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杨全集-第1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少日子,朋友纷纷推荐,乃偕老妻前往一观。观后回家路上,与老妻讨论剧情,深夜未已,讨论到激烈处,几乎饱她一顿老拳。经邻人劝解,决定再看一遍,以研究争执的焦点。
呜呼,昔《后窗》一剧,震动台湾,使有些自以为很伟大的导演,脸上挂不住。今《孽海癡魂》,使那些已经挂不住的脸,更挂不住矣。没有千军万马,没有幼稚噱头,纯靠剧情和性格,紧张而严肃的提出灵和欲的问题。听说原着是禁书,影片也曾禁演过,那是可能的。因为该影片的主旨是讽刺,是深刻的讽刺,讽刺到骨髓之中,使所有的伪善人物,恐惧战栗,当然要禁它。因它撕掉了他们的假面具,把戏可能再玩不下去。
男主角甘吐雷先生给我们一面镜子,也给我们一个典型,那就是,假货色比真货色伪装得更真,假信仰比真信仰表演得更狂热,奸慝比忠良表现得更忠心耿耿。甘吐雷先生是一个酗酒、玩女人、狂嫖滥赌、说谎话如流水的流氓。他不信上帝,不信宗教,除了钱外,他啥都不信。可是,他看上了女传教士莎朗小姐,莎朗小姐的美貌,使他着迷。为了要把她弄到手,只刹那之间,竟啥都信啦,他像神仙附体似的,眼冒圣洁之火,口吐义愤之言,一脸正经,高举耶稣大纛,把吃喝嫖赌的人,抨击得一文不值。幸亏他只不过当一个女教士的助手,如果他大权在握,混到可以「致训词」的地位,那种忠贞的表演,真要搞得民无?类。
甘吐雷先生在台上狂热的结果是,听众吓得做狗叫者有之,抱柱痛哭者有之。然而,一转眼功夫,他便大打女教士主意,大抽其菸,大喝其酒。这跟训诫其部下不得收红包,要求别人为国牺牲,有啥分别哉欤?环顾四周,甘吐雷先生何其多也。看过这部影片,再去看有些大人物们的嘴脸,能不哑然失笑者,我输你一块钱。
在《孽海癡魂》中,表演最精彩的,当然是男主角甘吐雷先生,然此一影片并非单纯的讽刺,如果仅仅单纯的讽刺,那就是说,如果仅仅的一味暴露人性的弱点,而没有指出人性的坚强之处,此片仍没有一看再看的艺术价值。盖人性的光辉,在新闻记者吉姆 莱弗士先生身上,全部表达出来。和甘吐雷先生成尖锐对比,莱弗士先生是真理的化身,他诚实,埋头苦干,不辜负他所得的荣誉,我们与其崇拜那遥不可及的孔丘先生,不如崇拜莱弗士先生。
当甘吐雷先生后来越搞越不像话的时候,莱弗士先生在报上撰文提醒市民两点。一点是,女传教士并不具备传教士资格。二点是,她把捐来的钱都弄到哪里去啦。这种提醒是对的,但也因之使女传教士的营业大落。甘吐雷先生凭其狡计和狂热,以及三寸不烂之舌,在电台上猛烈反击,把自己所做过的坏事,原封不动的,统统罩到莱弗士先生头上。於是形势倒转,反而使莱弗士先生抬不起头。有一天,妓女小姐拿了一张她和甘吐雷先生接吻拥抱,丑态毕露的照片前来求售。呜呼,要是换了柏杨先生,我早高兴得口吐白沫,天网恢恢,你可总算落到我手心里,我不报复,难道我是地瓜乎?却料不到──恐怕没有一个观众料到,莱弗士先生却拒绝刊登。他明白的表示:这是敲诈,报纸不能供歹徒利用,而去毁灭一个人。咦,大丈夫有所为,亦有所不为。中国人天天讲大丈夫,讲君子,讲了五千年,有几个大丈夫?有几个君子耶?我们向莱弗士先生顶礼。最近新闻界不是要自律乎,我认为记者公会应雕刻大批莱弗士先生的塑像,请每个记者先生恭置案头,朝夕膜拜。
妓女小姐可谓极尽奸险之能事,然而她并非对甘吐雷先生无情。恰恰相反,正因为她还爱他,才不能忍受一个比她高贵的女人战胜。女传教士的圣洁和美丽,使她自顾形惭,妒火中烧,才一脚踢去巨款,宁分文不要:她要使他们身败名裂,是一种「锅砸了大家吃不成」的心理。我们如果了解失恋者差不多都有这种心理,就会容易同情她们,血案便可大大的减少。
