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2049,相信中国 >

第20章

2049,相信中国-第20章

小说: 2049,相信中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传统思想的缺陷或者说是不适应性是很明显的,但中国在吸收借鉴外来思想、同时又保持自我的能力方面也是不可小瞧的。


历史的陷阱(4)


  ●失败的长城
  毋庸置疑,几乎每一个大帝国都需要一个安全战略。从古至今,很多大帝国都选择了一个失败的战略——防线战略,并且这种防线战略大多又都是国家消极防御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有的就是战略的主体。在古代,这种战略实际上就是城墙战略。最早的城墙大概是特洛伊战争中的特洛伊城墙,它曾阻挡了希腊联军10年的进攻,但最终失败在希腊人的智慧中——木马计;公元122年,希腊人的征服者罗马人,在其西部疆域的不列颠北部倾尽全军之力修建了哈德良长城,在罗马强盛时期,这个长城看起来比较有效——阻挡蛮族约100年时间,但一旦罗马衰落,城墙也就倾覆了;君士坦丁堡的城墙曾经以固若金汤闻名于世,它似乎是上帝的杰作,保护着修建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七座小山之上,然而一旦面对新军事技术——奥斯曼土耳其人应用了先进的攻城技术——发射石球的火炮,最终,城墙被夷为平地;蒙古军队横扫欧亚大陆的时候,没有一座城池可以依靠城墙抵御蒙古铁骑;中国的长城是最宏伟的城墙防御体系,然而,不可思议的是一个写出《孙子兵法》的民族却一直信奉这种十分被动的防御理论,游牧民族的威胁遍布整个北部边界,它就修建数千公里的城墙,而且几乎每个朝代都对此认同,它却几乎从来没起过作用,汉人最终解决问题的总是政治和经济手段,而现代东北被纳入版图也是大规模移民的结果,朴实的农民显然比长城和军队更有效。
  现代意义上的城墙也有许多,如著名的马其诺防线,显然,它的作用不是保卫法国,而是验证了现代装甲集团军大规模机动战略的威力;还有第三帝国的大西洋防线,它的作用也不是阻止盟军的登陆行动,而是验证了战略欺骗总是能战胜钢筋水泥防御工事的事实。
  中国有矛和盾的寓言,西方有阿喀琉斯盾牌的传说,但这些寓言和传说显然对帝国防御决策者的教育意义不大。法国到了路易十四时代的时候,仍有人企图完善城墙防御的理论,如法国的军事工程师塞巴斯蒂安?勒普雷斯特?德?沃邦,他就设计出一套按照几何图形组成的各种战壕、堡垒、通道、火炮阵地等综合防御阵地,这实际就是城墙战略在热兵器时代的应用。目的都是一样的,把敌人消灭在城墙下,把敌人消灭在战壕前。
  由此也许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城墙的心理安全价值远远大于它的实际军事价值;政治和经济手段仍然是最根本的防御手段。
  “修筑城墙与其说是一种策略,不如说是没有策略的标志。”①
  ●板块化社会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自我认识和修正的过程,这就是说,在整个文明史中,没有一个国家的发展模式是完美无缺的。中国的封建社会是最成功的社会,但它同样存在弊端,这也是中国模式必然的结果,正如希腊—罗马模式必然导致欧洲长久的政治分裂一样。
  我们常听到一句对比中国和欧洲的话,那就是,中国没有阶级差异,而有行业差异;欧洲则有阶级差异,没有行业差异。这一观察角度显然是因为中国注重传承性,强调子承父业,往往在一个行业内工艺技术是父子相传的,这导致中国社会中许多家庭中的男性成员稳定地从事着固定的行业。尽管在中国有所谓“行行出状元”的说法,但从事政治的王公贵族世袭罔替,与从事石匠行业家庭的子承父业的两类人的社会地位显然迥异,行业的稳定传承导致了社会地位也以此定位。如在中国自古重农轻商,认为商人是一群不肯安分守己、专门投机获利的人,他们即使拥有巨大财富,在主流社会中却仍然受到鄙视。而欧洲虽然也有家族事业,但如果这个家族兴旺发达了,那么,他们就可以得到社会的尊重,人们看重的是某人或某一家族拥有多少财富,而完全不在乎他从事的是什么职业。欧洲许多家族都是因为财富和影响力日益增大而获得政治地位的,如获得爵士封号。
  当然,这些都不是绝对的,如胡雪岩就有红顶商人之称,欧洲也有破落的贵族嫉恨巨商豪贾的情况,否则也不会有英国保守党和工党之争了。这种社会阶级与行业差异其实只是评价某人地位的社会习惯和价值观偏向,而不是一种机制。
  无论以行业还是阶级来评价某人,都证明中国、欧洲或任何世俗文明社会都存在评论邻家阿三在社会中尊卑贵贱的一套“歪理”。不要小看这些歪理,它的背后拥有巨大的社会能量,尤其在中国这样长久处于大一统的国家中,国家外来压力相对较小,社会越稳定,这种观念就越深刻,即所谓外压越小,内在矛盾就越深刻。所以中国的社会文学更多的是描绘社会矛盾和国家内部的争权夺利,而不是像《高卢战记》、《荷马史诗》、《波罗奔尼撒战争史》等那样描绘民族国家战争。
  无论欧洲文明、中国文明、美洲文明、阿拉伯文明还是埃及文明等,都存在一个“条块分割”的社会。只是中国由于历史悠久,文明持续,并且在近代深受西方文明的侵袭,所以今天的中国社会问题依然严重。
  我们可以简洁地表示出现代中国社会的问题:
  政治:大一统未完成
  大陆,台湾省
  行业:行业即意味着社会差异
  行政人员(或公职人员)、中小企业老板、外企高级经理人员、企业白领、医生、律师、普通上班族、工人、农民、民工
  地域:全国都有地域歧视
  上海、北京、广州、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大城市、老少边穷地区(老区、少数民族、边疆地区)
  经济:全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上海、北京、深圳、广州、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中原大城市地区、西部地区
  城乡:城乡差别
  直辖市户口、城市户口、农村户口
  性别:男女差别
  男女出生率失衡(男性明显高于女性)、求职机会(男性总体高于女性)、职业待遇(男性高于女性)、婚姻家庭(男性拥有更大主动权)
  民族:相对平等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执行得较好,所以中国各民族间相对平等,民族歧视现象不明显,仅在网络上有个别出于历史情感上的民族谩骂言论,不足为凭
  宗教:几乎无歧视
  中国是一个世俗国家,宗教信仰从来没有获得政治权力,因而宗教信仰一般属个人事情,在中国民间社会中宗教冲突几乎没有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只有民族和宗教两个方面的矛盾不显著,其他社会各方面的矛盾依然有待改进。


