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非常对话 >

第19章

非常对话-第19章

小说: 非常对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被人知道后,受了处分。现在想想,这是很可笑的,因为私人行为对社会对他人都没有影响,只是学学性技巧,这没有什么大不了。黄段子也一样。现在之所以拿出来说,是一样的道理。也许将来我们也会觉得现在很可笑。不要回避,抛开那些假道学,像谈吃饭一样地谈论性,把它当成很自然的事就可以了。西方也有很多黄段子,而且是比较文明比较开放的国家,但人家并不把它当回事。这不能用有没有价值来衡量,一则它是自然的现象;二则表现了人们对性的兴趣;三则能反映一些道理。就是这样,没有很多复杂的东西。     
    徐兆寿:在《海特性学报告》中,披露了近年来美国人的性生活调查数字,有84%的女性对他们的性关系(包括情人之间的性关系)表示不满。96%的女性认为她们在性关系中付出的要比得到的还要多,83%的女性表示在性关系中是她们主动和男性交流,78%的女性表示,在性关系中,男性只会偶尔将她们视为平等的人。这些数字表明,在美国那样一个所谓的“自由、平等”的国度,男权思想还是非常严重,他们和中国人相比,在性知识和教育方面要丰富得多,但仍然有那么多的女性——这个数字比中国的要高得多——没有得到性满足。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考虑,美国人对性的要求比中国人要强得多?美国人是否太重视性了?如果问题更多的出现在男人身上,那么是否意味着性教育对男人要更多一些?     
    


第四部分第54节 中国人对家庭的观念

    刘达临:美国人的性欲并不比其他国家的人要强,而是要求高。人类越发展,对精神的要求可能要比纯生理的要求。说到对男人过一些性教育,我看应该可以这样理解。如果把妇女解放的意识真正落实到男人身上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     
    徐兆寿:有时候我觉得美国妇女对性的不满意可能来自于她们自己,即对女权的过分要求,怎么说呢?就是往往超乎自己的承受能力,往往在各方面要和男人比,在心里上始终有一种不平等的先入为主的观念。平等实际上是一种感觉。无论对方拥有多少财富,也无论你是否一无所有,但只要你觉得你们是平等的,它就是平等的。道理是从自身出发的,并不是世界强加给人的。就像一个人觉得幸福,是一种内心的感受,并不是他一定要拥有整个世界。拥有整个世界的人反而可能会感到不幸福,不满足。那些君王不就是例子!美国的女权运动从美国妇女倡导走出厨房的那个年代就一步步地被强化了,它已经成为美国妇女的一种思维习惯。实际上,大部分男人可能对这种过分和夸张的强调很反感,继而对女性表现出另一种冷漠。这是男人和女人常有的情况。也许正是这种思想在美国人身上起作用呢?     
    相反,中国的妇女是认可型的,没有美国妇女的那种死不认输的架口。只要男人是尊重她的,既然她的地位很低,经济上也不行,但她可能觉得自己很幸福,对丈夫就很满意。这是中国妇女的幸福观。而在严格的一夫一妻制的伦理中,中国的男人还没有像美国人那样学会很快地离婚,中国人对家庭的观念一直很强烈,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无法比拟的,也可能正是这一点,中国的夫妻观表现出了独特的风韵。     
    刘达临:这是两种文化的差异。第一点是中国人对家庭和性问题看得比美国人要重得多;第二点是中国人对离婚一直持否定态度,认为离婚总是不好的,西方人是不在乎的,不行就可以离婚;第三点是中国女人的经济状况不大好,所以对婚姻很在乎。当然,中国人的这些观念都在改变。     
    徐兆寿:从这些问题出发,我觉得性教育的内容早已超出性本身了,已经成为人的教育。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还得从根本上来解决,就是对妇女的进一步解放,对平等思想的进一步升化。性说到底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社会关系。    
    


