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一句顶一万句 >

第2章

一句顶一万句-第2章

小说: 一句顶一万句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背着黑锅,冤还冤在这里。毛驴贩不成了,老裴便开始跟冯家庄的老冯学剃头。剃头倒不难学,学剃头三年出师,老裴两年半就离开老冯,自己担着剃头挑子,十里八乡给人剃头。这一剃就是七八年,只是自此不爱说话。师傅老冯给人剃头时,爱跟人聊天,十里八乡的事,数老冯知道得多。老裴给人剃头,一个头剃下来,一句话没有。大家都说师傅徒弟不一样。老裴话少不说,头剃着剃着,还爱长吁一口气。一个头剃下来,要吁四五口长气。一次老裴到孟家庄东家老孟家剃头。老孟家有五十顷地,二十多个伙计。二十多个伙计的头剃完,老孟的头剃完,太阳就要落山了。老孟有一个朋友叫老褚,是豫西洛宁县一个盐商,这天从山东贩盐回来,路过延津县,顺便到孟家庄来看老孟。老褚的头发正好长了,也让老裴来剃。老裴剃几刀子,长吁一口气;剃几刀子,又吁出几口气。头剃到一半,老褚急了,光着半边头跳起来,指着老裴:
    “操你妈,多剃一个头,咋知道我不给你钱?唉声叹气的,扑身上多少晦气。”
    老裴提着刀子站在那里,脸红耳赤,说不出话,最后还是东家老孟替他解了围,对老褚说:
    “兄弟,他那不是叹气,是长出气;不是剃头的事,是他个毛病。”
    老褚瞪了老裴一眼,这才坐下,让老裴接着剃头。老裴在外剃头不说话,剃一天头回到家,也不说话。家里每天有十件事。十件事全由老婆老蔡做主。老裴按老蔡的主意办,稍有差池,老蔡还张口就骂。老裴一开始还嘴,但一还嘴,老蔡就扯到了内蒙,老裴就不还嘴了。当面骂人不算欺负人,骂过第二天,老蔡又把老裴挨骂的情形,当作笑话,说给别人,就算欺负人了。但这话传到老裴耳朵里,老裴又装作没听见。十里八乡都知道,老裴在家里怕老婆。
    这年夏天。老裴到苏家庄去剃头。苏家庄是个大庄。有四五百户人家,老裴在苏家庄生意最大,包了三四十户人家的头。三四十户人家,剃头的男人,有百十口子。老裴连剃两天。到第三天中午,方才剃完。老裴挑着剃头挑子往回走,在黄河边上,遇上了曾家庄杀猪的老曾。老曾要去周家庄杀猪。都是出门在外的人,老裴和老曾常碰面,在一起说得着。两人便停下脚步,坐到河边柳树下吸烟。吸着烟,说些近日的闲话,老裴看着老曾头发长了,便说:
    “挑子里还有热水,就在这儿给你剃了吧。”
    老曾摸摸自己的头发:
    “剃是该剃了,可周家庄的老周,还等着我杀猪呢。”
    想想又说:
    “剃就剃。我剃个头,那个畜生也多活一会儿。”
    老裴就在黄河边上支起剃头挑子,给老曾围上剃头布,用热水给老曾洗头。待洗泛了,比划一下。就下了刀子。这时老曾说:
    “老裴呀,咱俩过心不过心?”
    老裴一愣:
    “那还用说。”
    老曾:
    “这里就咱俩,那我问你一句话,你想答答。不想答就别答。”
    老裴:
    “你说。”
    老曾:
    “十里八乡都知道你怕老婆,我觉得你不值呀。”
    老裴的脸一赤一白:
    “娘们家,有啥正性,免生闲气罢了。”
    老曾:
    “我知道你前几年有短处在她手里。我大胆说一句,长痛不如短痛。有短处在人手里,一辈子别想翻身。”
    老裴长吁一口气:
    “这个理儿我懂。能短痛早短痛了。可就是短不了呀。”
    老曾:
    “为啥?”
    老裴:
    “没短处在人手里,事儿倒好办;她尝到了握你短处的甜头,你想短痛,她倒不答应了。”
    又吁出一口气:
    “不短也成,还有孩子呢。难就难在,从长说,她就可以不讲理了。”
    老曾:
    “如果是我。她不讲理,我就打她,等她受不上,就该讲理了。”
    老裴:
    “如果单是她,事情还好办,可她身后。还藏着一个讲理的。”
    老曾:
    “谁呀?”
