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文化力 >

第12章

文化力-第12章

小说: 文化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权和抵御文化霸权的实力。

    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形成了中华民族独具特色、博大精深、具有强大生命力、亲和力和凝聚力的传统文化。它不仅使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绵延不断,自强不息,而且至今仍然滋养哺育着占世界1/4人口的炎黄子孙。中国未来的文化必须建立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充分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文化创新还要注重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3占据文化发展的制高点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经济与文化紧密结合,不同的文化相互激荡,文化竞争日益激烈。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的交流、合作和竞争,并在交流、合作与竞争中进一步发展自己。

    从2004年开始,我国在借鉴英、法、德等国推广本民族语言经验的基础上,寻找在海外设立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国务委员陈至立提议命名为〃孔子学院〃。创办孔子学院、加快汉语国际推广,是〃走出去〃的一条渠道。世界主要国家十分重视本国语言的推广,把本国语言的国际推广作为国家战略,千方百计提高本国语言的国际地位。如英美投入巨额资金,通过各种渠道推动英语在全世界的普及,法国把推广法语作为宣传法国文化的战略重点,在138个国家设立了1100多个分部,德国歌德学院在76个国家设立了128个分部和14个国内分部。截止到2007年6月1日,全球已启动孔子学院(含设在中学进行课余教学的孔子课堂)156所。2006年底对40所孔子学院的抽样调查表明,它们虽然平均运行时间不到半年,但已开设汉语言和中国文化课程300多门,开班人数达1。3万人次。〃孔子学院热〃、〃汉语热〃的背后,反映的是〃中国热〃,这表明各国都想了解中国,扩大与我国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

第三部分 第43节:第十八章文化安全力(8)

    4在交流中弘扬中华文化

    世界各种文明和社会制度,长期共存,在竞争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这不仅是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世界文化的发展方向。几千年来,希腊文化、中国文化、印度文化、希伯来文化、非洲文化,以及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等,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为人类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对人类社会的历史和现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世纪20年代初,印度国父甘地曾有句名言:〃我希望各地的文化之风都尽情地吹到我的家园,但是我不能让它把我连根带走。〃这句话至今被印度人奉若神明。中国56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与国内市场的统一并不矛盾。一国内部不同民族之间文化的互动如此,世界亦然。

    不同文化交流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希腊学习埃及、罗马借鉴希腊,阿拉伯参照罗马帝国,中世纪的欧洲又模仿阿拉伯,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则仿效拜占庭帝国……交流交融,汲取营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世世代代延续下去。5民族文化战胜殖民文化资本的扩张能力赋予资本主义文化以强于其他文化的扩张力。《大失控与大混乱》一书中说:〃增强美国文化作为世界各国'榜样'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力量,是美国维持其霸权地位所必须实施的战略。〃文化霸权的实际意义,是为西方国家实现自己的战略利益提供合法性。资本主义文化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全面发展,从文化殖民主义到文化霸权主义,全面推行文化扩张的发展战略。西方文化霸权是以其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为基础的。在经济上,目前美国的年国民生产总值接近8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总量的27%,欧盟15国的总和比美国稍高一点,两者相加已经占到全球经济总量的六成左右。西方集团基本上可以左右世界银行。没有如此强大的实力做后盾,就谈不上〃文化霸权〃。

    进入21世纪,国际垄断资产阶级把文化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美国凭借优势,特别是在多媒体、互联网络、卫星电视等方面的强大势力,以贸易自由化为借口,积极打入他国文化市场,既渗透文化,又获取实利,以谋求全球资本主义化和美国化,进而建立单极世界和实现全球霸权。

    21世纪,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将继续进行价值和力量的竞赛,而经济全球化又将使这种竞赛的场所更加广阔,力度更加激烈。在资本主义文化,尤其是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大举进攻之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在旗帜鲜明地进行反击的同时,也要善于向自己的对立面学习,而且最终的目的是要增强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力和创新力。社会主义文化自身的生命力是能否在与资本主义文化的竞争中最终取得胜利的根本。

    第五节国家文化安全须有战略思考

    1文化安全是个战略问题

    〃文化全球化〃不仅成为资本掠夺的一种新的当代形态,而且直接威胁着民族国家文化多样性的生存与发展。人类社会任何一次的巨大变革,都会对现存社会的一切秩序构成巨大的安全问题。问题是我们应当如何趋利避害。开放中国文化,安全面临挑战。国家文化安全是全球化时代提出来的一种全新的国家战略形态。响应全球化带来的巨大机遇,在变动中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与国家的和平崛起,保存、维护和发扬作为中华民族安身立命之本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特性和文化精神,从而在历史进步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文明的程度和等级的文化体系,实现民族文化的不断发展和国家综合文化国力的不断提高。建立积极的国家文化安全保障体系,实现在中国和平崛起过程中的积极的国家文化安全。

