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 >

第102章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第102章

小说: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你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与佛经论上所说的相应,佛经论所说都是如来从自性里面流露出来,与经典相应就是与自性性德相应,所以才能感动天地鬼神,道理在此地。

    底下又说‘大梵天王’,色界天王,初禅天,‘释提桓因’,忉利天主,‘大辩天神,功德尊天,散脂鬼神,大将军等,二十八部鬼神大将,摩醯首罗,摩尼跋陀鬼神大将。鬼子母,及五百鬼子’,下面‘无量百千万亿那由他鬼神诸天,如是等众,为听法故,悉自隐蔽,不现其身,至是人所止讲法之处’。我们今天自己修学达不到这个水平,上善的水平达不到,中善的水平也未必达到,最低的限度要做到下善的水平。孝亲尊师,慈悲修善,这是最低的水平,我们过去讲得很多,这些录音磁带诸位可以做参考。这里面有一个总原则,就是要用真心、真诚心,不欺骗自己,不欺骗别人,‘一切要从真实心中作’,你才能达到善的标准,你才是经上所讲的善男子、善女人。

    末后他又举‘《金光明》、方等圆经’,这一句里面含的经论很多,圆是圆教的经典。‘天龙神鬼拥护若斯。况今开显最上之典’,这一句话古德承认,《地藏菩萨本愿经》是最上的经典。开显两个字,跟《无量寿经》上所说,‘开化显示真实之际’一个意思,这部《地藏菩萨本愿经》也是开化显示真实之际。‘其梵释天等拥护之力,奚俟更言哉’,何必还多说?一定感得色界天、欲界天的天王、天神来拥护。发心学教的人,无论在家、出家,弘法利生的人,对于这个事实真相不能不知,你明白了解这桩事情,要全心全力认真去做,你要是不认真,草草率率的做这个工作,不但对不起人,得罪这些鬼神,这个一定要晓得。下面这段经文意思就更好:

    【何故得如是圣贤拥护。】

    释迦牟尼佛先提出一个问题,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原因、什么缘故,你得到这些圣贤拥护?佛说圣贤这两个字,就说明这些天王、天神,包括坚牢地神,他们不是凡夫,他们是佛菩萨应化在世间,在六道里面,得他们的拥护,就是得诸佛菩萨的拥护,你为什么能得到?下面说:

    【皆由瞻礼地藏形像及转读是本愿经故。】

    “瞻礼”,是不是供一尊地藏菩萨像,天天给他磕头作揖?每一天把《地藏菩萨本愿经》从头到尾念个几遍?这样你就能得到这么大的利益。记住前面一句话,专修专弘,依教修行,这才行。‘瞻礼’里面不仅仅是形式,见贤思齐,学地藏,见到地藏菩萨的形像,我要学地藏菩萨,我要效法地藏菩萨,以地藏菩萨做为我自己学佛的一个模式、一个榜样,我要学得跟他一模一样,这叫瞻礼。“转读”关键在‘转’,我们今天会读,不会转。转是什么?转我们自己的境界,没有读经之前,我们很多想法看法、说法作法,全都错了,现在展开这部经,读了之后恍然大悟,明白了,把一切错误转过来,跟佛菩萨一样,这叫转。转这个字简单来讲转变,平常我们常讲转凡成圣,读这个经你要会转,那功德就大了。你这一转非同小可,你不是小圣,不是阿罗汉、不是辟支佛,不是普通的菩萨,地藏菩萨,那还得了?

