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入行论释-善说海 讲记 >

第116章

入行论释-善说海 讲记-第116章

小说: 入行论释-善说海 讲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我们佛教徒现在最缺什么?就是对佛陀所讲经典的了解。这种了解,并不仅限于十来部经,而应进行广泛的闻思。我认为在短暂的人生中,最有意义的就是读经。阅读经典的过程中,自相续中的很多疑团成见、邪知邪念都会被逐渐根除。现在的人有各种疑惑,这应该说跟自己的闻思有一定关系。如果能够长期地学习,久而久之,自相续就找不出任何怀疑,也产生不了什么邪见,遇到任何一件事情,都觉得释迦牟尼佛说的千真万确,百分之百没有错误;遇到任何一个问题,依靠佛法的思维方式,也完全能够迎刃而解。所以,虽然现在的人很忙,生活节奏很快,但也应抽出一段时间来修学大乘经典,这绝对有必要!
    “亦当勤阅读,学处总集论。”按照藏文原译,“勤阅读”就是再三地阅读。再三阅读什么呢?《学处总集论》,也即《学集论》。因为此论对菩萨常常要行持的事宜,阐述得极为详细。在宋代时,曾被法护论师译为汉文,全名是《大乘集菩萨学论》。在这部论典中,菩萨的整个学处,比如怎么样发心、发心后的受戒方式、得戒后应如何护持、护戒的功德等宣说得非常圆满。
    从寂天菩萨的传记中可以了知,当年他造了《入菩萨行论》之后,还分别造有两部大论:比《入菩萨行论》广的,是《学集论》;比《入菩萨行论》略的,是《经集论》。这部《学集论》,我以前在广讲《入行论》时要求大家学习,还给你们每人发过一本,现在也有部分道友在看。前段时间,我将《学集论》跟藏文版本做了一下对照,发现汉文译本的确比较难懂,没有依靠藏文的话,好多地方我都看不懂。当然,你们很多人,肯定没有任何问题。因为我是其他世界的人,阅读另一个世界的文字,必定有语言方面的隔阂,不像我们藏文那样易懂。但不管怎么样,重新翻译的必要我觉得也没有,要翻译起来,确实篇幅比较大,最近也是不现实的事情。
    我们发了菩提心的人,都希望能度化众生,但在度众的过程中,若不了解这些学处,很有可能在无知的情况下违越,或在没有重视的情况下触犯,这种现象比较多,也很危险。因此,寂天论师再再地要求我们,必须精勤认真地阅读《学集论》,这是他所著的一切大乘学处要义总集。在这里面,不仅是菩萨的学处,整个大乘见修行果的窍诀和密要,也都讲得非常清楚。读了这部论典之后,今后自己对如何做人、利益众生,都会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学习的方式应该精勤,没有精勤的话,做世间事也无法成功。苏联作家高尔基说:“人的知识越广,人的本身也越完善。”为了获得广博的知识,他一生中非常精进,虽然精进的目标与我们不同,是为了今生的名声、财富等利益,但这句话却极富教育意义。确实一个人的智慧越高,他的行为越规范,若想令某人如理如法,最好劝他多学一点知识,当他的学问增上时,行为自然会变得十分调柔。
