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入行论释-善说海 讲记 >

第206章

入行论释-善说海 讲记-第206章

小说: 入行论释-善说海 讲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域中去?大家应该值得深思!
     
思考题
    723、既然一切痛苦都应遣除,为何缘众生而生悲心的痛苦不遣除?为什么说这种痛苦很有意义?
    724、为什么说大悲心是成佛的根本?请以具体事例说明,你通过学习本论,在这方面有哪些改变。
    725、现在学习佛法是什么样的时代?对此你有哪些体会?
    726、如何看待现在的“人间佛教”?在学习佛法的过程中,求人天福报应摆在什么样的位置上?怎样将之转为大乘修法?请谈谈你的理解。

第一百三十四节课
    现在讲的还是自他平等的修法。昨天说发了大乘菩提心的人,看见可怜众生就愿意去度化,甚至前往地狱也如同天鹅入莲池一样欢喜。为什么呢?下面讲这个道理。
    有情若解脱,心喜如大海,
    此喜宁不足?云何唯自度?
    如果众生在业和烦恼的束缚中获得解脱,超越生死轮回的大海,得到暂时究竟的无量妙乐,大乘行人的欢喜心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就像深不可测的大海一样广大。各位可能也有这种感觉吧,假如你菩提心发得比较成功,只要看到众生快乐,内心深处的欢喜会极为强烈。这样的喜悦难道还不满足吗?
    人的欢喜心若到了极点,是很难控制的。有些表彰大会上的得奖者,好像坐也坐不下,站也站不稳,在短暂的时间中,整个人的形象已经变完了。甚至去年的电视上,有几个出家人得了“爱国奖”,我看了一下他们的表情,他们兴奋得就像获得圆满正等觉果位一样。如果利益众生方面有这样的欢喜心多好啊,但他们这方面有没有做事也不好说,只不过给政府帮些忙而已。现在很多人自己生意成功、名声大振、获得利益,就欣喜若狂,但是让众生解脱、获得法利,情不自禁的欢悦并不常见。
    有些人自称是大乘修行人,甚至大乘修行人还不满足,一定要说是密宗修行人,有一种超越世间的称呼,自己才有欣慰感。但是我觉得作为一个佛教徒,应该实事求是、实实在在,假如内心对佛有信心、对众生有悲心,不管你有没有名声都可以;如果没有这两种功德,纵然你再有名声、再有财产,也是一种虚设而已,没有多大的意义。所以你为什么不愿意去度众生,而要追求声缘等独自寂灭的小乘之乐呢?《学集论》中云:“乏味解脱有何用?”这种舍弃利他的解脱,没有任何味道可言。
    当然,从个人来讲,自我的寂灭、自我的解脱可令自己断除烦恼,脱离轮回,是有一定的利益。但从大乘佛教的宗旨而言,自私自利在修行中是极大的障碍。弥勒菩萨在《经庄严论》中云:“智者虽常处地狱,不障清净大菩提;二乘清凉自利益,得乐虽妙障菩提。”菩萨即使长期处于地狱,由于利他心极为强烈,根本不会障碍取证菩提;而声闻和缘觉二乘行人,就算住在寂静的地方饶益自己,也对解脱有很大的障碍。
    我们不管学汉传佛教,还是藏传佛教,一定要看自己修的是大乘还是小乘?如果念佛参禅是为了自己解脱,那纯粹是小乘宗法。口头上再怎么说也没有用,关键要看自己的发心。有些净土宗的老太太,每天念佛非常精进,这一点值得随喜,但什么叫利益众生根本不知道,发心上有很大问题。净土宗有个别法师和居士,口口声声说密宗不好,但密宗自古以来特别强调菩提心,理论上也好,修行上也好,将之贯彻得非常圆满,有相当一部分修行人以利益众生为目标。而在有些宗派中,法师只是提一下菩提心,到底菩提心怎么修、菩提心的利益是什么、没有发菩提心有哪些过患,几乎从来不强调,以致下面的人都不知道。