甘吐雷先生在惨境中能转败为胜,不靠他的邪恶,不靠他的口才,也不靠他的运气,而靠他潜伏在内心深处的善良本质。他疯狂的把那位妓女小姐一直追到楼上,任何人都会想,他会杀了她,至少也会狠狠的揍她一顿。但他宽恕了她。假使他杀了她和揍了她,会使局势更糟。而他的宽恕使她天良发现,终於向报纸吐露真言,拯救了他。不知道这世界偏偏为什么到处都是苦苦相逼的镜头?看此片教人心酸,甘吐雷先生是一个漂亮的流氓,柏杨先生愿交这种朋友。
此片正在上演,未看的应去看,看过的应再看,它给我们的是健全的理性,和坚强的人生态度。
张金衡先生
无意中看到一本书,书曰:《张故推事金衡逝世三周年纪念专辑》,陈兆骅先生编。陈先生诚好事之徒,现在已从「人在人情在」时代,进步到「权在人情在」时代矣,死去三年的朋友,还纪念他,有点违反世界潮流。
然而,这个专辑却值得一看,不仅可引起思古之幽情,且可知新而温故。想当年张金衡先生之屍谏也,社会为之震动,台北地方法院院长赵执中先生停职,大亨之辈叶剑锋先生限制出国,司法行政部长频频召集部下询问,立法院、监察院,也表演得非常热闹。结果照例的大化为小,有化为无。张金衡先生如果早一日在柏杨先生的做官之道函授学堂缴费进修一番,我想他决不会如此天真,白白送了命一条也。
该专辑分为四章,第一章〈序文传略〉,第二章〈新闻报导〉,第三章〈社会舆论〉,第四章〈悼念文字〉。我们现在要介绍的是第二章。在第二章中,全是摘录当时各报的消息。仅它们的标题,就足供我们今天凭弔矣──
一九五七年十月十四日台北《民族晚报》标题:「地院公设辩护人,张金衡自杀。」「张金衡遗书,揭穿一个内幕,籲挽司法颓风。」(事情发生之始。)
十月十五日台北《新生报》标题:「台北地方法院公设辩护人,张金衡昨突悬樑自杀,绝命书满纸哀愁,指责地院风气不良,愿以屍谏。」「赵琛表示惋惜,将侦查刑责,赵执中报请查究。」(赵执中先生此时心必甚苦。)
十月十五日台北《联合报》标题:「绝书效屍谏,一死动公卿。」(其实只能使公卿烦,不能使公卿动也。)
十月十六日台北《联合报》标题:「立监委质询法官屍谏,促整饬司法风气,谷凤翔表示已下令彻查,考虑对赵执中採取措施。」(立监委加入战团,戏渐热闹。)
十月十六日台北《中华日报》标题:「张金衡遗书中所指案件,最高检察署下令严查。」(严查,严查,结果越查越松。)
十月十七日台北《联合报》标题:「张金衡案新发展,赵执中停职候查,司法部饬所属机构参加查案,地检处昨传讯叶剑锋。」(好像真的一样。)
十月十七日台北《中华日报》标题:「地检处侦讯屍谏案,叶剑锋受讯后交保。」(交保,妙极。)
十月十八日台北《联合报》标题:「张案扩大侦查,已获重要线索,赵琛籲请全国人民,全力检举以利彻查。」「叶剑锋行动,已受到限制,出国申请决予搁置。」(楼梯响矣,大家都等着瞧有谁下来。)
十月十九日台北《中央日报》标题:「张金衡自杀案,正迅速侦查中,谷凤翔召两位首席询进行情形,有无行政错误,亦调查中。」(当然没有行政错误。)
十月二十二日台北《中华日报》标题:「监委调查屍谏案,检方调查张生活,获初步结论,大同案高院今二审开庭。」(结论是啥,已露出苗头。)
十二月二十四日台北《新生报》标题:「立院民刑商法委员会,听取谷凤翔报告张金衡之死案。」(尾声。)
十二月二十八日台北《新生报》标题:「张金衡案有关部份,赵执中、叶剑锋,予不起诉处分。」(在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
这种结果,连三岁小儿都可预测得出,独张金衡先生预测不出,三年后再看当时新闻,真是越想越瞧不起他。
李宗吾之学
