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的智慧-第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社会主义的光明大道,为社会主义新中国服务,这同周总理对我的教导是
分不开的。”这充分说明,正是由于周恩来的积极引导,热情帮助,才使一
大批民主人士走上了革命或同中国共产党合作的道路。
求同存异广结盟友——在共同点上把矛盾的各方统一起来
统一战线是不同阶级、阶层、党派、集团、以至个人,从各自利益出发,
在一定条件下,为了实现共同利益在一定的政治基础上自愿结成的政治联
盟。在阶级社会中,古今中外各阶级、各党派,都在力图建立统一战线,以
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都在统一战线中争夺领导权,不管是否公开这样说,
或者用别的什么说法。就无产阶级政党来说,统一战线是实现和扩大革命的
同盟军问题。正如邓小平所说“统一战线的本质是团结大多数,孤立敌人。”
只要中国共产党存在,就必须有它领导的广泛的统一战线。
“共同的利益”、“自愿”结成联盟,规定了“同”,因为联盟的利益
足共同的,所以是谓“大同”;“各自的利益”,规定了“异”,各自的利
益对共同利益来说是从属的,所以是“小异”。这是统一战线的要求和特点。
不然,它就建立不起来,即使建立起来也会破裂。
“同”和“异”是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又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
变化而变化。“大”和“小”,是相对的,不是指事物本身的性质而说的。
“求同存异”是周恩来处理统一战线内部关系的一贯思想;“求同存异”
这个概念的提出是周恩来的一大贡献。
关于这一重要思想的红线早在大革命前后就勾画出来了。1923 年7 月,
周恩来在他起草的《旅法各团体敬告国人书》中号召:凡是,“不甘为列强
奴隶军阀鹰大的人,不论其属于何种派别,具有何种信仰,都应立即联合起
来”,推翻帝国主义和军阀卵翼下的北京政府。这条反帝反封建统一战线只
求反北京军阀政府之“同”,而存各自派别、信仰之“异”。之后,孙中山
制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国共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国家主义派却攻击这是“阶级妥协”。周恩来批驳他们,现在,“无产阶级
和有产阶级合作”,是为进行“国民革命”,走完这第一步,将来共产党还
要走第二步——“打破私有制度”,实现“无产阶级专政”。从而指明了国
共合作的“同”和“异”。
1926 年底,他在《现时政治斗争中之我们》一文中指出:“国民革命原
是中国各被压迫阶级共同的出路”;而“各阶级却有他们各自的出发点”,
“更有各自所欲获得的利益。”在这里,周恩来用阶级的观点分析了结成统
一战线的各阶级的“同”和“异”。
1938 年底,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蒋介石对周恩来说,“中共既实行
三民主义,最好合成一个组织”,“中共党员加入国民党而不跨党。”周恩
来明确地回答,“中共实行三民主义,不仅因为这是抗战的出路,而且因为
这是达到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加入国民党,退出共产党”,“不仅失
节失信仰,而且于国家有害无益。”这样,不仅坚持了国共合作中政治上的
“求同存异”,而且强调了在组织上、思想上的根本区别,从而把蒋介石的
“溶共”图谋打了回去。如果说前面这些论述只是有了“求同存异”的思想,
那么把这一思想作为一个明确的概念表述出来,是在40 年代初。在粉碎蒋介
石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的复杂而艰巨的斗争中,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
人,周恩来强调指出:“于革命,人越多越好,为了团结更多的人,思想上
可以‘求同存异’。”这是“求同存异”的第一次表述。
建国初期周恩来又指出:“我们同党外人士合作就是在共同的大前提下,
接受他们的好意见,丰富我们的主张,只要大的方面有了共同性,小的方面
存在差别是允许的。”这是对“求同存异”的具体阐释。他还进一步闸明:
“人心不同,各为其面。人们的智慧、才能、性格各有不同,相互之间有时
是有矛盾的。团结就是在共同点上把矛盾的各方统一起来。善于团结的人,
就是善于在共同点上统一矛盾的人。。。统一矛盾并不妨碍个性的发展。”
这就从唯物辩证法的高度告诉我们,在事物的统一体内,“同”和“异”不
仅是对立的,而且也是互补的,“同”是基本的,“异”又不妨碍同,而且
在“同”能够更好发展的情况下,二者都是必须的。那么,处理二者之间的
矛盾,必须是而且只能是采取求大同存小异的方针。周恩来把这个方针贯彻
于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始终,不仅求大同存小异,甚或为了大同也存
大异。只要统一战线的各方,在基本点上同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取得某种程度
的一致,尽管还存在很大分歧,周恩来都尽力联合这些政治上的代表人物,
