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说服孩子的对话:这样说孩子最能接 >

第6章

说服孩子的对话:这样说孩子最能接-第6章

小说: 说服孩子的对话:这样说孩子最能接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什么?”珍珍大叫,愤怒和绝望像洪水一样扭曲了她的五官。“我要去,我就要去,你是一个坏妈妈。”

  看着女儿那种狂怒的表情,刘清也有些不安了。她知道女儿是多么盼望着这个机会能与小伙伴一起过夜,但她的愤怒和自尊都阻止她收回这道“命令”。

  “是你自己取消了这次机会的。”

  “为什么?这与玩有什么关系呢?我就要去,看你怎么样!”女儿暴跳如雷,她此时困兽似的表情和姿态是刘清最不愿意看到的。

  “你马上停止,不然我要发火了!”

  “你已经发火了,我就这样,怎么样?”

  啪啪,刘清狠狠地在女儿背后拍了两下。

  “哇!”女儿哭着冲进自己房中,“哐啷”一声将门关上。

  随着这两下,刘清的气泄了,却感到十分内疚,有一种被击败的感觉。

  一直在旁注视的保姆说:“刘阿姨,这几天珍珍没有贪玩,今天的确是先做了一些作业,才央求我让她玩一会儿的,我觉得她是很看重你的规定的,你应该信任孩子才是。”

  我们来看一下刘清在看到女儿违反规定时的心理活动:当看到女儿在玩玩具时,刘清首先想到的是在做了许多工作后女儿仍然无视妈妈的要求,做妈妈的辛苦和委屈一下涌上心头。更想到睡眠不足对女儿身体的影响,女儿以往不尽如人意的表现也一件件地在脑子中映现出来。她没有相信女儿,没有给女儿任何解释的机会,就妄下结论。

  诚然,对孩子不关心、不在意的母亲一定是不称职的母亲,但用制度强求孩子,一旦出了问题就过于鲁莽地、不假思索地采用不正确的方式进行处理的母亲,不管她内心有多么关心孩子,但在我们看来,她也一定是个失职的母亲,因为她没有做到相信自己的女儿。
尊重孩子的最佳对话模式(8)


  父母与子女的相互信任是成功家教的重要因素。一些教育专家在家庭调查中发现,子女对父母有特殊的信任,他们往往把父母看成是自己学习上的启蒙老师,德行上的榜样,生活上的参谋,感情上的挚友。他们也特别希望能得到父母的信任。他们认为,只有父母的信任,才是真实、可靠的。父母的信任意味着压力、重视和鼓励,这是真正触动他们心灵的动力。

  许多普通的、不为老师和家长看好的孩子,他们的潜能表现在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做父母的一定要对他们充满信心,坚信只要是生命就能绽开灿烂的花朵,要耐心地帮助孩子挖掘出那闪烁着独特光芒的潜质,让它成为打开孩子生命潜能的金钥匙。

  充分信任孩子,才能感染孩子,激励孩子;充分信任孩子,才能使孩子的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展现。对孩子的信任,能够激发孩子内心的动力,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和失败时的鼓励。他们会在父母充满信任的目光和言语中,从摔倒的地方爬起来,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成功,实现他们心中的理想。

  没有比不用制度强求,而给予正当动机的教育,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日本教育家井深大则更进一步认为,唯有以父母为主的身边所有的人,给予孩子深切的理解和信任,才是教育的起始。

  2。“你想做的事情,由你自己决定。”

  ■

  在冰冰上初一的时候,有一天下午放学回家,她来到正在看报的妈妈面前,用低低的声音说:“妈妈我想要二十块钱。”妈妈一愣,因为冰冰是个从不乱花钱的孩子。难道她在外面惹了什么事吗?妈妈没言语,冰冰接着说:“明天我们学校进行文艺会演,我排了一个舞蹈,想花钱去租一套专业的舞蹈服装。”

  妈妈问:“没听说你会舞蹈啊,是谁给你编排的舞蹈呢?”

  冰冰说:“我要说了您可别生气,我前几天下午的自习课没上,自己到艺校找老师学了一个独舞。”

  对此事一无所知的妈妈特别惊讶,问她去了几天。冰冰说:“我只去了三天,不会影响功课的。”

  妈妈问她:“你为什么不提前和我说呢?”

  “提前说您肯定不让我去,怕我耽误功课。”

  冰冰以为妈妈会对她大加指责,谁知妈妈并没有指责她的先斩后奏,而是对她说:“你已经是个大孩子了,很多事情可以由自己决定,妈妈信任你!”第二天,妈妈还带着摄像机来到了学校,并给冰冰的表演以很高的评价。

  许多父母一边责备孩子做事没有主见,独立性差,什么事都要父母操心,一边又要求孩子“听话”。这是自相矛盾的,就好像指望笼中的鸟能飞上蓝天一样。

  那么,遇事有主见、敢作敢为的孩子和遇事唯唯诺诺、事事都要求助于父母的孩子,哪种孩子更好呢?父母不应该认为孩子的顺从是一种了不起的美德,更不应该用这样一种意识影响孩子:只要顺从父母的意志就值得表扬。父母最好把“听话”“不听话”“乖”一类语汇自觉剔除掉。

  培养有主见的孩子,父母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当你想用“听话”称赞孩子的时候,请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别的词语。

  如:“你没有买那种小食品,真听话。”可改为:“你没有买那种不卫生的小食品,你知道爱惜自己了,妈妈真高兴。”

  (2)当你想用“不听话”训斥孩子的时候,也请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其他语汇。

  如:“你到底还是先去玩了,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可改为:“如果你先把作业做好再去玩,你一定会玩得更开心,你也不用晚上很晚还要补做作业,是不是?”

