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自己:改变命运的n个人生哲理-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些。两个人一起被通知参加试用,而且结果很明确,只能留下一个。 莎拉上班时间从来都是一身T恤短裤的打扮,光脚踩一双凉拖鞋,也不顾电脑室的换鞋规定,屋里屋外就这一双鞋,还振振有词地说:“佛罗里达那儿上班的人都这样,再说我这不是穿着拖鞋吗?”不管是在工作台前画图,还是在电脑前操作,只要活干得顺手,一高兴起来准把鞋踢飞。刚开始,同事们还把她的鞋藏起来,和她开玩笑,后来发现她根本不在乎,光着脚也到处乱跑。 相反,莫娜是第一次工作,多少有点拘谨,穿着也像她的为人一样——文静、雅致之外,带着少许灵气,她从来不通过怪发型、亮眼妆来标榜自己是搞艺术的,只是在小饰物上展示出不同于一般女孩的审美观点来,说话温温柔柔的,很可爱。 有一天中午,电脑室的空气中忽然飘出腥臭味道,弄得一班人互相用猜疑目光观察对方的脚,想弄清到底谁是“发源地”。后来,大家发现窗台下面有嗦嗦的响声,原来那里放着一个黑色塑料袋,有胆子大的打开来一看,居然是一大袋海鲜。 众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集中在莎拉身上,没想到她坦坦荡荡地说:“小题大做,原来你们是在找这个。嗨,这可怪不得我,这里的海鲜只能算是海臭,一点都不新鲜,简直比佛罗里达的差远了。” 这时莫娜端过来一盆水:“莎拉姐,把海鲜放在水里吧,我帮你拿到走廊去,下班后你再装走。” 莎拉一边红着脸,一边把袋子拎走了。 结果呢,试用期才进行了两个月,莎拉就背包走人,尽管她的方案比莫娜做得要好,但是老板不想因为留下这样一个太不修边幅的人,而得罪一大批其他雇员。 临走的时候,老板对莎拉说:“你的才气和个性都不能成为你搅扰别人心情的原因,也许你更适合一个人在家里成立工作室,但要在大公司里与人相处,处世得体和合作精神是十分重要的。”
第二部分博士的论文
学会宽容的人,才真正懂得什么是爱;真正懂得爱的人,也是真正会宽容的人。 ——福克纳 斯坦福大学社会学博士生托尼,在写毕业论文时糊涂了,因为他在归纳两份相同性质的材料时,发现结论相互矛盾。一份是杂志社提供的4800份调查表,问的是:什么在维持婚姻中起着决定作用(爱情、孩子、性、收入、其他)?90%的人答的是爱情。可是从法院民事庭提供的资料看,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在4800对协议离婚案中,真正因感情彻底破裂而离婚的不到10%,托尼发现他们大多是被小事分开的。看来真正维持婚姻的不是爱情。 例如0001号案例:这对离婚者是一对老人,男的是教师,女的是医生,他们离婚的直接原因是:男的嗜烟,女的不习惯,女的是素食主义者,男的受不了。 再比如0002号案例:这对离婚者大学时曾是同学,上学时有三年的恋爱历程,后来在同一个城市工作,他们结婚五年后离异,直接原因是:男的老家是西部的,父母身体不好,姊妹又多,大事小事都要靠他,同学朋友都买车购房了,他们一家还过着紧日子,女的心里不顺,为经济吵架,结果就分手了。 