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入行论释-善说海 讲记 >

第259章

入行论释-善说海 讲记-第259章

小说: 入行论释-善说海 讲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秘一无所知的人,有时候说话特别可笑。当然,跟不信因果的人相比,这种人还算是不错了,至少不会对善恶之报根本不在乎。但若不明白道理的话,很容易产生邪见、恶见,甚至行为上做一些不如法之事。
    总之,对外教来讲,没有能力树立自己的观点,前面所讲的过失依然存在。而我们不但没有这种过失,还可以建立非常如理的见解。
    丑三、遣除违教:
    依一相续故,佛说作者受。
    对方辩驳道:“佛在《百业经》中说:‘诸比丘,众生所作之业,不会成熟于外境的地、水、火、风上,只会成熟在自己的蕴、界、处上。’很多佛经中都讲了造业者感受果报的道理,如果说‘我’不存在,怎么会自作自受呢?因此,你们声称‘我’不存在违背释迦牟尼佛的教言。” 
    (现在也有些人明明不懂佛教,却喜欢用释迦牟尼佛的教言来驳斥别人。我听到有些人的辩论特别可笑,他连基本的辩论方法都不懂,就在大大小小的会议上说:“释迦牟尼佛是怎么讲的,出家人不应该这样做,因为什么什么……”自认为明白一点道理,就有资格指点江山,其实佛法广大如海,不懂装懂只能显露自己的无知。)
    对方还是很有智慧的,若是一些小小的邪见,寂天菩萨也不值得驳斥。破曰:不会相违。中观宗在观察胜义时俱生我和遍计我都不存在,跟石女的儿子没有差别,但在未经观察的名言中、于众生的迷乱面前,业报应该存在于同一相续。比如我在人间布施,后于天界享受妙乐,人与天人就是一个相续。
    我们从小到老乃至死亡,身体可以说是一个相续;从被无明迷惑的凡夫到成就佛果之间,虽然在六道中流转无数,但心也是一个相续,就像念珠一样不断。这样的相续可假立为“我”,在名言中作为因果的所依,因此,胜义中没有因果并不等于名言中也没有。《中论》以“不生”抉择因果空性,间接宣说了因果不灭,如云:“诸业亦不灭,以其不生故。”因果就如同人的影子,虽是恍恍惚惚的有,但实际上本体不成立,因为它没产生过。《入中论》以“不灭”说明了因果不坏,论云:“由业非以自性灭,故无赖耶亦能生。”业并不是自性灭的,故即使不存在唯识宗所许的阿赖耶,也可以成立业因果。这两颂一个是自性不灭,一个是自性不生,虽然角度不同,但实际密意是一致的,都是说因果在胜义中不生不灭,但在名言中依靠一个相续可以成立。
    在座的人,不管是初学者也好,有一定佛学基础的也好,对这些问题一定要牢牢掌握。现在有些人听到空性,就认为:“万法若是空,怎么安立因果呢?”“如果我不存在,造善业就没有意义了吧?”“我不存在的话,修加行干嘛?我都不存在了,难道是为了石女儿而修加行吗?”这些人平时不做善事,也不积累任何功德,说起大话来头头是道,完全堕入断见派。
