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四总统合传-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产党。1925年朝鲜共产党成立以后,韩人社会党成为党内的“上海派”。 1919年9月,金圣勋在苏联远东的伊尔库茨克创建了全俄韩人共产党,为了与李东辉领导的韩人社会党抗衡,该党在1921年5月也改称高丽共产党。两个高丽共产党互相倾轧,自封正统,争相要求加入共产国际,于是共产国际在1923年对两党均不承认,令其各自解散,在莫斯科另组共产国际高丽部,同时着手在朝鲜国内建立朝鲜共产党。朝鲜共产党成立以后,全俄韩人共产党成为党内的“伊尔库茨克派”。 1925年4月,朝鲜共产党在汉城建立,金在凤为责任书记,并于1926年加入共产国际。该党从建立伊始,就陷入宗派主义斗争的困境中,党员人数不多,派别却有六个。除了“上海派”和“伊尔库茨克派”,开始还有三个主要团体:“汉城派”,由“汉城青年会”演变而来;“火曜派”,以“无产者同盟”为其底盘,他们用马克思的生日———星期二作为派别名称,星期二在朝鲜语中叫做“火曜日”;“北风派”,主要成员是在日本成立的“北星会”中的左翼留学生。后来,宗派斗争愈演愈烈,从各派别分裂出来的乌合之众又拼凑了“ML派”,他们自称马列主义(ML即马列的大写词头),一度控制了领导权。于是,“上海派”和“汉城派”另组新党,与“ML派”争斗不休,极大地削弱了党的战斗力。 1926年4月25日,李氏朝鲜的末代君主纯宗病死,虽然国家早已沦亡,但他毕竟是国家的象征,朝鲜人民怀念故国的情绪爆发了,6月10日当纯宗的灵柩经过钟路大街时,数万群众高呼“朝鲜独立万岁”等反日口号,与日本军警展开了激烈的搏斗。 朝鲜共产党不失时机地领导了这场“六·十万岁示威斗争”,但过分地暴露了党的主要成员,招致日本军警对其展开了四次大逮捕,使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1928年12月,鉴于朝鲜共产党思想混乱、人员涣散,已经无法收拾,共产国际干脆解散了朝鲜共产党及其一切组织。 1945年日本投降后,朝鲜共产党于9月11日在汉城重建,主要成员是原朝鲜共产党中的“汉城派”,实际负责人是朴宪永。同年11月23日,该党与南朝鲜新民党、朝鲜人民党合并为“南朝鲜劳动党”,1946年9月6日被美国军政府宣布为非法组织,被迫转入地下斗争。 金日成原名金成柱,1912年4月15日出生于朝鲜平安南道大同郡(现为平壤市万景台区)的一个革命家庭,1925年移居中国东北吉林省。1926年10月创建“打倒帝国主义同盟”,1927年8月创建“朝鲜共产主义青年同盟”,1936年5月创建“祖国光复会”,开拓了反日救国的另一局面。 1945年日本投降后,金日成于10月10日建立北朝鲜共产党,翌年8月28日,与北朝鲜新民党合并为“北朝鲜劳动党”。1949年6月29日,金日成领导的“北朝鲜劳动党”与朴宪永领导的“南朝鲜劳动党”实行合并,建立统一的共产主义政党,改称朝鲜劳动党,以10月10日为建党纪念日。后来,朴宪永集团被开除出党。 中国东北地区是朝鲜人民武装抗日的主要场所,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八年抗战开始了,涌现出一大批抗日队伍。 金日成在1932年4月25日创建了“反日人民游击队”,在中朝边境不断袭击日军,1932年共发动984次战斗,参加人员13470人次。 1934年3月金日成将部队扩大组建的朝鲜人民革命军,在中朝边境和朝鲜境内进行战斗,仅1934~1935年大小战斗达一千六百多次,1937~1938年间进行三千九百余次战斗,三年歼敌三万余人,取得挺进国内的普天堡、茂山等胜利。 1936年6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地区抗日队伍进行整编,组成东北抗日联军,队伍中有许多朝鲜人和汉族人并肩进行抗日斗争。