再比如第4800号案例:这一对结婚才半年,男的是警察,睡觉时喜欢开窗,女的不喜欢;女的是护士,喜欢每天洗一次澡,男的做不到。两人为此经常闹矛盾,结果协议离婚。 本来托尼博士以为他选择了一个轻松的题目,拿到这些实实在在的资料后,他才发现《爱情与婚姻的辩证关系》是多么难做的一个课题。 托尼去请教他的指导老师,指导老师说,这方面的问题你最好去请教那些金婚老人,他们才是专家。 于是,托尼走进大学附近的公园,去结识来此晨练的老人。可是他们的经验之谈令他非常失望,除了宽容、忍让、赏识之类的老调外,在他们身上他也没找出爱情与婚姻的辩证关系。不过在比较中他有一个小小的发现,那就是:有些人在婚姻上失败,并不是找错了对象,而是从一开始就没弄明白,在选择爱情的同时,也就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就是这种生活方式上的小事,决定着婚姻的和谐。有些人没有看到这一点,最后使本来还爱着的两个人走向了分手的道路。 博士生导师就因为托尼这一小小的发现,使他通过了博士论文的答辩。
第二部分最后一个月
面对任何不幸都要保持你的本性,不要因为遭遇一些意外而惊惶失措失去你的本色。 ——阿兰德 通用公司要裁员,名单公布,有内勤部办公室的艾丽和密娜达。规定一个月之后离岗。那天,大伙儿看她俩都小心翼翼,更不敢和她们多说一句话。因为,她俩的眼圈都红红的。 第二天上班,这是艾丽和密娜达在通用公司的最后一个月。艾丽的情绪仍很激动,谁跟她说话,她都“冲冲”的,像灌了一肚子的火药,逮着谁就向谁开火。裁员名单是老总定的,跟其他人没关系,甚至跟内勤部都没关系。艾丽也知道,可心里憋气得很,又不敢找老总去发泄,只好找杯子、文件夹、抽屉撒气。“砰砰”、“咚咚”,大伙儿的心被她提上来又摔下去,空气都快凝固了。 艾丽仍旧不能出气,又去找主任诉冤,找同事哭诉。“凭什么把我裁掉?我干得好好的……”眼珠一转,滚下泪来。 旁边的人心里酸酸的,恨不得一时冲动让自己替下艾丽。自然,办公室订盒饭、传送文件、收发信件,原来属艾丽做的,现在都无人过问。 不久听说,艾丽找了一些人到老总那儿说情,好像都是重量级的人物,艾丽着实高兴了好几天。不久又听说,这次是“一刀切”,谁也通融不了。艾丽再次受到打击,气愤愤的,异样的目光在每个人脸上刮来刮去,仿佛有谁在背后捣她的鬼,她要把那人用眼钩子勾出来。许多人开始怕她,都躲着她。 艾丽原来很讨人喜欢,但后来,她人未走,大家却有点讨厌她了。 密娜达也很讨人喜欢。同事们早已习惯了这样对她:“密娜达,把这个打一下,快点儿!”“密娜达,快把这个传出去!”密娜达总是连声“答应”,手指像她的舌头一样灵巧。 裁员名单公布后,密娜达哭了一晚上,第二天上班也无精打采,可打开电脑,拉开键盘,她就和以往一样地干开了。密娜达见大伙不好意思再吩咐她做什么,便特地跟大家打招呼,主动揽活。她说:“是福跑不了,是祸躲不了,反正这样了,不如干好最后一个月,以后想干恐怕都没机会了。”密娜达心里渐渐平静了,仍然勤快地打字复印,随叫随到,坚守在她的岗位上。 一个月满,艾丽如期下岗,而密娜达却被从裁员名单中删除,留了下来。 主任当众传达了老总的话:“密娜达的岗位,谁也无可替代;密娜达这样的员工,公司永远不会嫌多!”
