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张云逸-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给刘少奇的信(1955年7月21日)
少奇同志:
我在学习第一个五年计划草案中,发现有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培养工农知识分子和工农专门人材的问题。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规定5年内高等学校招收新生共有54.33万人,中等专业学校招收新生100.57万人,派遣赴国外的留学生有1.1万人,高级中学招收新生108万人,初级中学招收新生共603.8万人。以上总共有867.8万人。
我认为,在现在阶级斗争日益尖锐的情况下和目前工农学生的条件下,招收这样大量的新学生,必须优先录取工农青年、烈军工属子弟及在职青年干部入校学习,以争取迅速培养一批工农知识分子,培养一批工农的政治可靠的技术专门人才,掌握生产技术,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社会主义改造事业的专业人才的骨于。同时争取迅速改变各学校的学生成分,保证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完成,这是符合我们党的阶级路线的。
我所主张的优先录取,并不是一般的优先录取,即不仅在地主资产阶级子弟与工农青年学生同考70分的情况下,优先录取工农青年,而是只要工农青年或烈军工属子弟、在职青年干部在考试中能够得到合格的分数(如60分或多一点),特别是主要课程能够得到合格分数和估计入学后能够跟得上功课,即使地主资产阶级子弟考得较好(如70分),也要优先录取工农青年而不取地主资产阶级子弟。但是,我也反对像过去有个别地区,为了录取工农成分的新学生,而把不及格的工农青年分数增加到合格,勉强录取一些成绩太差的工农青年,结果使他们跟不上功课的做法。这不仅造成不好的影响,而且也耽搁了我们培养人材的计划。在考试中,如发现有成绩优良、来历清楚的资产阶级子弟,亦须录取培养。如果名额还多,对一般成绩的非工农成分学生也应选择录取,但要注意做好教育改造工作。
又,在计划中规定,初级中学5年内毕业学生409.3万人,而在同时期高级中学和中等技术学校共招收新生208.57万人,尚有200.73万人不能升学;高小毕业生2015万人,而初级中学招收新生只603.7万人,尚有1423万人不能升学;高级中学亦有一部分毕业生不能升学。对于这些不能升学的学生,除大多数应组织参加农业生产,另外也可根据国家经济部门和其他部门的需要,有计划地组织一批不能升学的毕业生,加以短期的专业教育,然后分配到各生产单位或其他部门中去工作。
此外,为了照顾到今后每年均有相当数量的毕业生不能继续升学的情况,应在初中、高小学校教育中酌情增设一般生产知识的课程,尤其是农业知识的课程,以打下今后就业的初步基础。
以上意见是否适当,请您考虑决定处理。
致以
敬礼!
张云逸上
网上资料
张云逸大将传奇 王熙兰
当年的北伐军少将参谋长,几经周折辗转南国,被国民党广西军界委以要职。尔后,他却按照那尚未晤面的中共代表邓斌(邓小平同志)的指示,趁蒋、桂军阀混战之机,把队伍拉到了百色地区,打出了“右江督办大人”的旧官号……
上海滩头受重任
1928年8月的一个深夜。
