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西方智典 >

第25章

西方智典-第25章

小说: 西方智典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生的准备    
    为我们的一生做周详的准备——不管是哪种准备,都是最常见而且最严重的愚蠢行为。这种准备,首先假定我们会长寿,我们可能活到人类最长天年——有多少人能活那么长久!即使能活那么久,对于所完成的计划而言,也太短了。因为要实现那么多的计划,需要的时间比我们在开始时所想到的要更多;然后,沿途会有许多事故和障碍。在人世中,究竟有多少人能达到目标?最后,纵使目标达到了,我们思考时间对我们的影响,不管是我们的工作能力,还是享受的能力,不可能一辈子都一样。因此,我们全力以赴希望获得的东西,往往在得到的时候,发现已经不适合我们。    
    为某一伟业做准备所逝去的岁月,无意中剥夺了我们去贯彻它的力量。一个人不畏艰难和危险所累积的财富,自己却常常无法享用,勤劳所得只能留给他人;或者是,他多年努力奋斗所获取的职位,却没有能力担任。对他而言,幸福来得太晚,从另一方面说,他自己抵达得太晚,无缘享受幸福。    
    人生的旅行    
    人生好比一次旅行,沿途所见景色跟开始的时候不同,当我们走近些,它又有变化。这就是真实的人生——对我们的愿望而言,更是如此。我们时常找到些别的东西,一些甚至比我们所寻求的更好的东西;我们所要寻找的东西,往往不在我们着手寻找的那一途径上,而在另一条小路上。我们没有找到期望的欢乐与喜悦,我们获得的是经验、世故、知识——一种真正而永恒的幸福,而不是短暂的、只在幻想之中才有的。    
    人生的选择    
    我们所处的世界是怎样的,主要在于我们以什么方式来看待它,所以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世界:有人认为它荒芜、枯燥和肤浅,有人觉得它丰富、有趣而充满意义。    
    我们竭尽力量惟一所能做到的事,就是尽力发挥我们个人的品质,让我们从事的事业,能够用上我们的才智,在能力范围内,做到极力避免其他的纷扰。因此,我们就得选择最适合我们发展的职位、行业和生活方式。


第三篇 处世智慧第二章 处己之道(1)