第二部分修养的作用(图)
一个值得崇敬的人,首先是一个有修养的人,他会很体面地照顾到大家的自尊心。 ——约瑟夫 耶鲁大学有一批应届毕业生一共22个人,实习时被导师带到华盛顿的白宫某实验室里参观。全体学生坐在会议室里等待该实验室主任胡里奥的到来。这时有秘书给大家倒水,同学们表情木然地看着她忙活,其中一个还问了问:“有黑咖啡吗?天太热了。”秘书回答说:“抱歉,刚刚用完了。” 有一个名叫比尔的学生看着有点别扭,心里嘀咕:“人家给你倒水还挑三拣四的。”轮到他时,他轻声说:“谢谢,大热天的,辛苦了。”秘书抬头看了他一眼,满含着惊奇,虽然这是很普通的客气话,却是她今天听到的惟一的一句。 门开了,胡里奥主任走进来和大家打招呼,不知怎么回事,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回应。比尔左右看了看,犹犹豫豫地鼓了几下掌,同学们这才稀稀落落地跟着拍手,由于不齐,越发显得零乱起来。 胡里奥主任挥了挥手:“欢迎同学们到这里来参观。平时这些事一般都是由办公室负责接待,因为我和你们的导师是老同学,非常要好,所以这次我亲自来给大家讲一些有关情况。我看同学们好像都没有带笔记本,这样吧,秘书,请你去拿一些我们实验室印的纪念手册,送给同学们作纪念。” 接下来,更尴尬的事情发生了,大家都坐在那里,很随意地用一只手接过胡里奥主任双手递过来的手册。 胡里奥主任脸色越来越难看,走到比尔面前时,已经快要没有耐心了。 就在这时,比尔礼貌地站起来,身体微倾,双手握住手册恭敬地说了一声:“谢谢您!” 胡里奥闻听此言,不觉眼前一亮,伸手拍了拍比尔的肩膀:“你叫什么名字?”比尔照实作答,胡里奥微笑点头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早已汗颜的导师看到此情景,微微松了一口气。 两个月后,毕业生去向表上,比尔的去向栏里赫然写着该军事实验室。有几位颇感不满的同学找到导师:“比尔的学习成绩最多算是中等,凭什么选他而没选我们?” 导师看了看这几张尚属稚嫩的脸,笑道:“是人家点名来要的。其实你们的机会是完全一样的,你们的成绩甚至比比尔还要好,但是除了学习之外,你们需要学的东西太多了,修养是第一课。”
第三部分孩子的“爱情”
不同的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人们的观念与行为常常大相径庭。 ——吉姆 约瑟和几个朋友谈起“男女之大防”,对于孩子的精神来说,真是一种扭曲。本来到了青春期,孩子会自然地意识到性的区别,对于异性有些神秘感是正常的。但是,传统的教育却把性当作罪恶,以为这样就能挡住年轻人天性的自然发展。 就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许多上了高中的女孩子对于青春期和第二性征,还有一种恐惧感。束胸是普遍流行着的,和今天流行着的扩胸,到处是丰乳器的广告,正成对照。 这事看来好像非常遥远,其实不然。约瑟说他的中国太太就告诉过他,她18岁的时候,还对男性有恐惧感。有一次,她坐到了一张木头椅子上,感到那椅面有点温暖的感觉。她想起来这是一个男教师刚刚坐过的。突然,她感到了恐怖,担心就此怀孕,那该是如何的可羞。这事居然发生在大城市里,真是不可思议。 传统的性别恐惧,他本以为早已成了过去。没想到,就在不久以前,在德国,在一个日本留学生朋友家里做客时,他们家的女孩子一面在室内玩着溜冰鞋,一面闹着要转学。原因是,这个才9岁的女孩子,到一家德国小学里读书,第一个黄皮肤、黑头发的女孩子的出现,在班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不到一个学期,居然有一个德国男孩子宣称他爱上了她。 这在德国学校里是常见的事,可在这个日本小女孩身上,她的反应不是像西方小女孩子那样得意,而是十分愤怒。 而那德国男孩却坦然地找尽一切机会来对她表示亲密。 有一天,小女孩生病了,请了假没有去上学,德国小男孩居然在班上大哭起来,说是没有这个日本女孩子,他就不能继续上课,他要回家。 老师既没有批评他,也没有阻挡他。 到了家,他哭着对母亲说,他要和一个日本女孩子结婚。 发生了这样可笑的事,在日本,家长就是不引以为羞,也要引起深深的忧虑的。 约瑟问日本小女孩的父母,那德国孩子的家长如何反应? 朋友告诉约瑟:“那孩子的母亲说,那很好啊。但是结婚要有礼服、婚纱、戒指,还要有自己的房子、花园,这要花很多很多的钱。可是你现在什么也没有,连玩具都是妈妈给你买的。你要和这位可爱的日本女孩子结婚,从现在起,就得努力学习,将来才有希望得到这一切。” 那男孩子居然擦干了眼泪,从此就十分用功起来。 当时他朋友的女儿就在旁边,她一直很紧张地阻止着父母亲讲述这个故事。但是故事太有趣了,父母亲还是快速地讲完了。 约瑟非常有兴致地问她对这个德国小男孩有什么感觉? 她把嘴一撇,说:“神经病!” 约瑟并不觉得非常扫兴,接着问她:“那男孩子的母亲呢,她不是很开明吗?” 她更加不屑一顾地说:“更是个神经病!”