天下有很多奇缘的事,使人无法解释,柏杨先生之得来《厚黑教主传》和《厚黑学》合订本,便属其中之一。此乃绝版之书,曾託许多朋友代觅一读,以便豁然贯通,结果全归失望。不料前天接寒爵先生电话,告曰:「你下午在家等我,我有一本好书借你。」届时驾至,原来他以五百元巨金代价,在书摊购得之也。大喜过度,留吃晚饭,以示谢意。这本书之好,在於告诉中国人,一位盖世奇才,对日非的世局,其内心的悲愤和痛苦,是如何的沉重。李宗吾先生一生为人作事,比柏杨先生不知道高级多少,直可惊天地而泣鬼神。而他鼓吹「厚黑」,硬揭大人先生和鱼 虾蚧的疮疤,其被围剿,自在意中。在全部《厚黑学》和传记之中,有两点值得大书特书,读者先生不可不知。
其一,他曰:「大凡行使厚黑之时,表面上一定要糊一层仁义道德,不能赤裸裸的表现出来。凡是我的学生,一定要懂得这个法子,假如有人问你:『认识李宗吾否?』你就要板出最庄严的面孔,说道:『这个人坏极了,他是讲厚黑学的,我不认识他。』……」
其二,有一个道貌岸然之官,闻李宗吾先生提倡厚黑学而义愤填膺,写了一本《薄白学》,在《成都报》上发表,痛斥李宗吾先生狼心狗肺,贻害苍生。结果,该官因贪污渎职,奸淫扰民,被处死刑,其尊头悬挂少城公园,以观其薄白学之风行於世。
这两件事,给我们很多启示,现在且介绍一二。此中学问甚大,不可等闲视之也。我们介绍的行情是,尽可能每天一个题目,顶多再分上中下,以求符合〔倚梦闲话〕的体例。
在全部《厚黑学》中,李宗吾先生以谈三国英雄开始,他曰──
「三国英雄,首推曹操,他的特长,全在心肠黑,他杀吕伯奢,杀孔融,杀杨修,杀董承,杀伏完,又杀皇后皇子,悍然不顾,并且明目张胆的曰:『宁我负人,无人负我!』心肠之黑,真是达於极点,有了这样本事,当然称为一世之雄。
「其次要算刘备,他的特长,全在脸皮厚,他依曹操,依吕布,依刘表,依孙权,依袁绍,东窜西走,寄人篱下。而且善哭,着《三国演义》的人,更把他写得维妙维肖,遇到不能解决的事情,对人痛哭一场,立即转败为胜。所以俗语云:『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这是一个大有本事的英雄,他和曹操,可称双绝。当他们煮酒论英雄的时候,一个心肠最黑,一个脸皮最厚,一堂晤对,你无奈我何,我无奈你何,环顾袁本初诸人,鄙卑不足道,所以曹操曰:『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此外还有一个孙权,他和刘备同盟,并且是郎舅之亲,忽然袭取荆州,把关羽杀了,心肠之黑,彷彿曹操,无奈黑不到底,跟着向蜀请和,其黑的程度,就要比曹操稍逊一点。他与曹操比肩称雄,抗不相下,忽然在曹丕驾下称臣,脸皮之厚,彷彿刘备,无奈厚不到底,跟着与魏绝交,其厚的程度,也比刘备稍逊一点。他虽是黑不如操,厚不如备,却是二者兼俱,也不能不算是一个英雄。他们三个人,把各人的本事施展出来,你不能征服我,我不能征服你,那时的天下,就不能不分而为三。
「后来曹操、刘备、孙权,相继死了,司马氏父子乘时而起,他算是受了曹刘诸人的薰陶,集厚黑学之大成。能够欺人寡妇孤儿,心肠之黑,与曹操一样。能够受巾帼之辱,脸皮之厚,还更甚於刘备。我读史见司马濉受巾帼这段事,不禁拍案大叫:『天下归司马氏矣』。所以到了这个时候,天下就不得不统一。这都是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诸葛武侯,天下奇才,是三代下第一人,遇着司马濉还没有办法,他下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终不能取得中原尺土寸地,竟至呕血而死,可见王佐之才,也不是厚黑名家的敌手。」
