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庄圆法师讲金刚经 >

第8章

庄圆法师讲金刚经-第8章

小说: 庄圆法师讲金刚经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知道吗?侮辱你会让你痛苦是因为你不接受那个侮辱,你拒绝那个侮辱,当你接受它是因果,你是宁静的,你是不动的,你不会被境所转,你只是忏悔你过去或今生曾经很白目而侮辱到他人,他人放在心里面他一定要报复。
  所以因缘到了,他就报复回来,这只是个因果律运作的现象而已,这是你没得选择的,可是人最大的麻烦就是你根本没得选择,你却还要选择;你无路可逃却想要逃你才会痛苦。
  所以为什么要对邪曲心做很深入地观照?
  (一)它真的可以让你静心:外境的干扰对你而言越来越少。
  (二)它可以让你自己不要再结恶因缘。
  你要注意:接受跟享受是一样的,当你能接受一切逆境,你就能享受它,那都会蜕变你的生命,那里面就有宁静。
  我们也可以来做个比较深入地观察:因为我们拒绝不快乐,也就是我们不接受不快乐,所以我们才会不快乐,因为我们拒绝不快乐,所以我们一直在追求快乐,因为我们追求快乐,所以我们是不快乐的。你必须用逻辑的头脑来思考这些道理,你不接受不快乐,你拒绝不快乐所以你才会不快乐,但你接受不快乐,当你享受不快乐,事实上那里面就有宁静,那里面就有究竟的快乐,不论你处于任何境遇,你都在享受,你在接纳一切。
  当你在享受痛苦时,那个痛苦是很有滋味的,当你拒绝接受那个苦,苦就变成痛苦,变成不快乐,但是你享那个苦,你接受那个苦,那个苦是很有滋味的。
  你的痛苦在哪里?你知道吗?它来自于你拒绝,不管你拒绝什么,那就是痛苦。
  你的快乐来自于哪里?你知道吗?我说的是真正的快乐,永恒不变的快乐,它来自于你接受,不管什么你都接受;说得更直接一点就是享受,那里面就有真正的快乐。
  为什么我们会痛苦呢?因为我们不接受那个我们不喜欢的,那个就是自我;生命会发生的就会发生,你无路可逃,不会发生的就不会发生,你只要尽力众善奉行、诸恶莫作,所有恶行你都尽量不要去做,连起心动念你都要警觉,所有的善行,其实你也不要积极地要求自己要做什么好事,你只要把你所有不善、邪曲的心都检点出来而放掉它,你自然时时刻刻都会在善行里面;你的福德是无量无边的,因为它不是刻意的。
  若你刻意地用心去做好事,那你必须要有休息,用力是非常态,所以你做完就要休息,休息时就是恶行了,因为你在做善,做完要好好的平衡回来,可能不善的就出来了,善跟不善是两边的东西,但是真正的慈悲是超越这两边的,因为你时时刻刻都没有邪曲的心及不善的心,是生命最美的善行。
  我们有太多的自我所产生的自以为是的观念,如果你认为你在做善行、做好事,事实上你是个作为,那是用力,你内在另外一边一定有很多不善的心念在那边。你既然认为你在做好事,那你总是要放松一下嘛,放松一下那就不是很好的事情了,所以你可以很深度来观察,如果你知道你在做好事,那个好事是自我出来的,那是不正常的。
  慈悲是本性,它不需要靠刻意去做,不需要提醒自己要做什么好事而时时刻刻流露出自然的本性,自然能宅心仁厚,真心,平等待人。
  你想想看,你会觉得吃饭是一件很不正常的事情吗?你时间到了自然去吃饭,你会记得你吃过什么吗?你不会刻意去记的,就像呼吸,当你记得你要呼吸时,你大概活不了了,否则你怎知道你要呼吸?