第三部分莫忘致谢
常怀一颗感恩的心,世界将会变得更为和谐,更为美丽。 ——莫米 依琳娜、莎拉和德鲁还小的时候,每当他们要向人家致谢,就口述感谢词句,由他们的母亲贝德福德笔记。但是到孩子长大一些,有能力自己写谢柬了,却必须三催四请才肯动笔。 贝德福德会问:“你写了信给爷爷,谢谢他送你那本书没有?”或问:“陶乐思阿姨送了你那件毛线衫,你可向她道谢了?”他们的回应总是含糊其辞,或耸耸肩膀。 有一年,贝德福德在圣诞节过后催促了几天,儿女们竟一直毫无反应,她大为气脑,便宣布:“谢柬写妥投寄之前,谁也不准玩新玩具或穿新衣。” 但他们依旧拖延,还出言抱怨。 贝德福德忽然灵机一动,说:“大家上车。” “要去哪里?”莎拉问,觉得好奇怪。 “去买圣诞礼物。” “圣诞节已经过去了。”她反驳。 “不要罗嗦!”贝德福德斩钉截铁地说。 等孩子都上了车,贝德福德说:“我要让你们知道,人家为了送你们礼物,要花多少时间。” 贝德福德对德鲁说:“麻烦你记下我们离家的时间。” 来到镇里,德鲁记下抵达的时刻。3个孩子随贝德福德走进一家商店,帮她选购礼物送给她的姊妹。然后贝德福德他们回家。 3个孩子一下车便向雪橇走过去。贝德福德说:“不许玩,还要包礼物。” 孩子们垂头丧气地回到屋里。 “德鲁,记下到家的时间没有?” 德鲁点点头。 “好,请你记录包礼物的时间。” 孩子包礼物时,贝德福德替他们冲泡可可。终于,最后一个蝴蝶结也系好了。 “一共花了多少时间?”贝德福德问德鲁。 他说:“到镇上去,用了28分钟,买礼物花了15分钟,回家用了38分钟。” “包这几个盒子用了多少时间?”依琳娜问。 “你们俩都是两分钟包一个。”德鲁说。 “把礼物拿去邮寄,要花多少时间?”贝德福德问。 德鲁计算了一下,答道:“一来一去56分钟,加上在邮局排队的时间,要71分钟。” “那么,送别人一件礼物总共花多少时间?” 德鲁又计算了一阵,“2小时34分钟。” 贝德福德在每个孩子的可可杯旁放一页信纸、一个信封和一支笔。 “现在请写谢柬。写明礼物是什么,说已经拿来用了,用得很开心。” 他们沉默构思,接着响起了笔尖在纸面上的声音。 “花了我们3分钟。”德鲁一面说一面把信封封好。 “人家选购一件情意浓厚的礼物,然后邮寄给你,所花时间也许超过两个半小时,我要你们花3分钟时间道谢,这难道是过分要求吗?”贝德福德问。 3人低头望着桌面,摇摇头。 “你们最好现在就养成这习惯。早晚你们要为很多事情写谢柬的。”
第三部分特殊礼物
世界最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宇宙,比宇宙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 ——雨果 丽丝的儿子比尔上一年级了,一个星期后,他就带回家一个