黄浦江畔秋高气爽,月明星稀,外国商船和租界巡捕们的小汽艇在江中来回乱窜,一束束红光射向江岸,似乎在向人们抖示带血的威风。
上海新问路一栋小楼中,两位中年男子正在用广东白话低声交谈。这种粤地方言,在北方人乃至上海滩的人听来,如同舶来西语。然而,这种无法听懂的南国方言,对他们所谈要事,倒是十分利于保密。
“胜之兄,由于国内局势突变,中央决定要你放弃去苏联学习的机会,另行安排去处。”中共中央军事部长杨殷对张云逸说道。
张云逸在广州黄埔陆军小学念书时曾用名“张胜之”,杨殷当时就读于广州圣心书院。张云逸长杨殷一岁,所以杨殷总称张云逸为“胜之兄”。
“孟揆(杨殷字),眼下革命处于低潮,党需要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张云逸看着杨殷,期待他说出中央的具体安排。
杨殷不慌不忙地起身踱步:“胜之兄,你我都是17年前在广东参加同盟会的青年会员,追随中山先生革命,后来你我都成了共产党员,想到拯救国家和民族,岂料蒋介石叛变,杀我革命志士,去年年底广州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火种犹存,恩来同志要求我们重新振作起来,到各地组织军事斗争,就算东山再起吧。”
“中央打算派我去哪里?”张云逸问道。
“去广西。”
“去广西?为什么要去广西?”张云逸不甚明白其中奥妙。
杨殷告诉张云逸,李宗仁、白崇禧与蒋介石的矛盾越来越激化,蒋桂双方在中原、两湖对峙,桂系内部的黄绍竑、俞作拍、李明瑞等人与李宗仁、白崇禧同床异梦,“广西这大后方是个空档,正是我党开展工作的好去处。所以,中央决定派一批得力的干部赴桂去开展工作。”
“看来,我们又得去碰老对手了。”张云逸说。
“老对手,不打不相识嘛。”杨殷笑道。
“去年,要不是桂系插一杆子,我们该占领海南岛了。”张云逸想起第一次跟桂系打交道就吃过一次大亏,真有点不是滋味。
那是1927年10月,张太雷在广州起义中牺牲后,杨殷以广州苏维埃政府代理主席身份到海南岛参加琼崖特委扩大会议,传达“八·七”会议精神。当时,张发奎只晓得自己部下少将参谋长张云逸是个人才,却不知他是留在北伐军中做秘密工作的中共党员。于是,张发奎为驱逐桂系在琼势力,便派原籍海南文昌的张云逸带800人去海口取代黄镇球任琼崖守备司令,而张云逸则和杨殷与中共琼崖特委暗中商定,就此机会举行海南秋收起义,夺取全岛。岂料新桂系老奸巨猾,暗中抢先收买了海口驻军副团长叶肇。张云逸的队伍一离船上岸,便被叶军缴械。好在张云逸本人乘坐的船尚在海上,闻讯后便返航转道香港,到上海找到了党组织。
“孟揆,你知道我曾经栽在桂系手下,这回去广西,棋逢老对手,能否打开局面,我还没把握。”
“吃一堑,长一智嘛。”杨殷告诉他:“党需要你再去会会老对手,这回将有几十位党的干部分头赴桂,你的任务是利用自己北伐军官的特殊身份,设法打进广西军界,到时候伺机行事。另外,中央还将专门派一名党代表去,负责指导你们的工作。”
“党代表,是谁?”张云逸问道。
“现在是非常时期,我还不能告诉你,这是党的纪律,到时候他会跟你联系的。”杨殷拍了拍张云逸的肩:“胜之兄,放心去吧,到了香港,你可以跟韩碧嫂子团聚一段时间再走。这年头,牛郎织女,夫人也够苦的。”
“好吧,既然你这军事部长说了,我服从命令,去看看她。”张云逸说道:“一旦与党组织联系上,我一定尽快赶到广西去。”
英烈血染黄浦江
1928年8月24日,张云逸正准备买船票动身赴港,党组织派来的一位联络员撞进了他的寓所。