    所以经要常读,天天读、天天转,你不读你怎么个转法?净业三福里面‘读诵大乘’这句话重要,天天要读,要读得很熟,起心动念你才能转得过来,这个道理在此地;读经境界转不过来,白读了。所以经典展开有会读、有不会读,不会读的读给佛菩萨听,与自己不相干,会读的人是读给自己听,与别人不相干,决定转变自己的境界。《坛经》里面法达禅师念《法华经》念三千遍没开悟,悟了以后他很感慨跟六祖大师说,过去虽然天天读《法华经》,读了三千遍是被《法华》转,今天开悟则转《法华》,这叫做转读,法达给我们做了一个明显的好榜样。什么时候你能转经,而不被经所转?被经所转是死在句下,你读死书,你不开悟;你能够转经,你在经里面开悟。悟了之后字字句句都是活的,字字句句都含无量义,你为众生解释,长说短说、深说浅说,无不自在。所以读经是不是修行?是修行,会读的人是修行,不会读的人不是修行。古德教我们‘随文入观’,那是修行,随著佛所说的我们观念就相应、就契入,这是真修,圆修圆证。

    谁做到?《华严经》上善财童子。善财童子闻法,每参访一位善知识,他的地位提高一层;他参访德云比丘是初住菩萨,参访海云比丘是二住菩萨,参访妙住比丘是三住菩萨,不断在提升;到最后参访普贤菩萨,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他成佛,他证的是究竟圆满的佛果。他为什么能?随文入观,随著善知识的开导,他就契入境界。我们今天修学,修了几十年还是个凡夫,丝毫没有转动,苦在这里;念念还是随顺烦恼,这怎么行?几时我们能够转烦恼成菩提,你能随顺菩提,不再随顺烦恼,你就成就,你就成佛。所以这段经文里面最重要的一个字‘转’,看你会不会转?果然能够转读这部经,下面说的是果报。

    【自然毕竟出离苦海,证涅槃乐。】

    这是说他的果。“出离苦海”,它上面加了一个“毕竟”,如果不加毕竟,出离苦海指六道轮回,加上毕竟那就不只六道轮回,包括十法界;毕竟出离苦海,超越十法界,证大涅槃。这是什么果位?最低限度是圆教初住菩萨,别教初地菩萨,这是讲到最低的。而实际?实际不是,不是这个地位,超越十地,才叫毕竟出离苦海;也就是说无明破尽,证圆教如来果地上的大涅槃乐。

    【以是之故,得大拥护。】

    是这么一个道理,这么一个原因,所以得这些诸佛如来护念,天王、天神拥护。我们要问我们能不能做到?当然能,如果不能,这些话佛就不会跟我们讲,佛所说的我们做不到,这不叫开玩笑,佛来吊口胃,那佛就有过失。佛所说的都是我们可以做到,问题你肯不肯做,如果你肯做,没有做不到的,转变就在一念之间。圆顿大教之中,只要把自私自利的念头舍掉,你就能做到。只要你起心动念为一切众生,一切不是这一个地区,不只这一个国家,也不只这一个世界,也不是这个三千大千世界,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你才真正做到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你的境界就转过来,就入诸佛如来的境界,你就得诸佛如来的护念加持,智慧就开了,烦恼就断了。烦恼怎么断?你要晓得烦恼的根是什么?根就是我执,自私自利,这是烦恼的根。你今天自私的念头没有,念念为众生、念念为佛法、念念为虚空法界,你的烦恼根本就没有,哪里要断?不断自然就没有;烦恼没有了,自性般若智慧就现前。

    你们天天求智慧,不肯发心为一切众生,智慧从哪里来?怎么会现前?念念都是自私自利,这是大障碍。不但十法界你不能超越,六道都不能超越,不但六道不能超越,欲界都不能超越,你说你生活里头空间多小?你活得多辛苦!你活得多可怜!什么原因?坚固的我执,分别执著,我们生生世世无量劫来受这个害、吃这个亏,自己一定要晓得、一定要明白,放下分别执著,放下自私自利,你前途一片光明,大自在、大福德就现前。我们也曾在经典里面听佛这个说法,这部经好,一开端佛放光明云,世尊为我们说出十种光明云,那是自性的流露,这里面有大福德、大吉祥、大圆满,只要一念私心舍掉,你就全都得到。诸佛菩萨得到,他没有私心,他没有私欲,我们凡夫得不到,就被私欲障碍住。佛经里面常讲二障、三障,二障是烦恼障、所知障,烦恼障就是欲望,自私自利,所知障就是成见,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看法,所知障;这两种障碍障住你的性德不能现前,你说多可惜!

