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品贤文谈人生 >

第4章

品贤文谈人生-第4章

小说: 品贤文谈人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忠义。当关羽打听到刘备的下落之后,毅然封金挂印,过五关斩六将,克服了重重困难险阻,终于兄弟相聚。这段历史在我国一直以来广为流传,令人肃然起敬、为之动容。

  另外,关羽还不愧为一位光明磊落、知恩图报的君子。当年身在曹营时,他帮助曹操斩杀了颜良和文丑这两员敌军大将,而且当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大败之后,关羽奉军师诸葛亮之命把守曹操败退的必经之路华容道。面对落荒而逃、狼狈不堪的曹操,关羽念起了当年曹操对自己的恩情,冒着违令杀头的危险,放了曹操一马,由此足见关羽是一位有情有义的英雄。

  洪战辉嫩肩抚养义妹

  2005年有一位“感动中国”最年轻的获奖者名叫洪战辉,他以年少柔弱的身躯承担起了成年壮汉都难以承担的社会责任。11年来,在他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做了只有大人才去做的事情。

  “我真想做一回小孩,真的想!”这是洪战辉深藏在心底的梦想,他的这个梦想让人潸然泪下,因为这个梦想是他今生注定无法实现的。

  12年前,洪战辉的父亲患了间歇性精神病,从外面捡回一个刚出生100多天的小女孩。一年后,因为痛苦和绝望,妈妈离家出走,那时洪战辉只有13岁。小战辉一边要扶养年幼的妹妹,照顾患病的父亲,一边还要打零工维持生活和自己的学业,他用稚嫩的肩膀担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许多好心人劝他将妹妹送给别人,但小战辉把抚养妹妹当作一份神圣的责任,只要自己有一口饭吃,就有妹妹一口吃的,并发誓一定要把妹妹抚养成人。十多年来,无论小战辉走到哪里,他都要把妹妹带到哪里,不仅自己完成了高中、大学的学业,而且把妹妹带大并供她上学。

  小战辉的身上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的事迹感动着千千万万华夏儿女。如果每个人都像小战辉那样,重义气、负责任,那么我们的社会将会更加和谐,我们中华民族的复兴将会大大加快进程。

  重情义为战友守墓一生

  大家应该记得,在2005年度“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中有一位叫陈健的同志。37年前,陈健与同为上海知青的金训华一起,为抢救国家财产,在黑龙江省逊克县纵身跃起入洪水,金训华不幸遇难。陈健在心底默默许下一个愿:一辈子留在这里,陪伴这位长眠黑土、再也不能还乡的战友。37年来,陈健放弃了回城的机会,承受着离婚的打击,但始终没有动摇心底的承诺。

  没有谁监督陈健,也没有谁要求陈健,但陈健每年都要如期到金训华的墓地祭扫至少四次。现在,陈健已是满头银发,但他情深义重、承诺如初。陈健的大义感动天地,感动中国。

  谨防走入好义误区

  做人要崇尚道义,这是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但也有不少人走入了好义的误区而毁了自己美好的前程。

  例如,有的人重哥们义气,为了朋友两肋插刀,甚至为了帮朋友出气解恨而行凶杀人;有的人重义气,包庇窝藏罪犯。这些人因为走入了好义的误区或受到法律制裁,或负伤甚至送命,为所谓的好义所害。

  因此,正确理解“义”的含义十分重要。什么是真正的义呢,其本质就是“事之宜”,即为人处世要合乎正义或公益事业,思想行为要符合一定的标准。这就是区分行“义”是否正误的标准。

  在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全国掀起了纪念长征、学习红军的热潮。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一次壮举;长征是中国革命由失败走向胜利的转折;长征又是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同时,长征也是红军将士革命理想高于天,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壮丽诗篇。广大红军将士为了抗击外族侵略、建立新中国这一大义,而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许多在长征途中牺牲的战士连自己的姓名都没有留下。据说江西省兴国县的儿女,为长征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5000里的长征路上,每一里就留下了一名兴国儿女,躺着一名英雄的躯体。

  中华民族培育了千千万万为了民族大义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优秀儿女。方志敏拒绝敌人的利诱而英勇就义、黄继光舍身堵枪眼、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刘胡兰笑对敌人的铡刀舍生忘死……他们都是舍生取义的英雄,他们以自己的生命对民族大义做出了诠释,他们的英名将永载史册,流芳百世。 






 
03。 仓廪虚兮岁月乏,子孙愚兮礼义疏 —— 做人要讲究礼节
  

  刘邦纳谏定礼制

  晏子以身讽无礼

  礼貌比知识更重要

  无礼到处碰壁 

  “仓廪虚兮岁月乏,子孙愚兮礼义疏”这句贤文是说仓库里如果没有储存的粮食,日子就会过得贫穷;子孙如果愚蠢,就不会懂得礼节。这句贤文将精神层面的东西(礼义)与物质层面的东西(仓廪)相提并论,说明礼节对一个人是何等重要。一个家庭没有吃穿,日子就无法过下去;同样,一个家庭的子孙后代如果愚蠢无知的话,这个家庭还有什么希望呢?因此,做人要讲究礼节,正是“仓廪虚兮岁月乏,子孙愚兮礼义疏”这句贤文阐述的要旨。

