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的智慧-第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排工作,但因各种阻力,未能实现。1974 年3 月10 日,周恩来会见科威
特客人,由阿沛副委员长陪同。已经身患癌症的周恩来特意请阿沛副委员长
提前到人民大会堂,商议班禅的问题。周恩来提出:应该让班禅出来工作。
阿沛当即表示赞同总理意见。可是,随着“批林批孔”的发展,周恩来的这
一提议再次受阻。
1976 年元月,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了。班禅在狱中听到这一噩
耗,感到十分悲痛。他为国家失去这样一位好领导而痛心,更为民族的前途
和命运而担忧,也为自己的前途担心。因为了解自己、关心自己的至尊师长
去逝了,今后谁来关心自己,自己的问题什么时候才能得到公正的解决呢?!
度过了整整九年又八个月监禁的班禅大师,直到粉碎“四人帮”一年后
的1977 年10 月,才重获自由。
1988 年4 月4 日,班禅大师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新闻发言人举行的记者
招待会上回顾这段辛酸历史,满怀感激之情地说:“我在监狱里没有死掉,
主要是周恩来总理的恩情。”
可以说,班禅以一个少年灵童成长为国家领导人——人大副委员长,无
不浸透着周恩来热情关怀、悉心培养的心血。
特赦功德林常客西花厅——帮助溥仪实现从皇帝到公民的转变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爱新觉罗。溥仪。
包括汉奸政权伪满洲国在内,他一生当过三次皇帝。新中国成立后,他实现
了“从皇帝到公民”的转变,周恩来则是直接推动者。
1950 年7 月21 日,溥仪结束了在苏联的五年“收容”生活,被遣返回
国。在中苏边境的绥芬河车站,两名解放军军官单独接见了他,第一句话就
是:“我们是奉周恩来总理的命令,前来接你回国!”溥仪清晰地记住了“周
恩来”这个名字。
1959 年12 月14 日,是溥仪获赦抵京后的第五天,一辆卧车疾驰而至,
从什刹海西岸的前井胡同接走了翘首以望的溥仪,周恩来要在中南海接见
他。
走进西花厅,与溥仪同一天从北京功德林特赦的原国民党将领杜聿明、
王耀武、宋希濂、邱行湘、卢濬泉、郑庭芨、杨伯涛、陈长捷等10 人已先一
步到达了。当周恩来以及陈毅、习仲勋、张治中、傅作义、邵力子、章士钊
等一起走进会客厅时,全场起立,热烈鼓掌。周恩来挥手示意请大家就座,
开始一个一个地交谈起来。
溥仪是被接见者中唯一与周恩来昔日没有师生或部属关系的人,然而他
丝毫没有受到冷落。周恩来不但一一向他介绍陪同接见的各位领导人士,还
亲切地与他拉家常。他们谈满族旗人的礼节,服饰以及不同于汉人的相貌特
征等等。不过,昔日皇帝第一次面对人人敬仰的周恩来,仍显得很拘谨,谈
话中间常常引以自咎,说自己是地主阶级的总头子,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当傀
儡,一再检讨。周恩来笑了笑温和地说:“你过去已经检讨很多,不要再做
检讨了。有时间可以写一些回忆录嘛,为祖国多做一些工作。”于是,溥仪
紧张的心情顿时松弛下来,遂向周恩来汇报了他在抚顺撰写《我的前半生》
