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对联集锦 >

第17章

对联集锦-第17章

小说: 对联集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余年,丧权辱国,死后却被尊为 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对此,有人书联嘲之:垂帘廿余 年,年年割地。尊号十六字,字字欺天。
  十六
  苏昆名丑杨三在演白蛇传时,讽刺了李鸿章的卖国行为,后被李迫害致死。观 众十分气愤。有人写了这样一副对联:杨三已死无苏丑;李二先生是汉奸。 李鸿章排行第二,故称李二先生。
  十七
  俞曲园携女游西湖灵隐寺,见冷泉亭有一联,俞轻声念道:泉自几时冷起;峰 从何处飞来。其女笑答:泉自禹时冷起;峰从项处飞来。俞惊部:“项字何 谓?”其女道:“项羽若不将此山拔起,峰安得飞来?”
  十八
  李某为官,巧立名目,搜刮钱财,百姓无不恨之入骨。其死后有人戏作 一联曰:早死一时天有眼,再留三日地无皮。
  十九
  王某平日挥霍无度,过年时缺柴少米,在门上贴副对联:行节俭画,过淡 泊年。邻居在上下联各添一字:早行节俭事,不过淡泊年。观者为之捧腹。
  二十
  某生家贫,向亲友借贷,均被拒绝。中举后,亲友纷纷前来巴结,趋之若 鹜。书生感慨万千,在门口贴了一副对联: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 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亲远戚,谁肯雪中送炭;侥 幸今年,科举头、二、三场内,文章皆合适,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 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二十一
  秀才张某恃才高傲。一天,在田垅遇一挑泥农夫,不肯让路,两人均不得 过。农夫笑道:“我有一联,君若能对,愿下田让道。”秀才满口应承。农夫 曰:一担重泥遇子路(寓一旦仲尼遇子路)。张苦思冥想,无言可对,只得下 田让路。三年后, 张某看浚河工决堤引水, 傍晚河工约会笑而返,才恍然大悟,续 上前联:两堤夫子笑颜回。
  二十二
  有一财主, 父子花钱各捐了一个进士, 心中十分得意,大年三十,在门前 贴了一副对联,以示庆贺。联曰:父进士,子进士,父子同进士;妻夫了,媳 夫人,妻媳皆夫人。材人王某读罢,在对联上寥添数笔,其联顿成:父进土,子 进土,父子同进土;妻失夫,媳失夫,妻媳皆失夫。财主见了又羞怒,只得 把对联撕去。
  二十三
  汤某与友上街游玩, 见酒店吊着一盏方灯, 四面都写着酒字,出对曰:一 盏灯,四个字,酒酒酒酒。时夜已深,报更者出,友曰,我对矣:三更鼓,两 面锣,汤汤汤汤。
  二十四
  李某延师课子,允诺逢七夕宴请先生。 一连数载, 李某均不践约。又一年 七夕,三餐依然粗茶淡饭,先生传学生作对曰:客舍凄清,恰似今宵七夕。学 生不能对,问其父,父代对道:寒林寂寞,可移下月中秋。到了中秋李又失约。先 生再传学生作对:绿竹本无心,遇节即时挨不过。李某见了,又代其子对曰:黄 花如有约,重旭以后待何迟。到了重阳,客舍依然清冷,先生只得再传学生 作对:汉三杰,张良韩信狄仁杰。李某在旁听了大笑道:“先生谬矣!狄仁杰 乃唐人也。”先生答道:“前唐后汉记提烂熟,为何一顿饭却如此健忘?”李 某顿时语塞,郝然而退。
  二十五