    2自觉捍卫国家文化安全

    〃二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打破了帝国主义传统的世界秩序。直接的武力掠夺和赤裸裸的不平等条约等形式已经行不通了。这时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的主要是经济、文化方面的扩张,即建立自己主导并对自己有利的经济秩序,推广自己那一套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进入20世纪90年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科技实力、金融资本、政治和军事实力,凭借高度发达的文化产业进行文化扩张,并使这种扩张达到顶峰。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像乡村从属于城市一样,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用和平演变的潮水冲垮社会主义堤坝。〃〃文化帝国主义就是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有目的的侵略,是把一种'优越的'文化灌输给另一个国家的人民,使他们自愿服从在这种文化的统治之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除了继续利用政府文告进行意识形态攻击,还通过广播、电视、电影、报纸、杂志等文化产品的输出,公开或隐蔽地推销其社会政治理论、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华夏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至今仍是全体中国人和海外华人的精神家园、情感纽带和身份认同。要认真研究当今世界某些强权国家的文化扩张和文化侵略,捍卫我们国家的文化安全。

第三部分 第44节:第十八章文化安全力(9)

    3制定国家文化安全战略

    未来世界的竞争将是文化和文化力的竞争,一个国家没有文化优势,就无法拥有未来。中国是文化资源大国,但是在当今世界上却还不是文化大国。美国是文化资源小国,却是世界文化大国。和平崛起在赋予中国文化发展新的内容的同时,也赋予了中国文化发展的新使命。制定国家文化总体战略是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提高综合国力和世界影响力的成功经验。

    1994年,澳大利亚制定了第一个以〃创造性的民族〃为核心的国家文化发展战略,1999年,英国制定了《文化与创新:未来十年》的文化发展规划,提出〃创意英国〃的国家文化战略。在亚洲,日本、韩国和新加坡是较早提出和制定国家文化战略的国家。中国应当借鉴国际社会的成功经验,确立建设文化大国的国家总体战略与相应的国家文化战略配套系统,从而在不长的时间内,在文化原创能力、文化综合能力和国家文化管理能力等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为最终建设世界文化强国奠定坚实的基础。全面构建中国新的文化发展战略,应该是中国国家文化安全战略需求的一个必然发展。文化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

    确立和平崛起的最优文化战略途径,就是把和平崛起作为一种新的民族和国家的文化精神和凝聚力量,用和平崛起来涵养国家和民族新的文化气质和胸襟,从而使和平崛起对外成为中国的国家战略理念,对内成为每个公民的崇高理想和自觉的文化追求。中国和平崛起的文化和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是中国国家文化安全战略的终极目标。

    4文化强大才有文化安全

    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特殊而独立的历史。与印度文化、巴比伦文化、埃及文化等世界其他类型文化相比较,中国文化是唯一一个具有很强的统一性和连续性的文化种类,就连历史上众多游牧部族的入侵,甚至某些王朝的取而代之,都没能迫使其接受外族的语言、习俗或畜牧经济。文化自觉意识是中国文化从自发产生到自觉存在的前提,并随着民族文化的发展而发展。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文化以其海纳百川的胸怀,不断地吸收、借鉴、融合外来文化中的优秀成果,壮大和发展自己。〃犹太人的古代文明被部分继承下来,而古巴比伦文化在公元前10世纪就消失了,古印度哈拉帕古文化过早地衰亡了,古埃及文化仅仅残留壮丽的金字塔,古希腊文化被罗马人征服后夭折了。〃可以说,中国文化历时几千年的连续性和统一性,创造了世界文化发展史上的奇迹。这种民族文化自身的觉悟和反省,使中国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传统文化体系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开放的、极具包容性的体系。民族文化,要确保其生存和发展,首先要坚持自己的民族特色,即自身的文化主体性,又要在发展过程中不仅不排斥外来文化,而且还主动地吸收外来文化,实现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并在动态发展中淘汰陈旧落后的文化成分,吸纳新的、先进的文化成果,才能确保自身文化的强大与安全。对中国维护文化安全的历史经验进行梳理,从而把握中国的文化安全问题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和规律,为现在和未来的文化安全建设提供借鉴与指导。

    5文化安全需有文化优势

    世界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比重都达到本国GDP比重的10%以上。如日本2001年文化产业的产值总量达到本国的18。3%,为999659亿日元,目前已成为国民经济中仅次于制造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

    意大利的文化产业产值则达到GDP的25%。我国的文化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的比重都很低,2000年包括教育在内的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的总值,占我国GDP的比重仅为0。27%。

    当代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投资规模越来越大,大投入带来高回报。据统计,全国约有10万多亿的社会资本没有合适投向。要想方设法把这些资金引入到文化产业中来。应允许和鼓励我国文化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包括直接上市,文化企业与上市公司合作,成立子公司,文化企业通过收购上市公司进入资本市场等。同时,按照国际惯例,逐步放开对外资的限制,使各种社会资本参与文化市场竞争。北京市现有艺术表演团体107家,其中社会力量兴办50家,它们全年演出5000多场,收入3100万元,已经超过市属国办院团。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只有文化之车的两个轮子同步向前,才能建立我们的文化优势,提高文化竞争力,从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捍卫自己的战略利益,保障国家的文化安全。
    更多免费txt电子书,欢迎您到txtsk下载  
    声明:本电子书仅供读者预览;请在下载24小时内删除,不得用作商业用途;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