    注解里面有几句话很重要,我们把它念一念,第四十五面倒数第三行,从第四个字看起,这是讲‘毕竟出离苦海’,苦海是什么意思?‘今指业海,苦有万端’,此地说的苦海是业海,业海就大了,你造业,你造善业有善报,造恶业有恶报,善报、恶报都不自在。如果就六道里面来说,大家常常听说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天、人、修罗三善道,六道是业海。如果再扩大,四圣法界是善业,六道里面都是恶业,还是业海,十法界是大的业海,六道是大海当中一个小的,最苦的地方;出离业海,出离十法界。注解底下说‘既由礼读’,瞻礼、转读,‘出离无难’,你每天瞻礼地藏菩萨像,仰慕地藏菩萨,尊重地藏菩萨,效法地藏菩萨,学习地藏菩萨,又能读经,依教奉行,你脱离业海就不难了。‘言自然’,自然毕竟;说自然,‘则不加勉强。说毕竟,则到底不虚’,这些字都非常重要。

    所以修行一定要修清净心,修平等、觉,你就一切自然。有愿无求,愿生西方净土,这是愿,没有求。愿是真心,求是妄心,这里面的差别要懂得,愿是随缘,求是攀缘。我举个例子来说大家容易理解,我们希求有一个好的念佛堂,这个希求是愿,什么时候我希求的?你们看看我笔记本里面写的,一九六一年,我就在求。这是求愿,我没有去攀缘,没有到处跟人讲赶快来化缘、来建,没有,三十多年来随其自然。到这边来,说说,他们就真干起来,这叫随缘。李木源居士,这边同修他们真干,当真来搞,我们不过打个妄想而已,打了三十多年妄想,并没有希求我一生当中真正会去建这个道场,没有这个念头,念头都没有。他们听了我这个说法就很认真去做,好事情,我就顺水推舟。从这个地方诸位体会,愿跟求不一样,随顺自然成就,没有丝毫勉强,你就自在。如果天天求,希望赶快能成功,那不就累死了,苦死了,你这个负担多重,有愿无求是一丝毫负担都没有。众生有福,诸佛善神拥护,它自然就出现;众生没有福报,我们怎么勉强也搞不成功。佛家常说‘佛氏门中,有求必应’,那个求是愿,愿是随缘,不是世间人那种求,那个求是攀缘。攀缘纵然成就,麻烦很多,它不是自然成的,它是很勉强成就,后面的后果一定不如意、不理想。我们从自古至今许许多多大德,他们示现度化众生的行谊之中可以看到,没有勉强。

    我在一生当中,从来没有有个念头去建个道场,没有,为什么?自己的福很薄,一生当中从来没有开口向人化过缘,这是我的天性,问人家伸手讨钱,总觉得很难为情。为我自己我都不肯做,我还为别人做,哪有这个道理?所以只有在讲台上有的时候说说而已,我说的人无心,听的人有意,他们真干,真干好!你们去干,我也不反对、也不阻止。台北景美的华藏图书馆,是这么成就的,那个图书馆的成就很多人不晓得,是听众一发脾气发出来的。有一年在仁王法会,那时候华藏法施会,韩馆长带头,那时候还有道安老法师,我们租借台北中国佛教会的道场,借这个道场来讲《仁王经》二十天。佛教会里面这些法师、大德们给我们为难,想尽种种方法阻止我们讲经的圆满,因为这个讲经是祝福国家,我们要坚持一定要讲圆满,闹得很不愉快,但是总算勉强把经讲完。讲完之后,佛教会就说他的道场永远不租借任何人讲经;我们听众听到这个事情,才一发脾气,你不借,我们自己搞个道场,大家凑钱买景美图书馆;我没有叫他买,他们大家自己发心,所以景美图书馆是听众发脾气发出来的。也不错,提供我们在那边讲了二十多年经,奠定了我们弘法的基础,自然随缘而成就。

