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力-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富兰克林根据这一现象,便在一天下雨的时候和他的宝贝儿子用风筝做了一个实验。当天上乌云弥漫的时候,他便将儿子平时喜欢放的风筝找了出来,然后在放风筝用的麻绳的末端挂上了一根丝带和一把钥匙。他和儿子跑向一片开阔地,在黑压压的乌云底下,他们把风筝放上了天空。
突然,一阵震耳欲聋的雷电闪过天空。富兰克林发现,一朵蓝色的火花从他的手指和钥匙之间一闪而过。〃唉哟!〃富兰克林大声叫喊,〃是电,我抓到天上的电了!赶快拿'莱顿瓶'。〃
儿子把没有电的〃莱顿瓶〃递给了富兰克林,他把〃莱顿瓶〃放在了钥匙上,这时一阵电闪雷鸣,〃莱顿瓶〃里有电了。后来,富兰克林根据这一实验,发明了避雷针。
第一部分 第13节:第十章文化孵化力(1)
第十章文化孵化力
导读
人的精气神源头在哪里?我觉得,它来自文化孵化力。
孵,指鸟类伏在卵上,用体温使卵内的胚胎脱壳而出,发育成雏鸟。后来,随着人类仿生学的发展,用人工的方法调节温度、湿度,使卵内的胚胎发育成雏鸟。比如说,孵了一窝小鸡。生物学家把这一生理过程称之为〃孵化〃。
小鸟孵化出来后,它的爸爸妈妈要给它觅食、喂食,带它出巢走路,领它展翅凌空。生物学家又把这生育过程称之为〃孵育〃。
一次,我看到一幅老鸟给幼鸟喂食的照片时,忽然感到,鸟对雏鸟〃孵育〃二字与成人对幼儿〃哺育〃二字,其音韵、其字意均有近似之处,故觉得可以把〃孵化〃一词引入到人生哲学中来。
有位朋友问我:人家常用〃培植〃来说明对孩子的栽培,你为什么用〃孵化〃二字呢?
我说,〃培植〃似乎是〃苗〃出来之后再去〃培植〃,而〃孵化〃则是在〃苗〃还没出来的时候,就开始给它适当的温度、湿度等生命元素了,就开始给它创造〃优孕〃、〃优生〃的条件了,这就把育人的时间大大提前了一步。如等〃苗〃出来再去〃培植〃,那就晚了。
那位朋友说:明白啦!这就是〃孵化力〃与〃培植力〃的不同点,这也正是〃孵化力〃引入人生哲学的真正意义所在吧。
〃人〃与〃鸟〃的根本不同点,在于人有文化,鸟无文化。孩子的父母在孕前、孕后自觉地运用文化知识、文明行为为胎儿提供了生命的营养和文化基因,这对孩子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它或隐或显地预示着孩子未来潜在的方向,以至会决定孩子的一生命运。这种文明孕育所生发的力量,即是文化〃孵化力〃。
〃孵育力〃则是〃孵化力〃的延伸与延长。
文化力
第十章文化孵化力
第一节胎儿教育:孵化的准备
1我国古代就重视胎儿教育
我国有胎教的传统。《史记》中认为,周文王之所以成为一代明君,就在于他的母亲太任是一位品行〃端一诚庄〃、〃唯德之行〃的妇女。她怀文王时,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从而使文王〃生而明圣,太任教一而识百〃,人们都夸赞〃太任能胎教〃。
我国古代的胎教说,对孕妇的饮食起居、情绪行为等都制定了相应的戒律。西汉时期的贾谊就总结出了〃古者胎教之道〃,并在所著的《新书》中,专立了一篇胎教。
魏晋南北朝到唐代,胎教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北齐徐文才著的《逐月养胎法》是较早涉及胎教的医学专著。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方》一书中将〃妇产〃列在卷首,阐述了养胎之道。
古人胎教主张〃慎始〃,即主张婚前娶妻嫁女应谨慎,这是因为母亲的品德对后人的成长影响很大。同时,重视环境因素对胎儿的影响,主张避免周围环境的不利因素,免除不良刺激对胎儿的影响。强调孕妇要心境平和,主张孕妇应谨言慎行,修养身心,陶冶情操。
2胎教促进胎儿的大脑发育
作为父亲母亲,胎教是和胎儿交流沟通、让他感知外部世界的最好方式。在子宫内的胎儿,能感受到尚未见到的外面世界的生命律动。
人脑约有1000亿个神经元或神经细胞和1万亿个神经节细胞。神经节细胞为神经元提供养分。神经元相互连接,形成了1000万亿个接合点,这些接合点称为〃突触〃。它们从怀孕期间大脑初始形成开始,就不断地生长发育。
孕期第5周,细胞大量分裂,形成大脑半球,半球然后迅速增大、生长。大脑皮质的发育在胚胎发展过程中是最为奇特的。到第33周时,大脑的神经中枢基本形成,并和周身相连。
科学优化的胎教,对胎儿的大脑发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音乐对胎儿具有特殊功能
音乐是孕妇与胎儿建立感情联系的纽带。
第一部分 第14节:第十章文化孵化力(2)
孕妇在保证充足营养与休息的条件下,对胎儿实施定期定时的音乐刺激,可促进婴儿的感觉神经和大脑皮层中枢的更快发展。音乐属于右脑领域,所以持续听音乐对于开发胎儿潜在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有专家研究认为,听音乐还可提高孩子的集中力。
优美健康的音乐,能促进孕妇分泌酶和乙酰胆碱等物质,能调节孕妇血流量,从而改善胎盘供血的状况,促进胎儿发育,使胎儿的神经细胞起兴奋作用。
和谐悠扬的音乐还可以安定孕妇的心率情绪及呼吸的频率,给胎儿创造一个平静的环境。
要选择一些轻音乐和古典音乐。它们比较适合于胎儿,如《圣母颂》、《梦幻曲》、《少女的祈祷》、《平安夜》等。欣赏前,妈妈要肌肉放松,保持心情舒畅。
完全符合听觉生理要求的胎教音乐,才能真正起到开发智力、促进健康的作用。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音乐智力在人类个体天赋中是最早出现的。
