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现代婚姻向何处去 >

第1章

现代婚姻向何处去-第1章

小说: 现代婚姻向何处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代婚姻向何处去全文

    2004年03月08日 10:29

    王鲁湘:“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里是《大红鹰·世纪大讲堂》,我是王鲁湘,大家好!

    关于爱情和婚姻一直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叫“鞋大鞋小脚知道”。也就是说,这个爱情合不合适,这个婚姻美不美满,完全是两个人自己的事情,和别人无关,属于私事的范畴。但是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爱情是婚姻的基础,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婚姻。而婚姻是家庭的基础,而家庭又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因此,爱情和婚姻又不是属于私事的范围,而是一个社会的范围,是整个社会所要关注的事情。

    那么今天我们请到了陈一筠教授,她对于这些事情,对于从古至今的爱情和婚姻的这种流变,和以及现代的,从西方到东方的家庭和婚姻的各种关联,她做了很多的考察,今天我们就来听听她的看法。

    简 历:

    陈一筠l940年生于四川筠连,l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7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八十年代曾先后在加拿大和美国留学,回国后即投入婚姻家庭及其社会工作的研究,是一位具有东、西方文化素养、广博的社会人文科学知识和及富社会活动能力和国内、国际公关能力的学者、社会活动家和实干家。是中国第一位参加到国际志愿者大会的人,有中国第一志愿者之称。

    王鲁湘:您好!请坐!

    你是我们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后比较早的到西方去留学的一批学者。

    陈一筠:对,我1978年考到社会科学院,然后1980年我就被派到加拿大去做访问学者,后来又陆续在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做过一些逗留,我当时因为研究社会学,特别是研究婚姻家庭的时候,所以在中国是属于比较新的,也比较陌生的领域。可以说,从研究上来说比较陌生。

    王鲁湘:是不是你当时就非常敏感地感觉到,中国国门开放之后,从一个封闭的状态走向一个开放的状态,必然对家庭、婚姻带来一种冲击?

    陈一筠:是的,我从在国外看到的现象,就使得我想到外国先于我们发生的一些问题可能也会在中国不久之后会出现,所以我就把自己的兴趣,因为以前有研究文学的基础嘛,所以就转向研究社会学里边非常小的领域,就是研究私人领域,就是婚姻、恋爱、家庭这样的领域去。

    王鲁湘:对。大家都很熟悉恩格斯的一个经典著作,叫做《婚姻、家庭和私有制的起源》,这已经成为一部经典著作了,那么今天陈教授要给我们讲的,是延续着恩格斯的题目,叫做“现代婚姻向何处去?”。大家欢迎!

    陈一筠:我觉得婚姻家庭的主题,它是古老而又常新的,我想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自身一定是从家庭里边诞生,然后有的成长到了恋爱的季节,有的甚至成熟到了自己结婚,以及生儿育女,建立自己的家庭。那么这个过程,我想绝大多数人都是要经历的。那么在这样的一个婚姻、家庭的历史的演变当中,我不去讲太长的历史,我们现在讲的家庭是指的一夫一妻制的家庭。那在最近半个世纪以来,就是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以来,大家知道,正是这个一夫一妻的婚姻家庭制度,在世界上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这种变化首先是从欧美国家开始的,然后我们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也有一些变化的迹象,现在可以说有很多的感受,很多的年轻的朋友甚至是中老年的朋友,都感受到这种变化。这个首先是从西方国家,在六十年代,那个时候我们中国正好是文化大革命,在西方国家就发生了大规模的反潮流的运动,反传统的运动,从民权运动到妇女运动,到一些青年运动等等,他们反对的传统里边,其中就包括一夫一妻制的家庭传统。所以我觉得是西方的前卫男女们,他们确实比我们更早的痛切地感觉到,这个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对个人自由的限制。所以他们在六十年代的反传统当中他们就提出来,有没有比一夫一妻制对人的自由和张扬个性,以及满足人的性的更加人性化的,性的要求,更好的婚姻家庭制度呢?他们就开始了探索,对一夫一妻制采取了很多率先的改革的这样的行动。一些所谓的替代婚姻的模式。比如说,交换配偶,说一个配偶不够,但是要去乱吧也觉得不太好,能不能认可的几对夫妻谈判好,我们交换着用。

    王鲁湘:美国电影《兵风暴》。

    陈一筠:对,这个就是交换配偶。还有就是联合家庭,就是几家人住在一起轮流地担负打扫卫生,或者说照顾孩子等等的这些。那还有一些人索性就跟婚姻无关,也跟家庭无关,就是性俱乐部,自由的组合在一起,相互的可以发生性的关系。那么还有当然大量的人,特别是大学生群体里边就是同居,不结婚而及早的进入同居关系。这个在美国传统道德上也是越轨的,但是在六十年代就兴起了大规模的同居潮。那么直到八十年代的时候,我觉得那些同居家庭,他们说联合婚姻,还有交换配偶,还有公社,他们叫做公社,叫做性俱乐部这类的,差不多就结束了,没有长久下去,但是惟有留下来的就是同居关系。经历了这么一个十几、二十年的一个变革吧。

