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5871-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研讨会优秀论文集 >

第2章

5871-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研讨会优秀论文集-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理上具有可塑性,易于接受积极的、先进的思想文化。因此,通过学校教育普及奥林匹克教育是一条重要途径,今后应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普遍开展奥林匹克课程和讲座,将奥林匹克教育与我国学校体育课教育相结合,使青少年学生成为奥林匹克精神的实践者和传播者。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对青少年进行奥林匹克教育的关键,除了要加强对目前在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奥林匹克教育的力度外,还应有计划地对全国,尤其是北京地区的体育教师进行奥林匹克教育培训,使他们获得奥林匹克知识及有关教材,成为在青少年中进行奥林匹克教育的“播火者”。首都体育学院将利用自身在体育教师培养方面的优势,与部分中小学合作,建立奥林匹克教育基地,提高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奥运意识。    
    2。完善体育教学,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加强奥林匹克教育,落实在体育教学中,就是应当重视运动技术的传习。加深对该项运动的深入了解,从而产生对于运动真正的兴趣,这样,不但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还有助于其体育文化素质的提高,在学练运动技术的过程中,学生还能潜移默化地受到体育精神的熏陶,增加体育人文精神的含量。    
    另外,应当将奥林匹克运动的内容充实到学校体育的理论教学体系中,使学生能够在理论课的教学中,更多地接触到奥林匹克文化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通过讲授、讨论以及组织观看录像等形式展开教学,也可以通过向学生推荐各种课外读物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自觉地增加对奥林匹克运动的了解。    
    普及奥林匹克教育还需要大力开展课外体育竞技活动,学校可以鼓励学生举办各种体育俱乐部、体育协会等社团,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有关教师的指导下自觉组织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这样能够使学生在顽强拼搏的运动竞赛中,在对更快、更高、更强目标的不断追求中,磨炼自己的意志,培养一种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的精神品质,使他们在各种竞技运动的组织和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奥林匹克精神的感染和熏陶。


《奥林匹克优秀论文集》 第一部分倡导积极的生活方式

    (三)倡导积极的生活方式,引导青少年参与奥林匹克运动    
    1。倡导积极的生活方式    
    以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举办为契机,我们在奥林匹克教育中应注意倡导积极的生活方式,让青少年远离吸烟、酗酒、使用毒品等不良习惯,养成合理膳食、注重营养、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2。为北京奥运会培养合格的志愿者    
    对于奥运会东道主来讲,举办一届出色的奥运会除了要有设施完备的体育场馆等硬件设施外,还需要相当数量的为运动会服务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据悉尼奥运会组委会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为2000年悉尼奥运会服务和工作的人数达47000人,其中60%的青年志愿者直接为奥运会服务。由此看出,青年是办好奥运会的一支重要新生力量,他们服务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举办奥运会的质量。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奥林匹克运动的学习和培训,使其真正了解和理解奥林匹克运动,从而自觉地为北京奥运会作贡献。与此同时,还要有专门机构抓好青少年志愿者语言能力、服务意识、专业素养、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工作。    
    (四)发挥大众传媒的积极作用    
    在传媒业高度发达与普及的今天,可利用各种媒体全面介绍奥林匹克主义,普及奥林匹克知识,传播奥林匹克精神,编撰奥林匹克系列丛书,拍摄、播放奥林匹克系列电视专题片,并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奥林匹克知识竞赛、奥林匹克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创建奥林匹克教育网,通过该网络把中国的奥林匹克专家和社会科学专家联系在一起,并加强同国际奥林匹克学院和其他国际奥林匹克研究组织的联系。    
    (五)以举办奥运会为契机,不断深化北京奥运会理念的教育我国提出举办一届具有绿色、科技和人文特点的奥运,为此,我们应该把“新北京、新奥运”理念的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奥运理念的教育对于培养青少年热爱环保、献身科技和弘扬人文精神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中国青少年不仅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而且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在北京奥运会前的实际行动则是确保“新北京、新奥运”理念得以实现的关键。为此,学校奥林匹克教育必须突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主题思想,积极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体育环保、体育科技和体育人文意识,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广泛动员青少年学生以极大的热情和创造性的工作投入到环保宣传、科技攻关以及人文培训的奥运事业中去,让绿色走进生活、走进校园、走进社区,让高科技带给2008年奥运会全新的感受,让人文环境不成为北京奥运会的问题。深化北京奥运理念的教育,将给中国社会的持续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六)加强奥林匹克研究,促进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    
    针对我国目前奥林匹克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要深入开展奥林匹克研究,不仅要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概念和历史等作一般翻译、介绍,而且要真正深入主题进行研究,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将奥林匹克教育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    
    2008年奥运会文化计划的主题是“和谐、交流和发展”,重点是奥林匹克教育,奥林匹克运动不仅是体育运动,也是具有人类先进文明特征的国际文化运动,更是对青年的教育活动。通过媒体报道、学校教育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奥林匹克精神将会在我国得到前所未有的普及,北京2008年奥运会也必将取得圆满成功。    
    (作者单位:首都体育学院)