    老裴:
    “她娘家哥。”
    老蔡他哥老曾知道,镇上一个开生药铺的,叫蔡宝林,左脸生一大痦子,嘴特能说,得理不让人,是一个死蛤蟆能缠出尿的人。老裴:
    “俺俩一闹,她就回娘家找她哥,她哥就找我来论理。一件事能扯出十件事,一件事十条理,我跟他妹过了十来年,有多少事多少理呢?我嘴不行,说不过他。”
    又长出一口气:
    “都说论理好,真论起理来,事情倒更难办了。”
    又说:
    “其实论理不论理我都不怕,就怕自己哪天忍不住,一时性起,拿起刀子杀了谁。能因为一句话杀人吗老曾?”
    杀猪的老曾惊出一身冷汗:
    “老裴,剃头,我话说多了。”
    杨百顺认识老裴那年十三岁。老裴之前,杨百顺有个好朋友叫李占奇。杨百顺十三岁时,李占奇十四岁,同在镇上老汪的私塾读《论语》。别人能成为好朋友是相互处得来,或你在这事上帮过我,我在那事上帮过你;他们俩能成为好朋友,是因为共同喜欢一个人——罗家庄做醋的罗长礼。罗长礼五短身材,是个麻子。罗家做醋是祖传,罗长礼他爷做醋,罗长礼他爹也做醋。罗家醋坊不大,一天能做两缸醋。罗长礼他爷他爹拉着这两缸醋。走村串巷吆喝:
    “打醋喽——”
    “罗家庄的醋来啦——”
    虽是小本生意,虽是粗吆喝,却也能养家糊口。但到了罗长礼这里,却不喜欢做醋。不喜欢做醋不是跟醋有仇,而是做醋之外,罗长礼喜欢另一件事,谁家死了人,他爱去喊丧。同是一个喊,他喜欢喊丧,不喜欢喊醋。喊丧能耽误做醋,做醋不能耽误喊丧。由于心思不在醋上,醋便做得不像醋。别人家的醋是酸的,罗长礼的醋是苦的。像刷锅水。别人家的醋能撑一个月,罗长礼的醋十天就泛了白毛。没泛白毛之前是苦的,泛了白毛倒变酸了。罗长礼做醋不上心,喊丧却上心。罗长札长个鸡脖子,一般鸡脖子声细,罗长礼却声粗,且不怵场子;场子越大,他越精神。平日人穿皂布,丧事时人穿白衣。罗长礼仰着脖子一声长喊:
    “有客到啦,孝子就位啦——”
    白花花的孝子伏了一地,开始嚎哭。哭声中。罗长礼又喊:
    “请后鲁邱的客奠啦——”
    同时又喊:
    “张班枣的客往前请啊——”
    后鲁邱的奠客跪叩起仰之间,张班枣的奠客已在后边排成一排。一批批奠客往前移动,罗长礼调停得纹丝不乱。罗长礼记性好,万千人中,只要见过你一面,下次就能喊出你的姓名,各个环节不会落下谁。人从死到出殡有七天,七天喊下来,罗长礼嗓子不倒。人们说起罗长礼,不说“卖醋的老罗”,都说“喊丧的老罗”。十里八乡,谁家有丧事,皆请罗长礼。谁家有丧事,杨百顺和李占奇必追过去看。众人去吊丧皆为了死者,杨百顺和李占奇独为了罗长札。但平日哪能天天死人呢?不死人时,罗长礼又去做醋,杨百顺和李占奇也感到日子空了。这时聊起罗长礼,也能聊得兴致勃勃:
    “嗓门真大,五里开外都能听见。”
    “上回徐家庄的客不懂规矩,有些乱,老罗急了,麻子都泛了红点。”
    “平日个儿不大,一到喊丧,咋就长高了呢?”
    “上次他到村里卖醋,想跟他说句话,到了跟前,又没敢说。”
    “十里八乡咋还不死人呢?”
    聊到趣处,一个说:
    “我去茅房撒泡尿。”
    另一个本来没尿,为了罗长礼也说:
    “我跟你去。”
    杨百顺十三岁那年秋天,家里丢了一只羊。丢羊之前,先丢了一口猪。杨百顺先一天被雨淋着了,打摆子发烧,家里人去找猪,留他一人看家。打摆子一会儿热一会儿冷,昏昏沉沉之中,李占奇喘着气跑过来:
    “快,死人了!”
