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9-莲花次第开放-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路念佛。我离开了。记住了如师父的话。遭遇匪徒,却一路平安。
这些年里,姨妈圆寂了,嫂子的妈妈当了住持,两个女孩子已出家多年,普寿寺也建设起来,成为闻名遐迩的大寺院。而我当年的心愿实现了,新的心愿又不断地衍生出来,我在许愿和
还愿中长途跋涉,上山下山。如同那一年的荡子,不知归期。
第五辑 带着皮囊跋山涉水等到水落石出
一个人精神的成长,是需要漫长的时间的。不要急于向生活索要答案,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安心现在出现的命运转机。等到水落石出之时,你会发现成长起来的精神力量,能帮助你找到圆满的答案。
从河南回来的第一天,好友小凡给我打来了电话,向我诉说她自认为不幸的婚姻。她说自己仿佛走到了十字路口,不知道何去何从。我不是她,没有亲历她遭遇的苦痛,不可以体会她的悲伤。关于她的爱情,我是合格的见证者,因曾在他们宣誓的婚礼上充当主持人。但在他们彷徨于暗流险滩之中时,我没有资格给出答案。
我对她说,我去了河南。在开封大相国寺的墙壁上,看到了这样的开示:一个人精神的成长,是需要漫长的时间的。不要急于向生活索要答案,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安心现在出现的命运转机,等到水落石出之时,你会发现成长起来的精神力量,能帮助你找到圆满的答案。
小凡不语。后来她说,她愿意在迷茫时分,安静下来,等待自然的水流带着她顺流而下。我很欣慰。觉得与友人的分享可以使远方的开示变得更有价值。
等到水落石出。这是精神成长史中难得的心境。
很多时候,我们都急着要生活给我们一个结果,仿佛看到了那个结果,我们就可以安心。我们爱,就要被爱;我们付出,就等着收获;我们修行,就希望证道。殊不知西方路迢迢,有很长的时间需要过,许多的弯子等着我们去绕,无数的机会将错肩,有缘的人儿会终不得见,然后我们才可以成长,才能够了解痛苦的煎熬,才会去珍惜甜蜜的滋味,也才能知道那个当初盼望的结果并不见得就是我们应得的缘分。
当春华秋实、水落石出的时分,你才会恍然大悟,原来所有的来路和挫折都不是白费的啊,你必然要经过这些惶恐和迷惑,必然要在那些你以为的欢乐和幸福中耽搁,必然懵懂而后觉知,才知道今天必然到来,一切尽在掌握。
记得在云台山,临济宗的祖庭万善寺,我遇到了一个师父。我将同修们平时争论却无法解释的诸多问题都甩给了他,师父一一接住,坦然回答。他说的很多东西我有所听闻,但更多的却闻所未闻。
师父以略幼于父亲的年纪,于1998年才断袂出家,却能圆融无碍地思考和解释人生,我在敬服之余,对自己很不满意。我那种时而明白、时而糊涂的昏沉处境,让我在无边的苦海之中颠簸。我知道彼岸好,也知道渡船就在岸边,可水流湍急,怪石嶙峋,不得上船去彼岸。
师父告诉我,不要急于决定上岸的方法,你以为你确知的并非最合适的,他用他毕生57年的际遇印证了佛法中“闻、思、修”三阶段的重要。多闻而后多思,多思而后决定修行,循序渐进,等到水落石出。
师父慈悲,在蒙蒙的细雨之中悉心为我解答。我鼓足了勇气,像个幼稚的孩童,问个不停。山色已渐晚,旁听的游客渐渐没了踪影。
告别万善寺的几位隐居的大和尚,我便又上路。想自己一直觉得亲近佛陀,所以应该不会有太多的蛊惑。但太长的时间以来,我都因为这个志得意满而耽搁了自己。“了解并非证悟,证悟并非解脱”,所以自己才会反反复复,折腾不已,不得解脱。似乎你明白了,但你没有身体力行,没有在实境中加以验证。你对师父说,我会持戒的,但美酒飘香,佳肴当前,美少年在身边,你还了解那戒律的真实含义和本来面目么?!守着一座大山,天光变换,斗转星移,风景尚且不同,何况经文在文字背后的那层层深意和殷殷诲言呢?看一本经,非毕生时光不可以穷尽啊。
也曾有过对经典侃侃而谈的时候,但被人问一句“你在生活中实证过吗?”让我不能不汗颜。在理论上的字面理解和似是而非,在生活中的烦恼依旧和辗转反侧,我了解的和我所热心推广的,有哪一样是心心相印的呢?