    人生快乐的两大仇敌是痛苦和烦闷。我们可以进一步说,要是我们有运气能离开一个仇敌,我们就按照离开它的多少,而接近另一个仇敌。事实上,人生的过程似乎就是在这两者之间的剧烈摆动。    
    自我设计    
    建筑工人可能对所建房屋的通盘设计一无所知,无论如何,他不会心中老记挂着设计图样。对于一般人也一样:在他一生进行活动的每日每时,他很少想到自己一生就其整体而言的路程和特性。    
    如果一个人要让自己的事业具有价值和重要性,如果他要精心策划完成某个特定的任务,那么,他就需要不时地把注意力转向一生的“蓝图”,也就是一张具有设计概要的小草图。当然,要这么做,他必须运用“认识自己”的格言;他必须对了解自己的方法有若干进展;他必须知道在一生中他的真正的主要的和最为关键的目标是什么,他最想拥有的快乐是什么;还有,在那之后,什么在他思想中占据着第二和第三的位置;他必须找出,就整体来说,他一生真正的使命是什么,他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他跟世界的一般关系如何。如果他为自己的重要任务画好了草图,看一看自己一生的这张小图,当是最能刺激他、鼓励他、提升他、促使他采取行动,使他不至于走上错误的道路。    
    人生的快乐    
    拿我们所经历的欣喜或欢乐,去衡量一生的快乐与否,显然是采用了错误的标准。因为欢乐毕竟是负面的。认为欢乐会产生快乐是一个错觉,是受到羡慕心的偏爱所致,最后难免会遭受惩罚。痛苦给人的感觉是不折不扣的,快乐的真正标准就是没有痛苦。如果我们没有遭受痛苦,而且又不觉得生活枯燥,世上快乐的必要条件都已经达到了,其他一切都是虚妄的。    
    我们绝不应该用痛苦的代价去换取欢乐,即使只是局限于招致痛苦的风险,也不应该去冒犯。要是那么做,就是以正面的真实的去换取负面的虚幻。但为了避免痛苦而牺牲欢乐,却是有利可图的。至于痛苦是跟随在欢乐之后,还是在欢乐之前来到,都是无关紧要的。企图转变当前的苦难的情景,使之成为欢乐的园地,致力于争取欣喜和欢乐,而忽视获得最大可能地免于痛苦——可是多少人都这么做——完全是违反天理。    
    伏尔泰说:“快乐不过是梦,忧伤却是现实的。”事实上他的话十分可信。一个人想要评估自己的一生是否快乐,一定要一一记下他所逃过的各种劫数,而不管他曾享受的欢乐。因为“幸福获致术”的起始,就是首先承认它的名称本身就是一种委婉的说法。“生活幸福”就是指“生活不那么不幸福”——即度过一段可以容忍的生活。毫无疑问,我们之所以获得生命,不是去享受此生,而是克服此生的困难——走完人生的路。到年老时,想到毕生的任务已经功德圆满,不能不感到莫大的安慰。最快乐的命运,不是去体验到最怡人的欣喜或是最大的欢乐,而是把生命带到终点,未遭受到身体或精神上的巨大痛苦。    
    人生的幸福    
    我们要小心,不要把人生的幸福建筑在过于宽泛的基础之上,不能要求拥有许多条件以保持快乐。快乐要是建筑在宽泛的基础上,最容易受到破坏,遭遇到不幸的机会也因而增加——不幸的事故总是随时发生的。在所有其他的事情上,基础越广阔,安全性就越大。“快乐”的建构所依据的蓝图,与前面所述的情况恰恰相反。所以,把你的要求降到最低限度,是避免极端不幸的最可靠的途径。    