  如果你能说出你做了多少好事,你觉得你是大善人,你常常在帮助别人,对别人很慷慨、很大方,那我告诉你,你的内在里面是有很深的杂质,那不是从你本性出来的,你去作为,你一定有所求,那是不自然的,那是刻意的,那叫福分而已,没有德行。
  真正的善行是从德行出来看,他时时刻刻都心存仁厚,时时刻刻都能替人着想,他不是靠刻意的,只要把这些邪曲的心揪出来,这样,你要种恶因缘也难,你是时时刻刻都在种善因缘。
  所以你说你对人很好都没有得罪人,但你怎么知道你没有得罪人?你内在有很多邪曲的心在运作,你都没有看清楚,你可能讲一句话伤害到人家而你都不自知,你认同你自己的邪曲、嫉妒、批判、爱现的心,这些你都没有看到,你要知道,这样就会造业。
  然后所作所为就会回到我们的身上,所以敬人者人恒敬之,你恭敬人家,人家一定会恭敬你,但是你虚伪地恭敬人家,背后把人家骂得半死,你绝对得不到人家真正恭敬你的果。
  检视诸种邪曲、不善心的这个法门非常的有效率,也是非常的殊胜,它可以让我们当自性的戒律,时时地检讨、反省、觉知。
  如果未来你在临命终时要往生佛土,你要靠佛菩萨来接引你,那你的频率要跟他们很接近,如果邪曲心、不善心这么多,要去净土又谈何容易?
  可是这样的心若减到很少,你只要一念之间就到了,你甚至佛号都不用念,一念之间你要往生佛土,佛菩萨马上会感应到而来接引你,因为你跟他们的频率已经很接近了。
  所以谈到这么细腻的自性戒律,有福德的人听了眼睛会发亮,甚至会感动,但是福德不够的人听了会打瞌睡,或者觉得讲这些仁义道德好无聊,是在高谈阔论,你要知道,这就是业力很重的人。
  谈这个法门是让我们:(一)减少造业或不再造业,有意或无心的造业都会渐渐地消失;(二)让我们的心意越来越跟本性连结,而跟虚空一样的自由自在。
  你要知道,众生的苦就是这些邪曲、不善的心所造成的,那种邪曲的心对一个内心直朴的人而言,真的很难想象,但是当他发现时他会很悲伤,他会觉得怎么会这样。
  但是你不要怀疑你的直朴,你的直朴很美,你的直朴是让你很容易跟老师的法连结的通道,所以你不需要改变,也不用骂自己笨,骂自己在这世界怎么那么难以生存,你不需要觉得你不适合这个世界。
  那是你的德行,你要很恭敬、很珍惜你自己的纯净,然后你也要知道众生的心就是这样在运作,当你很有穿透力,看得很清楚时,你要知道他们很苦,你要体谅、怜悯他们,而不应该造成你的负担或痛苦或悲伤或批判。
  无妄之二
  观照就是把一些妄念渐渐地看清楚
  甚至也不需要用力地放下
  你会知道邪曲的心是在伤害自己
  如因我们有那么邪曲的心,那我们就忏悔,用全然的生命来忏悔,惭愧自己的邪曲,然后产生忏悔,那你是很有福德的,因为你走过了黑暗的路,渐渐要往光明的方向在走了。但你如果一直在闪避,你不觉得有那么重要,或者你不自觉你的邪曲,那你又错过了你蜕变的机会,你的痛苦将无路可逃。
  换言之,你如何找到光明的方法?要回到你的本性没有第二条路,我们要对自己邪曲的心产生愧疚的心,从知道到惭愧到想出离,那代表你是有福德的人,所以老师苦口婆心,只是希望有缘的众生能因为自己的惭愧而产生忏悔,而产生出离,这是对苦难的生命多大的法雨滋润。
  比较的心
  何谓比较的心?永远跟比我们好、成就比我们高的人来比,然后就觉得很不满意,想超越他,都是比大不比小,看得比我们大的人,我们就想超越,比我们小的人,我们就瞧不起,看上不看下,时时刻刻都在比较。