    高尔基早年生活非常贫困,小学三年级就因读不起书而辍学。尽管他过着流浪的生活,但每天在繁重的劳动之余,不顾老板的鞭打责骂,仍挤时间偷着学习。他在一家商店当学徒时,干完活便躲在物品储藏室里读书。没有蜡烛照明,就把老板烛盘上的蜡油收集起来,做灯夜读。他在一家面包房当工人时,在揉面台上架上书,一边揉面,一边看书。这样的用功努力,最终使他成为一代著名文学家。
    同样,学习佛法也需要一种勤奋。听说我们这里有些道友,一边做饭一边背书,一边炒菜一边背书,听到这种话以后,我心里真的很高兴。求学就应该这样精进,只有将时间尽量用在闻思方面,自己才能获得一种成功。
    有位青年曾问爱因斯坦:“您今生有这么大的成就,到底有什么秘诀?”爱因斯坦沉思了一会儿,回答说:“成功是勤奋学习,加上正确的方法,以及少说空话而取得的。”这句话听起来很平凡,但实际上,我觉得学习佛法也是这样:有些人虽然很聪明,但人不稳重,一点都不精进,有些人虽然勤奋学习,但由于没有正确方法,今天得罪这个人,明天得罪那个人,再加上经常说大话,也不一定有成功的机会。所以,世间智者的经验之谈,有时候跟佛法也有不谋而合之处。
    大家既然选择了大乘佛法,这一条路该怎么走?这些道理应该去了解。前段时间,我要求大家多看《学集论》,可能在座各位比较忙,几乎每个人要背好几部论,抽时间也有一定困难,但外面的人不知道怎么样了。我们在网上的参考资料中,专门提供了《学集论》,可是很多人整天忙于无意义的事情,真正有时间去学习如此具加持的论典,不知道又有多少人?我们活在世上,应该选择有意义的事情,避开一切无义之事及贪嗔痴引发的种种行为,因为这些行为不仅会给今生带来痛苦,来世也会苦不堪言。尽管我们是凡夫人,但方向并不是固定不变,以正知正念是可以改变的。此处寂天论师要求学习这部论典,因为佛子恒时应守持的学处,在里面讲得非常圆满细致。学了这部论典后,就像这次学习《入行论》一样,怎么样发菩提心、菩提心有什么功德……这些道理都会了然于胸。
    近期我通过网络、电话、信函等方式,发现大家跟以前有了很大改变。以前除了喜欢闻思的人以外,跟其他人接触时,他们从来不提菩提心,甚至有些已经皈依十几年的人,说难听一点,我觉得还没有进入佛门。他们虽然皈依多年,自己认为是个老修行,还有人认为自己是大成就者,但从言行举止、发心目标来看,不要说是大成就者,就连佛法的门也没有摸到。(当面不敢说,本来我胆子也比较小。)通过这次学习,我深深感到很多人基本上了解了佛法的基本道理,了解这些道理以后,就不敢轻易说“我的神通如何”、“我的成就如何”,更不敢把佛法当作一种神话,或是成就神通的一种手段。所以,学习这些论典非常有必要。
    现在,有些人经常鼓动大家:“这个上师很了不起,那个上师是成就者,你们都去看看啊。”很多人就到处跑,忙着去找上师。当然,找上师也很重要,没有什么不可以,但最关键的,寂天菩萨说:你们有时间的话,应该多看看《虚空藏经》,还有我所造的《学集论》,应该多看一看本人的书。再方便的话,看龙猛菩萨的书也可以,我们两个关系比较好一点。开玩笑!
