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王道-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0月15日 124。50 618 13;059 0。355 2;017 5。66 14。70
10月18日 125。00 742 13;034 0。345 2;936 5。16 15。55
10月19日 126。00 854 13;154 0。350 12;369 4。37 16。52
10月20日 125。50 855 12;999 0。345 10;560 4。74 16。11
10月21日 125。50 982 13;015 0。335 2;576 4。66 16。52
10月25日 124。50 2;311 12;818 0。315 10;274 5。34 16。18
10月26日 124。50 757 12;852 0。325 12;109 5。42 15。77
10月27日 124。50 1;053 12;838 0。320 15;376 5。38 15。97
10月28日 126。00 1;569 13;113 0。340 12;500 4。29 16。92
10月29日 126。00 1;508 13;054 0。330 17;576 4。21 17。38
11月01日 126。50 869 13;094 0。345 8;582 3。91 17。38
11月02日 128。00 1;886 13;308 0。400 18;807 3。13 17。18
11月03日 128。50 2;194 13;397 0。400 16;582 2。72 18。06
11月04日 129。50 2;203 13;369 0。410 10;944 2。01 19。76
第五部分汇丰法巴备兑认购认股证(2)
(二)证监对新上市的认股证,采取绝对放任的态度,与处理普通新股的态度截然不同。参与买卖股票及认股证皆是普罗大众,两种不同的尺度并存是否正确呢?实在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普通新股上市,无论是公开认购或是配售,整个过程要在完成后才可上市,倘若认购不足,可能要押后或取消上市。可是,证监却容许未有经过配售或公开认购的认股证以0%流通量上市,准许发行商在认股证上市后才透过市场“派货出街”。这样的法例容许发行商赚取更高回报。
笔者用表49中10月4日的表现作深入分析。当日汇丰正股的表现强劲,上升了1。50港元至125。50港元,升幅达1。2%,成交量达2;725万股。理论上,拥有杠杆比率认股证的升幅应更加大;但实际上,有效的杠杆并没有发挥其作用,也就是发行商利用正股的强势,大量“派货出街”。翻查当日发行商的买卖便可证实这情况(参考表50)。当日,法巴备兑认股证(4498)的成交量达到13;887万份,收市价是0。395港元,较上日只是上升一港仙。其中发行商卖出7;189万份,又以同样价钱0。395港元买入5;559万份,这做法在行内俗称“托价派货”。发行商买卖的净额是“派发”了1;630万份认股证到市场上去。经过当日的“派货”后,认股证(4498)的整体市场流通量上升至1;668万份,占批准发行总数的12。4%。可以说,从9月20日上市至10月3日,认股证(4498)在市面上的流通量,是微不足道的,少于0。3%(1;668万份减去10月4日的1;630万份)。发行商的“派货”行动,大量增加供应,就是利用小投资者捡便宜的心理:他们看见汇丰正股价格上升,希望买入未有上升的认股证获利。事实证明,自10月4日买入后,认股证(4498)的市价连续下跌14天至10月25日的0。315元。
(三)有千多万份流通货量后,发行商又盘算如何在市场获利。10月13日,汇丰股价表现平稳,维持日前的收市价125。50港元。但是该日的认股证(4498)却有大量成交,达到10;259万份。买卖纪录显示,发行商在低位0。35港元买入5;175万份认股证;同日在较高价钱0。355卖出4;831万份,赚取的差价溢利共241;580港元。
10月29日,汇丰正股的收市价为126港元,而同日的认股证(4498)成交量庞大,达到17;576万份。根据买卖纪录,该日发行商以0。338港元买入9;114万份,亦于同日以较高价0。344港元卖出7;848万份,所赚取的差价溢利共470;880港元。
11月4日,汇丰正股的股价表现强劲,收市时上升1。0港元至129。50港元,成交有2;203万股。同时,认股证(4498)的市价只是较上日上升了一仙,收市价为0。41港元。但不要忘记,换股价是128港元。当日认股证(4498)已经是“价内”。理论上应有可观升幅。杠杆比率不断上升,却没有发挥效用,这是因为发行商的参与扭曲了波幅。发行商的买卖纪录显示,该日发行商在高价位以0。427港元卖出了4;210万份,而以较低价0。414港元买入4;098万份,中间差价赚取了531;596港元。该日发行商卖出比买入多,通过增加供应,把价钱压低后,再以较低价格回购,“开大”或“开细”是否由发行商操控呢?
以上例证说明发行商利用调节市场为名,实际上可能是透过货源供应量,影响认股证市价的上落,从中获利。参与认股证买卖的小投资者,赚钱机会渺茫。在澳门赌场,“开大”与“开细”是随机的(Random),不受人为控制。香港的认股证市场看似由发行商操控,是否公平交易呢?