    个人幸福的主要因素,包括我们自下而上的整个模式,都取决于我们内在的品质,也就是在于我们是如何构成的。这是明显的事实,毫无疑问,人的心灵对于自己的感性、欲望和思想所获得的总效果是否觉得满足,跟他的本质具有直接关系,外界只不过是对我们产生一种间接的影响罢了。这就是为什么同样的外在事件或环境,对任何两个人的影响都不同;甚至在完全相似的环境中,每个人都生活在各自不同的天地。一个人所能直接领悟的,只是他自己的观念、感情和愿望,外在世界对他的影响,只能促使他产生那些观念、感情和愿望。    
    人生的不幸    
    只有在某个时间一定会到来的不幸,才有资格扰乱我们。符合这个条件的不幸很少。不幸大体有两种:一种只是可能的,大不了是极其可能的;另一种是不可避免的。纵使一定会发生的不幸,什么时候会发生并不确定。整日都为这两类不幸做防备的人,没有片刻会是安宁的。有的不幸是否会发生根本就不确定,有的不幸发生的时间不确定。所以,如果我们不想由于恐惧不幸而失去人生的所有快乐,我们就应该把前类不幸看作永远不会发生,把后类不幸看作不会立刻发生。    
    不幸的事件如果已经发生,无法改变,我们就不应该再认为事情可能会演变为其他的情况,更不应该的是,认为当初如何就可以避免这件事。因为这种想法会增加自己的苦恼,使事情无法忍受,让自己成为自讨苦吃的人。我们最好以大卫王为榜样。当他的儿子躺在病床上时,他不断地向耶和华百般苦苦哀求,希望他会康复。但儿子一断气,他就擦动一下指头,不再记挂这件事。如果不能轻松做到这一点,你就需要躲藏在命运之神的庇护所,接受一项伟大的真理:事情的发生是必然的结果,是无可避免的。    
    人生的睿智行为    
    在我看来,人生睿智行为的首要规则,包含于亚里斯多德在《尼可马氏伦理》中所提到的一个观点,原文可译为:明智人士所致力的是免于痛苦,而不是寻求欢乐。    
    人生睿智行为中的要点,是维持我们对目前和未来的看法的适度平衡,目的是避免过分注意其中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许多人对生活过分注重现在——我认为他们是不折不扣的轻率之徒;有些人太在意未来,总是小心谨慎。很少人能在这两个极端之间保持适度的平衡。一些非常努力、只希望生活于未来之中的人们,总是向前看,迫不及待地盼望着未来,认为只有尚待获得的东西,才会使他们快乐。尽管他们气度聪颖,其神情正像意大利所见的驴子,它们步伐之所以匆促,是因为它们头上捆绑着一根棍子,棍顶悬挂有几棵稻草;稻草总挂在前头,驴子一直试图能吃到稻草。这些人终生生活在幻想之中,他们老是“将就着”过活,直到终老死去。    
    心境的平静    
    我们心境的平静越少受到恐惧的扰乱,我们就可能更多地受到欲念和期望的鼓励。这就是歌德的那首非常受人欢迎、名叫《我不作任何寄望》的诗歌的真正意义。我们只有先排除一切虚荣炫耀,投身于简朴无华的生活中,才能够做到心境平静,也就是到达人生幸福的坚实基础之上。心境平静是享受此刻的必要条件。除非我们能享受一个个的片刻,否则就无缘窥见人生幸福的全貌。我们应该永远记住,“今日”只出现一次,不会再度回来。我们易于忘记,每一天都是生命中不可缺少、因此也就是无从补偿的一部分。我们不免把生命看作一个集体的意念或名称,其组成的一个分子遭受毁灭,对整个生命没有损害。