第四部分第55节 大学生能结婚吗

    某军医大学一对男女同学,因恋爱而发生婚前性行为,女方怀孕了。这时离毕业还有几个月,是做人流还是等毕业后两人结婚把孩子生下来?他们拿不定主意,就去请教他们信得过的一位老师,但万万没想到这位老师第二天就把这件事向校方汇报了,校方对这两个学生的处理则是“开除学籍”、“开除军籍”、“遣送还乡”。     
    刘达临:这是我们在全国两万例“性文明”调查中感触最深的一件事。我当时觉得这两个学生的确不应该发生这种性行为,但如果发生了,并不是什么大罪。我在军队工作过20年,我知道“开除军籍”意味着什么,这两个年青人可能一辈子都抬不起头来。     
    徐兆寿:这个事件凸现了几个问题:第一,大学生能不能发生性行为?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大学生能不能同居?您今天怎么看这个问题?是不是仍然觉得他们不应该发生性行为?     
    刘:从根本上讲,我是不赞成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发生性行为的,不要太早地摘青苹果吃,青苹果是没有熟的果实,吃起来肯定是很酸的;另外,我也不是太赞成同居,性行为是一种与责任心相连的行为,在大学生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和精力去承担这些行为的后果时,尽量地不要使它发生,因为性行为一般可以通过避孕来免除后患,但如果避孕失败或没有避孕而导致女大学生怀孕,就要分散他们的学习精力,会影响学业。还有,他们的一切都处于一种不稳定中,同居会给他们带来一系列的麻烦,如未来是否能生活在一起还不一定,他们也没有什么经济来源,生活是谈不上的。但如果非要同居,就要采取一些安全的措施,实际科学的避孕。     
    徐兆寿:前年,我在一家报纸上看到,湖南某大学两个同居的大学生被校方开除了,但是这两个学生却把校方告到了法庭上。这说明大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与校方和社会的看法是不同的。我也做过一些粗略的调查,大部分大学生赞成在校期间同居。如果我们公平一些说的话,大学生已经是成人了,他们的行为应该由他们自己来定,而不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学校、家庭、社会应该听听他们的想法,因为他们是当事人。实际上,他们是回答了这个问题。最近几年来,很多大学都配有自动售套机,就说明已经认可了这种行为。     
    当今天的大学生们在听了上面两个军校大学生的遭遇后,可能会庆幸他们活在今天是多么幸福的事。但是,没有一个人的心理会是平静的,真的是幸灾乐祸的。因为这样的事仍然在发生,还将不断发生下去。学校是矛盾的,社会是矛盾的,大学生也同样是矛盾的,可是这种矛盾会产生多少不幸啊!     
    那两个军校的大学生可能根本就没有想过,他们的权利和尊严在被剥夺得一干二净后,他们却无处审诉。他们也许根本就没有想过,他们也有争取权利与尊严的自由。可悲的不仅仅是学校和社会,还有大学生。     
    所以我在很多场合下都说那两个湖南高校的学生是勇敢的,是觉醒了的,他们知道用法律来为自己辩护。也许他们失败了,因为他们的力量太孱弱了,但是,必将失败的并不是他们,而是学校,是旧的思想。在我的《非常日记》出版前,《兰州晨报》在头版头条报道这一消息时,也发表了我对大学生同居表示理解的观点,结果,在甘肃省教育厅组织的全省大学生思想政治和健康状况调查时,兰州大学的一位教师对我进行了大肆批评,说我的导向是错误的。我们学校的领导也找我谈过话。我极力辩护,难道不让我们犯那个军校的错误吗?     
    刘达临:对这个问题我们刚刚谈过,就是我们不主张大学生在校期间同居,但如果发生了,也要宽容一些对待,毕竟这是21世纪了。军队院校当然比地方院校要严格得多,处理也会严肃得多,但这是那时观念下的产物。即使在今天,军队院校也会相对比地方院校要严格得多。     
    徐兆寿:第二个问题是,大学生能不能在校期间结婚?如果认可了大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发生性行为,可以同居,婚姻问题就随之而来了。再加上这几年教育部对大学生的入学年龄放宽了,学分制的实施又给大学生提供了创业和修学的机会,读学位的年限也放宽了。最重要的则是,大学生的同居实质上与婚姻生活相差不大,他们大都在学校周围租了房子,除上课外,他们在那儿做饭,过性生活,经济上一体化,与那些结婚后不生孩子的夫妻差不多。这种假婚姻能不能变成真的呢?诚然,要想结婚,除了他们已有的爱情基础,还有很多,如经济上的、心理上的原因,还有,毕业后能否在一个地方就业,等等。需要的条件似乎还很多,但是我们如果从简考虑,只要毕业后在一个地方就业,他们就已经可以结婚了。八十年代毕业的大学生结婚时不是啥也没有吗?     
    如果这样考虑的话,那两位军校的大学生就可以生下他们可爱的小宝宝了,要知道,他们是多么想要那个孩子啊!可是现在,他们过着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是悔恨?还是愤怒和仇恨?他们在一起了吗?他们的理想被无情地砍断了,他们的爱情也被无情地打击了,他们还在一起吗?他们后来生了孩子吗?对那一个不幸的生命,他们又是怀念呢还是已经忘却了?他们周围的人还是那样戳他们的脊梁骨吗?他们的父母一直在怨恨他们吗?他们又是怎么一生仇恨那个毫无同情心的老师的?他们丧失了多少啊!     
    如果今天他们要重新站在法庭上,以神圣的名义要求学校和社会给予赔偿,谁胜谁负呢?也许我们还会以历史的眼光去看问题,但是我们却不能否认我们是站在今天的立场上,那么,我们有权以今天的立场来对历史做个判决。     
    武汉大学据说是第一个出台大学生可以在校期间结婚的高校,但第三天却又否认这种政策。教育部发言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自我国调整大学生入学年龄以后,大学生在校期间能否结婚就已经是一个问题了。该发言人指出,这个决定要根据学校自身的情况由学校自己决定。     
    刘达临:这主要涉及到大学生在他们在校期间没有能够结婚的基础,如经济上和心理上等各方面的条件还不具备。这个问题跟我们那时候当兵时出现的一种情况有点相同,就是结婚的青年能不能服兵役。没有结婚的青年在服兵役期间是不能结婚的,而结婚的青年是可以服兵役的。如果说上大学以前没有结婚的青年,年龄也比较小的话,最好就是要谈这个问题。     
    