以上是李宗吾先生的《厚黑学》部份原文。接着他更追溯而上,举楚汉争霸的事来证明。盖项羽先生不厚不黑,所以失败。刘邦先生既厚且黑,故能成功。刘邦先生的心肠之黑,是与生俱来,可谓「天纵将圣」:至於脸皮之厚,还需加点学力。他的业师,就是三傑中的张良先生。张良先生的业师,就是那位圯上老人,衣钵真传,彰彰可考。圯上受书一事,老人的种种作用,无非是教张良先生脸皮厚也。张良先生拿来传授刘邦先生,一指点即明。试问不厚不黑的项羽先生,怎能是他的敌手乎?韩信先生能受胯下之辱,可说是脸皮很厚,无奈他心肠不黑,偏偏系念着刘邦先生「解衣推食」之恩,下不得毒手。后来长乐宫内,身首异处,夷及三族,都是咎由自取。范增先生千方百计想教项羽先生杀死刘邦先生,可以说心肠很黑,无奈他脸皮不厚,一受离间,便大怒求去。结果把自己的老命和项羽先生的江山,一齐送掉,活该活该。
李宗吾先生结论曰,他把这些人的故事,反覆研究,才将千古不传的成功秘诀,发现出来。一部二十四史,必须持此观点,才读得通。这种学问,原则上很简单,运用起来却很神妙,小用小效,大用大效。故他以「厚黑教主」自居,努力说法,普渡众生。
且看其「经」
有「学」便有「经」。经,在中国人眼中的地位,万分尊严。李宗吾先生乃奉天承运,发明了《厚黑经》,以阐扬《厚黑学》的奥秘。
《厚黑经》开宗明义曰──
「李宗吾曰:不薄之谓厚,不白之谓黑。厚者天下之厚脸皮,黑者天下之黑心肠。此篇乃古人传授心法,宗吾恐其久而灭也,故举之於书,以授世人。其书始言厚黑,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厚黑,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於面与心。其味无穷,皆实学也,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
正文套《中庸》句法,曰──
「天命之谓厚黑,率厚黑之谓道,修厚黑之谓教。厚黑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厚黑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厚,恐惧乎其所不黑。莫险乎薄,莫危乎白,是以君子必厚黑也。喜怒哀乐皆不发谓之厚,发而无顾忌谓之黑。厚者,天下之大本也,黑者,天下之达道也。致厚黑,天地畏焉,鬼神惧焉。
「李宗吾曰:厚黑之道,本诸身,徵诸众人,考诸三王而不谬,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
「李宗吾曰:天生厚黑於予,世人其如予何。
「李宗吾曰:刘备吾不得而见,曹操斯可矣:曹操吾不得而见,得见孙权斯可矣。
「李宗吾曰:如有项羽之才之美,使厚且黑,刘邦不足观也已。
「李宗吾曰:厚黑之人,能得千乘之国,苟不厚黑,箪食豆羹不可得。
「李宗吾曰:有失败之事於此,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厚。其自反而厚矣,而失败犹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黑。其自反而黑矣,而失败犹是也,君子曰:反对我者,是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则与禽兽莫择哉!」
另外是一种变体,在《厚黑经》正文之内,自加说明,例如──
「李宗吾曰:『不曰厚乎,磨而不薄。不曰黑乎,洗而不白。』后来我改为:『不曰厚乎,越磨越厚,不曰黑乎,越洗越黑。』有人问我:『世间那有这种东西?』我说:『手足的茧疤,是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