《奥林匹克优秀论文集》 第一部分奥林匹克运动的多元化特色

    多元文化视角下奥林匹克教育的发展趋势——兼论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奥林匹克教育的贡献孙葆丽    
    100多年前,充满创新精神的法国教育家顾拜旦,开创了以国际化为生命线的奥林匹克运动。100多年后的今天,顾拜旦的奥林匹克理想已在新的形势下被发扬光大,受到全球化深刻影响的奥林匹克教育逐渐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一、奥林匹克运动的多元化特色    
    (一)奥林匹克运动的性质决定了其文化的多元化    
    奥林匹克运动是在恢复古代奥运会最美好的文化精神和文化活动、并赋予时代感的基础上创立的。顾拜旦和奥林匹克运动的先驱者们极力主张将体育与文化艺术相结合而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进而建立和平美好的世界。这种思想使奥林匹克运动担负着崇高的历史使命,赋予了它极强的文化价值,使奥林匹克运动从一开始就有别于一般的体育运动而成为具有审美精神的文化庆典。它从多角度、多层次挖掘和展示人类社会的真善美,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涉及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从个体到社会,从具体到抽象的各个方面,成为人类多元文化的结晶。这些文化形式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互补,为奥林匹克运动提供了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环境,构成了奥林匹克运动多姿多彩的整体景观,并以其非凡的力量激励着人们为实现美好的理想而努力奋斗,进而使奥林匹克运动迅速在全球普及。    
    (二)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需要多元文化的交融    
    具有崇高理想的奥林匹克思想体系,在现代奥林匹克百余年发展的曲折道路上,发挥了积极的、有广泛影响力的作用,已受到全人类的推崇,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奥林匹克运动诞生之时,人类各民族之间、东西方之间正常的文化交往和了解甚少,顾拜旦虽然主张奥运会必须具备世界性,但他复兴奥林匹克的思想始终没有跨出西方社会文化背景。同时,由于欧美中心主义的历史惯性,一个多世纪以来,在奥林匹克运动的组织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始终是西方发达国家,奥林匹克运动的活动内容也始终以西方体育为主。因此,十分强调世界性的奥林匹克运动,仍未摆脱根深蒂固的“欧美中心主义”的影响,至今仍深深地带有西方文化的烙印。    
    西方文化的核心是民主、自由、竞争、拼搏、开拓、进取、重视个体和尊重科学。兴起于欧洲的奥林匹克运动,其价值观念和活动方式大多与西方文化一脉相承,它是人类文明进一步发展、是人对自身和社会有了科学认识后的产物,体现了进入工业文明以后的西方民族勇于开拓、敢于进取、注重人的自立和身体能力的特征。其多层的体育文化结构和以竞争性的运动项目为主导的体育形式,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个人身心发展的需要,且逐渐超越了政治、宗教、肤色、种族和语言的限制,成为世界性的体育文化,并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西方文化也有其固有的缺陷,当前奥林匹克运动中出现的过度商业化、兴奋剂滥用等危及奥林匹克理想的问题,都可以在它赖以生存的西方文化背景中找到根源。奥林匹克体育在发展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对顾拜旦所倡导的充满人文精神的理想构成了威胁。因此,奥林匹克运动需要从其他文化中寻求有益的成分。    
    奥林匹克运动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开放的世界性文化体系,它需要大量地、不断地从世界各个民族的文化中汲取有益的养分,丰富自己的内容。在这个全球文化体系中,古代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汇聚一处,融为一体,五大洲各个国家和地区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为它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源泉。在新的世纪里,诞生于西方文化背景中的奥林匹克运动需要从东方体育思想、价值观和运动形式中汲取有益的养分,才能不断丰富和完善。因此,奥林匹克运动的全球化应该是多元文化互补、互动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奥林匹克运动真正成为跨文化、跨民族、跨国度的世界性文化体系。    
    其实,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繁荣昌盛的前提条件。国际体坛的繁荣,依赖于各民族、各国家体育的发展。强调文化的多样性是为了尊重人类文化的优秀传统,使它们都以自身的民族特色汇入到奥林匹克运动的大潮之中,从而避免单一文化的诸多弊病,发挥各种文化优势的互补作用,使奥林匹克文化成为人类优秀文化的典范。全球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的共同生存和发展的过程,它强调所有文化都具有平等价值。奥林匹克运动的全球化决不应该仅仅是西方体育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展,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全球化进程的,不是西方一个中心,而是奥林匹克大家庭中众多主体的共同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奥林匹克运动已经逐渐认识到了文化多元性的重要意义。1997年,在国际奥委会文化委员会主持的论坛上,明确提出了要防止建立划一文化模式的体制,强调必须树立对不同文化加以包容和理解的共同意识。正是由于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才构成了人类文化百花齐放的壮丽图景,只有承认并尊重这种多样性,才能使奥林匹克大家庭所有成员共建美好的世界,只有吸收和融合各民族不同的文化,才能使奥林匹克运动更具世界性。正如国际奥委会2000年委员会所提出的:“奥林匹克运动所推崇的绝不是一种标准的现代化或文化的单一化,更非欧洲化或西方化,未来的奥林匹克运动须是多文化的又是跨文化的”,从而使新世纪的奥林匹克运动呈现出了多元化趋势,这是奥林匹克运动在新世纪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奥林匹克优秀论文集》 第一部分奥林匹克教育的多元化趋势