    那么这种变革的后果呢,它不是当时就看得出来,而是要过了一代人,甚至两代人之后,才看出来它的后果了。那么在2003年,大概是5月的时候,以美国的华盛顿大学的心理学家琼·哥德曼,大家上网就会看到这个学者,他很活跃,他是美国非常有名的研究婚姻、家庭的学者,再加上丹佛尔大学的家庭研究所的几个学者,还有密西根大学的,还有芝加哥大学的,像有一个学者是社会学家叫怀特·琳达,他们十三个学者就联名发表了一个调查报告,一个大型的学术报告,就来阐述二十多年来的追踪研究,对六十年代以来的欧美国家,特别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婚姻家庭革命,所带来的后果就做了一些分析,有一本书叫做《为什么婚姻重要?》,他就做了二十一个结论,那么这些结论就涉及到非婚姻的生育孩子,那么对孩子的成长和他后来的发展带来的影响。

    另外,谈到大量的家庭解体,因为和婚姻改革风潮同时并行的就是离婚爆炸的局面,就是到八十年代的中期,我们看到一些统计数字,这个统计数字是说,八十年代中到九十年代前期,不断地在发表六十年代风潮之后的统计。比如说离婚率在美国就上升到了50%,就是以当年结婚对数和当年离婚对数来计算的离婚率就是达到了一半。那么他们用这个数字来预测,今天结婚的人将有一半退出婚姻,实际上是美国的婚姻有一半以离异告终。我1992年到哈佛大学去的时候,我见到那里非常有名的一个社会学家叫古德,他就预测说,在九十年代进入婚姻的美国青年人将有三分之二会以离异告终,当时我非常震惊的数字,而同居关系的数字是从1960年的美国有40万对同居,那么到了1990年就有400万对,到2001年就有490万对同居的关系。那么非婚生的孩子,在九十年代中期在美国达到了30%的孩子不出生在父母双全的家庭中,在英国同期的统计是40%的孩子,瑞典是一半的孩子不出生在夫妻关系里边,这样的一些数字,非婚生子女大量的增加。那么就导致了人们就疑问说,现代人还需要婚姻吗?既然这么多人结了都离婚。那么其实中国现在许多年轻人也在问,一夫一妻对我们还有意义吗?有没有更人性化的婚姻模式呢?是不是同居关系更自由、更符合人性呢?西方国家他们走过的路对我们究竟是经验呢,还是教训呢?等等这些问题就不绝于耳。在我们内地现在放了很多的电视剧,有《来来往往》、《牵手》、《一声叹息》、《让爱作主》,大家都可以背得出来很多片名,其实都在写婚姻关系是不太稳定的,都有些问题的,而婚外的情都是比较有魅力的,比较令人神往的。而流行的电影里边也写了一些歌词,说这就是爱,糊里也糊涂,这就是爱,说也不说不清楚,就说的那种婚外的关系。

    所以我觉得就造成了很多的迷茫、困惑,作为一个社会学者肯定也应该在一定的程度上回答一下这些问题。所以我今天谈的不一定就是代表学术界的共同的声音,是我个人的看法。那么我就谈这么两个问题吧。

    一个就是一夫一妻制度。西方人做了率先改革的尝试,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这种改革,按照西方国家,像琼·哥德曼这样的一些学者他们的结论说这是一场不成功的革命。那么中国我们能够在这方面的改革走多远,那我们就要了解这个一夫一妻制,婚姻制度的由来和发展。

    说起一夫一妻制,它的历史是很长了,有上万年的历史。那么人类社会,大家知道曾经是没有婚姻的,就是群居在一起的,男女毕竟有性的本能的欲望和要求,他去宣泄、去排解,当然也有本能的驱动,要去传宗接代,要去繁衍、生育。但是当时并不是人类很自觉的要求,它是一个人类本能发泄性关系一个副产品,就是会生孩子。所以在那样的一个野蛮时代,我们也可以叫做野蛮时代,就是人类的原始时期,是公社群居的,当时的婚姻没有。人类开始有了婚姻是第一个婚姻的法令,就是禁止乱伦,但是为什么人类在那么自由、宽松的,随便你跟张三、李四发生性关系都可以,后来一定要说建立一种什么制度,是因为在那样非常长的时间里面,人类就发现他们这样做的结果呢,使得他们的体质下降,使得他们无法有一个稳定的环境来培育下一代,那么好多孩子自生自灭,生下来死,一个女人要生十几个孩子能够活下来的,甚至说就只有一两个,有的甚至都没有,而且,大家想在这种没有任何规范和任何限制的条件下自由,极端自由的性关系中间肯定会有乱伦,肯定会有近亲繁殖,大家知道近亲繁殖出劣种,对不对。所以有些部族和人种,就在这样的一种性关系的极端自由没有规范的情况下淘汰了。那么人类毕竟是很聪明的动物,他一定要找到更好的方式,来保证人类能够一代一代的繁衍下去,而且他的体质要强壮到足以去抵御猛兽,打败敌人,保卫家园。要去寻找他自己生活的资料、资源,再加上养育孩子,所以人类就第一个婚姻法就是禁止乱伦了。禁止乱伦就反映在人类不许一个部族的人结婚,要族外的人结婚。族内婚到族外婚,就禁止乱伦的关系,就是有亲属血缘的人之间不能够结婚,我们现在的婚姻法还是规定了这一点的。

