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柏杨全集 >

第292章

柏杨全集-第292章

小说: 柏杨全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谎成了美德
   
     「和商人在一起,同他讲了半天,还是不知道他主要的意思是什么」?外国人对中国人也是一样的,「和中国人交往很难,说了半天不晓得他心里什么想法」?中国人真是如此这般「知人知面不知心吗」?或口是心非吗?
   
     中国是一个历史古老的国家,历经无尽的灾难和折磨,就像一个命运坎坷的老人,不但老于世故,甚至老奸巨滑,加上中国人长期以来,受专制政治和封建社会的侵蚀,深刻了解如何才可以保护自己,而传统的教育中,往往训练孩子尽心尽力学会察言观色,讨好长辈,并没有教导孩子们诚实做人的人生态度,对别人则养成猜忌,对任何人都不相信,所以产生下列之类的劝勉格言:「话到口边留半句」、「逢人只说三分话」、「知人知面不知心」。毛泽东先生出现,中国人有感于他是伟大的舵手兼救星,一不小心,忘了传统教育,向他口吐真言,结果是那么悲惨,毛泽东不但吞食自己的诺言,还把说谎当做应该歌颂的美德。在这种情形下,你教中国人怎么敢再说真话?
   
     天气哈哈哈
   
     有人说:日本人回答「好、不好」,「要、不要」,很模糊,模棱两可。中国人很率直,讲话单刀直入,一清二楚不会拐弯抹角。这种评述正不正确?
   
     不见得正确!中国人最高的手段就是模棱两可。在手握权柄的头目没有表示意见前,绝不敢自己表示意见。最具讽刺的故事是:连天气好坏都不敢表示意见,两人见面只敢说:「今天天气……哈哈哈!」不敢说:「今天天气冷!」因为对方可能正感到热,也不敢说:「今天天气热!」因为对方可能正感到冷!「哈哈哈」是中性的,不冒任何危险!
   
     中国人的交情
   
     中国人陌生人见面,怒目相视,大都有同感。外国人也有这种印象。柏杨先生认为中国社会需要朋友,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在家有父母保护,出外就靠朋友保护。西洋人并不需要朋友保护,他有政府保护,所以朋友对他的意义不同。可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名言,到底能不能代表中国人的好客精神?食客三千,是好客的象征呢?还是聚众恃强的作风?
   
     战国时代有「四大公子」:孟尝君、信陵君、平原君、春申君,每人都延揽知识份子和特殊技能人士,供应他们好的待遇,一方面展示自己的人望,另一方面把他们当作政治干部,利用他们的才智,加强自己政治和经济上的权势。目的并不是单纯的交朋友,含有功利的成份,好像现代美国的各类各型基金会延揽各国精英一样,是吸收人才的一种方法。
   
     中国陌生人相见,虽然冷漠,还不至于怒目相视,中国人虽然不是一个好公民,可是却是一个好朋友,美国人之间淡淡的,朋友很少,日本人之间紧紧的,朋友插不进去,中国人之间,因为互相猜忌,有强烈普遍的窝里斗,一旦发现知己,二人互相认同,就会建立起非常要好的友谊,这和沙漠中的绿洲一样,是中国人的最大珍惜。中国人宁愿抛弃法律,也不愿抛弃友情,像美国水门事件,如果发生在中国,出卖尼克森是不可思议的,他所栽培的人,无论朋友或部属,即令在法庭上发誓,也都会为他辩护。这种现象固然对法治有害,但也说明中国人对友情的感受。我认为有中国朋友的外国人,应该好好珍惜中国人的朋友之情。
   
     给他官做
   
     柏杨先生说:中国人喜欢做官,这是大家所公认的,谁都难以反驳。只要有人给他官做,他就会服服贴贴的把民族意识,和人性尊严,全部交出来。也可能因此,孙中山先生为了革命而主张「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
   
     这种喜欢做大官的历史背景,是不是因为以往在中国社会要出人头地,只有做官一条。有官就有权,有权就有钱,不像现代社会,你可以当科学家、画家、音乐家……也有向诺贝尔奖金挑战的机会?行行都有出路,不一定升官才能发财?
   