许多著名的朝鲜人抗日将领,如李红光、黄云胜、李学福、许亨植等,在抗日联军十一个军中都有朝鲜人指战员,第一军和第七军中朝鲜人战士约占一半。 金日成先后担任第二路军第三师师长、第一路军第六师师长,日寇占领东北全境以后,东北抗日联军处境极为困难,其中的一些朝鲜人部队于1940年初退入苏联境内。 一开始他们在奥杰安斯克休养,后来由苏联远东军区司令部所属的侦察局管理,这个侦察局的局长是卓尔金少将,他在哈巴罗夫斯克附近的一个密林里建了一座兵营来收容朝、中游击队员,对之进行训练以适应行将开始的苏联对日战争的需要。 这支由朝、中游击队员组成的部队被称为第八十八特别旅,由东北抗日联军的负责人之一周保中任旅长,他是中国人,原系中国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军长。这个特别旅的政治副旅长为谢廖金少校,参谋长则由西林斯基少校担任。 苏联组建第八十八特别旅的主要目的是,在苏军与日军交战时,利用这些善于打游击的朝、中游击队员搞侦察活动,这些游击队员对朝鲜与中国的地理情况了如指掌,只要加以训练,必然有助于胜利。 第八十八特别旅在名义上是一个旅,实际上只有二百多人,其中朝鲜人连同其妻子们大约六十名,中国人约有一百名,苏联军官大约有四十名。这些朝鲜人中,有金日成(金成柱)、姜健(姜信泰)、崔庸健(崔石泉)、金策(金天民)、崔贤、安吉、金一、崔用珍、金光侠、徐哲、许凤学、崔忠国等,金日成、金策、姜健、崔庸健等的军衔为大尉。 1945年8月8日,苏联正式对日宣战,8月9日,苏联大军在四千多公里长的战线上对日本关东军发起进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全线出击,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苏军有步骤地由海陆两路进入朝鲜北部,即刻以最大的速度向南推进,解放了庆兴、雄基、清律、元山等地区,8月27日解放整个朝鲜北部。 金日成率领朝鲜人民革命军随苏联大军入境,在获得解放的朝鲜北半部开始建立人民政权,1948年8月举行最高人民会议代议员选举,组成最高人民会议。9月2日,通过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宪法。9月9日,宣布成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由金日成任首相,同时正式组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军队,即朝鲜人民军。 与南方政权动荡不稳的局面相反,北方政权很快得到稳定,农业增产,工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经济实力大大加强,国民生产总规模比建国前扩大两倍。全国上下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南北两个政权的军队在“三八线”对峙,或大或小的军事冲突不断发生。李承晚政权为解脱国内政治的失败,提出北进统一论,吹嘘大韩民国国军一旦北伐,“午餐平壤吃,晚餐新义州吃”。 但是,北侧的人民军全套苏式装备,训练有素,士气高昂。南侧的国军装备简陋,士气不振,柔弱参差,南北两军的优势对比已经显而易见了。“三八线”上不断发生的冲突,终于在1950年6月25日扩大为全面战争。
第一部分:神像背后的忍者—李承晚李承晚四次连任总统