    杨百顺脑袋烧得还有些迷糊:
    “啥?谁死了?”
    李占奇:
    “王家庄的老王死了,快去看罗长礼!”
    一听“罗长礼”三个字,杨百顺迷糊的脑袋登时醒了,正打着的摆子也立马停了,身上也不发烧了。掀被窝从床上爬起来,两人三步并作两步。跑向十五里外的王家庄。待到了王家庄,发现老王家确实死人了,但喊丧的不是罗长礼,而是牛家庄一个叫牛文海的人。牛文海是个瘸子。当时延津县以黄河渡口为界,分东延津和西延津。就喊丧者而言,有“东罗西牛”之说。即东边死了人皆请罗长礼,西边死了人皆请牛文海。但王家庄位于延津渡口交界处,死人者请喊丧者就有些乱,有请罗长礼的,有请牛文海的。现在老王家请的就是牛文海。这点混乱,倒被李占奇和杨百顺忽略了。李占奇:
    “老王家有病吧?好不容易死个人,咋不请罗长礼,请牛文海呢?”
    杨百顺:
    “一个破锣嗓子,站没站相,坐没坐相,丧事非让他弄得七零八落!”
    一泄劲儿,杨百顺又开始打摆子发烧。李占奇还要留下来比较一下牛文海和罗长礼的不同,看牛文海到底能七零八落到哪里去;杨百顺正在发烧,等不得牛文海,哆嗦着身子,又跑回十五里外的杨家庄。待回到家里,发现家里人都回来了,猪也找着了,但在杨百顺离开家到王家庄看罗长礼的时候,家里又丢了一只羊。早起丢猪是猪的事,下午丢羊可是杨百顺的事。杨百顺打着的摆子立马又停了。卖豆腐的老杨一言不发,解下自己的皮带。杨百顺的哥哥杨百业、弟弟杨百利。皆偷偷捂着嘴笑。老杨:
    “让你在家看家,你干啥去了?”
    杨百顺不敢说自己到王家庄看罗长礼了,只好说:
    “我也找猪去了。”
    老杨兜头抽了他一皮带:
    “刚才李伯江还跟我说,你跟李占奇跑王家庄看罗长礼去了!”
    李伯江是李占奇他爹。冤枉就冤枉在,杨百顺并没有看到罗长礼,只看到个牛文海。杨百顺不好解释这个,只好说:
    “爹,我打摆子发烧哇。”
    老杨兜头又是一皮带:
    “发烧?发烧能来回跑三十里?我看你不烧!”
    又是一皮带。杨百顺头上已有七八个血疙瘩。杨百顺:
    “爹,我不烧,我去找羊!”
    老杨把一挂绳子扔到杨百顺脚下:
    “找着羊,把它拴回来;找不着,你也别回来了!”
    又看杨百业和杨百利:
    “不是羊的事,说瞎话!”
    说着说着又急了:
    “平时我支派你个事,难着呢,咋一听说罗长礼,你发着烧就跑了?谁是你爹?”
    又瞪大眼珠看着众人:
    “这个家,到底谁说了算?”
    卖豆腐的老杨,已经把一件事说成了另一件事。杨百顺赶紧拾起绳子,出门漫山遍野去找羊。但从下午找到晚上,羊没有找到,倒碰到几只乱跑的豺狗。也不知这头瞎了一只眼的羊跑到哪里去了。杨百顺像赶大车的老马一样,到了夜里有些怕黑。杨百顺十三岁的时候,村外的野地里还有狼。杨百顺只好顺着找羊的路往回跑。路边长满了庄稼,猫头鹰在庄稼地里一叫,杨百顺吓出一身汗。待到得村里,到得家门口。杨百顺又不敢进家。因为在卖豆腐的老杨那里。过去一件事挺难,除非再发生一件大事,把这件事遮过去。杨百顺丢了一口羊,如哥哥杨百业、弟弟杨百利再丢一头驴,老杨就忘了羊而去说驴,但怎么让杨百业和杨百利再去丢一头驴呢?看着家里点着灯,窗户上有人影在晃,豆腐房里毛驴在拉着石磨磨豆子,不时打着响鼻;后来窗户上的灯灭了,只剩毛驴的响鼻和转磨的声音,杨百顺仍不敢回家。这时他想起了李占奇,便去找李占奇。一方面想找李占奇借一宿,另一方面,还惦着打听牛文海和罗长礼的不同。到得李占奇家,屋里的灯也黑了,李占奇肯定睡了,但李占奇他爹李伯江还在院子里借着麻秆火编筐。一边编筐。一边嘴里哼着小曲儿。杨百顺知道,李占奇他爹一哼小曲儿,李占奇肯定也挨了打。杨百顺只好离开李占奇家,来到村头打谷场上,想在打谷场的草垛里凑合一夜。到得草垛前,起风了,风吹起杨树梢,四周都像有狼嚎。幸好天转晴了,半个月亮。在半夜爬了上来。这时身上又打起摆子,接着肚子也饿了。好不容易昏睡过去,迷迷糊糊之中,似有千军万马在眼前奔腾。不知过了多长时候,突然有人在拍他。杨百顺一个激灵醒来。看到一个黑影站在他面前。杨百顺吓出一身冷汗:
    “你谁呀?”