第四部分第56节 性教育是人性的教育

    徐:现在大学生入校的年龄放宽了,而且各各大学都在试行学分制,就是大学生可以在一定的年限内修完学业,不一定非要在四年里修完本科学业,这样就有一部分青年有了创业的机会。这些青年若返校时的经济基础和年龄可能要比其他人大,他们能不能结婚?     
    刘:这个不太好处理,不能一刀切,如果他们的条件允许了,我想是否应该允许他们结婚,但可能也是个别现象,不是全部学生。     
    徐兆寿:第三个问题便是,大学里面要不要开性教育课,谁来开这样的课?他必须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刘达临:在我们进行的全国两万例“性文明”的调查中,在问及谁传授的性知识丰富有用的问题时,认为是同学、朋友传授最丰富有用的,中学生占42。5%,大学生占80。7%;认为老师传授最丰富有用的,中学生占58。9%,大学生只占0。6%。大学里基本上就没有性教育课。所以有85。1%的大学生认为中国的性教育太保守。但是大学阶段是婚前性行为发生率最高的时期,这就造成大学生的性行为与性教育严重脱节的现象。这一现象要求大学里面必须要加强性教育,尤其是文化意义上的性教育。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开这样的课呢?我觉得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自身要破除性神秘感,有一种自然、健康、科学的性观念;2、知识面要广,因为性教育涉及教育、生理、心理、社会、民俗、历史、文学艺术、医学等许多方面;3、自身作风要正派,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4、善于清楚地、生动地有分寸地表达,因为性教育要讲究“适时、适宜、适度”;5、很重要的一点是,性教育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学生能和老师讲心里话,使老师更有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徐兆寿:第四个问题是性教育课的受众只是大学生吗?现在一般都认为,大学里面还是要开性教育课,因为大学生的性知识太贫乏了。但是,没有一个人提出,大学教师和管理人员也应该听听性教育课。人们都忽略了这样一个重要的群体。他们不但是为人父母者,还是学校和社会的重要成员。他们若不接受性教育,他们如何给自己的子女和学生进行性教育课呢?诚然,我们可以由专门的性教育教师来授课,但是家里呢?所以这个问题已经不单是学校的问题,应该是一个社会问题。如果大学生有必要的性知识和预防措施,也就不会发生军校那两个大学生的悲剧。如果那个大学教师也有一些起码的性知识,那么,他也就不会铸成大错。不知道他现在是怎么想的?他后悔过吗?他的良心一直是平静的吗?那么那个军校呢?是不是还是一如既往地认为他们是正确的?他们是不是还是将错就错呢?     
    刘达临:所以性教育是一个全社会的问题。     
    徐兆寿:最后一个问题是,性教育课的内容应该包括哪些部分。是一些性知识吗?是一些必要的性预防措施吗?仅仅是生理上的吗?还是官面堂皇的理论匡匡?我认为这是最起码的、也是最简单的一些性知识,它不是真正的性教育。真正的性教育应该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教育。它必须让人们了解人的起源,人的本性,人类的性文化史,最后才是性知识。这是一种基本教育,倘若性教育课只有最后一点干巴巴的东西,而没有了前面的性文化,那么,人们对性的认识仍然会停留在过去的层面上,仍然对自身和社会没有一个基本准确的认识,这种性教育便是失败的。     
    刘:性教育首先应该给学生传授一些有关性的知识,如生理上的,如何对待青春期的性,如何避孕等;第二步就是要进行一些有关性道德、性伦理方面的教育。1986年10月,我参加了中国计划生育协会举办的全国第一届性教育座谈会,主持会议的是著名的吴阶平教授。开会的第一天,我就纳闷,为什么这个会叫“性知识教育”座谈会呢?按照我的理解,性教育首先是一种人格教育,包括观念、态度、道德、情操、习惯、作风等;其次才是知识教育,二者密不可分。在开会的第一天,我们几个与会的同志就把这个意见反映上去了,后来,参加预备会的同志回来说没有采纳。第二天开会,到我发言时,我又开始说起来,吴阶平教授打断我的话说,他说他在昨天的预备会上没有理解我们的意见,现在听了我们几位的发言,觉得我们的提议是全面的。     
    你说的这种教育比前面两种教育还要高,是一种性历史与文化的教育。这也算是最高层次的性教育了。     
    徐:实际上我一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