“张将军,情况不妙,周恩来同志要你暂时留下。”来人神色惶惶。
“到底出了什么事?”张云逸忙问道。
“党内出了叛徒,彭湃、杨殷、颜世昌、邢士贞四位同志在经远里参加江苏省军委会议时被租界巡捕逮捕,过两天可能引渡给上海警备司令部。”
“现在怎么办?能否设法把他们救出来?”张云逸十分着急。
“恩来同志专为此事派我来,通知你参加今晚的紧急会议,商量营救办法。”
“好,我一定准时赴会。”
8月27日深夜,由周恩来、张云逸等人指挥的营救行动开始了。他们组织了一个特别行动队,计划于28日清晨,趁外国巡捕把彭湃、杨殷等人转解龙华监狱时,在囚车必经的枫林桥进行武装劫救。然而,这次经周密策划的营救行动却因为临时擦枪延误时间而未能成功。8月30日,彭湃、杨殷等四位革命志士在龙华被松沪警备司令部枪杀。一代英烈,鲜血染红了黄浦江……
第2天,周恩来正在为彭湃、杨殷等同志的牺牲起草《告人民书》,张云逸秘密化装前来请示工作。
恩来把笔搁在一边,对张云逸说:“云逸同志,杨殷部长牺牲了,但他生前对你的安排不变。今后,我们要用行动来回答反动派的屠杀。你尽快去广西开展军事斗争,拉起队伍,实行工农武装害据……,,“周书记(周恩来当时是中央军委书记),我不会忘记这笔血债,更不会忘记杨殷同志生前的嘱托。”
“打进广西军界,伺机行事。”周恩来接过话茬:“要让烈士的在天之灵看到你们在广西揭竿而起。”
“炸弹队长”叙旧情
1929年5月间,张云逸从上海乘船到达香港,与夫人韩碧团聚。有孕在身的韩碧坐在椅子上,拉着张云逸的手:“云逸,这回既然来了,就等孩子出生再走吧。”
“好,我答应你。”张云逸注视着韩碧那祈求的目光:“阿碧,这几年,我南北奔波流徒,欠你的确实太多了。”张云逸靠近夫人坐下,脸上露出几分愧色。
几天后,张云逸按照联络地点、暗号,秘密地同在港党组织接上了关系。负责与他接头的叶季壮为他开了一张到广西去的组织关系介绍信。叶季壮告诉张云逸,蒋、桂之间爆发的战争,因广西军人俞作柏策动李明瑞、杨腾辉两个师在前线投蒋倒桂,导致桂系军队土崩瓦解,李宗仁、白崇禧已流亡国外,广西政局动荡,倒戈的原桂系军官可能回桂掌权,我们应抓紧这个时机入桂做工作。
“云逸同志,党组织希望你马上启程赴桂,有什么困难吗?”
“没困难。我准备一下,明天就走。”张云逸爽快地答道。
事不凑巧,张云逸的夫人韩碧偏偏在这时生下了孩子。
“云逸,儿子刚下地你就要去广西,要走,还是先给儿子起个名字吧。”
张云逸从夫人手上接过包成一团的儿子:“小宝贝,你刚下地我就出远门,就起名‘远之’吧。”
“远之,叫他‘远之’?”韩碧反问道。
“一是为了革命我不得不远离你们母子,二是儿子前途远大。”张云逸把孩子送到韩碧怀里:“阿碧,你我都是总理夫人宋庆龄的同乡,我们要学习中山先生和孙夫人的精神,为革命牺牲自己……”
“好吧,你安心走,我会带好孩子的。”韩碧说着,眼眶湿润了:“这世道很乱,你要多加保重……”
两天之后,张云逸来到了羊城,出现在广东海军总司令陈策寓所。
“胜之兄,这两年混得好吗?”
“好得很,好得无路可走。”
“此话怎讲?”陈策不知内情,便想问个究竟。
“汪兆铭与蒋介石若即若离,李宗仁又跟老蒋大战一场,我们这些北伐军官还不知向着谁好呢?”张云逸故叹怀才不遇:“北伐胜利了,我也失业了。”
陈策笑了笑:“想当年北伐,我们兄弟俩同为炸弹队长,后来还是你智勇双全,才华出众,向华(张发奎)提拔你当了二十五师参谋长。我呢,直到今年才时来运转,托我们陈家祖宗的福,广东陈主席铭枢、陈总司令济棠让我来充任海军总司令,与海打交道,惊涛骇浪,前程莫测啊!”