苏联著名小提琴家列昂尼德·科根在怀孕妻子的伴奏下,演练过一支新创作的乐曲,当他的孩子4岁学习小提琴时,竟能拉出这支曲子来,惊人的胎儿期记忆使父母惊叹不已。
日本索尼音乐艺术会和幼儿开发协会举办了〃0岁胎儿音乐会〃即胎教音乐会,目的是让胎儿在母腹中能听到外界优雅的音乐,同时要求孕妇必须保持腹部松弛。
日本著名学者阿部顺一教授主持了〃英才制造工程试验〃,对127名孕妇进行胎教指导,结果她们所生的孩子中71%智力超常,他编写的《英才之路》一书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英国著名小提琴家耶胡迪·梅纽因,在英国胎儿心理学会成立大会上建议,孕妇应对其胎儿唱歌,这能给胎儿以和谐的感觉和情绪上的安宁。英国胎儿心理学会会长米歇尔·克莱门特印证了梅纽因的论点,并说:〃当把怀孕期间录下来的母亲歌声磁带给婴儿播放时,婴儿的反应是十分激动的,因为他们已经有了记忆印记。〃
美国费城一家生理研究所对200多名受过胎教的4岁…7岁儿童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受过胎教的儿童比没有接受胎教的对照组智商要高20%…45%。
重视胎儿教育,妊娠初期的三个月最为重要,应当重视孕妇的身心调理。现代优生学证实,妊娠最初的三个月,胎儿最易受母体内外环境的影响。
胎教成功的秘诀,就是爱和耐心。愿每一位未来的母亲都能及早实行胎教,用爱和耐心精心培养胎儿,孕育一个活泼的健康儿童。
第二节儿童教育:孵化的基础
1儿童教育乃教育是关键期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儿童教育是人类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人的生命中最重要的时期,并非大学念书的阶段,而是人生的最早期——从出生到6岁。因为它是智力形成的最重要时期,而且不只是智力,还有其所有的心智潜能……在这个阶段里,小孩都需要智能方面的帮助,而且任何会阻碍其创造性活动的障碍,都会降低他达到成熟的可能性。〃
在3岁以下;特别是在0岁…1岁;小儿的智能发展日新月异。这个概念最初是从动物试验中得来的。
婴幼儿时期是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年龄越小;发展越快。人也有学习的关键期。〃教育〃在孩子还不会说话之前,具有巨大的力量,它可以决定孩子的一生。这就是儿童教育的意义所在。
培育人才要从什么时候开始才好?答案应该是:从小抓起,从幼儿时期抓起。
有位年轻的母亲,抱着一个两岁半的孩子去向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请教:〃您说,我这孩子应从什么时候开始教育?〃达尔文沉思地问道:〃这孩子多大了?〃母亲得意地回答:〃他才两岁半!〃达尔文遗憾地说:〃您的教育已经晚了两年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幼儿教育应当从0岁开始。当今世界,注意孩子的早期教育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共识。
如同植树造林一样,要从抓苗圃做起。人才的苗圃在幼儿园。
2儿童教育的关键期从降生开始
第一部分 第15节:第十章文化孵化力(3)
降生后的瞬间,是儿童教育最关键的时期。对一个成长期的人而言,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什么时候最适合做什么是教育上的一大问题。
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临界期〃,无论做什么事情,一旦错过了一定的时期,人就很难培养自己在某方面的能力,也就是说有时间制约。这个时期是能否掌握某一功能的重要分水岭。
关于〃临界期〃的实验,其中被引用最多的例子是猫的视力试验。
在猫生下来的两周时间里,是它获得正常视力的〃临界期〃。据说,当猫生下来后,用布蒙住它的一只眼睛;那么当此猫长大后,再把布取下来时,该猫的这只眼睛的视力就一直没有发育。
人也是如此。正如谚语所说:〃三岁看老。〃一个人小时候形成的性格和思维定式,在他长大后是很难改变的。一个心理有问题的孩子,其问题会持续到他长大后很长的一段时间。据报载,前不久震惊世界的美国弗理工枪击案调查报告公布的结果表明,凶手韩国人赵承熙作案杀人之谜就在于他童年埋下的祸根。
国内外脑生理学、近代实验的研究表明:二三岁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最佳年龄;四五岁是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最佳年龄;5岁以前是人的智力发展迅速期。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育的基础主要是在5岁以前奠定的,它占整个教育过程的90%。在这之后,教育还要继续进行,人进一步成长、开花、结果,而您精心培植的花朵在5岁以前就已绽蕾。〃
如果错过这个时期,则会造成终生难以弥补的遗憾。
一首好儿歌就是一粒富有生命的种子,它播撒在孩子的心田里,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受到滋润而萌发出幼芽,对其一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位老同志谈到儿歌的作用时说:儿歌的影响确实深远,我今年70多岁了,当年的儿歌还能记得。并且脱口而出,连背了5首,其中一首是:〃儿童团,呱呱叫,站岗放哨查路条。抓汉奸,捉强盗,叫它一个也跑不了!〃可见儿歌能给人以多么深远的影响!