    一般来讲,有智慧的人很少,《水木格言》云:“百人有一勇士,千人有一智者。”一百个人当中,勇敢的人只有一个;一千个人当中,有智慧的人只有一个。可能万人当中,大乘修行人也只有一个。很多人修行的目的,或是为了自己今生的利益,或是为了来世往生到极乐世界,那里的待遇、享受如何如何优越……心里一直惦记着这些,这种修行不太好。
    要知道,菩提心是最重要的,藏传佛教有很多修菩提心的窍诀,这些窍诀即使你从徒弟那里得来,也应该接受。名义上你是他的剃度师或传戒师,但是他到藏地求得菩提心的教言,你跟他学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藏传佛教中互为师徒的人非常非常多,汉传佛教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鸠摩罗什的传记中记载,鸠摩罗什有一个小乘师父,叫盘头达多,对他的恩德比较大。后来鸠摩罗什在龟玆国翻阅大乘经论,因为智慧非凡,完全通达了大乘的殊胜教义,很想能为自己的师父解说。不久,盘头达多正好来到龟玆国,鸠摩罗什就为他讲说《德女问经》,首先师父不同意人无我和法无我的观点,鸠摩罗什便运用种种比喻,深入浅出地进行剖析,终于说服了盘头达多。最后盘头达多赞叹道:“和尚是我大乘的师父,我是和尚小乘的师父。”两人大小乘互为师徒,这一佳话流传至今。
    因此,不管哪里有殊胜的教言,自己都应该接受。但现在有些人水平比较低,认为“我是你的师父,就永远是你的师父”,所以徒弟有什么样的功德和智慧,都不愿意去求,求的话,好像面子上过不去。其实不应该这样,我们藏传佛教的一些大德,不论哪个人有清净的传承、殊胜的教言,只要对方是真正的善知识,就愿意虚心请教。今后佛教界的思想若能进一步发展,过去保守派的观点,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逐渐开放,这样只有利益,没有损害。
    在这里,寂天论师讲了很多忘我的功德、利他的教言,这方面在其他论典中恐怕没办法获得。尤其是利益他众的功德,用我们世间的语言很难以描述,《入行论大疏》中说:“情难自禁利他大悲德,诗人妙笔难能赞少许。”古代大名鼎鼎的诗学家,像唐代的三大诗人,只能描述西湖的秀丽、泰山的巍峨,而对于菩提心的功德,即使用最好的笔墨,也无法尽致其万一。
    所以,修行人应该先从理论上懂得菩提心的功德。平时不管你是生活还是工作,如果有了菩提心,将会带来极大的利益。我们修行也是如此,假如没有菩提心,那么修行不一定成功。在这些问题上,大家平时应该多观察,看自己在众生获得快乐时,有没有喜悦的心情?没有的话,说明你菩提心修得不成功;如果众生获得快乐,你就像中了大彩一样,这才是大乘菩提心的标志。
    故虽谋他利,然无骄矜气,
    一心乐利他,不望得善报。
    因此,菩萨虽以种种方法来饶益他众,却没有骄傲自满、自以为是的心态。现在有些大德,真是名副其实的大乘修行人,不说他的一生当中,即使一天的行为也难以想象,弘法利生的事业极其广大。以前上师老人家在世时,我们身边的人经常有感而发:“一个人竟然有这么大的发心,这么大的威力!”尤其是开法会的时候人山人海,一个大菩萨能给成千上万的众生,种下了菩提的种子。
    这些有大乘菩提心的人,绝不可能有傲慢心,在别人面前炫耀:“我的眷属如是众多,我的事业如是广大,我一个人度了这么多众生,难道你们不觉得稀有吗?我是不是登地菩萨啊?我现在是多少地呢?”除了有调化弟子的特殊必要外,(这是经论中也开许的,)诸如此类的话,不可能从他们口中说出。对高僧大德而言,利益众生是一种责任,任何丰功伟绩都不值得声张,言行举止还是跟普通人一样,自己不会高高在上。
    现在有些人恐怕不是这样,为众生没有做什么事情,却喜欢用各种方式来宣传自己:“我修了什么塔,建了什么寺院,我在人们心目中的影响如何如何……”我遇到过很多所谓的高僧大德,也许是在众生面前的显现吧,看起来特别傲慢,好像世界上只有他一个人,做点区区小事就要昭告天下,生怕别人不知道。这不是很好!真正的大乘菩萨,一是没有骄傲心,二是一心一意愿意付出,帮助众生、利益众生没有任何条件,不图任何回报。在《释尊广传》中,佛陀因地时布施身体财产、妻子儿女,帝释天问他是为了什么,他说:“唯一想让众生获得快乐,此外没有其他希求。”这句话的含义,大家理当深深地思维。