“陈兄眼下正青云直上,鹏程万里,何不也拉兄弟一把。”张云逸继续试探着。
“好说好说,陈总司令与你是陆军速成学校老同学,我跟他说一声,你原来的少将衔肯定少不了你的。”
“陈兄,我跟你说实话,广东虽系北伐革命源头,但也是个多事之地,我不愿留在这里。”
“你想去哪里,去海南老家?”
“不。我想去广西。”
“去广西?”陈策惊了一下:“李宗仁、白崇禧刚刚败逃,广西已成土匪、乱兵的天下,你这时去那里,又有何作为?”
张云逸笑了笑:“陈兄有所不知,几天前老蒋已委任俞作柏为广西省主席,李明瑞为第四编遣区主任兼广西省绥靖司令,听说他们已带兵入桂接管军政,百废待兴,正需用人。”
陈策一拍张云逸肩膀:“胜之兄有远见,有远见。俞作柏是我知己,我写封信把你推荐给他,定能委你重任。”
将才岂可空闲置
1999年7月的一天,邕城南宁格外炎热。共产党员俞作豫按照中共中央党代表邓斌(邓小平)的指示,来到哥哥俞作柏的省主席公馆。当时,俞作柏正与绥请司令李明瑞在客厅议事。俞作豫走进去默不做声地坐到一旁。
不一会儿,随着一声“报告”,俞作柏的副官走进了客厅:“蒋委员长派来一百多名黄埔军官,听候俞主席安排。这是委员长的亲笔信和军官名单。”
俞作豫的表哥李明瑞拿过名单瞄了一眼,气愤地说道:“送什么‘黄埔军官’,这分明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我们一个也不要。”
俞作柏沉默了一会,忧心冲忡地说:“裕生表兄(李明瑞字裕生),老蒋为人高深莫测,这些人确实不能要。不过,广西匪患横行乡里,军政腐败,民不聊生,我们如果再不充实力量,就是挡得了蒋介石的暗箭,也难抵住黄绍竑的明枪呀。”
“眼下有什么办法呢?”李明瑞也似乎很为难。客厅里顿时鸦雀无声。
“有办法!”坐在一旁的俞作豫打破了一时的沉寂。
“哦,备豫(俞作豫字备豫)有何高见,何不说来听听。”李明瑞忙问道。
“二位兄长,为什么我们不能自己培养一批人才呢?”俞作豫以反问作答,顿时引起了胞兄和表哥的兴趣。
“备豫,你说说,自己如何培养人才?”
“中山先生曾利用黄埔培养军官,后来有的被蒋介石利用了。我们不开军校,办一个教导队怎么样?”
“好啊,表弟这主意不错。”李明瑞高兴地站了起来:“开办教导队,自己培养一批军事人才,充实到下面去,这样保险。不过,由谁去组织这个教导队的工作?”
“有位将才正闲着呢。”俞作豫说。
“谁?”俞作柏问道。
俞作豫说“广东陈策总司令介绍来的张云逸,当年是北伐第四军二十五师少将参谋长,两位兄长对他的军事才能恐怕也早有所闻吧。”
“对,张云逸最合适!将才岂可空闲着。陈策亲自写信推荐,让我给他安排,这些天一忙就遗忘了,你看我……”俞作柏十分满意弟弟及时荐才。
俞作柏、李明瑞采纳俞作豫的意见,立即委任张云逸为教导总队总队长,不久,又让他出任广西警备第四大队大队长。广西警备第五大队大队长职则由俞作豫担任。这样,中共中央派桂人员很快便掌握了广西部分军权。
后来,张云逸向李明瑞提出,由他给四大队推荐二名副大队长,李明瑞当即答应。于是,共产党员李谦当了张云逸的副手。张云逸迅速采取果断措施,对成分复杂的第四大队进行改造,使大部分营、连的领导权很快掌握在共产党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