惭愧心让我平添了脚力,在暗夜的泥泞山路上健步如飞。
但愿等到水落石出的那一天,我可以无悔这曾经的暗夜和曾经的泥泞。
第五辑 带着皮囊跋山涉水随喜功课
随喜:见人做善事或离苦得乐而心生欢喜。
灵岩寺。位于泰山的脚下,少有人拜谒。于我,更是从来不知道的一家名刹。
无意间走过厅堂,听见有云板在响。我欣欣然走进,成为这一课唯一的优婆夷,独自站在佛的右侧,无声默立。鼓声渐起,有当家师开始领赞。他目光悲悯坚定,声音舒缓抑扬。随后众声吟哦而出。我在彼时看见了缘起。
1992年的秋天。在清凉山的夜里,我和修律的小尼姑们同眠。有闽南的沙弥尼在放《地藏菩萨本愿经》,我在床的角落里悄悄地聆听,听得自己心惊神摇。那是大悲之声,令人喟叹觉醒。它让我觉知和自己接触的深刻意义……不要让他物来蒙蔽你的内视机会,而对你的心灵观照进行殖民统治吧。在那一瞬间,我不再耽搁于追究的烦恼,发现了不用去找路,安住当下的无限妙处。
灵岩寺的山风轻轻地吹进大殿。在斑驳的石板地上有渐渐西斜的日影。日头升起来了,然后又落下去了,如是往复,日月经年。它与我的变迁互携,彼此进入,又独立存在。没有许诺,不用相守,互即互入,又不离不弃。我的心为这起起落落的吟唱,闪闪灭灭的天光安住而自在。
想起了曾经出离的灵魂,她无比慈悲地看着我的肉身,那美丽的躯壳端坐在蒲团之上,毫无知觉,远离苦乐。在那个时刻,莲花国和娑婆地都变得不再重要,它们在与不在都不是修行者需要了解的东西。没有什么是你必须要得到和享有的,它们从来都没有失去,它们都若即若离地存在于你的身边。你哪里都不用去,只需要安住当下,老实生活,在你的脚下,就是快乐的净土。
佛曾在《胜妙独处经》中云:“何等为胜妙一住?谓比丘,前者枯干,后者灭尽,中无贪喜,是婆罗门,心不犹豫,已舍忧悔,离诸有爱,群聚使断,是名一住。无有胜住过于此者。”这就如同过去事已灭,将来尚未到,生命只能从当下发现。深入观察当下发生的事情,但不执著于它,这是独处最美妙的方法。独处并非一个人孤独地待着,它是与周遭的世界紧密地依存在一起的,它是时刻保持着觉照的生活方式,它帮助我们无助动荡的心灵找到安详自足的所在,它让我们在默然少语中摒弃了麻木无知,发现了细节,看见了真相,并因此获益无穷。过去是内心的习气,将来是现在的麻醉剂。在过去的那些时刻,由于没有觉悟,它的后果延续到了今天;将来亦如是,它让人们误以为现在的苦难和快乐是会过去的,而如果你对现在缺乏观照,苦难和快乐就不会真正地过去,它们将成为你每天要背的十字架,与你无知的灵魂日夜搏斗。
只有安住当下,扎根于你现在正在经历的劫中,深刻地进行觉知锻炼,你被赋予的生命才不会被你的混沌懒惰所浪掷。越南的高僧一行禅师有言:“生命不是一个特殊的地方或者终点。
生命是一条路。行禅就是无须到达目标地走,每一步都能为我们带来安宁、快乐和解脱。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以无为的精神来行走的原因。没有通向安宁和解脱的路,安宁和快乐本身就是路。我们与佛,与解脱,与幸福的约会,就是此时此地。我们不应该失约!”