以对付共同的敌人。
周恩来“求同存异”的思想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其基本点至少应包括:
无产阶级为了孤立、打击当前的主要敌人,就应该尽可能多的寻找同盟者,
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为了求得“大同”,在必要时,还须作出不损害人
民根本利益的让步;按照“求同存异”的要求,无产阶级政党在领导统一战
线中,必须尊重、照顾同盟者的利益;统一战线中有各种不同的同盟者,在
政治大方向一致的前提下,“同”和“异”是有区别的。因此,在统一战线
中有不同程度的同盟军,即既有战略同盟军,又有策略同盟军,既有直接同
盟军,又有间接同盟军。如果放弃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性、领导权
而牺牲自己原则之“异”、同化于人家,或者脱离实际地要求人家自己都一
样,这都是取消统一战线;统一战线的“同”和“异”是随着条件的变化而
转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掌握变化、转化的“度”,对于统一战线中的
朋友,哪怕是不太可靠的朋友,在政治上出现损害、破坏统一战线团结的问
题时,只要还不是已根本转到敌对方面,仍然要采取又联合又斗争,有理有
利有节的斗争,尽可能维系团结与合作。至于已变为放,则坚决决裂;随着
形势和革命任务的发展,无产阶级领导统一战线的任务、要求也在不断发展。
周恩来不仅运用“求同存异”发展,壮大了国内统一战线,赢得了中国
革命的胜利,而且建国后,在1954 年的日内瓦会议和1955 年的亚非会议上,
又成功地运用“求同存异”的政治协商艺术,提出了现在已经举世闻名、影
响深远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发展双边关系开辟了现实
途径,扩大了国际统一战线,从而使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使我国的国际地位
大大提高。
1954 年8 月,周恩来在阐明同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关系时就提
出,“我们的态度是求同而不是存异”。1955 年第一次既明确而又准确地表
述了“求同存异”这一方针在“生气勃勃的反帝国际统一战线”中的含义。
所谓“求同存异”就是把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和相互间的个别争端“放
在一边”,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找共同点”,以求得国家之间
的和平共处。周恩来认为国家关系应该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并说:“世
界各国治制度、意识形态各有不同,很难一致起来,我们要找共同点。”“们
应该撇开不同的思想意识、不同的国家制度和过去、现在由于加过这一面或
那一面而承担的国际义务”,“争取和平合作”。反在对外交往中,就是我
们既不放弃原则接受别人的观点,也不要我们的观点强加于人、而是在相互
可能接受的范围内,按和平共五项原则解决双边或多边的关系问题。在以后
大量的双边或多关系发展中,进一步证明了这一方针是唯一正确的。正是这
种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来处理国家之间相互关系的方针,促进我国同各
种国家建立和发展了良好关系,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朋友。
日内瓦会议后,朝鲜代表说:中国同志使外交变成艺术。美国著名黑人
学者杜波依斯夫妇也说过:“非洲大陆人民的解放事业受到了国际广泛注意,
正是周总理在万隆会议上的精辟讲话所引起的。”美国杜鲁门时代的国务卿
艾奇逊也赞扬周恩来“是当今世界上最能干的外交家”。一位日本记者也曾
说过:“‘求大同存小异’这一引人的警句,也许是如实地概括了周恩来外
交的独特风格”。不仅如此,周恩来还善于在求同存异中根据不同情况和对
象,尽量争取异中求同,扬同抑异,存异待同,通过各种方法,发展和壮大
国际统一战线,广泛结交朋友。
文教篇
善比中西情韵可通——日内瓦电影招待会为《梁祝哀史》更名
在1954 年的日内瓦会议上,中国代表团为外国记者举行电影招待会,其
目的是让世界了解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周恩来特别交待有关同志要选好放映
日期,不要在开会的日子,也不要在周末,把请束分成两种,一种指名邀请,
一种不写名字,就放在“新闻之家”,准备让台湾、南越,南朝鲜以及不便
邀请的美国记者自取。放映时根据中文解说词,用英文通过扩音器作简单说
明。
根据周恩来的指示,代表团的同志放映了《1952 年国庆节》,能容纳350
人的电影院座无虚席,还有人站着看。放映过程中,不时响起掌声,放完后,
观众纷纷向中国代表团握手道贺。但是,也有一个美国记者说,这部影片说
明,中国在搞军国主义。周总理说,即使是个别人这样说,也值得注意。再
给他们演一部《梁祝哀史》。
《梁祝哀史》是根据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编拍的彩色戏曲片,当时