    现在很多人学佛也好、念佛也好,都是求福报,但无论是求来世的福报、今生的福报,发财也好,升官也罢,都属于人天乘的修法,根本不是大乘佛教。因此,我们一定要观察自己的心,心很清净,所修的法也会圆满的;如果心不清净,被自私自利的毒药染污了,纵然表面上做很多功德,那也不是成佛的因,只是随福德分善,而没有成为随解脱分善。
    如今有些人的世间知识相当丰富,但对藏传佛教、汉传佛教的知识比较欠缺。要知道,世间知识几年就要更新换代,六七十年代的大学生,所学的现在根本用不上。可是佛陀的真实语,千百万年也不会改变,只要按照这个原则去做,任何时代的变化都可以印持。
    可是有些佛教徒并不懂这一点。前段时间,听说藏地有些寺院进行整顿:所有的出家人要么守戒律,要么强迫把僧衣脱掉。事后很多人问我怎么看,我说:“这个可能有点麻烦,他自己愿意的话,那是可以,我们有时候也强调:‘你这样不如法的出家人,不如当在家人好。’这是佛陀也开许的。但强迫让他脱僧衣,过失还是非常大。佛陀在《地藏十轮经》中讲过,如果强迫出家人把僧衣脱掉,则是毁灭了我的佛法、毁坏了三宝,比五无间罪还严重 。”
    乔美仁波切在《山法》中讲过一个公案:有个居士的境界很高,常到布扎拉刹土 面见圣尊。有一次,他在路上看见一个居士,穿着出家僧衣在驱牛耕耘,旁边有好几个孩子,树上挂着钵盂,耕耘时杀了无数小虫,鲜血染红了工具。那居士一看,特别心痛,觉得他故意玷污佛教,于是把他痛斥一顿:“你如果要做出家人,为什么娶妻生子?把僧衣脱掉,穿你在家人的衣服去!”然后把僧衣、钵盂全部拿走,放在一个清净的地方。
    但从此以后,他到清净刹土去,再也见不到圣尊的面了。他励力忏悔了很长时间,最后才开了一个宫殿的门,但里面的圣尊还是见不到。后来另一圣尊告诉他:“因为你脱掉了出家人的衣服,所以才见不到圣尊。”他特别后悔,赶紧把衣服还给那人,还是让他继续不伦不类地穿着。
    现在有些居士也是这样,不同意自己的家人出家,就强迫他换在家衣服。其实这个过失非常非常大,比五无间罪还严重。不信的话,汉文的《地藏十轮经》中也有,你们可以看看佛陀是怎么讲的。
    有些人根本不懂佛教,说话从来没有教证,甚至个别高僧大德讲法时,也全部是自己的分别念。当然,他若是大成就者,说出来的话会比较可靠,但有时候好像也不是这样,因为他有地位、有财产,很多人就恭敬万分,把他的话当成金刚语。不说像他们那样的大德,即便是我说几句,暂时与我有关系的人也会认为千真万确,但如果没有佛经的依据,确实不应该随便说。我讲《入行论》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围绕着颂词发挥,问题可能不是特别大,也不可能太离谱,但若有时候没有经教的依据,自己很怕偏离轨道,所以尽量引用一些教证。
    有些汉地的大德和藏地的上师,开示时对因果好像不太懂,随随便便就下定论,然后自己的语言成了弟子永远的依靠处。如果你是大成就者,说得完全对,那倒是非常好,否则,将无数人引入无明之道,过失是很大的。所以,大家应当值得注意。
    藏传佛教中历来有很多大德,不顾一切利益众生,从来没有一丝一毫慢心。如第二世多哲仁波切,年轻时显现上行为不太如法,被寺院迁单。他到了另外一个地方,成为当地的国师,以大慈大悲度化了很多众生。后来一场可怕的天花袭卷该地,他以菩提心和自他交换的力量,自己承担了这一疾病。当他濒临死亡之际,他以前寺院的一些弟子到来,要求他临终时不要示现神迹,这样才不致损害寺院的名声,毕竟他们曾把他赶出寺院大门。多哲仁波切同意了。(如果是世间人,恐怕不会这样,自己有一点境界的话,“你原来开除我,我一定要在你面前示现一个大神变!”)