李承晚四次连任总统——专制、腐败的政府 大韩民国于1948年8月15日宣布成立,由此进入韩国历史上的民主共和制。自1948年至1960年这12年间,一直是李承晚任总统,韩国现代史上,把这一时期叫作第一共和国时期,这一时期由李承晚始终推行独裁专制的权威主义政治,所以也称为李承晚时代。 李承晚能当选为韩国第一届总统,一是依靠美国的支持,二是依靠在国会内占多数席位的韩国民主党的支持,国会间接选举他当总统。民主党以为,自己为李承晚登上总统宝座立下汗马功劳,可以大举进入内阁,但是,在李承晚政府的阁员中,民主党只获得财政部长官一职。民主党因此与李承晚反目成仇,李承晚失去了民主党的支持,他领导的自由党在国会就成为少数派,统治基础很不稳固。 李承晚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利用战争的特殊条件,采取一系列非法暴行,使自己的统治走上了独裁专制之路。独裁总是伴随着腐败,他的政府出现一系列腐败现象。 早在朝鲜战争爆发前,李承晚政府制定的“国家保卫安全法”,就为李承晚打击左派、清除异己提供了法律依据,15万“左派分子”被禁止活动。在朝鲜战争期间,在居昌、巨济、咸阳、马山等地,有八千五百多名平民以共产党的嫌疑者为由,被李承晚的军警屠杀。1951年3月,李承晚政府的官员侵吞23亿元的国防费用和五万石以上的粮食,而在前线作战的国民防卫军和民兵却忍饥挨饿,简直惨不忍睹。士兵在前线流血,百姓因饥饿死去,政府官员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投机商人聚敛大量财富。 李承晚统治韩国12年期间,经济状况一直欠佳,引起韩国人民的普遍不满,朝鲜停战以后,由于美国和“联合国”的援助,韩国经济得以转入“恢复”时期。从1954年到1960年的七年期间,美国及“联合国”对韩国的无偿经济援助共达18.8亿美元,是韩国接受外国无偿援助最多的时期。 这一时期韩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从1955年的9382亿韩元,增至1961年的11844亿韩元。每年平均增长3.9%。但这一时期的人口增长率较高,每年平均增长率为2.9%。因此,国民经济虽有增长,抵消不了人口增长因素,国民生活基本上仍停留在朝鲜战争停战初期的水平,千千万万的失业者使国内各种矛盾日益激化。而在同一时期。韩国周围的国家或地区的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尤其是朝鲜北方的经济恢复和发展较快,使韩国人民更加不满李承晚的反动统治。 值得一提的是,李承晚自从登上总统宝座的那天起,就利用种种手段,拉拢亲信,打击异己,操纵“国会”,接连当上了韩国“第二任总统”(1952年8月5日)和“第三任总统”(1956年5月15日)。 1952年,李承晚的四年总统任期将满,而他的执政党在国会是少数,如果再由国会间接选举总统,很难保证自己能再次当选。为了连任,李承晚以政府的名义,向国会提出宪法修改案,主要内容是:把总统由国会间接选举改为国民直接选举。这项改宪案遭到国会的反对。于是,李承晚利用战争期间的特殊氛围,以共产党势力反政府活动猖狂为由,于7月份在釜山宣布戒严,组织“白骨团”、“马蜂队”等暴力组织,逮捕五十多名反对派国会议员。然后,在警察和宪兵的包围下,强行通过以总统直接选举为主要内容的改宪案,为李承晚连任扫清了障碍。 1952年8月5日,李承晚依据修改后的新宪法,当选为第二届总统。为个人连任而修改国家宪法被认为是韩国宪政史上的一大耻辱。 1954年,李承晚为了当终身总统,又制造“四舍五入”改宪事件。当时的宪法规定,总统任期四年,最多连任一次。按照这条规定,李承晚只能当两届总统。但是,执政的自由党以现任总统是大韩民国的开国总统,不适用只许连任一次的规定为由,向国会提出以废除宪法中有关总统只许连任一次的条款为主要内容的宪法修正案。当时的宪法还规定:宪法修正案需在籍议员的2/3以上赞成方可通过。1954年11月27日,国会对执政党的宪法修正案举行表决,203名议员中,135票赞成,60票反对,7票弃权,1票缺席。203名议员的2/3应是135。33票,而赞成票只有135票,还差0.33票。因此,国会否决了修正案。但是,第二天,自由党发言人在国会宣布,这项修正案实际上已在“按常规四舍五入的标准,在扣除百分之0.5的情况下”被通过了。