市民欲翻查发行商的买卖纪录,可以登入联交所的网址hkex。hk,先入投资者(Investor)页,然后入上市公司信息搜寻(Listed Company Information Search)页,再选择档案类别(Search by Document Type)中的信息表类(Information Table),最后选定日期便可。
(四)在“派货出街”的过程中,发行商甚至会偶而在低价卖出,并且在同一日以较高价买入,旨在引起小投资者的“跟风”。骤眼看来好像是津贴买入认股证人士,其实是先要“派货”,发行商才可以用现货的汇丰股票来套戥,赚取汇丰的派息。汇丰已于11月8日宣布派发第二期中期息,每股0。13美元,即是每股1。014港元,发行商参与市场的买卖已达很高的水平,(表50列出大成交量的日子,发行商参与数量平均占总成交的90%以上),可以完全干扰市价波幅。
表50:汇丰法巴备兑认购认股证(4498)之发行商买卖纪录
日期 发行商卖 发行商买 发行商买 认股证总成 发行商占成
2004年 出(万份) 入(万份) 卖量(万份) 交量(万份) 交比率%
09月22日 4;937 4;900 9;837 10;077 97。6
10月04日 7;189 5;559 12;748 13;887 91。7
10月11日 4;320 4;309 8;629 9;400 91。7
10月13日 4;831 5;175 10;006 10;259 97。5
10月20日 5;096 5;427 10;523 10;560 99。6
10月29日 7;848 9;114 16;962 17;576 96。5
11月02日 8;857 7;254 16;111 18;807 85。7
11月03日 7;296 5;927 13;223 16;582 79。7
11月04日 4;210 4;089 8;299 10;944 75。8
平均:90。6
第五部分笔者的建议
回顾从9月20日至11月4日的31个交易天,差不多在期内,任何一天买入法巴认股证(4498)的,都要赔本;只有在10月25日至11月1日的6个交易天期内买入,才可获利。以6天相对31天,成功率只有19。3%。发行商往往以认股证上市初期的流通量不足为理由,所以要积极参与,但这个说法是不能接受的。认股证的寿命很短,所以“时间值”的消耗是不容忽视的。从上市2004年9月20日至2005年3月31日,法巴认股证(4498)只有193天寿命,交易天的时间更加少,只有130天。前段的31个交易天已占整体“时间值”的23。8%。尽管投资者买入法巴认股证(4498)后经得起风浪,时间值已损失了接近四份之一了。所以归根究底,问题根源在于监管法例,证监应否有双重标准?以两种不同的尺度,同时监管股票及备兑认股证。公平的处理方法应该是认股证在未上市前,经发行商先配售已批准的发行数量;上市后,发行商不能再从事该认股证的买卖,完全离场以示公平。在这“不公平竞赛”现象未拨乱反正之前,小投资者不宜沾手认股证。
第五部分股票与资本市场的起源(1)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明显分别,在于发展经济的资金来源不同。在计划经济中,所有新投资的资金,是由国家透过国有银行的贷款取得,若然投资失败,风险由银行及国家承担;在市场经济中,每个新投资的资金都是来自社区,通过合股形式把风险摊分了。要是有许多新项目同时进行时,当中或有盈有亏,但整体来说,损失往往可以被抵消了。市场经济的投资环境,是容许参与人士自由选择,倘有亏损也是心甘情愿的。银行可以自由选择担任提供融资的角色,亦可以客观地评审每宗贷款申请的质量,经过深思熟虑后,才承担风险。
最早期的合股经营方式,起源于水城威尼斯。威尼斯的商人,更被认为是全欧洲最出色的经营者;莎士比亚亦曾以威尼斯商人作为舞台剧的主角;今天西方所用的会计制度亦源自威尼斯。在中古时代,香料及丝绸是东方经中东输往西方的主要贸易商品。当日威尼斯处于欧洲及中东的枢纽站,是东西贸易的交汇点,因此,商业及海运盛极一时。罗马帝国尚存在的时代,国力伸延至中东及埃及,故香料及丝绸之路得以保持畅通无阻。可是,到了十五世纪,信奉回教的奥斯曼帝国兴起,于1453年攻陷君斯坦丁堡,结束了东罗马帝国千多年的统治。奥斯曼帝国控制了当日的香料及丝绸之路,导致香料及丝绸价格的上升,激发欧洲国家寻找新的通道。
哥伦布向西航行寻找香料出产国印度,结果他在西班牙皇后的经济支持下,意外地发现了美洲,但香料仍无觅处。当时的科学家伽利略(Galileo)认为,地球是圆的,向西行去不了印度,向南行又如何呢?结果葡萄牙政府派遣远征舰队,沿非洲海岸向南行,经过好望角、横渡印度洋,终于抵达印度,新的香料之路终于打通了。时移势易,威尼斯的地位因而改变,渐渐地丧失了贸易枢纽站的地位。