    二、奥林匹克教育的多元化趋势    
    教育是奥林匹克主义的核心内容,顾拜旦创立奥林匹克运动的真正目的就是以一种新的角度、新的方式去教育青年,促进青年身、心的和谐发展,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作出贡献。    
    但是,奥林匹克运动全球化的过程,却伴随着以西方体育文化为中心,非西方体育文化向西方体育文化靠拢的现象,即文化的单一化倾向,这种单一文化简单的空间扩张影响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多元化将是奥林匹克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多元化趋势    
    长期以来,奥林匹克运动中存在着以发达国家对体育教育意义的判断为主流价值取向的倾向,对奥林匹克教育多元化的趋势认识不足。    
    国际奥委会文化与奥林匹克教育委员会为推动奥林匹克教育的多样化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在其召开的各种相关会议中讨论了这个问题,提倡采用灵活多样,适用于各自文化背景的教育方式。    
    2002年8月,国际奥委会文化与奥林匹克教育委员会在德国维斯巴登召开的“寓教于体”世界论坛就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北京奥组委的代表在这次论坛上介绍了在13亿中国人民中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计划,并阐述了北京奥组委对奥林匹克教育功能的理解,显示了中国文化对丰富奥林匹克教育宝库的独特价值。而中国国家教育部副部长韦珏女士则在发言中介绍了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及其在学校中的巨大教育意义,引起了与会代表的极大兴趣。来自于其他亚非国家的代表则展示了在发展中国家“寓教于体”的生动画面,说明了21世纪奥林匹克教育的价值正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当前,奥林匹克主义正面临着竞技运动价值观异化的严峻挑战。此外,受时代的局限,现代体育的创始人虽然提倡灵肉一致,身心两健,但在实施过程中却过多地注重了体育对人生物功能的作用,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重要作用,再次造成了“灵”与“肉”的分离。尽管奥林匹克运动希望通过体育运动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但奥林匹克体育在现阶段却未能做到这一点,它重视肌肉强化,忽略了人体精神与外形的和谐。奥林匹克体育在发展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对顾拜旦所倡导的充满人文精神的理想构成了威胁。新的世纪里,曾经在古希腊人文精神和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下诞生的奥林匹克运动,需要从人文的视角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中追求人文精神,重视人精神和身体的和谐发展,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等精华将给新世纪的奥林匹克运动注入新的人文内涵。


《奥林匹克优秀论文集》 第一部分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多元化趋势(1)

    (二)奥林匹克教育对象的多元化趋势    
    百余年来,奥林匹克教育的基本构架大多集中在对学校青少年的教育上,但奥林匹克教育的对象不应仅局限于某一固定的群体,而应该向所有人群开放。例如:在世界上许多地区的妇女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通过对女性的奥林匹克教育,使她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推动男女平等也是奥林匹克运动为世界留下的宝贵遗产。而在伤残人中开展奥林匹克教育,考虑他们的特殊需要,为他们配制哑语、盲文读物,也是奥林匹克运动建立公平的、维护人的尊严的社会的组成部分。因此,北京奥运会的教育活动将逐渐向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