家单位,前来应聘的人依然不多。    
    我正准备出来前往另外一处人才市场的时候,有电话打来通知面试,让我下午两点半到××大厦××房间面试,我还想这边的速度还真比南方快了呢!这个单位是我前一天投的不多简历中的一家,当时比较看好他们的发展前景,我应聘的职位其实是业务员。    
    7月份的石家庄天气很热,地表温度大概都有40度了,中午我随便买了点吃的和一瓶水,在人才市场大厅的椅子上一边吃一边继续浏览载有招聘信息的报纸。    
    下午,按照通知我的地点,准时到了该公司驻河北办事处。    
    面试的是一个姓王的主管,他问:“你学中文怎么想到应聘我们的业务员呢?”    
    我说:“首先是有关本专业的职位不多,其次是业务员确实很能锻炼人,我刚刚走出学校的大门需要的是磨练。”    
    他说:“我现在就能明确地通知你,我们可以录用你。但是,因为你是刚刚毕业,你在开始的时候做的业绩肯定比不上有经验的人员做得好,所以在底薪和提成上都相应的少一些。另外呢,公司的规定是每个人在进来公司的时候需要办一张卡,有了这张卡呢,不管你是坐火车还是飞机、住宾馆等等都有非常的优惠。这是我们工作必需的,是公司统一的。”    
    我问,这么好的卡要钱吗?他说,需要押金680块钱,什么时候不干了呢还可以退还。我当时就感觉不对劲,就说:“这样吧,我先回去考虑一下,还得再征求一下父母的意见,我尽快给您回复吧。”    
    晚上回去后我把这事跟同学说了。同学说:“这肯定是骗子,怎么能还不上班就先交这么多钱呀?以后还是小心为好。”    
    后来还有一个公司打电话让我面试,我去了之后,告诉我还得去东北的一个城市最后面试——说是总公司在那边。我觉得不踏实,也拒绝了。    
    


第四部分:务理篇争取在每一个环节都能赢得胜利(1)

    除了省人才市场,我还去了其他几个人才市场,大致的情况基本差不多。    
    有天我看到一个医院在招聘院报编辑人员,很兴奋,感觉这个工作很适合自己:一方面是与自己的专业相关;另一个方面在医院里做报纸肯定比在竞争激烈的报社要轻松得多,而且估计医院各方面的待遇也不会很差。我就上前跟招聘的人员说明自己的基本情况并详细地询问了一下有关医院的情况,把自己的简历也留给他们一份。    
    来招聘的是两个年轻人,他们对我也比较感兴趣,告诉我,如果可以进行面试的话三天之内给我通知。我看他们不是很忙,就在一边和他们开始聊天。他们向我透露说,这事情最后的决定权在他们的主任,一切得回去由主任决定面试人员,让我安心地回去等面试通知,又说像我这样的情况进面试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果然在我投出简历的第三天,医院打电话通知我进入面试。电话是医院管人事的一个姓刘的主任打来的,他告诉我:这只是第一轮的面试,就是先见面做个了解和感性的认识;要是这轮能通过的话还有一轮笔试,就是看写作的能力;最后通过的人经院长批示同意后就算定了。    
    我很认真地准备这次面试,从穿着仪表到该怎么交谈说话,还设身处地地设置几个可能被问到的问题,想好尽可能圆满的答案。这一切忙完之后我基本做到了成竹在胸。    
    面试是刘主任主持的,他让我自己说一下自己想来医院做院报的想法。    
    我说自己在学校的时候做过校办刊物的编辑,也发表过自己的文章;我学的是中文也很希望自己以后能从事与自己的专业相关的工作;我也有信心做好医院的这个报纸,只要我有这个机会的话。    
    刘主任大概40岁的年纪,看起来很和善:“年轻人有这样的想法很不错,敢闯敢干就是优点;但是你们缺乏的是经验,往往会意气用事,容易出乱子,最好让有经验的老师带一带就好了。虽然我们的院报只是面向很小的一部分人群,但是一样不能出一点问题,否则就会产生很不好的影响。坦白地跟你说,这次跟你竞争这个职位的还有一个有实力的人,他曾经在某某报社做过采编人员,我们也很看好他;毕竟在大报做过,有经验、 有心得、有原则,做企业报应该是游刃有余,最起码不会出大的问题。这样吧,我们还有一轮面试,给你几天的时间,你采写一篇稿子,然后我们看看再决定吧。”    
    刘主任的话对我来说无异于当头棒喝,早上建立起来的那点自信有点不稳固了。我很清楚自己现在要做的就是要坚持下去,争取在每一个环节都能赢得胜利,尤为重要的是要让招聘人员相信我这个没有经验的毕业生也有自身优势,让他们信任我,相信我能做好这个工作。    
    我首先上网搜集了有关医院的基本资料,也到书店翻阅了相关医学书籍,我必须保证在自己的文章中不出现常识性的错误,我还做了一些笔记。前期工作做得差不多之后,我着手开始写作,可在我写到一半后就难以继续了。我感觉到这篇稿子没有热情,没有一点能吸引人、打动人的地方,我停下来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窘境。想来想去也没有结果。    
    我把稿子拿给其他人看,以征求意见。同学说:“你的这篇文章只是罗列了空洞的理论,想当然地陈述一种现象,空发一通理论,这样是感动不了人的。一篇好稿子在感动别人之前需要先感动你自己。你只有进行实地观察,去亲自感受,才能有真情实意包含在文章当中。”    
    我想想也对,凭空想像写出的文章不过是我的自言自语,谁又会把它当回事呢?于是我来到医院亲身感受其氛围,观察每一个细节,寻找时机询问病人、家属或者医护人员,得到大量的一手资料。虽然只是要写两三千字的文章,但是我最后收集到的资料不少于两万字。晚上回来后我开始整理、写作。我把这些资料仔细地筛选,然后组织、安排、加工。一连几天,有时候晚上要弄到一点钟。上学时从没有为一篇文章花费过这么大的力气,当最后我把一切都弄好的时候都记不住稿子已经修改过多少遍了。    
    笔试的时候其实只是我和那个有经验的前报社人员的竞争了。简单看完我们的稿子之后我们被通知说,他们需要再仔细看一下两篇文章的好坏,然后再做商议,下午通知谁的话就是决定录用谁,要我们先回去等消息。    
    这个下午实在是难熬,我不时地看一下自己的手机,一会儿担心电量是否还充足,一会担心千万不能欠费了——其实自己都很清楚还有话费呢。