止,而后观;安住,而后觉。你在控制中得到了力量,在无为中得到自由。在玄奘师父加持你紧箍咒时锻炼出收缩自如的猴头,在坚守严酷的戒律后饮酒吃肉的济癫。安住当下,作随喜的功课,佛国不用去,足已在西方。在你拈花微笑的此刻,什么都不再能够伤害和动摇你的身心。你富足地在着,善良、慈悲、美丽而光辉……
第五辑 带着皮囊跋山涉水带着皮囊跋山涉水(1)
皮囊:即肉身,佛家也称此可坏之身为皮袋,我们都是借住者,那可坏之身绝非真我。
2003年的春天。没有哪一年会让我如此记忆深刻。硝烟弥漫、偶像自戕、病毒横行排着队进入我们的生活。五一节的北京街头,柳絮飘飘荡荡,香山碧云寺的桃花开得锦簇团团,然而,静谧而暧昧的午后时分,路人稀少,春光她寂寞地张望,又张望。
当日复一日的三环路拥堵、念不完的书、做不完的工作、开不完的会、应接不暇的考试和推脱不干净的觥筹交错都在瞬间停顿下来的时候,人们开始恐慌。我们的时间是租界,被生活万象所殖民。日子久了,连自己都不知道汉语是母语。你可以恢复你的语言,是谁,告诉我法则已暂时被搁置,自由身现在有了归属?
我的朋友驱车千里,回到家乡的别墅,笑称自己的坐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重视……那是这个时期的诺亚方舟,让他远离眼前的灾难。是末世末劫吗?他问我。我却摇头。去看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件事情,不要再到处寻访什么暗示。我们从来都不能够静下心来,看事情本身的纹路指向。其实,那里面的深意,只要你去看,就一定能看到。
伊拉克战争,每天都有无辜的人被剥夺生存的权利,我们远隔千山万水地看着直播,漠不关心,甚少动容。是啊,这个世界从来就不太平,总有人要流血牺牲,纵使我们不忍不甘,又奈之何?
继而,愚人节,张国荣死了,死得如此让人猝不及防,令所有看着他的电影、听着他的唱片长大的人唏嘘不已,他们感叹着自己繁华的青少年列车随着那个坠楼人的消失也终告到站。这时,忙碌的是报社和杂志的编辑,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撤换掉这个时代天天制造的“八卦”垃圾,挖出所有认识张国荣的亲朋,扼腕叹息,虽然这些亲朋没有一个可以挽留他的生命,解决他的烦忧,治疗他的疾病!痴心的读者们都掬一捧泪,伤几天心,随后,风继续吹。比起那些在战争中消亡的生命,张国荣,起码我们认识。
再接下来,是SARS的迅速蔓延。从最早人们的饭后谈资蔓延到你身边的人逐渐地被隔离,它离我们如此之近,以致在我们发现时,如此震动。只有真正关乎了你自己,那个深埋在内里的本性才真正停顿,反观自省。
仅仅就是这样一个渐进的次第,我们也应该感恩啊。
很多人开始疯狂采购,维生素和抗生素成了家常便饭,而超市里的消毒液永远紧缺,每个人突然像医生一样频繁洗手,隔着八丈远Sayhello,走在街上像精神洁癖的晚期患者……在这一刻,这受之父精母血的皮囊被突然珍视。
大多数人并非无视身体的存在,我们每一天的奔波几乎都是为了满足这身体的欲望,身体为我们的一生描画了蓝图,为了这蓝图,我们已经上路多时。但,有谁真正观察身体的本来价值?它,难道只是为了让我们永不停顿,吃苦受累而不觉醒吗?