     问日本小孩,将来要做什么?日本小孩回答的不是要做大事,反说将来要做司机、动物园管理员、老师……但台湾的小孩不一样,都想将来做大事业!
   
     中国人传统,就是喜欢当官,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为什么读书高?只因读书是平民唯一当官的途径。满洲人以极少的人口,进入山海关,建立清王朝,竟把中国人治理得俯首贴耳,长达三百年之久,原因是他们对辖下的族群,分别击中要害。对蒙古人用的是和亲政策,把满洲公主嫁给蒙古王子,生下外甥外孙,随母养在皇宫,长大后,对舅父家、外公、外婆家,想不效忠都不可能。对西藏人,用宗教政策,万般尊敬固有风俗,把达赖、班禅等奉迎到北京,好不荣耀。对中华人(汉人)则简单明了,透过科举,给他们一个官做,儒家系统立刻就歌颂「天子圣明」,不要说对「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的血债忘了个净光,连祖师爷孔丘先生的「春秋大义」、「夷夏之防」连想也不敢想了。在这种情况下,知识份子的唯一出路,除了当官,还是当官,即令现在的台湾,已经进入历史上从没有过的民主时代,做官的内在冲动,仍然浓烈,这需要时间,依我来看,至少保持百年以上的和平,社会上的多元发展,才能稳固扎根,人民才可以有不同的追求目标,才能出现龙应台女士所盼望的:「提起总统是谁,很多人都不知道!」那才是百花齐放的美景。
   
     毛正确先生
   
     掌握权柄的人认为:只要没有人指出他的错误,他就永远没有错误。可是难道指摘掌权人的错误,会威胁到政权的安定吗?中国政权安定的基础是不是建立在执政者的无谬性,所以才一直高举「正确的路线」?或治国平天下必须靠圣贤,非圣人君子无以治国?
   
     中国和外国一样,喜欢给别人起绰号,我一直想给毛泽东先生起个绰号,先生所提的问题,引起灵感,称他为迷死脱「毛正确」吧。他从小到老以及到死,都在走正确路线,连上帝都犯过错,连神仙都会吃错药,只有可敬的毛泽东先生永远正确,这从他所诛杀的人,所侮辱的人,永远都是犯了错误上,得到证明。
   
     拿破仑先生说过:「上帝永远站在大炮最多的一边。」在中国,我们可以说:「正确(或者「真理」),永远站在斗争胜利者的一边!」谁要怀疑,就教谁研究一下毛泽东,就可恍然大悟,如果仍不能大悟,只好押解牛棚,让他尝尝「反人民」、「反毛正确」罪行的后果。
   
     中国帝王的尊严,是顶尖又加三级的,属于「永远正确族群」,不过遇到民怨沸腾的节骨眼上,大家伙也会下个「罪己诏」,表示错误,向人民道歉。连欧洲人也举起马克斯肖像,代他向人民说声对不起。而毛泽东虽把中国整得空前绝后的惨,他却既没有下罪己诏,也没有说声对不起,他的正确性,可是真像皇后的屁股一样,谁都不敢摸!
   
     不过,说句题外的话,读者中如果他的领袖或战友,具有永远正确性的美德时,可是逃得越远越好!
   
     民主是自己的品质
   
     柏仁先生论〈中国人的十大奴性〉一文中曾指出中国人有「万岁癖」、「迷信症」、「对暴君暴官,从来就奉行忍的哲学」、「不懂得真正民主,却奉行奴性民主」、「同类相残」、「明哲保身」、「靠希望过日子」、「神经质的恐惧症」、「喜欢框框」、「变色龙」等等。不知柏杨先生对这十大奴性,有何高见(或异议)?明代「廷杖」盛行,清代「奴才」大兴。天子一出,大喊:「奴才在此。」奴性是始于清代或始于「酱缸」时代(二千年前),或被称为「奴隶时代」的「商周」以前?
   