刚刚拍出,代表团中许多人还没有看过,于是,在旅馆中进行了试映,但放
映不久,观看的一些瑞士职工就走掉了,显然是看不懂。于是,代表团的同
志打算搞一个15 页左右英文说明书,将片名译为《梁与祝的悲剧》,发给外
国记者。
周恩来听到汇报后,立即指出:十几页的说明书,谁看?我要是记者,
我就不看。然后,他出了一个主意:在请束上写一句话:“请你欣赏一部彩
色歌剧电影——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放映前用英语作个三分钟的说明,
概括地介绍一下剧情,用词要带点诗意,带点悲剧气氛,把观众的思路引入
电影,不再作其他解释。你就这样试试,我保证不会失败。不信,可以打赌,
如果失败了,送你一瓶茅台酒,我出钱。”
周恩来的这个主意是为了消除民族文化的差异和语言的隔阂,从人类共
同的情感出发来沟通情韵,从而获得效果。此举果然奏效,放映之前10 分钟,
席位全部坐满。放映过程中,全场肃静,大家都在聚精会神地观看,演到“哭
坟”、“化蝶”时,场中传出啜泣声。放映结束,观众还如醉如痴,掌声热
烈,不肯离去,纷纷发表观感,普遍认为太美了,比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
朱丽叶》更感人,说这是“东方式的细腻的演出”。一位美国教授不请自来,
看后要求购买拷贝,他说,应当把这部电影拿到美国去,让好莱坞那些只会
拍大腿片的人看看。周总理还让有关人员把影片拿到卓别林家里放映,这位
电影大师也称赞不已。
文化交流尊重对方——请蒙哥马利看口技和《抢椅子》
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1958 年退出现役。1960 年,他曾访问中国5 天,
毛泽东,周恩来、陈毅会见了他。
1961 年9 月,他再次来中国,并要求访问几个不对西方开放的城市。周
恩来原则同意了他的要求。9 月9 日至9 月20 日,经过周恩来安排,在国防
体育协会主任李达上将、外交部办公厅副主任熊向晖等陪同下,蒙哥马利先
后访问了包头、太原、西安、延安、三门峡、洛阳、郑州、武汉。
9 月20 日傍晚回到北京,9 月21 日凌晨,周恩来找熊向晖到西花厅询问
访问情况,熊向晖汇报了两个多小时后,正准备起身告辞。但是,周恩来不
让走,又间熊向晖:蒙哥马利在各地看了些什么文艺节目。
熊向晖从包头谈起,谈到在洛阳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当地为蒙哥马利准备了专场文艺演出,他不看,晚饭后到街上散步,走
过一个小剧场,他闯了进去,演的是豫剧《穆桂英挂帅》,翻译向他简介了
剧情。
中间休息时,他走了,回到宾馆他说:“这出戏不好,怎么让女人当元
帅。”
熊向晖说:“这是中国的民间传奇,群众很爱看。”
蒙哥马利说:“爱看女人当元帅的男人不是真正的男人,爱看女人当元
帅的女人不是真正的女人。”
熊向晖说:“中国红军就有女战士,现在解放军有位女少将”。
蒙哥马利说:“我对红军、解放军一向很敬佩,不知道还有女少将,这
有损解放军的声誉”。
熊向晖说:“英国的女王也是女的,按照你们的体制,女王是英国国家
元首和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这一来,蒙哥马利不吭声了。
听完这件事的介绍,周恩来严肃地对熊向晖说:“你讲得太过分。你说
这是民间传奇就够了。他有看法,何必驳他。”“你搞了这些年外交工作,
还不晓得求同存异?弄得人家无话可说,就算你胜利了?鲁迅讲过,‘辱骂
和恐吓决不是战斗’,引申一下,讽刺和挖苦决不是我们的外交”。
周恩来批评很尖锐,但熊向晖心悦诚服,还想听他多批评几句,但周恩
来却改了语气和话题。问熊向晖:“蒙哥马利最喜欢什么文艺节目?”熊向
晖答:“杂技,特别是口技。”周恩来问:“他看了杂技《抢椅子》没有?”
熊向晖说:“没有”。周恩来从柜里取出为蒙哥马利安排的文艺晚会的节目
单,其中没有杂技和口技,却有一出折子戏《木兰从军》。周恩来说:“又
是一个女元帅,幸亏问了你,不然他会以为我们故意刺他”。周恩来马上打
电话给俞沛文,要他从节目中撤掉《木兰从军》,加上口技、《抢椅子》和
中国戏法,并指定了演员。
1962 年,英国出版了蒙哥马利所著的《三大洲》,书中详述了他访华的
见闻和观感,强调指出:“从长远看来,世界和平的关键在中国,中国作为
一大强国的兴起是必然的,这符合人类总的利益,有助于缔造一切国家的普
通人民深切期望的和平世界”。在这本书中,他还描述了在北京看到的口技
和《枪椅子》的演出情况。
天下大乱保护文物——关闭故宫与制止炸毁少林寺
1966 年8 月1 日至12 日的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召开以后,“文化大革
命”掀起了新的浪潮,形势急剧地向全国大乱、全面内战的方向发展。8 月
13 日,林彪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凶狠地提出了“三条罢官原则”,开始组织全
面夺权。8 月18 日,毛泽东在天安门首次接见来京进行大串连的全国各地的
红卫兵、学生和教师。林彪在庆祝大会上宣称“我们要打倒走资本主义道路
的当权派,要打倒资产阶级反动权威,要打倒一切资产阶级保皇派。。我们
要大破一切剥削阶级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我们要扫除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