回忆资料的情况,引起周恩来的高度重视。在第一次接见过后1 月零12 天的
那个下午,周恩来在政协礼堂再次接见溥仪并宴请他和他的七叔载涛、四弟
溥任及6 个妹妹。这次接见中,周恩来同溥仪交谈了如何巩固思想改造的成
果问题,还面商了工作安排问题。周恩来对他说:”你后几年进步了,但不
能说巩固。改造,第一是客观环境,第二是主观努力。”刚刚跨进新生活的
溥仪,及时得到了周恩来的教育和引导。
周恩来还当面了解溥仪的知识基础、身体状况、兴趣和爱好等,力图给
他安排一个最合适的工作。周恩来征询溥仪:“你想搞哪种工作?”“想搞
轻工业或在公社中都可以。”溥仪答。周恩来说:“我看找找各部的研究所,
一半学习,一半做工,既照顾你的身体,也学一点自然科学。”后在周恩来
的过问下,溥仪被安排到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研究热带植物。
自古,清官难断家务事。溥仪的二弟溥杰特赦后,非常想接妻子嵯峨浩
回中国团聚。但是溥仪认为嵯峨可能是日本特务,再加上一些历史原因,他
特别反对弟媳回国。结果在这个问题上,溥仪与溥杰哥俩之间结下了别人无
法解开的疙瘩。最终还是周恩来出面促进他们家族和睦,并喜搭鹊桥,使溥
杰夫妇得以团圆。溥仪分配到植物园时,完全不道知这仅仅是一种过渡性的
安排。而他也并不想再要求什么照顾。他曾经得到过大清帝国,却还不曾认
真感觉几回,就过眼烟云似地去了;他也曾得到“满洲帝国”的虚假宝座,
却在自己的人生层面上留下了一片耻辱;现在他又得到了一座绿色王国,这
里有纯洁而清新的空气,有广阔而自由的天地。他满足了,甚至陶醉了。
但,周恩来仍在操心着,为这些公民的前程安排和设计更理想的方案。
1960 年12 月中旬的一天晚上,国务院的小轿车把溥仪和溥杰又一次接
到中南海用恩来家中。
“欢迎你们皇家二兄弟光临!怎么样,身体还好吗?”周恩来热情的问
候。
“谢谢总理关心,问总理和邓大姐好!”溥仪似乎对这里一切都熟悉了,
也回答得自如。
周恩来在详细听取了溥杰关于工作安排的心愿之后,又问溥仪在植物园
半年多有什么体会?溥仪十分满意地表示,他喜欢那里的生活,熟悉了劳动
者,学到了知识,每天都觉得有意义。周恩来听了很高兴,表扬他进步了。
这时,周恩来关于特赦人员工作安排的总体方案已经形成,消息也逐步透露
出来了:劳动以一年为期,然后就转入文史资料的撰写、整理、研究和编辑
等业务工作中去。
1961 年春节期间,中共中央统战部设宴招待留京的两批特赦人员。李维
汉部长、徐冰和薛子正副部长以及国务院童小鹏副秘书长都参加了宴会。就
在这次宴会上,徐冰副部长遵照周恩来的指示,当场宣布,第一批特赦的7
人在全园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担任文史专员。名单里,第一位就是溥仪。这
些人的待遇也由劳动期间每月发生活费60 元提高为每月工资100 元。溥仪听
了宣布,无比激动,即席发言说:党和政府在国家经济困难时期,还给予我
们令人满意的安排和高于国家17 级干部的优厚待遇,这是完全出乎所料的,
我发自内心地感谢。
周恩来对溥仪的再婚也很关心。溥仪的“福贵人”已于1957 年与他正式
离婚。周恩来在接见溥仪及其家属那天,曾风趣地向溥仪建议:“你还得结
婚啊!这事你七叔得给张罗张罗吧!”载涛爽朗地笑了起来,他对着周恩来
也对着大家十分高兴地说:“这一回就让他婚姻自由吧!”