    或暂阅精简,一切经集论。
    亦当偶披阅,龙树二论典。
    对于广博的《学集论》,如果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研读,作者告诉我们可暂时先读《经集论》。这也是寂天菩萨所造,总结了所有大乘经典的句义,宣说了人身难得、菩提心功德等教言,言简意赅、非常易懂。
    《经集论》的汉文本叫《大乘宝要义论》,也是宋代法护翻译的。虽然他已经翻译了,但汉族人中读过且能了知内容的,不知道有多少。而《经集论》的讲义,是印度一位大师所造,现收藏于藏传佛教的论著中,但汉地的《大藏经》中没有发现这个版本。
    大家方便的时候,应该阅读一下这部论典。但现在的很多人,有意义的经论不看,天天捧着一张报纸或乱七八糟的杂志,谈论的也是:这个人生贪心了,那个人生嗔心自杀了,那个人生痴心吸毒了……对贪嗔痴的话题津津乐道,而对智慧、慈悲、菩提心的内容,很多人都抛之脑后。其实,作为发了大乘心的人,还是应尽量看一下《入行论》以外、寂天论师所造的这两部论典。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应阅读龙猛菩萨的两大论典。龙猛菩萨是圣者佛陀在大乘经典中亲自授记、将来弘扬深广佛法的大菩萨,世人称之为“第二大佛陀”。他所造的两大殊胜论典,也叫做《学集论》和《经集论》。
    遗憾的是,《学集论》不但在汉传佛教中没有,藏传佛教中也没有它的译本。要知道,藏地对教典的重视程度不是一般的,现在有些人对寺院收钱很重视,有些居士对搞生意很重视,有些世间人对名声很重视,但藏地的高僧大德们,对古代的经书论典相当重视,宁可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去保护,无论遭遇什么困难,也会排除万难去求这些传承、学习这些论典。因此,龙猛菩萨的《学集论》没有译出来,大家都觉得非常遗憾。
    而龙猛菩萨的《经集论》,藏传佛教中是有的,里面主要讲了很多难得——人身难得、佛法难遇、菩提心难发、在家修行机会难值。尤其是在家人如何学习佛法,《经集论》中用相当一部分教证讲了这方面的道理。当时我看后特别想翻译,但后来又想:“翻译得再多,也不一定有人看。没有人看的话,译出来也没有用。”
    以前我每次遇到印藏大德如意宝般的经教,自己就羡慕得不得了,心想若把它译出来,肯定对很多人有利益。然后,自己白天晚上辛辛苦苦地翻译。但译出来后给大家,有些人的反映是:“哎,你还是好好休息吧,不要译得太多了。翻译再多也没有人看,不要做了!”如果做光盘,“不行,没有人看”;做法本的话,“不行,没有人看”,很多人都这样说过。我自己也是大失所望:原来觉得内容那么好,肯定很多人喜欢得不得了,但结果译出来后……当然,少数人可能稍微有一点接受:“可以可以,译出来也可以。不过,我现在没有时间看,就放在书架里面吧。”很多人是这种现象。
    但不管怎么样,对现在这一代人,我觉得可能不一定有利。因为他们生活比较忙,再加上希求的目标也比较多,不像修行人一样少欲知足。他们需要发财、需要长寿,有多少书倒无所谓,但只要听说哪个地方传发财的心咒,就高兴得手舞足蹈,包多少天的车到那里都可以。我有时候真的有种感觉,这些法本对现在的人可能没有利益,也许因缘巧合,对后代人会不会有一点帮助?即使没有多大帮助,我也跟有些道友讲了,翻译算是我的一种爱好吧,自己在翻译的过程中,对诸佛菩萨和高僧大德生起极大景仰,还是获得了不少利益。所以,为了串习这些善说而翻译,有这样的目标也可以。
    龙树菩萨的第二部论典《经集论》,我查过汉文《大藏经》和网上的很多资料,据现在所了解的情况,好像这部论典一直没有译成汉语。也就是说,龙猛菩萨这两部论典——《学集论》和《经集论》,都没有汉文本,不懂藏文的人,想看恐怕也没办法。但很多人可能也没有想看的感觉吧,有也可以、没有也可以,有的话也没有时间看。这种态度的话,那我翻译也可以、不翻译也可以。说实话,藏传佛教的很多修行人与此截然不同,他们对法非常重视,特别想看龙猛菩萨的《学集论》,到处都在寻找打听。包括在印度居住的有些大德,他们也是千方百计找这部论典的梵文本,假如找到的话,要想尽一切办法翻译过来。但在印度的文库中,据说至今还没有发现。