  中国是一个闻名于世的礼仪之邦,我们的先辈创建了丰富的礼仪文化,礼仪构成了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我们经常挂在嘴上的“仁义礼智信”,其中就有一个“礼”字。《增广贤文》中,关于做人要讲礼节的贤文还有不少,如:

  礼义兴于富足,盗贼出于贫穷。

  伤人一语,痛如刀割。

  好言一句三冬暖,话不投机六月寒。

  争斗场中,出几句清冷言语,便扫除无限杀机;寒微路上,用一片赤热心肠,遂培植许多生意。

  这些关于做人处世的贤文警句,从不同角度论述了讲究礼节的重要性,值得认真研读,仔细揣摩。

  儒家创始人孔子一生都在宣扬“克己复礼”的思想。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意思是说用诗歌来激发人的兴趣,用礼仪来规范人的行为,用音乐来赞美人的仁德。在孔子看来,礼是规范人们的行为准则,一个社会不能没有行为准则。

  孔子所处的春秋时期,是一个诸侯混战、动荡不安、礼乐崩坏的年代。孔子怀着一颗忧国忧民之心,想通过他的政治主张来拯救社会、恢复秩序、造福人民。他带着一群弟子周游列国,宣扬他的“克己复礼”主张,却到处碰壁、遭到围困,甚至险丧生命。在投身政界路途不通的情况下,孔子又通过创办学校、兴办教育来继续宣传他的思想主张,使他的思想和学说得以发扬光大。至于后来成为世间称誉的“圣人”和帝王将相的圣师,这是孔夫子老人家生前所没有想到的。

  孔子所崇尚和倡导恢复的周礼,以我们今天的人看来,有些在形式上过于繁琐,如“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食不语,寝不言”、“席不正不坐,肉不正不食”等不能完全适应现代人的观念和生活节奏,但其中讲究礼节的精髓对今天来说还是有一定意义的。《增广贤文》曰:“若要好,大做小。”即通过讲究礼节,将别人放在高位,将自己放在低位,这样就会受到别人的欢迎。

  老子在世界万物中最崇敬的是水,他在《道德经》中对水的美德进行了高度的赞美,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事,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其中的“处众人之所恶”,主要是指水流向低洼潮湿的地方,有利于世界万物而无争于世,因此达到了“道”的完美境界。在当今倡导个性张扬的社会,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缺少礼貌修养,以致产生了许多不和谐之声。因此,要想创建和谐社会,有必要重视礼节修养,充分发挥这一社会“润滑剂”的功效。

  历史上的成功人士都深谙礼节之道,并由此助他们走向了成功。一个不懂得礼节的人,尽管个人能力很强,但得不到上司的认可和团队的支持,是很难获得成功的。

  刘邦纳谏定礼制

  决定一个国家机器能否有序运行的因素,除了法制之外,还需要道德礼制,如果缺乏道德礼制,那么国家也就难以正常有效地运行。据史料介绍,经过春秋战国的长期混战,周朝的礼制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到了汉高祖刘邦取得天下时,礼制所剩无几,如刘邦本人就不怎么读书,文化水平低,他主要是懂得用人之道,在张良、萧何、韩信等文臣武将的辅佐之下打败了项羽而取得了天下。

  据说刘邦做了皇帝后仍然平易近人,与那帮一起打天下的功臣们称兄道弟,没有规矩。一次,刘邦与这些哥们一起喝酒,刘邦说身体不适不能再喝,可是那帮哥们却仍然一起灌刘邦的酒,灌得刘邦狼狈不堪。

  过了几天,有一位叫叔孙通的博士站出来,向刘邦上了一道奏章,建议朝廷应该尽快制定并实施礼制,君臣要有一定的礼仪之规,否则君将不君,臣将不臣,国家无法治理。刘邦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就采纳了叔孙通的建议,由叔孙通负责制定了一套严格的朝廷礼制,于是有了后来的皇帝高居金銮宝殿、两边卫士站立身后护卫、文武大臣按次序站立两班、汇报工作要出列跪拜、议事完毕众大臣三跪九叩等一套礼制。

  我们暂且不说这些礼制是否合理,但如果没有礼制,以致出现大臣给皇上灌酒恐怕也不成体统,这个国家也没有办法治理,皇帝如果没有威信,号令如何能够在全国执行呢?如此说来,礼制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政府正常运行的保证。

  晏子以身讽无礼

  维系人际关系特别是上下级关系,除了制度外,还需要礼节,离开了礼节,人际关系有可能会变得紧张。

  晏婴(又称晏子)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卿,他不仅忠心耿耿地热爱自己的国家,而且机智幽默,才华出众。他辅佐齐国君主几十年,执政治国,谏君爱民,留下了许多感动人心、启人心智的故事。

  有一回,晏子和一些大臣一起陪齐景公饮酒。齐景公是最爱喝酒的,他一喝酒便忘乎所以,甚至喝得酩酊大醉,几天不醒。这时,正喝在兴头上,景公便说:“寡人今天愿与各位爱卿开怀畅饮,请不必拘泥于礼节。”