后来,周恩来曾再三敦促溥仪的再婚事,还不无幽默地说:“你是皇上,
不能没有皇娘哟!”不久,由文史资料专员周振强和人民出版社编辑沙曾熙
的热心撮合,溥仪认识了北京市朝阳区关厢医院的女护士李淑贤。经过4 个
月甜蜜的热恋之后,1962 年4 月30 日,他们在南河沿政协文化俱乐部礼堂
举行了世人瞩目的婚礼,又是七叔载涛任主婚人,200 多位宾客出席。如果
不是为了“五一”节活动的特别繁忙,周恩来一定会在这个场合露面的。他
虽然没有来,却派了一位代表——国务院副秘书长、总理办公室主任童小鹏,
在次日下午亲往溥仪家中祝贺。
周恩来对溥仪撰写的《我的前半生》很重视。他虽顾不上仔细阅读全部
书稿,但当他翻阅一半的时候,就认定了它的价值。在周恩来直接关心和悉
心指导下,溥仪对《我的前半生》进行了浩大而艰难的修改,终于在1964
年3 月公开出版了。
《我的前半生》一经问世,立即引起海内外一片赞誉声。一位外国人说:
“如果溥仪不是处在北京政权下,他的著作也许永不会出现,因为一个中国
皇帝来写他自己的历史是没有先例的。”另一位外国学者说:“本书是难能
可贵的文献,它是第一部中国君主的自传;这位君主的一生,始自爱新觉罗
的封建王朝,迄于毛泽东的共产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国王和皇帝中,无人
有过像他这样变化多端的经历”。
最后几年,中国的末代皇帝患了肾癌。为了治好他的病,周恩来做了许
多工作。尽管没能阻挡死神的降临,毕竟让溥仪的有限生命得以延长。
1967 年10 月17 日,溥仪停止了呼吸,因为那时正是翻天覆地的所谓“文
化大革命”,不可能给他一个全面而公允的结论,却是4 年之后,周恩来在
会见日本客人时给予他以公正的评价:“说句公道话,最后他改造得不错!”
“你们读过他写的这本《我的前半生》吧?从他来说认识是提高了。不到60
岁就死了。如果不是肾癌的话,一定会活得更长。使一个末代皇帝能有这样
的觉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巨擘相争缓颊而安——建国后两次保护梁漱溟
1953 年,在一次政协会议上,梁漱溟顶撞了毛泽东,两人发生了争执。
这一争执对于新政府中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来说,不能不说是一次重要
事件。
梁漱溟与毛泽东相识已久,当毛泽东还是北京大学图书馆的一名职员
时,梁漱溟已经显露出大学者的傲气。到了1946 年,蒋介石策划召开伪国大,
民盟中的梁漱溟、罗隆基等人竟违反有重要主张和行动要事先共同商讨的协
议,提出了一个有利于国民党而不利于人民的“折衷方案”,送给孙科和马
歇尔。此事遭到住在南京梅园新村的周恩来的痛斥,他当面斥责粱漱溟是想
在共产党背后捅一刀子!建国以后,毛泽东和周恩来出于民主建国的大计,
摒弃前嫌,邀请他们加入了政协和政府。这次梁漱溟顶撞了毛泽东,毛泽东
可不留情了,他在1953 年9 月16 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上
批判梁漱溟是“反动透顶”、“伪装得最巧妙,杀人不见血的,是用笔杀人”
的“杀人犯”。
问题已经上纲上线了,这使张澜、李济深、何香凝、陈铭枢等民主党派
领导人着急了,他们想大事化小,保梁漱溟过关,并且找毛泽东和周恩来谈
了梁漱溟的问题。对于梁漱溟的问题,周恩来是最清楚不过了,他从统一战
线的大局出发,决定缓颊保梁。但是梁漱溟却固执已见,坚持不改变自己的
观点,毫不认输。一连三天,会议空气如同要爆炸一般异常紧张,无人敢为
缓颊。怎么办呢?周恩来见事急迫,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先给上海打电话,
找到沈尹默先生,再托他赶赴杭州邀马一浮先生到北京,一同规劝梁漱溟勉
为自我检讨,以搭个梯子,缓解僵局,使梁漱溟能过关。周恩来这个办法一
用,果然扭转了僵局,梁漱溟认错以后,毛洋东也就不再追究了。
“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梁漱溟一直“闭门思过”,故未惹出大麻烦。
但到了1970 年,在政协直属组“宪法草案”讨论会上,梁漱溟又不甘沉默,
开始讲话了。他针对林彪、江青飞扬跋扈时制订的“宪法草案”说:“我有
两点意见,供当局参考,其一,现代宪法产生于欧洲,目的是限制封建国王
个人权利太大,有了宪法后,从国家元首到普通公民,都得遵循,而不能把
任何一个人放在宪法之上,可今天我们的宪法不仅写上了个人的名字,而且
连林彪为接班人也写在‘序言’里,我不赞成。其二,一个国家,不能没有
元首,不知为什么在宪法草案中偏偏没有国家主席这一条?”