     提起柏仁先生,有一件事想顺便说明一下,我和柏仁先生从不相识,但我看到他一些反封建、反独裁,以及对传统文化批评的文章,十分赞成,因之剪辑。可惜给他的信因原址不对而被退回,到现在我还保留这个信封,作为纪念(我有保留退信的习惯,总是想到有天会再相逢)。可是就在一九九○年左右,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的华文报纸上,忽然大量登出柏仁先生的文章,对我痛加挞伐,主要的是说我去香港时,拒绝他的拜访。完全没有给我留下说明的空间。
   
     闲话拉得太远,对柏仁先生的论点,我只有一点意见:真正的民主,不是输出品,而必须内化为自己的品质,即令拜访受到拒绝,也不应立刻就作人身攻击。何况,我这一辈子从不拒绝别人的拜访,也根本不知道柏仁先生曾经要见我。
   
     婆媳文化
   
     按柏杨先生的看法,中国的暴君暴官最喜欢、最欣赏的就是人民「明哲保身」,所以中国人就越来越堕落萎缩。
   
     不错,中国人「明哲保身」的确比「见义勇为」要多。不过不知「官迫民反」是怎么来的?是不是大家又都肯舍生取义了?
   
     中国官场的「婆媳文化」,是「明哲保身」的温床。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和「孝道」狂奔(借用伊达先生的形容词)的时代,媳妇是最受迫害的族群,挨打受气,过着非人的生活,她们唯一的盼望,以及唯一的生路,就是熬成婆母。可是一旦她们当了婆母后,往往立刻变成恶婆族的一员,很少,甚至从没有人想到解除她当媳妇时,所诅咒和所痛恨的虐待,反而就记忆中婆母施虐的技俩,原封不动加到现在媳妇的身上。这种婆媳循环的恶质文化,是使中国所有革命都不能带来福祉的原因。且谈明哲保身,毛正确先生大半辈子都在反对明哲保身、痛斥明哲保身。可是在革命成功后,却立刻改变态度,变成鼓励明哲保身,痛击正直不屈。他曾狺狺然对梁漱溟冷笑说:「香港报纸说你是骨骾之士,好呀,我倒看看你的骨头!」毛正确反对别人明哲保身时,因他还是媳妇,有人支持他的反抗;等他当了婆母,如果大家仍纷纷不顾利害,据理力争(后来果然出了一个彭德怀),他就没得混了,所以必须严厉压制。
   
     酷刑各国都有
   
     中国人的刑求迫供,自古名闻中外,称之为「十八般武艺」。洋人读《史记》,读到了吕后的特制产品「人猪」时,连呼「我的上帝」而几乎气绝。中国人是农耕民族,在民族性方面来讲,农耕民族的刑求迫供并不十分拿手,可是中国人却技高术熟,傲视人群。
   
     柏杨先生博学多闻,不知刑求迫供是随着中国历史的进展而发达或没落?
   
     中共的「刑罚」有六十多种,更发达。
   
     中国人刑罚残忍,是否因缺乏宗教信念。
   
     「酷刑」、「私刑」、「苦刑」,每个国家民族都有,从波斯的「船刑」(把人放在一条小舟上,上用木板封死,露出一个人头,每天喂他饭吃,屎尿排泄物会招来虫蛆,把他活活钻死),到美国的「曝刑」(把人仰面朝天绑到沙漠或空地上,用树枝撑开眼皮,由太阳晒瞎晒死),和日本的、罗马帝国的,以及我们到欧洲观光时看到的刑具展览,都使人四肢发抖。这并不是中国人所特有,更不是中国所独有。
   
     中国人所以蒙羞的是,直到二十世纪,政府仍普遍使用「酷刑」、「私刑」、「苦刑」,而且没有丝毫改过之意。
   
     中华人就是汉人
   
     《丑陋的中国人》对中华民族主义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也是一个很大的刺激。可是我认为中华民族主义并不健全,不过是大汉民族主义的糖衣而已。不知柏杨先生对中华民族主义有什么看法,做何期待?
   