这就是韩国现代史上有名的“四舍五入改宪事件”。 1956年5月,李承晚根据第二次修改后的宪法,第三次当选为韩国总统。在野的民主党副总统候选人张勉,击败李承晚的竞选伙伴、执政党副总统候选人李起鹏,当选为第三届副总统。在野的进步党总裁曹奉岩,因为在这次总统大选中,与李承晚角逐总统宝座,在三年后的1959年7月,被李承晚政府以通共的罪名判处死刑。 尤其令人费解的是,李承晚的主要竞争对手———1956年度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申翼熙,5月5日从汉城乘火车去全罗北道里市进行竞选活动时,突然在旅途中“急逝”,死因不明。 李承晚出任第三任总统后,对反对派继续采取又拉又打的办法,他一方面派亲信李起鹏等人与民主党、共和党的负责人进行会谈和拉拢,另一方面则严厉打击和镇压进步党等“反李”势力。1958年1月13日,李承晚下令将进步党的主要负责人,以间谍嫌疑罪加以逮捕,并提交韩国“大法院”审理。同时,李承晚还操纵了1958年第四届“国会”的选举,使自由党的议席从上届的114人增加到126人,在1958年5月举行的国会议员选举中,执政的自由党遭到惨败,在野党势力获得国会议员的多数席位。恼羞成怒的自由党,决定以赤裸裸的暴力来控制选举。 1958年11月,政府向国会提出“新国家保安法案”,主要内容是加强对社会的控制,限制反对势力的言论自由,因此这项法案遭到国会议员和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对。但是,11月24日,政府派出大批警察包围国会,将在野党议员强行驱逐出国会,由执政的自由党议员自己通过“新国家保安法”。 在李承晚时代,虽然三权分立的制度框架初步建立,但在实际运行中,并没有形成相互制约的权力结构,只有行政权在不断膨胀,并向李承晚个人手里集中。体制变化频繁,两次修改宪法,一院制变为两院制,总统间接选举制变为直接选举制,而且两次修改宪法的目的,都是为了李承晚个人继续当总统。这个时代,政治体制高度独裁专制,政府官员极为腐败,法律受到践踏,民意受到强奸,民权受到压制,天怨人怒,社会非常黑暗。 李承晚本想通过这些措施,打击和压制反对派,再次操纵1960年的“选举”,出任韩国的“终身总统”。
第一部分:神像背后的忍者—李承晚李承晚的倒台与“ 混乱的民主”
李承晚的倒台与“ 混乱的民主” 在1956年的第三届正、副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副总统候选人张勉击败了李承晚的竞选伙伴、自由党副总统候选人李起鹏,当选为副总统。自由党意识到,年事已高的李承晚一旦驾崩,执政党政权的延续将受到威胁。于是,自由党决定在第四届正、副总统大选中,采取一切手段,确保李承晚、李起鹏同时当选为正、副总统。 1959年11月,第一在野党民主党推举赵炳玉、张勉为该党的正、副总统候选人,与自由党正、副总统候选人李承晚、李起鹏对阵。参加1960年韩国总统竞选的候选人除李承晚外,其他右翼政党有:民主党的赵炳玉,统一党的金炳渊,反独裁保卫民主联盟的张泽相等人。 第四届总统大选是在1960年5月份。以往第一、第二、第三届总统选举都是在5月份举行,因此,每隔四年的5月,是韩国总统的大选月份,这已是不成文的惯例了。 1960年1月29日,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赵炳玉因病赴美国接受胃部手术。第二天,政府突然公布:为避开5月份的农忙季节,第四届总统选举提前在3月15日举行。很明显,这是自由党当局玩的一个手段,目的是让刚刚赴美手术的赵炳玉措手不及。在美国病床上接到这一消息的赵炳玉,气愤难平,称这是自由党“从背后给我的一枪”。没几天,赵炳玉因气愤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