  (3)如果孩子一个劲地同你辩解,当你想用“住嘴!你怎么就是不听话”来斥责孩子时,请不要这样说,而应该使自己冷静下来,对孩子说:“你既然有很多意见,现在就请你都说出来吧,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4)在家庭中,父母要丰富对孩子正面评价的词语,比如“勇敢”“有爱心”“懂礼貌”“有创意”“爱思考”等。
尊重孩子的最佳对话模式(9)


  (5)在父母的心里应该时时警惕,如果发现孩子一味地顺从,而自己却不是信任孩子,锻炼孩子主动地去思考,独立做决定,就应该给自己敲响警钟。

  所以,当孩子小心翼翼地向你征求意见时,你不妨放开权力说一声:“这件事由你自己做主,妈妈相信你一定会做好的。”或:“我只提示你这两点,其他的事你自己决定。”相信孩子一定会为你的话感到满心欢喜。

  3.“妈妈绝对相信你!”

  ■

  一位妈妈发现孩子作业写得很糟糕,虽然很生气,但她却克制住了自己不满的激动情绪。她知道,孩子不是不能写好,而是态度不认真。于是,妈妈就对孩子说:“孩子,你今天的作业怎么写得这样潦草。这样写老师会认不出来的。你最好重写。我知道,让你重写,你是不大情愿的。可为什么我还要坚持让你重写呢?因为妈妈相信你能写好。写第二遍肯定会比第一遍写得好得多。妈妈绝对相信你!”孩子一听妈妈的话,再看看自己写的字,就对妈妈说:“妈妈,我撕掉它,再重写一遍。这次我一定认真写。”写完后,他让妈妈看他写的作业,妈妈认真看过后,高兴地说:“我儿子的作业写得真工整,一定会得到老师的表扬。”后来,这个孩子的作业一直写得很好,每次妈妈都会表扬他,他学习的劲头更足了。

  同样还是上面这件事,如果采取另外一种态度,效果会大相径庭。

  比如另一位妈妈发现孩子的作业写得特别潦草时,非常生气,一气之下,把孩子的作业本撕掉,说道:“说了你几次了,你怎么就不长个记性,作业还是写得这么乱,你给我重写!”孩子拿着作业本,望着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被妈妈这样蛮横地撕掉,很是生气。嘀咕道:“我就不给你好好写,爱撕你就撕,看你能撕多少。”生气归生气,但明天的作业还得交啊,无奈只得重写。孩子心里憋了一肚子气,写得还不如上次好呢。妈妈看了大怒:“我的话你怎么就是不听!”刚想撕掉,可一看表已经10点多钟了,重写已经不可能了,只好就这样了事。

  同样是要求孩子“重新写作业”,后一位妈妈采用了训斥、强制的办法,给孩子的是压力;而前一位妈妈给孩子的是绝对的信任,给孩子的是动力,其结果是不同的。

  说话是很有学问的一件事,有的人说出来的话是信任的话,会让你备受鼓舞,而有的人说出来的话却让你的心里发堵,同孩子说话更需要语言的艺术。但有些父母却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孩子小,同他们说话不必顾忌太多,什么话拿过来就说,也不管效果如何,反正自己是出气了,长此以往,会给孩子造成逆反心理,不管父母说的话是对是错,他们一概排斥。

  作为父母,要想让孩子接受你的意见,使教育达到一定的效果,就要先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相信孩子会有绝佳的表现,不然任你怎么着急也没有用,因为根上就错了。
抚慰孩子的最佳对话模式(1)


  第4章 抚慰孩子的最佳对话模式

  同样还是上面这件事,如果采取另外一种态度,效果会大相径庭。

  比如另一位妈妈发现孩子的作业写得特别潦草时,非常生气,一气之下,把孩子的作业本撕掉,说道:“说了你几次了,你怎么就不长个记性,作业还是写得这么乱,你给我重写!”孩子拿着作业本,望着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被妈妈这样蛮横地撕掉,很是生气。嘀咕道:“我就不给你好好写,爱撕你就撕,看你能撕多少。”生气归生气,但明天的作业还得交啊,无奈只得重写。孩子心里憋了一肚子气,写得还不如上次好呢。妈妈看了大怒:“我的话你怎么就是不听!”刚想撕掉,可一看表已经10点多钟了,重写已经不可能了,只好就这样了事。

  同样是要求孩子“重新写作业”,后一位妈妈采用了训斥、强制的办法,给孩子的是压力;而前一位妈妈给孩子的是绝对的信任,给孩子的是动力,其结果是不同的。

  说话是很有学问的一件事,有的人说出来的话是信任的话,会让你备受鼓舞,而有的人说出来的话却让你的心里发堵,同孩子说话更需要语言的艺术。但有些父母却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孩子小,同他们说话不必顾忌太多,什么话拿过来就说,也不管效果如何,反正自己是出气了,长此以往,会给孩子造成逆反心理,不管父母说的话是对是错,他们一概排斥。


  作为父母,要想让孩子接受你的意见,使教育达到一定的效果,就要先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相信孩子会有绝佳的表现,不然任你怎么着急也没有用,因为根上就错了。

  1.“下次一定能考好!”