     西藏人有自己语文、纸币,有些西藏人认为中华民族是指汉、满、越南、韩国、日本等民族,西藏人不是中华民族,你同意这看法吗?张秉麟主张大汉民族,康有为、梁启超及孙中山提出中华民族,到了「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时代,原本中共反对「大汉民族主义」及「地方民族主义」,现在又常用「中华民族主义」。
   
     「中华民族」,简称「中华人」,或简称「华人」,是单纯指「汉民族」、「汉人」而言,所以《资治通监》上,「汉人」、「华人」不分,尤其与其他民族区别时,意义特别明显。这样一直到二十世纪初,野心家雄心勃勃,采取「大肚子一口吞八个汤圆」的干法,把中华民族扩大,「汉」、「满」、「蒙」、「回」、「藏」,遂都成为中华民族的一员,使民族和国民相等,它的荒谬和不能自圆其说,不在话下。至于西藏朋友认为中华人还包括朝鲜人、日本人,那简直更骇人听闻。说不定有一天,野心家一高兴或一不高兴,连非洲的黑人朋友,也变成了中华民族。
   
     「大」字是个害人精,我从小就遇到过「大日本」,也遇到过「保卫大武汉」之类,除了虚张声势外,没有别的意义,不过现在北京高唱入云的「民族主义」,却显露出强大的企图心:认为一个民族应该建立一个国家,台湾应该与大陆统一。我对将来的统一并不反对,但我反对民族和国家重叠的逻辑,并且,对北京政府来说,他没给自己留下余地,因为依这样的逻辑,内蒙古岂不是要归并于外蒙古?为了统一台湾,而提出一个有致命破绽的「大义」,不是上策!至于经营台湾,当然是我们努力的目标,可是喊出「经营大台湾」,反而小家子气。
   
     爱国是最危险的行为
   
     在中国,好像「爱国主义」是所有言论的大前提。可是在日本,「爱国」并没有市场,乏人倡导。至少,自由、民主、自爱,比「爱国」的价值更高。为什么中国「爱国」这么吃香?
   
     先生年纪还轻,无法从记忆中回想当年日本人「爱国」的疯狂,他们为了爱自己的国家,不惜派军队「进」「出」中国。而即令是现在,日本旅客到了外国,如果生病去药房买盒阿斯匹灵,也仍然坚持要日本货,使人印象深刻。「爱国」在日本之所以没有市场,只不过现在不特别强调罢了,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事。
   
     日本人的爱国付诸行动,中国人的爱国,则全靠口号,因为中国人之间,除了爱国,没有其他理念可以凝聚共识,而且爱国最容易,只要动动嘴就是爱了,用不着实际行动。要知道,中国人爱国,如果付诸行动,那可不但困难,而且危险。因为你必须用「婆母」钦定的那一套模式爱国,否则,爱国的代价就是坐牢。当婆母认为独裁才是爱国时,你主张民主才是爱国,那你就成了卖国贼。
   
     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平常爱国爱的要死要活的中国人,一旦有了几个钱,第一件事就是移民到海外,远远逃离麻烦的祖国。所以每场有关移民的讲演会,都是万头攒动、人山人海,十分壮观。
   
     国籍情意结
   
     柏杨先生不以「当中国人为荣」,一时成为被围攻的对象。以「当中国人为荣」这一心态,我认为可能是来自「全体主义」与「民族主义」思想的结合。这是感情的问题,而不是理性(或理论)能解决的问题。不知高见如何?「华夷思想」是否也是「以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