    台湾第二个道场—佛陀教育基金会,不是我找他,他找我的,那是简丰文居士的财产,他建这个大楼,发心要送一层给我做讲堂;我跟他也不认识,平常没有往来,突然来了要送一层楼给我,那一层楼不少钱。他这个说,我就很怀疑,姑妄听之,你送也好,不送也好,根本就不理会;他知道我对他没信心。过了两个星期,他写了一个文字来,表示他诚心诚意来供养这个道场,那个文字在法律上没效果,算是表达他的诚意,我们也很欢喜接受,好,赞叹几句,算了,去吧!以后我到美国去弘法,在美国拿永久居留,所以在美国好像住了十个月,那一次在美国住的时间最长。回来之后,他这个大楼盖好了,他到机场去接我,把所有权状交给我,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这才算是真的。我就问他,我说:你捐献出来,以后还要不要拿回去?他说:不要,决定不拿回去。我说:好,不拿回去我就给你做一个处分。我们在法院公证,我不要那个地方,就成立‘佛陀教育基金会’,这是基金会的财产,基金会哪一天解散不办,这个财产属于国家的,不属于任何一个人,他同意,我们就这样办;你送给我,我不要。这个道场自然成就,我没有向他要求。

    我们在美国达拉斯那个道场,那个地方我不喜欢,馆长也不喜欢,偏偏在那里建,佛菩萨建立的。大家送钱来,道场建好也就没钱来了,没有向外化缘,没有问人要钱,自自然然成就。所以我们这一生活得很自在,活得很幸福,没有丝毫压力,我们绝不找自己的麻烦,绝不让自己生活在痛苦之中,求人很苦,看人脸色,不好看;在外国银行借贷,你说负担多重!我不行,我要有债务的话,晚上睡不著觉。有一些人本事很大,一身债他晚上还好睡,我很佩服他。我决定不能做负债的事情,决定不能做求人的事情,我们生活再清苦,身心安稳,自在快乐,没有一丝毫的负担。这样你才能自然出离苦海,修行亦复如是。念佛老实念就行,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不要著急,不要天天盼望,怎么阿弥陀佛还没来?我还没有见到?你要有这个心,这是有求,攀缘的心,恐怕西方极乐世界去不了,为什么?你念佛的时候夹杂,夹杂这个妄想。只要一句佛号念到底,愿生西方,哪一天去都好,佛什么时候来都好,不可以攀缘,随缘好。还没有去,这个身体还留在世间,尽心尽力给一切大众介绍这个法门,推荐这个法门,把这个法门的好处功德利益,向大家讲解明白,就很好。这个样子安心等待阿弥陀佛来接引你,一点都不著急,这个好。

    注解底下我们再看,‘是故行者,应当至心。若至心者,所求必获,出苦证乐’,这几句话说得好。行者就是依教修行的人,你应该怎么修法?应该用真心,至心就是真心,你应当用真心来修。夹杂著妄想就不是真心,不可以夹杂妄想,只要是真心修学,一定有感应,‘所求必获’;求是愿,你的愿一定会满。‘出苦证乐’,不但超越六道,还要超越十法界,往生不退成佛;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这种殊胜功德利益真正是希有。末后这几句,‘此正教主天宫付嘱之心’,教主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天宫,这部经是在忉利天宫讲的;将世尊灭度之后度化众生的事业,付嘱给地藏菩萨。‘亦地藏幽途化人之念切在专行,因果不爽如毛发者’,这是一个付托的人,一个是接受付托的人,地藏菩萨接受释迦牟尼佛的付托,他非常慈悲,发愿作幽冥教主。幽冥,大家常常看到这两个字就想到是饿鬼、地狱,其实这两个字意思很广。幽冥是无明,无明没破都在幽冥之中,从这个意思来看,十法界都是幽冥,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