第四部分:务理篇争取在每一个环节都能赢得胜利(2)

    在不安中度过下午的一点钟、两点钟……依然是没有消息。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我的希望在一点点地破灭,最后我简直是绝望了!    
    五点的时候终于有电话,是医院打来的。刘主任在电话里兴奋地告诉我说:“小贾,祝贺你呀!我们经过最后的商量决定录用你来医院工作,试用期三个月,院长办公室批准后你就能来上班了,具体的事宜你下次过来我们再说。”    
    我在电话里说了千万遍感谢的话,几近哽咽!    
    事后我才知道,在录用我还是那个有经验的人的选择上,医院内部有很大的分歧:一部分人主张招用有经验的人,不用花费时间来培养,可以顺利进入工作状态;另外有人主张录用我——其实最主要的是刘主任的坚持——因为是我的稿子感动了他们。他们从文章中看出了我为了这篇稿子背后所付出的努力,决定录用我是看中了我为了能够做好一件事情舍得吃苦、下大功夫、努力追求完美的精神,同时他们也看出那个有经验人员的稿子则不是用心写出来的,比较肤浅,很大程度上属应付性质。    
    经过了半年的时间,我费尽周折终于有了现在的这份工作。赢得这场胜利真的很不容易,如果这次我还是失败的话,或许以后我真的再没有勇气和信心来重新寻找工作了。    
    我在开始的时候就说过,我是我们班找工作最曲折的一个了。很多人都是在毕业之前找好工作、签订了就业协议书的,像我这样失败多次、被拒绝多次的人也不是很多,毕竟多年来我们学校在河北省内的就业情况还是很好的。    
    通过我自己的这番经历,我也有了一些感悟,说出来或许对大家有些帮助。从整个社会情况来看呢,大学生就业总的趋势不是很乐观。连续几年高校扩招,毕业生数量一直在增加,但是社会对应届大学生的吸纳和这是不成比例的。另外的一个方面就是大学生一定要转变就业的观念。比如说,我们一些学中文的学生受传统的就业观念影响比较深,以为自己毕业后一定要去政府单位呀或者是报社、电视台什么的;不能否认到这样的单位是很好的选择,但这不是我们惟一的选择,毕竟每年这些单位需要的人是有限的。大家不要只盯着这些单位,一定要开阔眼界,其实学中文的去企业或者做教师等等都是有自己发展机会的。    
    我自己在寻找工作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作为一个应届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没有公平竞争的机会,这在宁波的经历尤其明显。只要用人单位知道你是应届生没有什么经验,就会对你另眼看待:不是拒绝你,就是在某些方面给你的条件比那些非应届生要低一等。    
    其实企业这样做是从自身的角度来考虑,也不是不对;但是我们现在期望的是整个社会为大学生创造个比较宽松的就业环境。每个人都是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开始的,不去培养和开发永远也不会有经验的。另一个方面大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利用假期、空闲什么的多多参加社会实践,增加自己跟社会接触的机会,增强自己为人处事的能力;这样在就业时就能缩短适应社会的时间,尽快得到单位的认可。应届毕业生就业困难,我想这个是双方面的事情,需要大家一起努力来改变的吧。    
    采访后记:    
    小贾讲述他在宁波的经历时,哪天哪天发生的什么事情他记得非常的准确,看得出那一阶段艰辛经历给他留下的印象是不可磨灭的。    
    与他的交流过程中我感受最强烈的是:他希望为刚毕业的大学生们争取一个公平的就业环境,别让年轻的学子们在刚刚走出学校大门的时候就遇到这样的冷遇,别让他们在找寻工作的过程中遭遇那么多人为的“门槛”。只要整个社会有个宽松、公平的环境,相信大学生们在求职过程中肯定能获益匪浅。    
    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大学生应该把自己当作一个公司来经营,整个大学期间就应该充分为就业做准备。如果能从大一、大二开始,将会更加有优势。看看自己有什么样的目标,有什么样的优势,有什么样的资源。评估完自己的资产之后,要分析就业市场有哪些趋势,应该怎样跟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