  有一贪官,为表其清白,于衙门书联:爱民如子,执法如山。夜里,有人 在其联下续上二行:爱民如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执法如山,钱山靠山其为 山乎。众人看了,无不发笑。
  二十六
  郭沫若幼年的私塾读书。有一次和同学们偷吃了庙里的桃子。和尚找先生 告状,先生追责学生,没人承认。先生说,我出个对子,谁能对上免罚。先生 曰: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郭沫若思索了片刻,对道:他年攀桂步蟾宫,必 定有我。先生惊其才华,极为高兴,全体学生都免予处罚。
  二十七
  蒋介石竞选总统时,续范亭戏作一联:井底孤蛙,小天小地,自高自大;厕 中怪石,不中不正,又臭又硬。此联把蒋介石的丑态勾画得维妙维肖,人们 无不拍手称快。
  二十八
  一九五三年,钱三强率科学考察团出访,团员有华罗庚、张钰哲、赵九章、贝 时璋、吕淑湘等人。途是闲暇无事,少不得谈今论古。这时华罗庚即景生情,得 出上联一则:三强韩魏赵,求对下联。“三强”说的是战国时期韩、魏、赵 三个强国,却又隐喻代表团团长钱三强的名字,这就不仅要解决数字联中难对 的困难,而且要在下联中嵌入一位科学家的名字。因此,华老上联一出,诸人 大费踌躇。隔了一阵,只见华罗庚不慌不忙地吟出了下联:九章勾股弦。“九 章”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著作,这本书首次记载了我国数学家所发现的勾股 定理。同时,“九章”又是大气物理学家赵九章的名字。对得如此之妙,使满 座为之倾倒!
  母女巧联诉衷情
  苏小妹是文学史上一个奇特的人物,在无法确定其真实性的情况下,却有许多有关她的故事流传。这个母女巧联诉衷情的故事就发生在苏小妹身上。
  传说苏小妹女儿是个很有志气的女孩子,特别是在婚姻问题上她很有主见。父亲的包办,母亲的“参谋”,媒婆的牵线搭挢,都没有起作用,最终是自己作主嫁给了一个家境不好却十分有才气的穷秀才。
  女儿嫁出去之后,苏小妹很不放心,总担心闺女在夫家受不了那份罪。有一天,风雨交加,苏小妹想起女儿住的那两间房也不知漏雨不漏雨,便带了丫环,撑上雨伞,顶着风雨到女儿家去了。一进女儿家小院便听到女儿与丈夫在一起的念书声。苏小妹未急于进屋,先打量了一下两间顶上半瓦半草的房子,窗子已经因年久失修而坏了,大概是为了遮风雨吧,窗台上一盆挨一盆地摆满了海棠花,海棠花的枝叶把大半个窗户都遮住了。苏小妹走上前去,刚到窗下,便听到室内的读书声骤然停止了,女儿欢笑着冲出屋来,把母亲让进屋中。苏小妹坐定之后,环顾室内,见摆设虽然简陋却有条不紊,便她指着摆满窗台的海棠问女儿:
  半窗红花为防风雨?
  女儿刚要点头说“是”,又一想,“不对,母亲这不是说了半副对联叫我对吗?”便马上改口说:
  一阵乳香便知母来。
  苏小妹知道女儿明白了自己的意思,因为自己在上联中用了“红花”、“防风”两位中药名,机灵的女儿不但巧妙地用“乳香”、“知母”两味中药相对,而且说明了刚才读书骤停的原因,看来女儿出嫁后才学确是长进了。
  这时,女儿端上茶来,一边请母亲饮用,一边问母亲冒雨而来有何急事,苏小妹说:“哪有什么急事,就是为了来跟你对对子的。”说罢,她又道出了一个上联:
  高阳台上酷相思,为娘心念天仙子;
  女儿听母亲是因为放心不下才来的,并在上联中用了“高阳台”、“酷相思”、“天仙子”三个词牌,对起来不易,便故意在母亲怀中撒了一会儿娇,拖延了一段时间后,下联也构思出来了:
  满庭芳中诉衷情,小女难得相见欢。