    然后逐渐的发展,那时候人类并不是一夫一妻,是多配偶的,只是不跟族内的人发生关系就行了,那么后来逐渐发展到单配偶婚,就是多配偶也不行,他也不能创造一个稳定的环境来保护孩子的成长。所以后来多配偶婚到单配偶婚,那么最后演进到了一夫一妻制,这是在母系社会的末期。那么人类找到了这样的一个一夫一妻较为稳定的婚姻制度,当然就有了规范、就有立法等等这些。那么这是人类经过上万年的痛苦的探索以后得到一个结果。所以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并不是哪一个皇上发明出来的,也不是哪一个智者他一拍脑袋说设计了这么一个制度,而是人类自身的实践,两性关系的一个最佳模式的探讨以后得出的一个结论,一夫一妻。它的历史大概有上万年,当然一夫一妻在它的上万年的几千年到万年的过程中,也在不断的变革,发展、完善,比如说像我们现在看到的男女平等、控制生育这些都是。教养孩子的方法,这些都是发展变化的一个结果,比如男人的角色等等。

    美国有一个历史学家,是一个文化人类学和历史学家叫考伟,他就说一夫一妻的婚姻家庭制度,不是某一个人发明创造出来,而是大自然、大宇宙,到人类两性生活的规律所决定的。

    有一个社会学家很有名叫米德,他说在我们所知道的历史记录上看,家庭一直都是人类生存发展整个社会的基础、整个社会的基石,我们还找不到哪一个民族在有效地破坏了一夫一妻这种两性关系模式之后,它还能保持持久的兴盛,他所说的这个家庭,就是指的父亲、母亲跟孩子在一起的这样的家庭,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核心家庭。所以这样的一个学者的看法我想也供我们做婚姻改革和疑问当中我们来思考,怎么去能够寻找在一夫一妻制的范围之内,来找到更佳的两性关系、生活、情感表达以及性满足的这种方式。

    所以针对到六十年代以来的半个世纪的欧美婚姻家庭的革命,它的后果的显现,特别是对下一代的后果,他们就调查到了在单亲家庭,包括离婚的和没有结婚就生孩子的家庭当中成长的孩子,他们后来的健康的状况、经济保障的状况、学业的情况,以及他在工作上的晋升的情况,甚至包括他自身将来结婚成家,以及这些人的疾病和寿命的夭折的状况,都大大地恶劣于,就是父母双全的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这些具体的数字非常多非常多,书里头是提供了很多大量的数据,大概就是总的说来是这样的。

    另外,还有一项调查,是对三万个同居者的调查。就是经过同居而结婚的夫妻比没有经过同居和试婚而结婚的夫妻的离婚率要高40%,因为这也是一部分的调查,我不想说它代表整个的学术界,但是有这样的统计数据,它也是经过一些科学调查出来的,那么这样的结论。直到九十年代的中期,欧美国家,特别是以美国为代表的青少年的问题愈演愈烈,吸毒了、酗酒了、自杀了、凶杀了,我们在报纸上经常可以读到这样的枪杀事件,大概是1991年吧,我记得纽约一所中学发生了枪击事件,伤了十二个人,之后就不断的校园响起枪声,这样的暴力事件,一直到未婚怀孕生育的少女妈妈,还有这些社会暴力等等的出现。那么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其中家庭就难辞其咎,家庭的原因,当然不是说这些不良的家庭,比如说单亲的家庭或者离异家庭的孩子一定不好,但是从这些发生越轨犯罪的孩子吸毒、自杀,以及发生暴力的孩子当中,确实单亲家庭的孩子占的比例比完整家庭的孩子要高,这个跟他的家庭的经济收入和家庭的阶级等级甚至都不是很大的相关性,确实跟是不是跟这个家庭是由父母双全来培养孩子长大成人,这个过程是有关系,跟孩子的社会化的过程、家庭环境有关系。

    所以在1997年我看到了一篇文章,是叫晋思迈斯特这样一个教育学者,他团结了一批人写出来,他就说层出不穷的青少年犯罪构成了美国的社会危机,那么这些青少年的犯罪,以及青少年其他的不健康的行为,包括非婚怀孕打胎,包括吸毒等等,他说解决这些问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根源,一个根本的对策,就是重振美国的家庭,他说如果一个家庭不能对他的子女承担责任的话,无论社会用多少高昂的代价,警察、监狱、法庭、戒毒所,都不能够取代家庭的功能,不能够弥补家庭渎职的后果。

    所以我个人的看法和我在学术界的一部分同仁,包括国际上的同行的看法都是说,在二十一世纪,当人类在二十世纪、十九世纪创造了高度的文明,物质文明的基础上,我们再来讨论二十一世纪生活方式的时候,我们第一个要考虑的就是两性在什么样的一个关系里边去生活。那么我们人们更关心的,因为我们说二十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