  比较谁美?谁丑?谁的身材比较好?所以当看到别人身材比较好时就惭愧,这个惭愧不是自性的惭愧,而是虚荣的惭愧,觉得很丢脸,然后就要去瘦身了,开始要美容了,所以香天的产品就大卖了,最好有能量效果会更好,我们都在比这些物质界的东西,这都是来自于要喂养自我,让自我很有力量。
  所以比谁较美丽?当有人比我更美时,我就开始不舒服了,要诽谤她了,说她假可爱、假纯真、矫揉造作,说她全身名牌是奢侈不惜福。所以你要注意,我们的批判其实不是那么单纯,那里面是由很多比较的心出来的,我们想把她拉下来,因为她抢我的风头,因为我们吃不到葡萄才说葡萄酸。
  然后自己的小朋友也要比,如果小朋友成绩好,还会故意说自己小孩都不念书,考第一名真奇怪,连这个都在秀;比较自己跟同学谁有成就,若自己不如人,同学会就不参加了,可是如果自己有成就时,就每个同学会都要参加,狮子会、扶轮社,到处只要有集会我都参加,带着名片,好像要选立委一样,最好车子也要开又大又好的,有司机更好,然后要缓慢下车,让大家都知道是我在坐这部车。比较造成贪欲,那都是自我在运作的过程。
  我是在讲这些现象让你们知道,是比较造成你的痛苦,是比较造成你的贪欲,比较造成你的嫉妒,比较造成你的批判,因为你被比下来你就批判,你就嫉妒,或者你就气自己、气老天爷不公平,你要知道,这都是我们邪曲的心或妄心。
  你的心要如何静下来呢?比较是要往外看,所以老师说往外看就是生死轮回路,“比较”让你造业,因为你一定要想办法把他拉下来,把他比下去,因为“比较”会让你往上爬,往上很努力。然后“比较”会让你不甘,所以你会郁卒,有人就因此得肝病而亡,他怀才不遇,觉得自己才华比同学高,可是人家现在当总经理,我仍一事无成,很想成功,但事与愿违,产生了肝的病变。
  有时候你不一定很了解自己,但是你可以透过自己的表现、你与人互动中或你自己的感觉来了解你自己,你怎么去了解你自己呢?
  因为自我是跟人家互动才会产生,如果自己一个人关在房间或者大自然中只有你一个人,你不会有自我的,你也没有什么好生气。除非有另外一个人或动物出现才会造成你的自我出现,自我一定是在两个个体以上的互动中才会产生,你就可以从这个地方感受,你跟另外一个人在互动当中,你的自我如何产生。
  你常常看到人家很有钱,你为什么看到那个东西?因为你念头里就有这东西,你才会一直看到。外境的意义是你内心的投影,当你常常看到人家的有钱,事实上是你很爱钱,你也希望你变成他那样,所以你一直很努力。
  如果你常常看到别人很有权柄,那代表你也很爱权柄,你从这样观察自我才不会自欺欺人,你要这样自我观照,那都是自我运作的过程,这样就会产生比较;他比较有钱,因为有钱、没钱是比较出来的,你会觉得他有钱,那换句话说就是你比较没有钱了。所以常常要去看你对事情的看法,我不是叫你去看别人,而是看你自己,自性戒是戒自己,不用看别人,因为看别人不会成长,观照自己你才有蜕变的空间。
  如果你要跟有缘的人分享,你当然要知道他的习性,你就需要观察,你看他的偶像是谁,如果是王永庆,那这个人一定很希望自己变成大企业家王永庆,人的思考模式一定是这样运作的。
  人最怕就是看不清自己,欺骗自己,自认为淡泊名利,自认为自己是非常心灵的人,你要知道人最怕就是不了解自己,然后就错过了成长的机会,自己是怎样的人从自己投影在往外所欣赏的对象,就可以看到我们是怎样的人。