  下联中也用了三个词牌名;“满庭芳”、“诉衷情”、“相见欢”。苏小妹见女儿生活虽然清苦,但夫妻相亲相爱,志同道合,便给女儿留下一些钱,放心地回去了。
  牧童难倒李调元
  清代文学家李调元,才思敏捷,以善对而闻名。某日调任广东当学政,有一牧童故意在李经过的路上以三块石头垒成一座石桥。李坐轿路经此地,石桥被轿夫踢倒,牧童责问轿夫,双方争吵不休。李调元下轿调解。牧童说:“你既是李大人,听说善于作对,小子出个上联请你对吧!”李调元欣然答应。牧童念道:
  踢破磊桥三块石
  李调元想了好久,竟未能对出,只好约明天再来应对。回家以后,冥思苦想,茶饭无心,妻子问知其故,微微一笑,在纸上写了一个大大的“出”字,然后用剪刀一剪,剪成两个“山”字。李调元恍然大悟。于是次日一早即到约定地点,见到牧童,对出了下联:
  剪开出字两重山
  牧童哈哈大笑:“李大人,这下联恐是你夫人想出的吧?”李调元吃惊地问:“汝何以知之?”牧童答道:妇人常与针线、剪尺打交道,男子汉大丈夫则应将剪子换作斧头。何不就将下联改为:
  劈开出路两重山
  李调元面红耳赤,但内心颇为佩服。那牧童却又说:“我再出个对子你对吧!李大人是文人学士,饱读古文,会做文章,我就以此为题。”说完,又念出一个上联:
  古文人做,做诗做赋做高官
  李调元觉得此联亦颇难对,只好再次回到家中,和众门客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下联:
  八刀心忿,忿世忿命忿穷途
  谁知李调元第二天向牧童念出下联,又被牧童取笑:这分明是个穷书生对出来的。李大人是达官贵人,对出这样穷酸气的对子于身份不符。不如改成:
  一大口吞,吞云吞雾吞江海
  这样才有气魄呢!李调元听了,不禁连连点头,称赞这牧童是个奇才……
  苏小妹三难新郎
  宋朝词人秦观,字少游,才华过人。他听说苏东坡之妹苏小妹,不但相貌端秀而且工诗善词,久有爱慕之心。一日闻小妹要到庙中进香,便扮作游方道人,亲自相看,以试其才。待小妹到来之时,少游双手合什道:
  小姐有福有寿,愿发慈悲;
  苏小妹见是化缘的道士,便应道:
  道人何德何能,敢求布施?
  少游再施一礼:
  愿小姐身如药树,百病不生;
  小妹随口就答:
  随道人口吐莲花,半文无舍。
  秦少游心下欢喜,又上前道:
  小娘子一天欢喜,如何撒手宝山?
  苏小妹见道人罗唣,已有些不耐,便含嗔应道:
  疯道人恁地贪痴,哪得随身金穴!
  秦少游见苏小妹果是名不虚传,便去苏家求婚。苏洵让每个求婚者写一篇文章,交女儿批阅。小妹在少游的文章上批道:“不与三苏同时,当是横行一世。”苏洵便将苏小妹许给了秦少游。成婚那天,小妹发现秦少游原来是“疯道人”,便有意相难。开始两题都没有难倒秦少游,小妹便出一联让少游足对:
  闭门推出窗前月;
  少游怕对得平淡不能显示自己的高才,便坐在池塘边苦苦思索。直到三更,苏东坡出来打探妹夫消息,见少游在池塘边不住喃喃念着“闭门推出窗前月”,知是小妹发难,便悄悄拾起石子朝水池中投去。秦少游忽听“砰”的一声,见池中月影散乱,遂受启发,连忙对出下联:
  投石冲开水底天。
  这时,洞房门也“呀”的一声开了。
  包公巧破对联案
  传说有一李姓富翁之女,琴棋书画无一不通,尤精联语,后来秀才张生向李翁求婚,李女亦听过张生好学之名,便令人传话张生,说:“我有一联,如何能够对上就答应结为连理:
  点灯登阁各读书。”
  张生苦思不得其对,回去后一宿无眠也难以对上,第二天只好实告李女。哪知李女听了此言,自去上吊死了,张生因此入狱。包公审理此案之时,张生一片茫然,不知李女缘何自尽。包公也感到事有蹊跷,便到李女房中查勘。入夜,包公踱到室外,见月光如水,梧桐树下放着一把椅子,心里一动,笑道:“这对联案破了!”随从都莫名其妙。