    大家一定要知道,万法在胜义中是空性,无有任何实质,而在名言中,因果绝对是不欺惑的。如果能通达这一道理,即可了达释迦牟尼佛的殊胜教理,《三摩地王经》云:“于诸法中不执著,常能摄受一切法,于诸业果信不动,最胜世尊说是法。”若对诸法一点都不执著,明白胜义中一切皆空,对世俗因果的诚信就会毫不动摇,这是佛陀所宣的最殊胜、最深妙的法藏。了知这种真理的人,龙猛菩萨在有关论典中一直赞叹。(在我们藏传佛教,龙猛菩萨所说的话,除了具邪见者、疯狂者以外,大家百分之百承认,因为他无误抉择了佛陀的究竟密意。汉传佛教也是如此,只不过有些人什么都不懂就胡说八道,除此之外,对龙猛菩萨这样权威的大智者,每个佛教徒都是承认的。)麦彭仁波切在《定解宝灯论》中也说:“诸智者以奇语赞,说此双运真奇妙。”印度诸位大德和智者们都说,现空双运在凡夫人面前似乎相违,但实际上并不相违,因为万法空性的缘故,因果不会灭失,而在因果显现的同时,万法又是空性的。
    有些人认为明白空性后,什么都不用做了,磕头也不用,念经也不用,天天就是睡懒觉。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证悟空性的境界越高深,取舍因果就越细微,因此,一个人有没有证悟空性?从其行为也看得出来。假如特别害怕堕入恶趣,言行极其小心翼翼,说明对空性有所认识;如果对一切恶行无所顾忌,对一切善行不生欢喜,这时候就很危险了。以前有个人说米拉日巴尊者是断见派,尊者回答说:“我有没有堕入断见,你看我的行为就可以。”因为米拉日巴修行非常精进,每天除了中夜以外,上夜下夜都不睡觉,一直行持善法。现在有些修行人也是如此,早上起得很早,晚上睡得很晚,白天不散乱,始终非常精进,取舍因果也特别谨慎,这说明他对空性有所认识。而有些人不承认前后世、不承认空性,每天抽烟、喝酒、打牌,浑浑噩噩地消磨时光,这种人肯定对空性没有任何定解。
    当然,相信因果存在,不单单是证悟空性的一种定解,没有证悟空性的人通过偶尔的因缘,也可以发现因果不虚的真相。在二战时期,有一天,艾森豪威尔将军乘车去参加紧急军事会议。当时天气非常寒冷,他看到一对法国老夫妇坐在路边,冻得瑟瑟发抖。原来,这对老夫妇准备去巴黎投奔儿子,但因为车子抛锚,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不知如何是好。于是艾森豪威尔立即把这对老夫妇请上车,特地绕道去了趟巴黎。送完这对老夫妇之后,才风驰电掣般地赶去参加会议。尽管艾森豪威尔根本没有行善图报的动机,但他的善心却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回报:当天几个德国纳粹狙击手埋伏在他必经的那条路上,如果不是为送老人而改变了行车路线,他恐怕很难躲过这场杀身之祸。后来据说他成了一个非常虔诚的宗教徒。
    还有一个故事说,有个士兵看见一个乞丐,手里拿着一枚假银币,在路上一直哭泣。士兵觉得他非常可怜,劝他不要哭,自己用真银币跟他交换。那个假银币不能用,也舍不得扔,士兵就穿了一根线戴在脖子上,算作纪念品。没想到后来在战场上,一颗子弹正好击中银币,救了他一命。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规律,不管你承不承认,它都存在。我原来也举过一个例子,就像你吃了毒药后,不管承不承认它有毒,它迟早都会要你的命。因此,造了杀生、偷盗等自性罪和佛制罪的人,终究都会感受痛苦,而造了善业的人,对相续绝对是有利的。