    几天后,多哲仁波切屈服于天花的摧残,跟普通人一样痛苦地离世了。寺院那些僧人感到很欣慰,他们的任务达成了。但就在那一天,大成就者钦则益西多吉(多哲仁波切的一位上师)突然出现,一如往昔穿着猎人的装扮。
    (我原来也翻译过他的传记 ,里面有很多精彩的故事。这些大成就者超凡入圣的境界,凡夫人不一定能够接受,但修行人至少要知道一些。对有信心的人来讲,利益当然会非常大。最近我也在翻译第一世敦珠法王的传记,里面也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好,不说了,偏题了。)
    他看见多哲仁波切的尸体躺在地上,痛骂道:“难道你一点都不懂吗?大圆满上师怎么能这般死法?起来!坐起来,显示你骄傲的传承。”在这个时候,尸体在无人扶持下,突然腾空而起,结双跏趺坐的姿势,毫无支撑地坐于空中,出现彩虹、天乐各种瑞相……在藏地,这是家喻户晓的事实,当时有很多人亲眼目睹了这一经过。
    藏传佛教的这种故事非常多,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尤其是有极个别的人,并不了解藏传佛教的殊胜性,随随便便就开始诋毁。分析其来源,大概在明末清初和现代,有一些老和尚在佛教界相当有名望,他们对藏传佛教有过片面的评价,以致下面的弟子纷纷效仿。藏传佛教中大成就者的殊胜行为,有些人根本不知道,清净戒律的一面也不了解,只不过听别人说藏族的喇嘛吃肉、娶妻子,就在不同的场合公开谴责藏传佛教。
    我看到汉地一些很有名的大德,对藏传佛教一点都不了解,说出来的话,听了以后就想笑:“这么大的大德说这种话,确实对自己的身份有害。”他的弟子也不断用师父的话来毁谤藏传佛教。其实现在世界的距离拉近了,藏地到底是什么状况,通过各种方式都可以了解,即使你不能了解,也可以亲自到藏地研究一番。到时候你也许会迷惑的,你诽谤的时候很厉害,但真正到藏地学习中观、密法以后,可能连基本的道理好几年也学不会,在那个时候,你批评或诽谤的勇气全部会消失的。
    有些大德说话不太注意,尤其是五六十年代,藏地的交通不方便,消息也比较闭塞,汉地很多人一听说密咒,就认为是自己念的《楞严咒》,喇嘛念的就是密咒,至于藏传佛教的真相,根本一无所知。有些台湾和大陆对密宗有看法的人,肆无忌惮地造了一些论典,但这些论典经不起任何观察,有些人连名字都不敢写出来,我想除了愚笨之人外,谁也不会相信的,因为里面很多都不是藏传佛教。若想了解真相,大家不妨来藏地看看,如今交通这么方便,这并不是很困难。因此,某些人在引用自己上师教言的时候,应该稍微观察一下,现在学藏传佛教的人这么多,随便信口开河的话,会不会给自己的事业带来不良影响?
    辛三、摄义:
    微如言不逊,吾亦慎防护,
    如是于众生,当习悲护心。
    对于自身,别人稍微有点出言不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