许多国家对儿童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幼教的要求越来越高。日本的教养员必须是有大学二年以上的学历,受过专业训练的人。
儿童是我们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今天牙牙学语的幼儿,明天将是国家建设的栋梁。
3儿童教育应重视人格培养
儿童教育在人的一生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但如何进行儿童教育?儿童教育的重点应该在哪里?我认为,重点应是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身体锻炼。当前许多父母很早就开始了对孩子智力开发、识字阅读等。然而大多数父母忽略了重要的一点,即身体健康。儿童期正是造就良好体能的关键时期,从儿童生长发育和人才成长的规律来看,儿童的早期教育把体育放在首位是比较科学的。
二是精神人格培养。父母应重视孩子优秀的非智力素质的培养,做到在家庭生活的琐事中、在点滴的小事上,充分利用各种机会进行人格品德教育。著名教育家普林斯说过:〃孩子的道德教育应从摇篮时期开始,因为当今社会所缺乏的不是头脑而是品德。〃
三是智力开发。让孩子开阔视野,多接触自然,多思考和探索,在这一过程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主要的是学到如何学习和创新的方法,而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
儿童教育必须从培养人的心灵和品质开始,而不只是培养人的知识能力,以往我们的教育太重视儿童智力和知识技能的开发教育,而缺少精神和人性的培养。我认为,现在的教育必须把重点放在培养人的精神上。必须看到,计算机带来了信息革命,人的教育也必将随之发生时代的变化。
认识到这一点极其重要。把〃心灵的教育〃放在第一位,把智能教育放在第二位,这就是我的儿童教育观。
孩子都具有卓越的能力和良好的可塑性,通过早期的培养,可以使这些能力和可塑性变成孩子的性格和气质,甚至变成左右孩子一生的人性。但是,如果不及时进行儿童教育,就会在漫不经心之时将孩子的这些潜能和可塑性一个一个地扼杀在萌芽之中。
第一部分 第16节:第十章文化孵化力(4)
直到孩子上学以后,人们才想到要恢复孩子的潜能和可塑性,结果苦不堪言。这就是现在教育的窘状。
孩子的教育也是同样的道理。为了发展科学技术,大家重视培养孩子的智力,但是轻视了孩子作为人本身的培养。这就是目前教育的危险境况。
在这种危险的境况下人是不会幸福的。智力仅仅是智力,它只能是人的一部分。人要幸福就不能只发展人的一部分,而应该发展包括智力在内的整个人。同时,人不只是要在人的社会里与人取得和谐,而且要在整个地球乃至整个宇宙的范围内,与自然取得和谐。
因此,我们必须进行教育革命,摆脱已有教育思维模式的束缚。
第三节家庭教育:孵化的内力
1家庭是子女的第一个学校
一位家庭教育专家说过:〃家庭是孩子生命的温床与摇篮;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认识社会认识世界的窗口;家庭是孩子获取人生幸福的源头……〃
学校、老师是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构成人的教育的第一个基础环节——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却被严重地忽视了。
父母是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位老师,实际上也是最重要的一位。成功的家庭教育给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成功的家庭教育却会给人的发展埋下无穷的隐患。
在美国,有两个家族都已繁衍了8代子孙。一个家族的始祖是200年前康乃狄克州德高望重的著名哲学家加纳塞·爱德华,由于他重视子女的教育,并代代相传,在他的8代子孙中,出了1位副总统、1位外交官、13位大学校长、103位大学教授、60位医生、20多个议员……在长达两个世纪中,竟没有一人被关、被捕、被判刑的。
另一家族的始祖是200年前纽约的马克斯·莱克,他是个臭名昭著的赌棍加酒鬼,开设赌馆,对子女教育不闻不问。在他的8代子孙中,有7个杀人犯、65个盗窃犯、324个乞丐,因狂饮夭亡或成为残疾者的多达400多人。
这两个家族的8代历史告诉我们,家庭是子女的第一个〃学校〃,父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