    当然,因果法门甚深难测,并非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佛经中说:“因果相应胜法门,细微难见佛境界。”因果十分深奥、殊胜、微细,它唯一是佛的境界,阿罗汉和世间人都无法彻知。《杂譬喻经》中就有个公案说:佛在世时,有一位阿阇世王,一天,一个以杀生为业的屠夫拜见国王,请求国王每遇节日需要杀生时,全部赐给他来做。阿阇世王问为什么,屠夫说他有一个小小的神通,知道自己前六世都是屠夫,从事杀羊的职业,而死后均转生天界,享受天福,所以他觉得杀生是转生天界的因。
    阿阇世王很不解,去请教佛陀。佛陀观察到这位屠夫前世造过一个善业,由于这一功德,使他得以六回生天享福,出生为人又能知宿命。但他知宿命的能力很浅,只知过去六世杀羊生天的事,再早一些的事情便无法得知,于是误认为屠羊是生天享福的因,而不知杀生的罪业应受恶报,一旦机缘成熟,将会堕地狱受极大痛苦。
    世间人的小神通,包括声闻阿罗汉的神通,对长远的因果无法了解,故月称论师说“亦遮思维诸业果”,一般的凡夫人不要随随便便猜测因果。现在有些人似乎超过佛陀了,一开口就是“你今天供养什么什么,来世一定会变成人,没有问题”,这些愚昧无知的人什么都敢说,好像自己是造世主一样。其实因果没那么简单,真正证悟空性、对因果有了解的人,深刻明白这个道理,所以言行特别谨慎。
    众生所造的业虽不会失坏,但按照大乘的说法,依靠一些殊胜的对境、不同的因缘,恶业也可以减轻,甚至不需受报。唐玄奘讲过他上师戒贤的一个故事:戒贤具有超群的智慧、清净的戒律,在印度弘扬佛法的贡献非常大。后来他患上重疾,全身如同刀刺般疼痛,他想绝食而死。夜里梦见文殊菩萨对他说:“你在前生当国王,残害了很多百姓,你应当忏悔自责,怎么能自尽了事呢?有位支那僧人来此学习,已经在路上了,3年后应该到这里。将佛法传授给他,他再去流通,你的罪自然就消失了。”3年后玄奘果然来了,戒贤向玄奘叙说了自己的往事。
    现在也有很多人行持善法后出现不顺,比如身体不好了,魔障现前了,这很可能是往昔的罪业重报轻受,因此没有必要去抱怨,理当坦然受之。
    刚才说依靠一个相续,作者、受者是一体的。然而这种相续并非实有,下面破析这个问题:
    过去未来心,俱无故非我。
    今心若是我,彼灭则我亡。
    相续非实有,通过意义和比喻两方面阐述,此颂是讲意义:众生流转轮回的相续,是否像外道所说是一种实有呢?并非如此。假如是实有存在,这种相续不可能在身体上,而应安立于内心,然而通过中观的观察方法来破析,心的实有根本不成立。
    怎么不成立呢?因为过去心已灭尽,未来心还没有产生,它们都无有实体。既然未来心和过去心不是我,那么现在心是我吗?世人常说“活在当下”,认为现在是存在的,但这种说法也不合理。因为现在心可分为一秒一秒,一秒中又有许多细微的时间,刹那刹那在生灭,假如现在心是我,当它刹那消逝时,我岂不是也荡然无存了?如果是这样,那任何人都没有我了。
    众生大多执著未来、现在、过去的心是我,但从三时心的角度来观察,《金刚经》云:“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三心都不可得,又如何成立为我呢?或者从时间的本体来观察,《中观四百论》云:“过去若过去,如何成过去?过去不过去,如何成过去? ”过去根本不存在,同理可推,现在、未来也不存在,既然如此,依于三时的我又在哪里呢?