  李劲是班里的学习委员,学习成绩自然总是名列班级前茅。李劲也一直对自己的学习很自信,可是,这学期的一次测验他的数学却考了有史以来的最低分——75分。看着自己考卷上一些试题上鲜红的“×”,李劲很沮丧。

  李劲拿着数学考卷灰溜溜地回到了家,妈妈看到孩子紧皱着眉头,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便走上前去问道:“怎么了,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了?”

  李劲从书包里面拿出考卷对妈妈说道:“数学没有考好,我居然只拿了75分。”

  妈妈轻轻地扫了一眼卷子,语气轻快地说道:“别泄气,我相信,只要努力,下一次就能考好。”

  李劲听到妈妈的话,很意外地问道:“考不好,你怎么不批评我呢?”

  妈妈笑着说:“妈妈相信你这次测验一定也是尽力去完成的了,只是或许有什么题目没有答好,待会把错的题目重新做一遍,下次测验争取考好一点。我对你有信心。”

  李劲感激地望着母亲笑了。

  应安慰而不是责骂考试不及格的孩子。父母怎样处理孩子考试不及格或考不好的情况,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态度,从而影响孩子以后的成绩。

  有的父母一看到孩子的成绩不好,或是考试不及格,脸马上就沉了下来:“怎么考得这么差?真丢人!”或者:“不及格,你的书怎么读的?真是笨死了!”

  孩子没有考好或者考试不及格,本来就有些着急和不好意思,甚至难受。羞耻之心,人皆有之。因而,这时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关怀和鼓励。如果这时父母能更加关心他一些,帮助他找出失败的原因,鼓励他从中吸取教训,努力学习,孩子可能就会奋发努力,赶上进度。反之,如果一味指责,孩子只会更加悲观失望,甚至内心很可能反抗:“丢人就丢人,我笨,我学不好!”进而走上撒谎、涂改成绩的道路。故事里面母亲的教育方法很对,首先她安慰孩子“别泄气”,让孩子知道父母明白他的悲伤,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并没有计较他的分数,只想帮助他努力做好。

  在孩子考试不及格,感到沮丧和悲观时,父母应该热情地鼓励他:“不要泄气,我相信只要你努力,上课认真听讲,下课做好作业,就一定能学好,一定能考出好成绩。”这样一来,孩子可能会心情开朗,一心去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走出低谷。

  2.“我们一起来找出失败的原因!”

  小凯不到10岁就读完了小学,这当然是值得骄傲的事。然而,他在学校的经历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尽善尽美,这其中也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在一次学校组织的体育比赛中,小凯倒数第一名。

  事后,小凯难过极了。他把这件事看得很重很重。妈妈认为有必要帮助他摆脱那种失意情绪。

  “儿子,你还在为体育比赛的事伤心吗?”妈妈小心翼翼地问道。

  “是啊,妈妈,你说我怎么那么笨,竟然是倒数第一,多丢人啊。”儿子难过地说。

  “孩子,也许没有你想象的那么严重,我们一起来想一下其中的原因,好吗?”妈妈问。

  “原因?”小凯一时愣了,“难道还有别的原因?不是我太笨?”

  “因为年龄。你看,你的对手都是比你大的孩子,这个很正常……”

  “可是我不能因为年龄小就比他们差呀。”儿子不服气地说,“虽然我比他们小,可我的功课比他们都好,只有体育不行!”

  “对,智力是能通过教育和勤奋得到发展的,而年龄导致的身体变化是人力不能改变的。他们跑得比你快完全是因为他们年龄比你大,个子高。他们的腿比你的长,如果跑得还没有你快,那不是太糟糕了吗?”妈妈说。

  “这也有道理,可是我毕竟是最后一名,同学们都在嘲笑我。”他还是很难过。
抚慰孩子的最佳对话模式(2)


  妈妈知道儿子的性格,他是一个对自己要求极其严格而从不服输的孩子。正因为如此,他固执得往往会钻牛角尖。于是,妈妈进一步对他进行开导:“虽然你现在是最后一名,我想这并不能表明你的体育不行,因为这完全是年龄造成的。我敢肯定,等你长到十一二岁时一定会比那些孩子跑得快。”

  “真的吗?”儿子问。

  “当然是真的。因为那天我问过你们的体育老师,他说你的失败完全是因为那场比赛对你不公平,他还说你的体育成绩在同龄的孩子中是最好的,他还专门给我看了成绩单,年龄与你相仿的同学无论在哪一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