茶壶论的反思(1)


  有一句话说得好,那就是不管学什么东西到了中国都得走样。我们今天倡导学习西方现代的一些先进文明,但如果像辜鸿铭那样的学习法也实在令人瞠目结舌。辜鸿铭这位混血儿的确有些杂交优势,颇有语言天赋,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情在东洋,而仕在北洋,那个年代能有这样的阅历和能力者真的不多,的确令人佩服。
  他对中国封建文化的理解也算得上十分深厚,但他独到的见解却并不多见。他著名的茶壶论也只是以西方的幽默回应西方诘问,而并非是他提出什么反驳古今的理论。在“茶壶”辩论中,也只是一种偷梁换柱而已。人不是茶壶,茶壶的确一般都是一个茶壶配几个杯子,这本就是一个完整不可分割的整体——单独的茶杯或者茶壶都失去了作用和功能,如同太阳系有一个太阳和九大行星一样,彼此分开了,这个太阳系也就不存在了。而男人和女人是彼此对等的,在社会中彼此都是单独的社会成员,具有完整的、可以彼此割裂的生活,即使是夫妻也是各有各的社会角色。
  你可能会说,非洲草原上的狮群就是采用一头公狮和几头母狮的模式,的确,类似的还有许多物种,辜鸿铭的家庭模式就是这种模式,但并不能说明这种模式有多么科学,现列举这种模式的九大罪状。
  (1)违背人类基本平衡
  从社会学角度看,茶壶论违背了人类社会的基本模式。人类社会是一个二元社会,男人和女人的数目基本是一样的,即处于一种平衡状态,而不是像狮群的社会,公狮和母狮是有比例的,母狮的数量是公狮的数倍,这也是一种自然生物平衡,但两者是完全不同的社会模式,如果彼此混淆,这个社会必然混乱,甚至威胁到这个物种的生存。
  (2)违背人类繁衍的基本模式
  从生物学角度看,茶壶理论必然造成社会上男女婚配比例失调,1:1的基本家庭模式被一对多的家庭模式代替,有许多人就会得不到婚配,这就有可能造成人类基因的偏向发展,有些优势基因就可能丧失,而有些带有遗传病的或者不适应将来的基因就可能得到延续。
  (3)违背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人类社会的婚配经历了乱婚、辈分婚、族外婚、对偶婚和现代一夫一妻制的婚配演化过程,辜鸿铭的茶壶论其实就是对人类婚姻发展规律的倒退。这其中原因众所周知,不必多说。
  (4)茶壶论还违背了现代社会基本原则,即男女平等
  如果你既要求拥有现代社会又希望拥有茶壶家庭,那就只能有一个解决办法,即也同样允许女性也当茶壶,也拥有众多茶杯——合法的丈夫,你不觉得这样的社会实在混乱不堪,毫无廉耻并丧失礼教了吗?
  (5)违背现代经济社会的要求
  茶壶论如果成为社会普遍法理,则必然要求一部分男人拥有强大的经济能力,另一部分男人则必须处于破产的边缘,才能不与前者竞争。即如果一个社会有10个男人和10女人,其中2个男人每人娶了5个女人,那么这2个男人就必须拥有这个社会全部财富的3/5,而另外8个男人则只能拥有其余2/5的财富,这显然要求有相应的经济制度与之配合才能保证社会财富和资源保持在这2个男人手中,这实际就是一种保证垄断的制度,而垄断只会带来社会的倒退。
  (6)违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辜鸿铭的茶壶论,其实只是偏执地继承了古代中国社会现实的一面,但却根本违背了儒家的基本精神,儒家的基本精神是向往和谐社会,辜鸿铭本人确实有才,但他本人并没有真正透彻地领悟儒家哲学的基本精神,所谓学贯中西其实是杂乱无章,他只是为掩盖内心的自卑而偏激地认为凡是中国社会的就是好的,这也就难怪了,当时有个西方人指着大街小巷中“童叟无欺”的广告(而事实上却大行商业欺诈之术)对辜鸿铭说,这可见中国人的虚伪和奸诈,辜当时无言以对。也就是说,他内心其实是清楚中国社会的阴暗面的,一个走遍世界的人怎么会不清楚晚清社会与西方社会的差距呢?
  儒家的和谐社会其实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执行先祖遗志,正相反,它是要适应社会变化,适应规律,这也就是为什么说儒家哲学将来会成为普遍哲学的原因。
  (7)违背人性竞争的原则和合作原则
  人类社会无疑是体现人性的社会,而人性要求既有相互竞争也有彼此合作。这是矛盾的一对。茶壶家庭模式必然要求女性处于一种弱势地位才能保证其不起来造反,也就是说必须要让社会有一套类似“三纲五常”的东西和强制的歧视性政策,才能保持女性处于无权利无地位的状态,否则,人性中基本的平等原则会呼唤女性争取平等的努力,这样,社会等于自我消灭了社会中一半(女性)的能量,并且还要消耗很大的能量来镇压女性的抗争。一个一夫一妻制的西方社会和一夫多妻的中国社会彼此力量对比是再好不过的例子了,西方社会从来没有将力量消耗在这方面,即使在罗马帝国的时候罗马皇帝也只有一位正式的妻子。
  (8)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人类的婚配制其实也是一场男权和女权的争夺战。在中国历史上,后宫代表的女权和皇帝代表的男权任何时候都处于竞争状态,中国历史上大有作为的后宫很多,也因此屡屡上演宫廷政变,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武则天了。这不是特例,而是普遍现象,几乎历朝历代都有后宫权力角逐戏在上演。