    总之,寂天菩萨让我们尽量看五本书:一部经典,寂天菩萨自己的两部论典,龙猛菩萨的两部论典。尤其是龙猛菩萨的论典中,寂天菩萨没有宣说的一些菩萨学处和教言比较多,看了以后,应该有非常大的利益。
    所以我心里真的想,如果没有死的话,要翻译中观的《显句论》和龙猛菩萨的《经集论》。《经集论》我以前也看过,内容不是特别难懂,部分地方有一些讲义作参考,应该没有太大问题。但我现在手上的稿子特别多,有时候身体不好,有时候事情也多,尤其我最大的感觉是,翻译的论典好像没有人看。比如说《大圆满心性休息》等法本,自己认为特别特别珍贵,但译出来七八年了,外面的出家人和居士根本不看。当然,不仅是我这种凡夫人译出来的没人看,以前真正的大成就者,如唐代三大译师等,译出来的《大藏经》也全部摆在书架里“闭关”。这应该是一种传统,没有什么可失望的,但有时候觉得翻译也没有什么意义。去年有一位道友说:“你不要翻译得太多了,不然的话,别人都对你生厌烦心。”我想自己也没有害人,应该不至于这样吧。但人的分别念千奇百怪,有这种情况也不好说。
    不管怎么样,别人说了也不一定能挡得住我。我这个性格,自己想翻译就翻译,不想翻译的话,别人怎么用好话来劝,我也不一定听。如果寿命允许,我今天也发心翻译《经集论》,但能否成功也不一定。倘若译出来了,你们在座的人以及外面的人,希望到时候看我面子,最好能认真地看一遍。我说这些话的语气,你们应该清楚,我说这些话的心态,你们也应该明白,万一几年或几十年以后我还没有死,翻译出来了,这部论典应该对很多人有一定利益,到时候,大家应该好好学习!
    经论所未遮,皆当勤修学。
    为护世人心,知已即当行。
    大乘经论中未遮止的行为,我们应当行持。前面的几部经论中,详细规定了菩萨身语意不能做的一些学处,而经论中未遮止的其他学处,我们后学者应该可以行持。比如说,有些行为在经论中不一定非常明显,你若不知道该不该做的话,可以看一下大乘经典和论典中有没有遮止,如果里面没有说不准,做了不会有太大过失,那就可以放心去做。
    为了维护世人对三宝的信心,所有了知过的学处,我们都应认真去行持。《宝云经》中说:“大乘佛子为了保护众生、圆满资粮,一切言行应该如法寂静,语言和蔼可亲,经常远离愦闹,依止寂静的地方……”要知道,护持众生的心特别重要,不管你是在家人、出家人,言行举止应如理如法,从方方面面呵护众生的信心和悲心,千万不要断别人的善根。如果自己行为和发心不良,令他人对大乘佛法退失信心,从而舍弃佛法,那对我们发心者来讲,有相当大的过失。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务必要严格要求自己,尽一切能力去保护别人的心。其实,护别人的心也不是非常困难,只要念念不忘,经常提醒自己,每个人应该都能做到。尤其是自己周围的人,应尽可能地帮助他们,护持他们的心,不要让他们散乱于世间八法中。
    现在有些寺院的出家人,对旁边人造恶业根本不管。包括藏地有些地方,像甘肃那一带,寺院周围的在家人天天杀生、搞非法行,出家人根本不劝诫。而现在宁玛派的好多上师,有些地方还算是不错,心比较好,一见别人杀生就竭力劝阻,告诉他们杀生的过失,对众生确实有一定的帮助。
    我们在座的出家人,以后在不同范围内,肯定有弘扬佛法的机会。在此过程中,你们不要把精力都放在寺院建筑上,整天搞各种接待,对旁边的人置之不理。而一定要关心与自己有缘的人,看他们心态怎么样,如果他们不懂佛法,就尽量地给他们讲,如果他们的行为不如法,就尽量传达佛法慈悲的精神,这样以后,他们的行为逐渐就会有所改变。这一点,不仅是我们出家人的责任,所有的居士只要有一点能力,都应该义不容辞。
    当然,在传授的过程中,有些地方经常打着佛教的旗号,自己收钱,做一些欺骗众生的事情,这非常不好!依靠佛法来害众生骗众生,这是最下等、最下劣的行为,还不如用世间法来骗人好。以佛法作为买卖品,为维护自己的生活而宣扬佛法,不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