  因为权势、地位、美貌、名利都要靠比较而产生的,谁比较美?谁比较丑?中华小姐在选拔,选美不只是男生看,很多女生也看,那心境是不一样的,男生是看身材、美貌,那是性意识在运作的。女生则是看谁比我美,这里面有许多自我在运作的过程,都是从比较开始,从比较钱、比较权、比较成就、比较美貌、比较谁的孩子乖,也跟自己比,我过去怎样?我现在又如何?这些东西都是我们要很深度观察的,那都是我们聊天的数据,和人聊天时都会提这些东西,我们不要拿这些东西来看别人,那永远没有成长的空间,而是要看自己,我们才有蜕变空间,我们才能减少无心的造业或有意的造恶业,否则所作所为都会回到自己的身上,因果报应历历不爽。
  佛陀有个堂弟叫菩提达多,他想取代佛的地位,要佛退位,这个人就是一大堆的知识,窃了佛陀的法把自己变成一代宗师模样,佛弟子对他真的莫可奈何。他非常的邪恶、好斗成性,他要伤害佛陀。有一次他跟一个国王串通要害佛陀,他把大象灌醉让大象狂奔,佛陀刚好走来,他想利用大象把佛陀踩死。
  可是佛陀非常的宁静,他无动于衷,他只有静心,当那只大象狂奔到佛陀面前时竟然自动停下来。
  当然,这有两种方式来谈它。第一,佛陀是静心的,静心会把所有的混乱都摄受,就像你到大自然,你的愤怒都会被它摄受,被它吸纳了。一个成道的人(佛)是有意识的大自然,大自然则是无意识的佛陀,他就是那么的空无,那么的宁静,当大象跑过来时,到了佛陀的面前,它的混乱被佛陀的宁静都溶解掉了,所以它停住了。
  第二,佛陀的过去并没有伤害过这大象,这大象如何踩都不能踩到佛陀,所以你要知道这就是因果在运作的原理,因果报应历历不爽,一丝丝都不会有错乱。
  我们要检视这种邪曲的心,就是要这么深入地来看,我们可能是有意,也可能是无心,你认为你并没有讲人是非的故意,说自己是无心的,没有恶意的,但人家已经受伤了,或者我的自大伤害到人家而不自觉,所以要很细心,微妙地检视微细的自我。
  比较的心就会产生了虚荣心、爱现的心,这也是我们生活中常常可以见到的,这就是众生很邪曲的心,爱现而且现的很有技巧,“我先生真是很不会赚钱,嫁他真倒霉,一个月才赚二十万而已”;事实上她就是在现,却故意这样讲,让旁人来称羡她。
  又如:“我这衣服买贵了,这衣服品质很差还敢卖我二万元,这是我最差的衣服,我上次买的那件八万元还差不多”;表面上她好像是在叙述一个事实,可是事实上她都在现,我们可以依理类推,身边的人是不是都如此在现?
  “我女婿在一家人寿公司上班,薪水不怎么样,月薪才五十万而已。”这样子在现,越高段的人现的越有技巧,让你不觉得他是在现,你只是很仰慕,但事实他是秀的非常有技巧。
  有些人就秀得很粗糙,令人一眼看穿,拍马屁时高喊“总经理万岁”,令人鸡皮疙瘩掉一地;有些更有技巧的拍马屁方法就会说:“我认识总经理很久了,我觉得他令我非常的佩服,他心地非常善良,是非常有能力的人。”但他在背后却把总经理骂得半死。
  你看,这么的表里不一,这就是世俗的人,所以如果你是很真心的人,看了不需要悲伤。你会悲伤是因为你已经执著在你的真心,变成一把尺了。当别人跟你这把尺产生落差时,你很悲伤,事实上那又是你惯性的思考,你的思考已经变成一把会产生批判的尺,那都是自我,需要警觉。
  说话浮夸不实、夸大的心
  这些也都值得我们深度来看我们有否这样的心境。喜欢把一分话说成十分,夸大其词,夸大自己的成就,夸大事情的严重度,讲话夸大都不用思考,所以很喜欢把事情讲得很恐怖,“糟糕了,发生大事了”,结果只是芝麻小事。
  身上只有一千万的财产,却说:“我钱不多,不到十亿”。一千万跟十亿是差很多的,不到十亿,换言之你的财产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