  晏子一听很是忧虑,便严肃地对景公说:“君王这话不对。臣子们本来就不希望君王讲礼法。本来力气大的人可以称为兄长,胆量大的人可以杀掉他的官长和国君,只因为畏惧礼法才不敢这么做。禽兽是靠力量来统治同类的,以强凌弱,以大欺小,因而它们天天换首领。要是废掉了礼法,人类跟禽兽又有什么区别呢?如果臣下都随心所欲,只凭力气和胆量行事,那也会天天换君主,那您将在哪里立足呢?人类之所以比其他动物高贵,就是因为人类能用礼法来约束自己啊!所以不能不讲礼节。”

  景公觉得很扫兴,转过脸去不听,也不理晏子。过了一会儿,景公有事出去,除了晏子安坐不动之外,其他大臣都站起身来相送。等景公办完事回来时,晏子也不起身相迎。景公招呼大家一齐举杯,晏子却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酒喝了。

  景公见晏子这样没有礼貌,气得脸色铁青,强压着怒火,瞪着晏子说:“你刚才还大讲特讲礼法是如何重要,而你自己却一点都不讲礼法。”

  晏子连忙离开席位,叩头谢罪,说:“臣不敢无礼,请大王息怒。我只不过是想把不讲礼节的实际状况做给大王看看。大王如果不要礼节,就是这个样子。”

  “啊,是这样!”景公忙说:“那就是寡人的过错了。请先生入席,我愿意听从您的教诲。”

  酒过三巡,景公便命令撤席散宴。从这以后,景公整饬法令,修订礼仪,全国上下井然有序,这不能不说有晏子劝谏的功劳。

  礼貌比知识更重要

  许多单位招聘员工,不仅要看学习成绩,而且要考察为人品行等方面。有一个真实案例对讲究礼貌有助于赢得就业岗位做出了很好的诠释。

  某一年,有一批应届毕业生30人,实习时被导师带到北京的国家某部委实验室去参观,全体学生坐在会议室里等待部长的到来。这时,有一位秘书给大家倒水,同学们表情木然地看着她忙活,其中一个还问:“有绿茶吗?天太热了。”秘书回答说:“非常抱歉,刚刚用完了。”当秘书给一位叫徐平的同学倒茶时,徐平真诚地说:“谢谢您,大热天的,辛苦您了!”秘书高兴地看了徐平一眼,虽然这是很普通的一句客气话,却是她今天唯一听到的一句令她高兴的话。

  门开了,部长进来和大家打招呼,不知怎么回事,会议室里却显得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回应。徐平左右看了看,犹豫了一下带头鼓起了掌,同学们这才稀稀落落地跟着拍手,由于不齐,越发显得零乱起来。部长挥了挥手,说:“欢迎同学们到这里来参观。平时这些事是由办公室负责接待,因为我和你们的导师是老同学,关系非同一般,所以这次我亲自来给大家介绍一些情况。我看同学们好像都没有带笔记本,这样吧,王秘书,请你去拿一些我们部里印的纪念画册,送给同学们作个纪念。”

  接下来,尴尬的事情发生了,大家都坐在那里很随意地用一只手接部长递过来的画册。部长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当走到徐平同学面前时,已经快没有耐心了。就在这时,徐平礼貌地站起来,身体前倾,双手接过画册,恭敬地说了一声:“谢谢您!”部长闻听此言,觉得眼前一亮,伸手拍了拍徐平的肩膀:“你叫什么名字?”徐平照实回答了。部长微笑地点头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早已汗颜的导师看到此景,这才稍微松了一口气。

  几个月后,只有徐平收到了该部委寄来的接收函。有几位填报了分配意向的同学颇为不满地找到了导师,说:“徐平的成绩最多算是中等,凭什么选他而不选我们?”导师说:“这是人家点名来要的。其实你们的机会是一样的。不错,你们的成绩的确比徐平还要好,但是除了书本上的知识之外,你们需要学的东西太多了。做人要懂得礼貌,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徐平同学在这方面比你们都要强,你们知道吗?”导师的一席话,说得这些同学低下了头。

  这则案例说明,要做好事先要学会做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是做人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无礼到处碰壁

  礼节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的通行证,如果没有这张通行证就有可能到处碰壁。

  有这样一则笑话,讲的是一个外地年轻人要到李各庄去办事。他走了很长时间,想知道还有多少路程,便去问一位在田间耕作的长者:“喂!老头,到李各庄还有多少里路?”长者看了看年轻人,想了一会说:“年轻人,到李各庄还有三‘亩’路程。”

  年轻人一听长者的回答,非常生气地指责长者:“你们这个地方的人真没文化,路只有多少里的,哪有讲多少‘亩’的。我问的是到李各庄还有多少‘里’路。”

  长者不急不慢地回答道:“年轻人,我们这也是讲多少‘里’路程的,只是因为你不讲‘礼’,所以我也无法跟你讲‘里’。”

  年轻人这才明白了长者的意思,赶紧向长者赔礼道歉,这才得到了长者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