第三篇 处世智慧第二章 处己之道(2)

    身在福中不知福    
    在生病和忧愁中未受到痛苦和困扰时所度过的每个时辰,我们的记忆都会视为十分值得羡慕的时光,把它当作失去的乐园,或像是到这时候才认出某人一向够朋友。在我们身强体健的美好日子,如果有时会回想到上面的经验,我们便应该更会欣赏和享受“现在”。但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只有当不幸降临我们身上的时候,我们才盼望那些幸福的日子再度来临。一千个欢欣快乐的钟头就在情绪恶劣之中浪费了,美好的时光未经我们享受,白白地让它们溜走,而在天空布满阴霾的时候,徒然叹息已经逝去的幸福岁月。当前可以忍受一时一刻,不管他们是如何的古板或普通,或是在我们不经意中过去,或是不耐烦地打发掉——这些就是我们应该珍重的时刻。永远要记住,时光的退潮现在就在把它们推入到“过去”,随后我们的记忆会把它们打扮好,安置它们深居在闺阁——在以后什么时候,特别是当我们困苦的时候,才掀起它们的面纱,再当作我们最为喜爱和失之交臂的美人,介绍给我们。    
    快乐获致术    
    我们快乐与否,跟我们的视野、工作范围、我们与外界的接触点所受限制和界定的程度成一定的比例。如果这些限定很宽广,我们可能会比较忧心和焦虑。范围宽广就意味着我们的关心、意欲和恐怖都会增大而且加剧。我们大多会假定瞎子不快乐,其实并不尽然,否则他们的面貌不会出现那种温和、几乎是安详的平静表情。    
    我们已经看出,受苦是正面的,快乐只是负面的状态。限制外界活动的领域,就是减轻心意受到外界的刺激;限制我们才智的努力范围,就是舒缓心意受到内在刺激的来源。后一类的限制也带来一个缺点,就是让“无聊沉闷”进门,而无聊沉闷根本就是无数苦痛的直接来源。为了驱走无聊沉闷,人们往往会不择手段——放荡、结交损友、挥霍、赌博、以及大吃大喝等。这些不当行为同样带来一连串荒谬、毁灭和愁苦。无事可做,就难于循规蹈矩。限制对外活动的范围不仅有助于获得快乐,而且对于获得快乐也是必要的。田园诗是惟一描写人们在快乐中生活的文学,在处理素材的本质上,着眼于把人物置于简单而有限的环境中。也由于这种感受,我们会从所谓的“世态画”上得到乐趣。    
    我们的心境是快乐还是痛苦,要看盘踞着我们意识的事情是什么类别。在这一方面,纯粹劳心的职业,对于其智力配合得上的人们而言,在促进幸福所做的贡献上,通常都大大地超过一般务实的生涯。因为后一类人的成功和失败,经常在变换,不免带来所有的震撼和折磨。在这一点上,必须指出的是,外勤活动会让我们不喜欢读书和研究,同时也会使我们不能安静地集中精神,而集中精神是从事这类工作的必要条件。在另一方面,长期思想使我们多少不适合实际人生的熙熙攘攘,所以,如果环境需要我们花些精力处理实际事务,我们应该把劳心工作暂时停下。    
    单纯甚至是单调,都将会促成我们的快乐。因此,只要能够做到,我们要争取单纯,而且如果在我们的生活方式中,单调而并非无聊沉闷,我们也要接受单调。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以及生活的重负(生活与重负是根本分不开的),最不会为难我们。我们的存在将在没有波浪或漩涡侵扰的小溪中,平静地滑行。    
    生活的经验    
    生活如果要完全慎重精明,并且要吸取经验的所有教训,就必须经常反思——类似于简要复述我们所曾做过的事、我们的印象和感觉,把我们以前的判断跟现在我们全力以赴、希冀有所成就所定下的目标相比,就是接受由“经验”私下里一次次地给我们上课——每人都可以这样让经验上课。处世的经验可以看作是一种教科书,反思与知识构成该书的讨论。如果我们经验甚少,而反思和知识丰富,就好像有些书每页的正文只有两行,而讨论却有四十行;经验多而反思和知识不足,就好像有些古典文献的版本,其中没有注解,许多内容含义不明。    
    自省与回忆    
    我们在这里所给的忠告,跟毕达哥拉斯所建议的一条规则是同样的:每夜睡觉之前,把当天所做之事,加以检讨。每天随便地生活,为工作或享乐忙忙碌碌,不对过去作任何的反思——好像不断地从生命的卷轴中拉出棉线——对于自己何去何从,一无所知。这样生活的人,情绪和思想都免不了有些混乱,从他谈话的突兀和零碎中——像是一种杂拌——我们不久就可以看出。在众多缤纷的印象之中,过着这个世界永无宁日的生活,而且自己心智能活动的相对不多,容易走上情绪和思想都出现问题的命运。    
    当影响我们的事情时过境迁,我们往往无法找回并重温那时在我们心中所激起的某种情愫,但是,我们能记得我们是如何被当时情况引导而说过和做过些什么。这些就可说是那些事情的结果,或是它们的外在表达和测度它们的准绳。因此,对于我们在一生的重要关键之际的想法,我们应该仔细地保留下来,这一点,写日记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谎言的帷幕    
    追逐名利、寻欢作乐、过高级的生活,是通往快乐的大错特错的途径。因为这么做,是企图把我们苦难的生存转化为一连串的欣喜、高兴和欢乐——这种过程到最后一定会变为失望和妄想。就此点而言,可以相提并论的是它带来的必然伴奏:大家彼此说谎。正如我们的身体为衣服遮盖,我们的心灵则隐蔽于谎言的帏幕背后。帏幕总是存在的,我们只能有时透过帏幕猜测他人的思想,如同我们通过别人的衣着外观而获知他们的体型。    
    孤独与才智    
    社会的存在有其必要条件,就是所有的社会都必然要求其成员互相兼容克制。这就是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