    那个黑影俯下身子:
    “别怕,我是裴家庄剃头的老裴,从这路过。”
    借着月光,杨百顺看清了那人的脸。以前老裴到杨家庄来剃过头,见过,头也让他剃过,但没说过话。老裴:
    “你叫啥?为啥睡在这儿?”
    一句话问得杨百顺好生辛酸。虽然以前没说过话,但此情此景。杨百顺只好拿老裴当亲人,将自己叫啥,怎么打摆子发烧,怎么去王家庄看罗长礼,罗长礼没看着,怎么家里又丢了羊,挨了爹的打,自己去找羊,羊也没找着,不敢回家,一五一十,给老裴讲了。接着扳着自己的脑袋,让老裴看头上的血疙瘩。老裴听后,长出一口气:
    “我听明白了,不是羊的事,中间拐着好几道弯呢。”
    又伸手摸了摸杨百顺的头:
    “你睡这儿不冷呀?”
    杨百顺:
    “叔,我不怕冷,我怕狼。”
    老裴又叹息一声:
    “按说这事不该我管,可谁让我碰上了呢。”
    拉起杨百顺的手:
    “走,我带你去个暖和的地方。”
    杨百顺自生下来,头一回感到人的手是暖的。两人离开杨家庄,一高一低往前走,杨百顺也是没话找话:
    “叔,您走夜路不怕狼呀?”
    老裴嗖的一声从腰里抽出一把砍刀,砍刀在月光下闪着寒光:
    “预备着呢。”
    杨百顺笑了。老裴拉着杨百顺的手来到镇上,又来到镇东头,去敲一家饭铺的门。开饭铺的叫老孙。敲了半天,里面没有动静。老裴又敲,里边点灯了,老孙的声音在骂:
    “哪个龟孙呀?都下半夜了。”
    待打开门,见是老裴,笑了。因老裴常到老孙的饭铺给老孙剃头。老孙除了剃头,最爱打眼,老裴常用马尾给他打眼。进得屋来,饭铺的锅灶都是凉的。老孙又捅开火炉,洗洗手,做了两碗羊肉烩面。热腾腾地端上来,说:
    “三碗的羊肉,我给做了两碗。”
    老裴敲着烟袋,指了指烩面:
    “吃吧。”
    杨百顺一海碗烩面吃下去,吃得满头大汗。这时鸡叫了,杨百顺哭了,泪落在空碗里:
    “叔。”
    老裴摆摆手,没再说什么。几十年后,杨百顺还记着这碗烩面。但事后杨百顺才知道,那晚老裴带杨百顺吃烩面,并不是为了杨百顺。前一天,老裴去巩家庄剃头。巩家庄村子不小,有二百多户人家,但老裴在巩家庄生意不大,剃头只包到三户人家。这里是臧家庄剃头的老臧的地盘。但三户人家也算生意,巩家庄离裴家庄又近,只有五里路,老裴没嫌活儿少,一个月也来巩家庄剃一回头。去巩家庄时天是晴的,到晌午剃完头,天变脸下起了雨。雨倒也不大,但淋淋沥沥,下个不停。老裴看看天,一时三刻,没有放晴的意思。巩家庄的老巩劝老裴:
    “吃过中饭再走吧,别再淋出病来。”
    老裴:
    “五里路。一跑就到了。”
    向老巩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