它饥饿口渴,便有美食佳酿;它困顿无囿,便有土木大兴;它孤苦无依,便有海誓山盟;它贪生怕死,便有灵丹妙药。身体的欲求使人类焕发出从未有过的创造力,它几乎改变了世界的容颜。但这些外在的改观不是我们来这世间的唯一目的。我们改变的一切,不单单是为了满足最初的欲望,而是通过身体,映照出身体在欲求之外所担负的使命。那是最重要的内核。过于重视这个皮囊的结果,就是只关注它的欲望的满足,而忽视了它是桥梁,它能够给我们带来灵光的挖掘和本性的显现。那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一次次地去谈恋爱,一次次失恋,而每一次的经历于他们,只有伤疤,没有觉知。
如果经历只能给人带来不断的损伤,而不是其他的话,经历就没有价值。如同这皮囊,我们一次次地穿上它,就像穿上我们的换季衣服,我们根本不认识不了解它,所以衣服换下来,弃置如敝履,没有价值。有人在历尽沧海之后感叹,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啊,是啊,永不觉知,只有伤害了。
但是同时,你要小心,不要像有些修行者那样,掉入鄙薄皮囊的泥淖。这个身体,虽然只是一件外衣,但穿在你身上,自有其深意。你得通过蝉蜕一样的过程,观照、依赖并与之保持距离,才能从衣服的款式、皱褶和颜色当中剥离出通透而无挂碍的你。
苦行的人,往往从最初的破执开始,用尽方法,使皮囊受苦,但即使皮囊被折磨得奄奄一息,如果你不觉知,外在的形销骨立对得道仍是无济于事。皮囊是资粮,是修莲的火境,如果你愤恨那个欲望的所在,就连这个欲望所在都一起毁灭的话,觉醒又从何谈起呢?要知道,觉知也在欲望当中啊。
你永远不能非此即彼,在两个极端之中选择,无论左右,无论上下,它们都会与本性失之交臂。本性存在于两极之间,它要求我们不偏不倚,了解身体却不执著于身体,认识身体却不蔑视身体,可以出离而未远走,能够达到却不沉溺,慈悲喜舍由此而生起。
到那个时候,衣服可以扔掉,价值已经完成,世间万象从此静默,不再喧哗。你所经历的这一切劫难,将全不白费。而这个春天所发生的一切,也不仅仅是个史实,将载入史册,将与你无关。它,是个契机,改变了我们的生命认知。
让我们带上了皮囊,跋山涉水。终有一天,在你敲遍所有人的房门之后,你会来到自家的门口,与你久违的本性谋面。那时,真正的悲欣交集将如莲花绽放,又绽放。灵光寺的晚课晚课:系佛教早晚课诵内容之一,是佛教寺院每天定时举行念持经咒、礼拜三宝及梵呗歌赞的修行功课,又称朝暮课诵。早课一般在凌晨三点至五点,晚课在下午四点。
去灵光寺的时候,已经是下午。辗转着坐车,在三环上拥堵了半天,到了山门时,已将至四点。四点,晚课就要开始了。
想来寺里,是为寻一行禅师的两本书《活在当下》,《与生命相约》。这两本书,散文体,有些自传味道,又有些像禅悦日记,于三年前得之,后来送给英子。因为喜爱,又请过一套,结果因为小叶妹妹讨要,便又舍之。
灵光寺内有三处可以请得经书的地方,我匆匆地前去,虽然被告知那两本已经脱销,却看到了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六本一行禅师的新书,便满心欢喜地买了来。背包顿时重了许多。
第五辑 带着皮囊跋山涉水带着皮囊跋山涉水(2)
我捧着书坐在子午莲池旁的长椅上,已经有一家人在那里安静闲坐,老头儿,老太太,儿子,孙子。三代人长得很相像,父亲和儿子都有些谢顶,他们全都不出声地看着水面,那副情景让人好奇,却不敢惊扰。我循着他们的视线看过去,看见池中的金鱼竟然围成一个圆圈,追逐嬉戏。间或有几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