这两点意见如同两道电光,个个在场的委员们被吓得瞠目结舌,立即就
有人喊:“这是恶毒攻击!”“必须批判!”讨论会上,火约味越来越浓。
眼见粱漱溟直言相告要大祸临头,主持人当场宣布,将此情况向上级反映,
听候处理。
可是不久,上级的处理意见下达,与人们预想的不同,上级意见大意是:
因为是征求“宪法草案”意见的讨论会,所以提意见都是可以的,即便个别
人借机放毒也不要纠缠。这样,粱漱溟又一次逃过了一场灭顶之灾。
梁漱溟虽然逃过了此灾,似仍心有余悸。他当时猜不透那个大胆保护自
己屡屡犯上言行的上级究竟是谁?直到粉碎“四人帮”之后才得知,是周恩
来通过办公室下达了这个指示,有意放梁漱溟过关。周恩来继1953 年之后,
在重大纷争中再次保护了梁漱溟。
举贤任能打破常规——1957 年授予钱学森中将军衔
在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给导弹专家钱学森破格授衔,成为50 年代核武器
研制过程中的一段佳话。
新中国刚成立,一位世界闻名的科学家即在想方设法回归祖国,他就是
钱学森。为了寻找回国的借口,钱学森大步踏进美国海军次长丹尼尔·金波
尔的办公室,激动地对他说:“次长先生,我准备动身回国!”金波尔猛地
一怔,惊异地睁大眼睛问道:“这是为什么?”钱学森回答说:“我的上司,
你很清楚,我受到了麦卡锡的无理迫害,他们甚至吊销了我接触机密的证书,
联邦调查局正在罗织我所谓‘间谍’的罪名,有鉴于此,我决定回祖国去。”
没等金波尔回答,他已经愤然离开了办公室。
金波尔气得双手打颤,他拿起电话,向移民局通报了这个重要情况,最
后,他恶狠狠地说:“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那些
对我们来说至为宝贵的情况,他知道得太多了。无论走到哪里,他都抵得上
五个师。”于是,1950 年8 月的一个子夜,著名的“卡门一钱学森公式”的
创造者之一钱学森,连同他的妻小和800 公斤书籍准备从洛杉矾乘加拿大航
班飞机离开美国时,联邦调查局以间谍罪将他逮捕,关押在特米那岛上的拘
留所中。。
到了1954 年4 月,周恩来总理在参加日内瓦印支国际会议前,嘱咐代表
团秘书长王炳南务必向美方代表提出钱学森回国问题,但是接触了10 多次
后,仍被美国代表约翰逊以美国在朝鲜战争期间发布的文件为借口,一点不
松口。就在周恩来非常着急的时候,钱学森通过陈叔通于1955 年6 月转来一
封信,请求祖国政府帮助他回国,并说那个文件美国在1955 年4 月已经取消,
但有关当局仍然扣着不放他走。
周恩来获悉后,高兴地说:“这真是太好了,据此完全可以驳倒美方代
表的谎言。”他立即叫外交部信使把钱学森的信转交给王炳南,不久,下令
在七月提前释放阿诺德等十一名美国飞行员。。
1955 年9 月17 日,钱学森和他的妻子蒋英终于登上了“克利夫兰总统
号”轮船,漂泊情思,踏上了祖国的海岸。。为此,他的导师冯·卡门曾痛
哭了一场,是他和钱学森、马林纳等门生一起使加州理工学院成为美国第一
所正式研究火箭技术的大学,创建了世界第一流的古根海姆航空实验室,在
二次大战期间对美国的火箭研究作出了非凡的业绩,情感之深,可以想见。
对于钱学森回国,周恩来在评价中美大使级会谈时说:“我们要回了钱学森,
单就这件事也值得庆贺。”
1956 年2 月,钱学森博士向国务院提出《建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