其后葡萄牙舰队再沿路东行,至马六甲、澳门及日本,建立了一条新的海上贸易通道,并为国家带来庞大财富,引起欧洲其他国家的争相效法。当时的远征船是非常昂贵的,其价格好比现时的太空穿梭机。十六世纪时,在英国建造及装备一艘远航探险船,包括一切物资及船员,需要6。8万英镑。
这个庞大的金额,除了寥寥可数的皇室及贵族外,鲜有个人能力可以承担。不过,成功的荷兰商人却能够掌握这个机遇。荷兰位于莱茵河的出口,莱茵河自罗马帝国时,已是欧洲的主要贸易运输干线。因此,荷兰拥有优越的地理环境,好像现时的香港在珠三角拥有的贸易地利一样。直到现在,荷兰的鹿特丹市仍是欧洲货柜吞吐量最大的港口。
荷兰政府没有足够的财力建立船队,于是商人们便合股分别成立东印度公司(1612年成立)及西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主要是在美洲经营贸易,以现时纽约曼哈顿为生意基地;而东印度公司的贸易之路,则是继葡萄牙后的另一成功例子。他们在印度尼西亚(当时称爪哇)建立了最大的殖民地,亦曾到达台湾,统治台湾一段长时间,直至郑成功把他们驱走。
当时荷兰的东、西印度公司拥有自己的军队,并有绝对的宣战权,他们甚至抢掠其他国家船只的商品,尤其是西班牙运金、银的贸易船。
荷兰的成功触动了英国人的贪念,英国商人于1623年也以合资形式成立英国东印度公司。其合资方法是以每次航程计算,每艘船都是个别集资,若船只能成功赚钱安全回航,则会各自分红(连船也会卖掉)。根据历史记载,其中一次远航贸易船集资,每一股的本金是60英镑,成功回航,连本带利变成130英镑(包括卖船所得),股东是这样从高风险中获利117%。
要面子的英国人曾经指出,他们的合资经营历史比荷兰人更早;于1553年有一位Sebastian Cabot筹钱成立船公司,他们向北海出发往印度,但一去不复回,如是者进行了3次航程,第3次时到达俄罗斯,与俄罗斯人建立贸易关系。
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发展迅速,在印度建立了贸易势力后,再向东发展,与中国建立贸易关系,后来更促发了中英鸦片战争。早期英国合资公司多是向新发现的区域进发,1689年的纪录显示英国共有15家这类合股公司,其中以Hudson Bay的历史最悠久,其他例子还有Royal Africa Company……他们的股票买卖,主要透过一些中间人去促成,经纪行业渐渐形成,但单靠15家公司的“股票”买卖无法令经纪们生存,他们主要靠买卖政府债券为生。
第五部分股票与资本市场的起源(2)
当时英国政府财政紧绌,经常要借债度日。1691年,英国政府已欠下310万英镑的民间负债。1694年,英国政府成立英伦银行(Bank of England),主要任务是筹集120万英镑政府经费;英伦银行先发行股票,再将筹集回来的资金,以贷款形式借给英国政府。
1708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已累积不少财富,借给英国政府的贷款高达320万英镑。可是英国政府的财赤并没有改善,累积国债只升不跌。至1750年,其累积国债已达7800万英镑。因此,政府债券在民间的转让频密,成为股票经纪的主要收入来源。由于当时尚未有正式的交易所,他们的交易地方往往是咖啡室或餐厅。同样行业在荷兰的发展更为蓬勃,合资公司数目更多,但也是没有交易所,交易地点仍以街头为主。另一厢,法国在美洲积极发展殖民地,也是透过集资形式来经营。
表51:英国政府累积国债数目
年份 累积国债数目(万镑)
1691 310
1694 430
1708 750
1750 7;800
1770 13;100
1790 24;400
1815 74;500
巴黎交易所(Paris Bourse)成立于1724年,可算是世界上股票交易所的始祖;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交易所(Amsterdam Bourse)成立于1784年;伦敦交易所成立于1801年。伦敦交易所的成立还得多谢法国及荷兰的帮助,原因是在1789年期间,法国发生大革命,后来拿破仑横扫欧洲,荷兰以至各国的有钱人都跑去英国避难,从各地涌入的庞大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