  次日提审张生,包公问他可曾向别人透露过求婚之事。张生说只向同窗学友梅二提过。包公便命速传梅二到堂听审。开始梅二连呼冤枉,拒不招认。包公出其不意地大喝一声:“下联!”梅二一听,惊慌失措,战战抖抖地如实招供认罪。
  原来梅二听说“应对联姻”之事,奸心骤发,便趁夜窜入李女门外,见梧桐树下有把椅子,偶得一联:
  移椅倚桐同对月。
  即冒充张生,找到李女,对上上联,并趁机侮辱了她。第二天李女发觉中了他人奸计,羞愧之下便自缢身亡了。
  皮匠联对娶公主
  传说古代有位公主,名叫吾同,对求婚的人很挑剔,直到40岁了还没有选中意中人。国王很是着急,就问她:“你到底要许配何人?”公主说:“我出个上联,谁能对上我就嫁给谁。”于是公主就把择偶联写在皇榜上贴了出去:
  累累结就梧桐子;
  上联公主用自己的名字加了傍旁“木”,要求应对的人也应如此。事有凑巧,城里有个皮匠,名叫鸟皇,是个44岁的光棍,每日给人补鞋子,认不得几个字。一天,有个和尚对他说:“公主招亲了,我看你去揭皇榜最好!”皮匠不会作对,和尚便替他写了一联:
  单单只待鳯凰求。
  皮匠就大着胆子揭了皇榜。公主一看他的下联,恰与自己的下联成对,且与自己的年龄相仿,于是皮匠就被招为驸马。洞房花烛夜,公主为试驸马文才,又出了一个上联:
  何时金莲开?
  皮匠哪会作对,心想这作对的事还得和尚帮忙,一着急把心里的话说了出来:
  要等和尚来!
  哪知这句话恰巧对上了公主的上联。原来公主用的是三圣母与凡人刘彦昌爱慕成婚,因触怒上天被囚于山下的典故。皮匠一句话对了故事的后半部:三圣母的儿子被和尚救去,长大后劈山救母,使金莲重开。
  阮元改联留笑柄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蘋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这是清朝孙髯为昆明大观楼所撰楹联。上联突出一个“喜”字,写滇池风物;下联突出一个“叹”字,记云南历史。全联想像丰富,感情充沛,一气哈成,被誉为海内外第一长联。
  道光年间,任云贵总督的阮元(字芸台)读完长联后惊呼:长联有“汉、唐、宋、元之丰业伟功,总归一空”之意,是影射大清朝,遂仗势摘下原联,擅加篡改。其改联云: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凭栏向远,喜茫茫波浪无边!看东骧金马,西翥碧鸡,北倚盘龙,南驯宝象。高人韵士,惜抛流水光阴。趁蟹屿螺州,衬将起苍崖翠壁;更蘋天苇地,早收回薄雾残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鸥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爨长蒙酋,费尽移山气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藓碣苔碑,都付与荒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鸿雁,一片沧桑。
  阮元改联减弱了长联的气势,缩小了长联语言的内涵,使长联呆滞不协调;阉割了长联的内容和精神,尤其是将“伟烈丰功”尽为“爨长蒙酋”,牵强附会,为达到篡改目的,到了不择手段胡乱用典的地步。这种违反民心民意的举动,使昆明人哗然,纷加指责。据《滇中琐记》载,时人作诗讥讽之:“软烟袋不通,萝卜韭菜葱。擅改古人对,笑煞孙髯翁。”诗借谐隐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