茶壶论的反思(2)


  (9)违背中国统一的传统
  中国自辛亥革命之后,其实就在内心和制度上都接受了一夫一妻制,这在社会上也得到广泛共识,而如果在台湾地区实施茶壶家庭的话,实际上是逆势而动,如果台湾社会已经广泛接受了茶壶家庭,那么势必要与大陆的一夫一妻制相矛盾,这实际上是在民间制造反统一的矛盾根源,人性有贪的一面,一个男人如果有能力,当然愿意多娶几个老婆,如果要重新回到一夫一妻制他当然不愿意,这些人实际上掌握着台湾的权力和资源,自然也就倾向制定反对统一的策略。
  茶壶论的思想心态根源于两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已为历史的发展所唾弃,毕竟儒家追求“和谐”的思想更适合于中国现代社会。
  。c。3。文明的自私者
  在网络上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言论,即中国文明就是中国独有的文明,不是周边国家的文明。
  实际上,类似黄河文明、红山文化这样的古老文明其实是东亚文明所共同的,而并不是中国独有。
  其实,对人类文明而言,并不是说它今天在你的国境内就是你的文明,明天这片土地变成别国属地就成为他的历史了,国境线是不断变化的,而这些文明则一直在蔓延。文明起源具有共同性,而不具有排他性。
  其实,中国应该鼓励文明起源的共同性,而不是强调这个文明是在我们的领土上的,也就是为我们所独享,这种思想不但是狭隘的,而且不利于中国与周边邻居的融合。求同存异是全球化中一种聪明的外交手段,将文明起源分享给我们的邻居这有利于消除他们对中国的排斥心理。中国人是善于交流的,并且更重要的是,中国更善于在交流中获利,这点对于全球化中的中国来说至关重要。不要让他们认为我们是一个文明的自私者,应该让他们渐渐融入到我们的文明中,这样不但有利于消除彼此文明间本来就不必要的矛盾和对抗心理,也有利于从心理上消除隔阂,增加共性。亨廷顿曾经发表了《文明的冲突》一文,实际上这是一种愚蠢的做法,他明显地表现了基督教徒那种蔑视天下的心理,将伊斯兰教徒、印度教徒、佛教徒置于敌对位置。中国应该反其道而行之,努力将中华文明的子系文明融入到统一的中华大文明中来,从软势力上讲,这也是一个显而易见的削弱对手、增加朋友的机会。


美国:现代国际政治第一命题


  一次,德国政治家瓦尔特?乌布里希(1893~1973年)说:“一个空前太平强盛的国家已经出现在地平线上了!”他的助手在一边附和,说:“很好!”然后又有些疑问地说:“空前的太平盛世真的已经出现在地平线上了吗?”
  “毋庸置疑!”乌布里希不以为然地解释说:“你知道词典里是怎么解释‘地平线’这个词的吗?它是一条想像中的线,一走近它,它就重新变远了。”
  不错,冷战后的美国也赢得了空前


衡量美国的强盛(1)


  之所以说美国是国际政治的第一命题原因很明显,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