    相续非实的道理,本论第八品中也讲过:“相续与蕴聚,假名如军鬘。”相续、蕴聚全是假名,就像军队或念珠一样。圣天论师也说:“于相续假法,恶见谓真常。”相续其实是一种假法,但恶见者将之执为真实存在,认为从小到老都是一体的。可是若仔细观察,一相续可分为众多刹那,每一刹那又有不同自相,将不同自相的法执为一相续,是不合乎道理的。《入中论》云:“如依慈氏近密法,由是他故非一续,所有自相各异法,是一相续不应理。”慈氏、近密二人是他体法,绝对不是一个相续,若认为他们是一个相续,这是极不应理的。
    学习这个颂词,大家一定要知道,佛教虽承认因果的所依是我,但我只是一个假的相续,真正去观察,根本得不到。在真正的实相中,一切万法皆空,而空性中又有缘起显现。之所以称为空性,因为显现的缘故;之所以叫缘起,因为在显现的当下本体即空,故而显现与空性是双运的,万法不会因为是空性就不存在。若没有懂得这一点,就会误认为善恶之报不成立,从而堕入断灭空。
    那么,善恶果报是如何成立的呢?在众生的虚妄分别念前成立,只要这种虚妄分别念不灭,轮回也有、痛苦也有、快乐也有、地狱也有、天界也有。
    空性和因果之间的关系,必须通过闻思来了达,若没有闻思,即使你是高僧大德、大智者、大学者,也不一定明白这些深奥道理。而在闻思的过程中,不离传承上师的教言非常重要,否则,纵然你看了很多经典,又阅了很多论典,也不一定清楚其中的密意。所以我们应该感谢一切传承上师,没有他们的金钥匙,根本打不开空性与因果的宝藏。放眼整个世界,学佛的人非常多,但对空性法门有所证悟、对因果取舍细致入微的修行者寥若晨星,所以大家一定要珍惜自己的缘分。
    总之,了知万法皆空后,不能废弛积累善法资粮。很多老修行人一辈子修大乘佛法,具有一定的无我境界,但他们不像个别人一样,认为已经证悟了空性,每天就不用造善业了,反而他们对因果非常注意,早上三点左右就起来,一直磕头、念经,从不懈怠。诚如麦彭仁波切所言:“一个人证悟了没有?从他的行为可以看得出来。”没有信心、没有悲心,平时对佛教的道理也不注意,那绝对没有证悟空性;假如你不与世人同流合污,整天精进行持善法,相续中肯定有或多或少的证悟。这不用别人来观察,自己是自己的见证者!
    
思考题
    918、外道及有实宗认为:“如果没有常有成实之我,那么业果也就不存在,一个人现在造业,将来业果又成熟在谁身上呢?”对此你该如何作答?请以三个回合进行辩论。
    919、内道各宗是如何建立因果的?哪些说法究竟,哪些说法不究竟?请说明理由。
    920、1岁的你和20岁的你,是同一个人吗?为什么?倘若认为是一体,会有什么过失?
    921、既然“我”不存在,那因果应该如何安立?因果所依中是否有真实的“我”?为什么?
    922、什么叫做缘起性空?应该避免什么样的误区?以何标准衡量一个人是否证悟了空性?这对你有哪些启示?
     
第一百七十节课
    昨天从意义上分析了相续的我不成立,今天以比喻说明这个道理。
    犹如芭蕉树,剥析无所有,
    如是以慧观,觅我见非实。
    因果所依的相续之我,只能在心识上安立,但心识通过未来、现在、过去三时观察,并不存在任何实质,就像芭蕉树一样,从外到里一层层剥开后,只有一个个皮壳,根本找不到坚实的部分,如同一筒卫生纸。(去年我在杭州时,有一次在院子里,就引用这个教证和佛经中许多教证,专门观察芭蕉树的结构。)《三摩地王经》云:“如湿芭蕉树,人析求其坚,内外不得实,诸法亦复然。”同样,从轮回乃至涅槃之间的万法也没有任何实质,佛经中说过,甚至超越涅槃之法也是如梦如幻的。
    我们在剖析人我时,应该像剥芭蕉树一样,不论是观察六界还是用七相推理,从皮肤、血肉一直到骨头、骨髓,身体上找不到实有的我;从眼识一直到意识,心识中也遍寻不到我 。通过自己的智慧和传承上师的加持,再加上这么殊胜的推理方法,最终得出一个结论:“我”在胜义中不存在,如同芭蕉树。龙猛菩萨在《大智度论》中也说:“诸法如芭蕉,一切由心造,若知法无实,知心亦是空。”
    然而没有观察时,不要说无我的甚深道理,就连基本的物质结构、心识特点,很多人也不一定明白。现在的人不像古人那样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学问上,他们整天忙忙碌碌,一门心思就是为了赚钱,平时聚在一起聊天,十有八九是讲私人的排场、私人的利益。即便是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写论文时东拼西凑,文凭拿到手之后,心思统统放在现实生活中,对学问、人文道德考虑的非常少,更不要说效仿古圣贤的德行了。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中说,尧有10个儿子,但没有把皇位传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